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房地产危机的责任银行要负一半 -- 独立寒秋HK

共:💬267 🌺1171 🌵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支持一下

说点题外的,我觉得张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他说的是“不许”、“只能”,会造成极大误导。一般人的理解中,会认可他说的“高蛋白的”。但是会对这个不许、只能感到疑惑。是因为有害吗?而且大家是只喝粥不吃蛋吗?(不算鸡蛋粥和皮蛋瘦肉粥)

如果理解成“就是在说蛋白质”,那么就等于本来由他澄清的预设,被你自己提供了。抗疫也是。如果只是专业意见,这样说无可厚非。问题只是表达让人感到困惑。

其实就只是,论断超出了定义的范围。也就是达兄说的用专业问题去判断综合问题。质疑的当然也不是对应的学术水平,而是不负责任的发言看起来不够“专业”。

家园 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是谁要求国开行的?

国务院2015年6月份发文件前的2014年,已经发生了:

今年4月2日国务院召开专题常务会议,4月8日,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主持召开全开行系统棚户区改造建设贷款专项视频会议后,棚改贷款瞬间提速。

7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披露数据显示,上半年其新增承诺棚改贷款676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实际发放2195亿元,其中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来发放1949亿元,同比增长433%。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还表示,争取全年发放棚改贷款4000亿以上。

然而李克强总理仍然不满意,于是:

《总理两次要求国开行任务“加码”》

时间就在2015年6月份国务院下发文件之前两个月。

而且,2014年7月15日,公开报道明确提到的关键字:

1、“克强经济学”

2、万亿棚户区

《国开行棚改贷疾行》

正在商业性还是政策性银行徘徊的国家开发银行,已经来揭开了万亿棚户区改造信贷投放的大幕。后者被认为是稳增长的重要马车,也是克强经济学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今年4月2日国务院四十三次常务会议以后,棚户区改造更是瞬间提速。

那个时间点,“权威人士”尚不知在哪里。

家园 没看出新闻内容和你的逻辑之间的关联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国家开发银行时两次要求任务“加码”

加码的要求下面写得很清楚,一是加大配套投入,棚改要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网等“大配套”建设。二是针对具体项目,黑龙江吉林的沉陷区的20万居民。

你也不能一看到“加码”就是加“货币化”的码吧。

至于你说的

早在2015年3月份之前,就明确建议“取消棚改中货币化的限制”;
出处在哪儿?

家园 出处给过的

再贴一遍吧:

我还查到,早在2015年3月份,在2015年6月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之前,辽宁省相关城市负责棚改的领导,即明确建议,“取消棚改货币化的限制”:(《中国经济报告》记者 张鲜堂 吴思)

当然,你要说李克强到国开行加码,与两个月后国务院发文件明确“加快棚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没有关联,也行。

家园 补充说一下权威人士时间线

首先要明白一点,棚改货币化是涨价去库存工作的一个环节。

应该在14年左右,权威开始以中财办的身份开始调研,最早是在江苏。

这次调研是当年的中央经济会议。

15年初,权威去上海,著名的七省市负责人会议,会议结束后,就是中央政治局的经济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

解决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实体产业部分资金循环不畅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15年6月,国务院在棚改工作上发布新的文件。

15年9月,11月,在五中全会前后,权威两赴浙江,第二次会议之后,“涨价去库存”在全国全面铺开。

具体到我们这边,提高货币化比例的文件是在16年1月7日才正式下来。开会宣讲精神,组织学习等等等等,16年6月之后,工作渐渐开展。

后边就是大家熟悉的事了。

家园 七天兄,你这个话有点绝对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普通人,就不应该自己脑补自己压根不懂的东西。

1、普通人,就没有脑补的权力?

2、中国体制中人几百万有吧?分那么多不同的级别、行业、部门、年龄、经验,难道每一个体制中人,都“知道政策落地的方式,知道政权运作的规律”?

3、难道“知道政策落地的方式,知道政权运作的规律”,说出来的,都是真话?每句话,都不受对具体政策的个人解读,对具体领导人的观感的影响?

4、最重要一条:体制中人,就不是普通人?

我既不低看也不高看体制中人,在我眼里,所有的体制中人,也是普通人。

通宝推:梓童,玉米菜,薄荷糖家族,
家园 时间不等人

现在二线城市房价3万。

很不错的岗位月入1万,需要多久房价从3万降到1.5万.

10年or20年,黄花菜都凉了。

人口断层妥妥的。

民族未来呢?希望没有了是大问题。

家园 不要担心

要有民族自信。

家园 躺平吧没了

现在感恩吧也没了,把提出问题的嘴巴堵上就好了。

家园 方兄,俺无意争是谁,对韭菜来说搞清那把镰刀割区别不大

不过看大家吵的这么兴奋,难免也想揣测下金锄头啥样子。

看您和从来兄反复辨难,倒让俺感觉莫不是双方合力把这事弄成了,一方面形势紧迫压力巨大,另一方面无非就是放点水,反正这么多年不是一次两次了,韭菜割一茬涨得更好。大家意见一致,一尊自然无可无不可。

如果说是小强自己能决策这个事,俺是不信的。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家园 你的说法有一个问题

因为是仅仅是用了我的名义去造价,所以,还按揭实际上还是开发商自己还,因为我不会这么笨,帮了开发商的忙,还要把债务背在自己身上,房子又不是我在住,所以,这3000块,开发商还是得自己掏腰包去还。

如果接着开发商成功把这个房子以6000的价格再次卖出去给审度兄,并且兄台是个真实的买家,并非开发商造价,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是个真实市价,虽然这个价,是开发通过造价成功忽悠了兄台,导致兄台下注,但你也不必惭愧,即便兄台不买,市场上还有其他人会争着买,造价的目的,是忽悠一大群人,而不仅仅是你一个人。

虽然大家都知道造价的目的,但成功的交易,到底是造价促成的,还是市场本身有这个真实的需求,并且有这个支付能力促成的,则很难判断,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家园 我也可以是开发商的人。

你也不必还按揭。你不一定知道自己买了楼。

如果还按揭有利,比如能6000及时用我接手,那就还。如果还按揭没利,那就断供。比如断供吧,开发商2000成本得3000,净赚1000。银行贷出2000,得房一套3000,也赚了1000。你可能也许得好处费若干,也赚,如果没有也许,反正你也没花一分钱。

你也许会问,上面我不是说房地方商成本2000么,银行放款3000么?这是为了方便说。实际操作当然复杂很多,毕竟有很多的规范的。违法的事人家不是不敢做,但能当好人谁去当坏人呢,是吧。

家园 技术性问题

请教一下,

会议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要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认真选择好投资项目,做到有市场,有长期回报。要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实体产业部分资金循环不畅问题。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消费潜力,努力提高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实现动力转换的关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稳步有序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中央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没有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方针没有变,坚持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也没有变。

以上是你引用的新闻链接里的话所属段落全文。首先我想知道,房地产是否属于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实体产业

居民住宅性质的房地产肯定不属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至于“实体产业”,说房地产不属于实业,这肯定不太合理,但在财经领域和社会普遍观点,目前大都认为房地产业的金融属性更高。关键是,下面专门有一句话说了房地产:

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体制内新闻肯定有一些类似八股的解读方式,我不懂,但是我确实想知道,这句话和上面那句,到底是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如果房地产确实包含在那句话所说的”实体产业“里,那看样子它的重要性也不是很高,排在后面。

包括“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涨价去库存”是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吗?

关键最后还有提纲挈领的三句话,分别涉及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产权,对外开放和投资。显然,改革和产业升级是重中之重。

以我一个局外人的观点来看,这些会议基本就是各方把需求和困难摆出来,集思广益,讨价还价,再向下宣贯。我不能说这里面肯定包含了什么或者不包含什么,但显然,它里面的轻重缓急、主次之分还是很明白的。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事情成为后来的样子,这恐怕是更重要也更难回答的问题。

家园 在已经买房的民众中会威信下降,毕竟利益受损了

但是在没房的年轻人中间,感受是反过来的吧。

家园 我想说的

主要是以下两点:

1.问题切割。其实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比如《中国医生》里就有这样的情节,全国各地的医疗精英集中在金银潭医院,院长把他们都召集起来开会,各个科室发表意见,到底怎么办?因为这是新的病毒新的疫情,大家都没有标准答案。

而去年抗疫过程中最让我惊讶也惊喜的一点,是广大群众自发利用自媒体组织起来,解决各个层面的问题,这些大都是综合性问题,甚至是其中专业性的部分,群众会将其提取出来,向各个专业的人士咨询意见,然后实施,这是自媒体时代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这让我感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被大大低估了,过去只是缺乏渠道,经过这样历练的我们,会知道专业的“壁”也没有那么厚,哪怕我不懂专业,也是可以在专业的指导下,在具体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操作来解决问题的。

2.什么时候都不要丧失自己的独立判断。确实,重视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有时候会有民粹的倾向,还有“乌合之众”、“劣币驱逐良币”的色彩,我们过去也吃过这样的苦头。但是我认为,尊重自己的感受,独立思考是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掉的。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互联网和自媒体的普及,让专业和非专业人士之间分享知识、经验和感受变得容易,非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向专业人士学习,专业人士实际上也在通过这些渠道向非专业人士学习(病人的整体是医生的老师)。二是,现代社会面对的问题,都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性,没有哪个专家能独立给出最优的答案,那么问题的拆分,和最后的整合,都是需要众人参与的。这个过程中,保持自己感受的真实性,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是必须坚持的品质。

至于张文宏,只是举个例子。他是不是个好的医生,这是个专业问题。他的抗疫观点是不是对的,这是个综合性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实事求是就好了。

通宝推:唐家山,月之回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