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略谈包产到户与庐山会议 -- 张新泉

共:💬255 🌺1256 🌵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性亘古不变

总是有人要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来证明承包到户是无效的,呵呵,我真觉得莫名其妙

家园 我又要问得细一点

我不否认当年吃饱这个事实,但是,逻辑上要严密,还有一种可能需要排除:你们上缴的粮食是否也减少了,才有可能当年就吃饱?

家园 上缴的粮食是否减少我不知道,但是亩产当年就提高了好多

这是肯定的,具体情况我下次回老家去问问长辈

家园 1950-2014年的粮食总产量曲线

请楼主解读一下。

点看全图

中国粮食总产量最长的一次增长,是从1961年到1998年,持续约27年,呈线性增长。

这个趋势在1999年被跌破,1998年之后的5年,粮食产量大幅下跌。

通宝推:阴霾信仰,龙牡,
家园 这个有没有发表?

我半夜看到你的贴,顺着链接看过去,觉得学术性很强啊,可惜实在太困看不下去了。总的感觉是,应该在同样杂志发表,和林毅夫的文章打个擂啊。这都十几年过去了,同一个网站大家还是在不停争论,可见影响力还是不够。而水平是够的,缺乏的是宣传。如果当初林毅夫的文章发表的杂志过分右倾,应该找个立场偏左的西方杂志。我想或许少,总会有的。这对整个国际左翼力量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反过来也可以倒逼国内的决策者重视。

贱!
家园 骂的好!是不是挂北大标签的智商都不太行?

既不懂历史又不懂逻辑。中国除了毛的20年,不一直是包产到户吗?包产到户那么美好,丰衣足食,还有中国革命什么事呀?

通宝推:呆头呆脑,钱六,阴霾信仰,西安笨老虎,strain2,hattie,空中吴钩,潜望镜,老老狐狸,
家园 ”贱”不是骂人,是总结那些言论的内核。

不断的批评辱骂,是不是典型的PUA?

我想呀,但凡有点思考习惯的正经人,如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发展状况有所认识,应该都会困惑:为什么创下如此伟业的群体和组织,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出工不出力的奸人、只会吃大锅饭的蠢人、没有生产积极性的懒人和妨碍生产的组织?

家园 批评的对
家园 当初你提议支持养牛 -- 有补充

想必也认可集体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比单打独斗强吧?为什么一到种田,你就认为单打独斗比有组织强?难道真的认为父辈那么懒,出工不出力?还是真的认父辈那么怂,被大队书记生产队长贪完了都不敢反抗?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楼下几位不知怎么解释59年之后的粮食产生? -- 补充帖

刚好qq97河友提供了个50-98年的曲线图。标题

用三年灾害让群众积极性降低,解释生产队生产能力差,解释不通吧?

一个集体,当然有差异,不同集体间,也是有差异。讨论整体问题,从整体上看好点,不然很容易纠结在大队书记强奸女青年这事上。

想起了关于三峡工程豆腐渣的说法,后来有人指出:三峡工程的安全亢余量,真有部分施工做假,也影响不了总体安全。

贱!
家园 在土主老财资本家的统治下干活会体会到周拔皮半夜鸡叫原来是真的
家园 集体的力量的确大,但是人是天生自私的

看了很多长辈的回忆录,想有机会写写。

集体把一盘散沙的农民集中起来,干了很多“大事”。打引号是按照今天的观点,也不大,但是之前就是干不成。在我母亲下乡的地方,一条小河年年发水,好多的地硬是荒着。 解决办法非常简单,集体一起挖了一个水库,不但不发水了,还抗春旱了。说难吗,也不难。但是过去就是做不成。

但是集体种田,看起来也的确不行,特别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要是现代化农业也许就好多了)。我的理解是同样是种地,看起来干的差不多,但是效果就是不同。有如手工业者。但是如果是用干活时间来衡量(工分),效果就很差。唯一的好的标准就是看产出,一人一块地,看最后产粮多少。这也差不多就是包产到户了。

打个比方就是,某一门课以学生出勤为标准打分,往往就是上课学生全到,但是在课上划水;如果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打分,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幅提高。这并不代表学生“贱”或者如何,人性就是如此。

通宝推:燕人,
家园 我问过父亲

为啥生产队后来不行了。我父亲的说法是我们队是59年以前,大家的心气很高。59年后就不行了。因为59年挨饿的时候,村队长家有吃的,队长家的兄弟们也都有吃的,至少吃麦麸,米糠之类的,但是他们有,而普通家庭就没有吃的只有吃土。我父亲的姐姐,也就是我姑姑,当时才10多岁,吃土吃死的。

这么一对比,普通群众的心就有点凉吧。

我们队当时的队长历史上曾经是二鬼子,解放后划为贫农。这种人很会投机,当上队长。

从这个原因上来说,农民们被这一记响亮的耳光给扇懵了,本来很好的社会主义的组织宣传活动,在基层的现实中被砸了个粉碎。因为某些基层的共产党员领导们当时没有表现出和普通群众共命运的行动,反而是送死你去,活命我来。

通宝推:燕人,
家园 不是单打独斗或者集体的问题

而是产权确定的问题,产权确定了,产出的归属就确定,一旦这个确定,只要双方有利可图,包产到户的农民一样也会自发的产生合作,不见得就是单打独斗。

公社的问题是,产出归属于集体,再由集体分配,而且农民不能自由退出,积极性其实可想而知。

家园 产权的问题是农民在经受挫折后,才萌发的

初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而且也的确是在这样做,但在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农民受到了现实的再教育。

家园 忙总在他的农村改革系列帖子里面提过林毅夫这篇论文

忙总的说法是林毅夫这篇是命题作文。

西西河之前很长时间还得翻墙才能上呢,怎么可能在国内杂志发表这样“反动”的文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