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我知道的关于包产到户的一个小故事 -- Swell

共:💬181 🌺785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懒惰的家庭也支持包产到户

小队上工,你说不去就不去?年底不一样扣公分,去了不干活,队长不批评?同组人不讽刺你?集体经济,这样的人比较痛苦,不自由嘛。包产到户了,谁管你,爱去不去。

勤奋的人,在哪都勤奋,懒惰的人给谁干,都是懒。勤劳的家庭反而在哪都混的好,不分年底工分头一份,分了自然也不差。从个体来看,包产后,抗风险能力减弱了。常理来看,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体之和的。

通宝推:潜望镜,月之回忆,
家园 终于见到一个说工分的

我说扣工分都没人理……还有部分地区额外挣工分……

家园 你岁数小,不知道产量增加的原因

一是化肥,二是农药。和分田没有什么关系。

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中国化肥工业突飞猛进的时代,从早期的氨水,到后来的碳酸铵,硝酸铵,再到后来的尿素,化肥使用大大增加了产量。

其次是良种。杂交水稻就是7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的。

以上这两条共同把我们当地的产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顺便吐槽一下袁隆平。他搞的杂交水稻稻杆高大粗壮,产量虽高,消耗的化肥也大,最后农民增产不增收,加上杂交水稻的口感不好,卖不出价钱,几年后大部分分田农民就不愿意种杂交水稻了。

家园 错误的真话,错在教条主义。

理论不能跟实践结合。

你这个说法,在有外部输入,特别是外部正输入时候,是对的。所以是真话。

当无外部输入,内部零和博弈时,就不一定对。当无外部输入,内部格式固定时,就显然不对了。

偏偏当时对于绝大多数社员而言,正是处在基本无外部输入,内部格式基本固定的状态。这这些真话放求去,就是骗子。同样的道理,“福报”是真话,不过是错误的。资本家近几年流行说这类话,很有道理,但兑现率几近于零。

不是小农才有“小农思想”。看看美国大资本集团吧,在对外吸血不再如丝般畅顺的今天和今后的,怎么“小农意识”。慢慢看,不急。

家园 我们那里78-79年已经用上化肥了

山东鲁西南,属于贫困地区。在我79年上小学之前,还帮母亲下地干活,记得最深刻的就是施肥,好像是点豆子,母亲在前面挖坑,我在后面往坑里撒化肥。当然家里茅坑里的粪便是要用的,我还经常去外面捡羊屎蛋什么的,但那些根本解决不了施肥问题,还是要靠化肥的。去县城上小学后就只有暑假春假秋假回家干活了,慢慢的全家搬到县城后脱离农活,这些还是记得的。

通宝推:陈王奋起,朴石,
家园 总而言之,中国太大,各地情况不同

最好别把自己的经历当普遍现象,也别轻易否定别人的经历。

家园 说句不客气的话

农民有几个知道增长原因的?为什么几千年农民吃不包?是因为没有包产到户?

不反对你说笑语,但你得选择受众群。

家园 限于我的年龄,不能提供更多一手信息。

只是分地前家穷人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饿得整天想吃的找吃的,突然能吃饱饭对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家园 他们相信他们自己从数据得到的结论,而不顾当事人的事实描述 -- 有补充

什么化肥的作用啊,什么乱七八糟其它的都是假的。

当时最真实的状况就是分田,就比原来收成多,就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化肥的作用是随后的事儿。

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当时的社员们都很清楚,单干前很多人是摸鱼的,其它就有样学样也摸鱼,效率低。单干之后,是否摸鱼是自己的事儿,情况就大变样了。大家都精耕细作,全部心思、精力都放到侍弄自己的田地,产量当然就大幅提高。非常简单易懂的事实。

我不想跟这帮子数据党理论,他们不愿意相信事实。他们就像当年革命初期的本本主义者,毛主席花了极大的精力去克服党内的本本主义。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绝对无法忘记那个时候的亲身感受的 -- 补充帖

从没有一天是吃饱的,到基本每天都能吃饱,是极短时间内的变化,怎么能不记忆一辈子啊,永生难忘啊。

通宝推:朴石,
见前补充 4694355
家园 你真的经历过那个年代吗?!真的吗?!!!

你说的是哪个地方?

家园 狙公赋芧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猴子看到的吃四个也是事实。

家园 能不能正面回应一下

当即吃饱的原因可以有几个:

1,产量增加,

2,减少征购从而余粮增加,

3,提高粮食价格,收入增加,可以买别的东西吃

你能不能正面回应一下,当时只有1,有没有2和3?

欢迎你用事实质疑我的帖子,而不要一昧回避。

家园 霍邱1982年粮食产量还低于1976年

霍邱县1982年的粮食产量比1976年还低了3465万斤,但征购少了7884万斤,这样1982年农民手里的自主粮比1976年反而多了4419万斤。

更何况1982年粮食收购价格还远高于1976年。

这就是1976年饿而1982年饱的原因。

家园 60后,苏北农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