西西河

主题:简单介绍下帕雷托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的社会学理论 -- 大眼

共:💬61 🌺1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简单介绍下帕雷托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的社会学理论

我们经常听说帕雷托最优(帕雷托改进)这词,这词是以意大利人维尔弗雷多-帕雷托(1848—1923)之名命名的,他不仅是个经济学家,而且是个富有思想创造力的社会学家,做为社会学家的他在国内声名不彰,文章观点远不像马克思韦伯和亚当斯密等等那样被广为绍介引用,他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理论对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与情感倾向相关的观念进行了独特的底层分析,尽管他的归纳庞杂不太成条理。他的理论我认为不是“应该是什么“”的价值观学说,而是“怎么是“的认识论学说。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观点。

帕雷托认为人类的认识来自两个不同的领域,科学的领域和情感的领域,科学的领域使用逻辑,观察,实验,情感的领域是完全自由的,前者从观察和实验得出真理的标准,这是逻辑~经验科学,科学的社会学是这样一门科学,后者的真理标准是得知于客观的经验之外的。~~我想象民主自由之类的观念。帕雷托主张前者,“科学只致力于验证事物现象之间的关系,展现这个关系的均一性”,这种均一性是指事物现象之间的确凿的有规则的关系,但是他并不否定得之于客观经验之外的东西,反之,他认为两者各有各的范围和使用方法。

帕雷托认为影响社会具体形式的因素有三类:1,土壤,气候,地理情况,地区动植物群,等。2,某一时间存在社会外部的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上古洪水)。3,社会制度的内部性质,如种族,剩余物,和感情的特性(比如好斗,温和),利益和意识形态。

在这三类因素里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利益(经济现象),剩余物(心理积淀)衍生物(意识形态)和精英分子的流转(以社会的异质性为根源的社会现象),帕雷托是一位多元论者,他反对用单纯的因果关系来解释繁复的社会现象。

帕雷托的剩余物(residus)和衍生物(derivations)的译名很古怪,不知是否是翻译的缘故还是帕雷托没找着合适的词来表达。

帕雷托的剩余物似乎是指一种心理积淀,是指人的一种持久不变的性向(dispositions)或爱好(inclinations),剩余物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是某种情感的展现,有时是某种本能的表露,它遭受种种挫折,但始终存在。

帕雷托的剩余物分为六类,每一类下又有许多小类,十分繁复。

第一类:组合的本能,这是最能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剩余物之一,这种组合或出于偶然,或源于非逻辑经验的某些,它组合相似或不相似的东西,(我认为这可以是关于想象力的底层分析)也有基于逻辑发展需要的组合,这是最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更新和科学进步的组合。~~~我认为他这里所说本能,不如说是人的思维力,用“本能”这概念来解释并不合适,它应该是经过人脑的思维活动对事象,事物及关系的组合。

第二类:集合体的持续性,这是认同其他人和其他的环境维持长久关系的爱好以及对某些抽象概念,标记,人格化概念等的爱好或性向。家属,宗族,部族,国族,社会阶层,祭祀,宗教都源于这种爱好,某种意义下,这是一种同宗教感情相近的剩余物。~~~我认为这倒是一种本能,尽管就具体某种事物事象而言不是天生就有的本能,比如爱国恨国,但这种对某些集合体的寻求归依欲是天生的本能。

帕雷托认为以上两类剩余物构成两个对立的范畴,组合的本能使人改变认识和信仰,改变行为方式和社会形式,推动社会前进。集合体的持续性维持已有的种种组合,延迟或拒绝变化,保持社会稳定。~~~我认为因为帕雷托对组合的本能的定义的含混和泛化,使这种对立的论断不太站的住。

第三类,用外部行为展现情感的需要,最显著的像宗教狂热,政治运动以及观看体育赛事等。

第四类同社会性有关的情感,这是构建具体的社会和团集以及需要一致的情感本能,这里仿效有重要作用,为了一致,人仿效其他人,也要求其他人仿效自己,在这一类中还有厌新喜旧,怜悯和残酷,等级感,好名,苦行主义等。~~~这个分类标准也不够清晰。

第五类:个人及附属物的完整性,这是保持个人人格,保持个人社会地位及所有一切的一种性向,因而还更可能是一种“同社会均衡的变质形成对照的情感”,社会中人对社会关系都有某种理想,如果社会和理想对比出现变质,即使他们没有受到损失,也会感到不安,此外,下层人的平等情感要求和上层人平等,也是这类剩余物的表现。

第六类,性的剩余物,这是性的本能,它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自古以来如此,比如男子追求雄壮,女子追求漂亮。比如同性嫉妒感,爱人独占欲等

帕雷托认为非逻辑行为构成社会中个人最大部分行为,这种行为决定着社会或社会制度形式的形成和变演,决定着人类智能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停滞和落后。他强调非逻辑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误---“人们把自然的爱好,本能之类降到最低度,人们以为人是从这种行为中汲取逻辑结果,而且是按这种逻辑结果行事的”

帕雷托的衍生物理论下篇抗铁牛

关键词(Tags): #帕雷托#剩余物通宝推:假设,尚儒,AleaJactaEst,桥上,审度,普鲁托,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没看懂。楼主看懂就解释一下嘛

剩余物是啥?作者所枚举的六类各不相同,联系性小。难以理解成“剩余物”这一大概念,是不是翻译出了问题?

家园 剩余物帕雷托自己也认为难于说清楚

他说剩余物是一种心理积淀,表现为一种心理现象。我觉得是心理的一种惯性,本能或直觉反应,人的行为思想往往以此而行。我也觉得他的分类是挺杂乱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条理层次。

自16,17世纪起的西方哲学有个认识论大革命的说法,这个认识论大革命导致了社会学的产生。自培根起到康德黑格尔都是这一路:研究”思维”是怎么样的,是如何可能的。帕雷托的学说着力于”精神或心灵”是怎么样的,是如何可能的,探寻精神的底层逻辑。

前文里说了帕雷托试图揭示“经验的均一性”,即事象或现象 之间有规则的关系。他这种对心理的研究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关于个人的心理学,他着重于个人的心理现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我这里关于帕雷托的理论抄自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西方现代社会学思想的演进】一书,已故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王养冲老先生写的。

家园 résidu用残存、余留比较贴切。

就文中的表达而言,应该是指无法被理性把握的部分。即人性理性化后的残余。这种残余是某种先验之物。尽管可以理解,但由于其先验存在,决定了人或社群的发展,难以撇清。

实际上就是某种残存的价值以及对应表现。这种看法的问题是,把价值和价值的基础混为一谈,于是不好理解。

比如组合的本能,实际上仍然是指价值行为的自然基础。比如生理学基础,神经或者内分泌活动之类。在这些活动组合之下,会催生特定的行为及其价值倾向。而这些和人类的创造活动直接关联。

但这只能解释其“端”,而无法决定他们之后的发展。尽管过程中也会有类似的存在参与。也无法判断这些价值的高低……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另一类先验价值的存在。

此外,感觉第五条是为了避免理性普遍化导致个人消失。人人都能彻底理性,那还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类似的,由于无法判断高低也会导致多元主义,这个时候,残余的那些价值就起作用了,可以一较高下。但这实际上是更为精致的多元主义。我们还是无法判断谁更好,因为他们在本质层面是平等的。

其实,上世纪的理论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把事实和价值,把基础和结果混为一谈。不仅是由于定义不够清晰,更是因为,这些理论是在体现研究者所认可的价值。最为典型的恐怕就是韦伯,哪怕深刻明白价值问题是不可能有结果的。韦伯的这种矛盾,可以在许多学说中看到。

最后,这个理论也能体现上世纪延续,或者说“余留”至今的问题。那就是哲学话语(术语)的私人化,即所谓语言的腐败。充分理解本就是不可能的。

看词典,derivations有起源、出处,派生(法)、词源,派生词,三个意思。

如果派生物来自残余物,那么就很好理解了。单纯看此文,感觉也是利用双关,说明意识形态实际上是某些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的起源。不过和上面的说法一样,只是猜测。

通宝推:大眼,
家园 这个词翻译得不好
家园 他想用数学的演绎方法来解释社会问题,包括心理问题

所以用了数学余数的概念。强调这些情感,无法用分析的方法再细分。

西西河主流认为,社会科学方面,毛主席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古往今来,没一个人及得上。

这个评价可以用在Pareto的理论上。

毛主席在给江青的信里,就用了虎气和猴气两个余数----多么通俗易懂!

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Pareto把他的前两个余数分别解释为狐性和狮性,用来解释社会革命。

比起主席的深度,真是传说中的弟中弟。

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余数是8除3余2那个余数么?

应该只是借用这个名词,而内涵完全不同吧。

Pareto把他的前两个余数分别解释为狐性和狮性

这是指的哪前两个余数呢?

而且毛主席所说的虎气和猴气,应该是指人的脾性类似虎和猴的生活习性,一个威严,一个活跃。

帕累托和毛主席靠“余数”联系起来,您这想法真有趣。

家园 一是狐,二是狮-----他认为是6个余数当中最重要的两个

第一类:组合的本能,这是最能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剩余物之一,这种组合或出于偶然,或源于非逻辑经验的某些,它组合相似或不相似的东西,(我认为这可以是关于想象力的底层分析)也有基于逻辑发展需要的组合,这是最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更新和科学进步的组合。~~~我认为他这里所说本能,不如说是人的思维力,用“本能”这概念来解释并不合适,它应该是经过人脑的思维活动对事象,事物及关系的组合。

第二类:集合体的持续性,这是认同其他人和其他的环境维持长久关系的爱好以及对某些抽象概念,标记,人格化概念等的爱好或性向。家属,宗族,部族,国族,社会阶层,祭祀,宗教都源于这种爱好,某种意义下,这是一种同宗教感情相近的剩余物。~~~我认为这倒是一种本能,尽管就具体某种事物事象而言不是天生就有的本能,比如爱国恨国,但这种对某些集合体的寻求归依欲是天生的本能。

家园 哦,谢谢指点
家园 【多说两句】帕累托的余数,贴近的意译应该是综合症

那6类,不符合逻辑,不适用演绎。而人们又通过衍生物,赋予他们逻辑和演绎的意义(类似于不修边幅可以美化成性格直率)。

而这6类综合症,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一类的狐性,用大白话翻译是----钻秩序漏洞的冲动。第二类的狮性,用大白话翻译是----不惜代价维稳。

由于这两类,就有了革命和改良,投机和投资等等。

衍生物楼主还没写,我就不剧透了。

因为虎猴狮狐,联想到本朝太祖-----太祖用虎气猴气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这两者在太祖身上各自独立,又互相影响,有主次之分----虎猴二气,非逻辑,非演绎啊!

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续:衍生物

什么是衍生物呢?按照帕雷托的说法,这是一种相当于意识形态或者就是意识形态的东西,为那些没有逻辑或有而不多的事物进行辩护,赋予以一种表面上的逻辑的“理论”,所以衍生物又是一种用以说服人,使人听从的方法,他曾简称之为“非逻辑一经验的论证”( raisonnement non logico- experimental)。

衍生物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简单肯定( simple affirmation.)。这是对想象性感情性事象的简单肯定。这种“肯定很少或者没有论证的力量,但有时却有一种巨大的说服力。尤其在某种特定的或以感情来维系的人际关系中,某一个人或某一团集对某种东西的简单肯定,很容易为听者所接受和信从。

第二类求助于权威的论证( raisonnements qui font appeal'autoritel)。有些论证之所以被接受,只是因为出于权威者之口。传统习惯、俗尚的权威同样可以援用。在有些情况下。第一第二两类衍生物是混合在一起的。

第三类:寓于理论与某种情感或原则的一致中的论证的证据生物看做据”(“ preuves” du raisonnement git dans un accord de latheorie avec certains sentiments ou certains principes)。“卓越的柏拉图有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来获得普遍的赞同,或者,如果人们愿意的话,获得那些智者的赞同;他安排一位对话者让他说自己要说的话来达到一致。”,此外,激发听者的感情,表明命题是同既得利益一致的,或者举出法律实体、形而上学实体或超自然存在的意志等作为论证的‘’证据”来取得说服力,都属于这一类。

第四类:词语证据( preuves verbales)。这是在形而上学中、社会科学…等中常见的隐蔽在正当论证外衣下的某种诡辩。“因此,我们曾多次指出,常规的词汇一般地不适用于正确确定的事物。所以所有使用这种词汇的论证有成为词语衍生物的既然危险。”②那些不尽不实、模棱两可、无可验证、难于究诘的词语为主要是证据往往是有效应的。动人的政治口号和政策宣传,以及各种地进行经各样通过重复、重复、再重复,魔术般地给人以影响的所谓论证行为的结的“证据”都属于这一类。

帕雷托的衍生物的学说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着数不清的荒谬、诡辩的论证。他在他的有关论述和分析中,明确严厉地指出做为衍生物论证的逻辑上的错误。

家园 果然如此

就是价值问题的另一个说法,只不过包含具体情形。但这并不是关键,因为这四类本质上都是可以被澄清的价值问题。却无法从原则上解决,因为真正的关键在于,这些价值起作用的情境明显都对应具体的行为实践,价值消解之后,又有什么可以进行替代?

如果像前文所说的多元,那么又靠什么一较高下?更关键的是,这些价值问题是否还和另外一些价值问题息息相关?比如本身已经没什么意义(意义被抽空),但锚定了其他价值?

最典型的,恐怕就是清真。清真从健康角度讲已经失去意义,但却有了身份认同的价值。其背后关联了无数种价值的可能,比如生活或者尊严。而这不是靠所谓澄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家园 再续:关于非逻辑行为与非逻辑~经验学说的真理与效用问题

既然“人是一种顺从其本能及其情感的动物”,所以人的行为主要是非逻辑行为。非逻辑行为不是逻辑理论的结果或客观地进行经验推理的结果,而是剩余物,尤其是衍生物支配了人的行为的结果。“热烈的衍生物比冷静的推理更能成功地决定人们的行为“由衍生物展现的情感超过经验和真实,有巨大的效力推动人去行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非逻辑行为。衍生物为没有逻辑或有而不多的事物掩饰、辩护,并作出“论证”,就不能不是种包含有理性思考的逻辑行为。逻辑行为也是大量的。随手举一个帕雷托引用的例子:一位美国银行家同伦敦搞外汇交易,某一个时候或另一个时候采取的对策或使用的方法都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这是根据不同时候的情况,通过一系列逻辑推断作出的。他认为,观察表明,人有很大数量的行为是属于这类的。经济上如此,技术上如此,法律、战术等方面无不如此。不过,在剩余物、衍生物支配下,非逻辑行为仍然随处都是。没有非逻辑行为,人、社会、社会生活、社会制度就会无所依持,而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事先都要一一经过观察、实验、推理是不可能的。至于逻辑一经验科学,正像上面业已提到的:观察、实验的范围有限,而且这门科学只在于探索事象或现象,取得认识,同通常所说的“应用科学并无共同之处。

人的行为是大量地非逻辑的。历来流行的许多学说、理论也是大量的非逻辑的,因而是非科学、反科学的。帕雷托认为几乎所有的社会学学说同各派社会主义学说一样是没有逻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其原因在于它还没有成为逻辑一经验的命题,它们不同程度地是武断的,形而上学的,绝对的和说教的。他们习惯地逾越事象(或现象)的界限,通越观察,经验以及逻逻的界限。它们同神学一样引用超事象相超经验的实体,并以此为根据来说三道四。他进而认为,近代早期以来流行的”进步“,”博爱”、“自由”,“公正”,“平等”,“民主政治”以及随后的“进化法则”等社会、政治学说也都是这样。

帕雷托批评非逻辑一经验学说十分严历。但他认为这种学说源自他所说的认识的两个领域之一的情感的领域。如果他自己坚持他所热爱的科学领域的话,那么他决不排斥情感的领域因而也决不排斥非逻辑一经验学说。他确认,科学以一种既坚定、又严谨的方式出现在其他种种学说面前。它乐于拥有它的位置,它也承认其他学说的权利。

帕雷托甚至在他的著作中不厌其烦地着重指出情感的无限重要性。他从未认为应当由理性或科学来取代情感。反之,非逻辑一经验学说对社会存在是非常有用、非常必要的。帕雷托正是在这里把“真理”与“效用”分隔开来,指明:效用与真理并不是必然地一致的或恒同的,在社会领域里尤其如此。他在《一般社会学专论》里还写道:“把一种学说的社会效用同它的经验的真理连结起来,恰恰是我们拒绝接受的先验的原则之一。。。

因此,我要求读者经常注意:我断言一种学说的荒谬,完全不意味着隐然确信它是有害于社会的。反之亦然,即:我断言一种学说对社会有用,我完全不是想暗示他是经验的真实的。

帕雷托嘲笑试图用科学的名义,计划改造社会,树立道德规范,过高地估计了科学,不符合科学精神,也嘲笑理性主义者相信人终将受理性的指导,使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又过高估计了理性。我们所看到的证明了帕雷托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的理论的洞见:对集合体的持续性的爱好的狂热比什么科学,理性都重要。西方世界自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自由平等博爱三西方政治原则只剩下了自,西方向其他国家推介自由,造成动乱,在他们国家内部却不忘强调秩序。

不知是译者的疏忽(或选择)还是帕雷托论证原则导致的缺陷,我看到的帕雷托理论几乎没有对情感的正当性和通约性做出任何正面的解释和分析。

为什么西方的三政治原则只剩下自由,因为这是社会同个体的人最相一致的需求,是人最本能的要求,平等博爱倒是经长期教育形成的非本能的或次级重要的人的思想价值观,人的各种欲望思想的的观念往往是相互矛盾的,这种矛盾也体现在社会诸种价值观上。

通宝推:陈王奋起,
家园 阿甲的狐狮和余数说法启发了我

若把余数当做人类比动物多的东西,来理解剩余物第一条组合的本能即比较顺当,咱们一般说狐狸的狐性有狡猾之意,可引申为智力高,即思维力比其他动物高。

脑袋兄讲过他家闺女看见脑袋兄扣洗盘子上的固渍,说他给盘子挠痒痒,分析这里的思维很有意思,孩童经验的事像,事物不多,受各种概念观念和思维习惯的约束束缚较少,往往能把经历的事像事物用出其不意的方式组合起来。

我还看过哈佛的一个案例:说有个发明家搞发明怎么搞呢:他翻开词典,任意指定三个词,看看这3个词能组成什么东西,这里的组合思维不是逻辑推演出来的,即非经验---逻辑思维,人类的各种艺术绘画,诗歌,音乐等多有这种非经验逻辑思维,是某些方面的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底层逻辑。

其实,上世纪的理论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把事实和价值,把基础和结果混为一谈。不仅是由于定义不够清晰,更是因为,这些理论是在体现研究者所认可的价值。

这点不太同意,西方很多哲学家对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做了很深入的研究,认识论大革命应该即是就这个问题而言革命的,这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一大学脉,自著名的休谟问题"是能否推出应该"始,很多哲学家回应这问题,现代社会学的诸多标称现象学,行为学的学科分支应该即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分离开论的。

波士顿儒家安乐哲说过西方认识论大革命是悲观主义的,即把科学可以认识的范畴做了严格限定。

马恩哲学对这场认识论革命似乎奇怪地忽视了,我用马克思+休谟用度娘搜过,结果只有一条马克思提到一句某日休谟死了—当然我学识有限,对马恩哲学的并不了解多少,这只是猜想,不知对不对。

家园 帕累托既反对社会主义乌托邦,也反对自由主义伪民主

所以他的部分理论被法西斯主义利用过。

他的社会学来自于对人性的非理性的研究。

第一步,他分开了主观和客观。

用他自己的例子,古希腊海员主观上认为,向海神波塞冬献祭和操舟在逻辑上,都是必要的。

而我们从客观角度来看,对于航海,操舟是逻辑的----这是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归纳演绎等等方法来研究。

献祭则是不理性的,非逻辑的,我们就要一层层剥掉它的面纱(衍生物)。把各种伪逻辑去掉,那么就剩下剩余物----他认为,这些剩余物是人类的本能或者情感,但是恰恰这些东西,决定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描述那些剩余物。应该启发了后世的心理学家。

逻辑上理性上解释不了,就打上包做个记号,比如说斯德哥尔摩综合症,PTSD等等。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史学上的疑案如赵构为什么杀岳飞?吴三桂为什么造反?到现在也没有令人满意的逻辑性强的解释。也许真正的解释就是----赵构吴三桂脑子瓦特了(剩余物)。但是作为人,我们不能接受这种非理性的解释,宁可接受"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比较符合逻辑的衍生物。

个人如此,群体也是如此。王鼎钧在关山夺路里,回忆他解放战争时期在秦皇岛国民党东北联情部工作,当时国军被包围在几个大城市里,他们这些后勤人员哪里都去不了。按照道理,办公室里面的气氛应该沮丧沉闷。而事实上,那些中下级军官们一个个眉飞色舞,谈论各地的见闻,共产党如何如何断桥破路。这些人,没有一个是通共的,而且后勤部门有油水,大官吃肉,小官喝汤,改朝换代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他们的兴奋,在逻辑上解释不通,但确是事实。

现在,习大大也说,坚决不允许吃饭砸锅----说明还是有不少人在从事着这种不理性的行为----但现实不讲逻辑啊!

通宝推:陈王奋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