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历史教授/老师的问题 -- erha

共:💬129 🌺59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难说
家园 这两个东西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071307

这个链接里有图

我有点好奇这俩是滑动轴承的内外环,还是用来约束膏脂不流失的约束部件?

我不懂,从经验瞎猜一下,从锏这个字望文生义,大概是围绕着存在的间隙去服务的,因此想来更像是约束件,令轮毂和轴之间的间隙相对封闭起来,这个空间里的油脂不容易流失、沾染灰尘。轴承的可能性显得更小了

尤其图片里是釭上的倒角、截面呈现的梯形,这一点似乎和同一资料中表现的锏无法配合。

家园 我的猜想

对于图例展示的,有所疑惑

那么大的重量集中在整车上的4个环上,摩擦面上压强很大,每个环还有有机油脂、磨损的金属颗粒、另一侧还会有尘土慢慢入侵,从经验看,这个反而怀疑更容易磨损变形甚至烧结卡死

家园 之前发过一本书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P85就是

点看全图

因为在两端,实际上也有承重的作用。主要是减少边缘磨损。当然实际上效果不好。

另外,伏兔是稳固轴体,减震用的,显然不能用于承重。就是木槽里的半圆而已。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

问题在于……有些车轴体的约束-连接件主要是皮带和伏兔,比如秦始皇陵车。故而承重磨损的一方面是伏兔,一方面是轮毂和轴的连接处。但有些车是没有伏兔的,而且釭锏的磨损依旧。

通宝推:审度,
家园 完全支持你的观点。应该强制文科生都去学一门理工。

学中文、新闻的,必须考概率统计,不然自己被蒙了还来蒙人。

学历史、哲学的,必须学机械原理,这样他们才能对工业和生产力有基本的认识。

学法律的,必须学操作系统,因为法律就是人类社会的操作系统。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达雅兄你们跟不上潮流了

现在文理分科已提前到高中了。高考3+2+X,直接就高中分文理。按我比你还古懂的想法,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全考,大三后才分专业,说出来怕是要被人用小锥子捅死。

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啰,管他什么专业,跟以前一样,毕业全部到一线当操作工,三年。现在当副县长就是基层,肯定不知米从何来。

我在说梦话,你不必当真。

家园 学没有意义,关键是接触。

其实文科早就学统计了,文绉绉的叫数据科学。但是我见过的文科人,尤其是人文方面的老师,意见都差不多。统计就是撒谎。尽管他们可能玩得挺溜。

所有的问题就只是缺乏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经验。找不到对应的实际和概念绑定。好几年前,听一些大学生描述基层,那些说法听起来好像天都塌了。后来才发现说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无非是没接触过,进而想象里添油加醋……

家园 物理学史,数学史,工商业发展史和财政。

这些对文科专业来说不太难,容易接受一些。

总的一点是,在文科生里培养他们关心某个某些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尤其是隐含的大前提。比如说,国家的主权独立,没有外部敌意的威胁,都是经常被忽略的大前提。

家园 大学、监狱、军队

是成熟的人必需的三个经历,作为一个比方。大学获得思想理论体系。监狱包含社会实践中的无数困境、难点、无理想解决方案下又必须解决的为难、潜规则等。军队是在没有任何“道理”“法律”“体系”约束和保护的时候,如何保证个体和群体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家园 这是基本态度

这是二十世纪哲学/科学的的基本态度,澄清/发现知识背后的基本预设。再想想上学时候哲学教的是什么?而且就算不用教,这也是汉语的基本常识啊。

自己发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温铁军,他总是强调交易成本,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发现许多人根本就没有交易成本这个概念……他们的经济模型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尤其是讨论前三十年经济的时候。另一方面,这些人从来不考虑环境因素和系统风险的。

所以问题还是在教材……或者说教育部?

家园 达雅兄🤝
家园 我想请桥上兄帮忙的,主要是国外的资料

一、首先,埃及与赫梯人那场著名的大战——卡迭石战役,有文章就说胜负取决于车轴:埃及战车车轴是铜制的(应是青铜的“釭锏”而不是青铜棍),车载2人。而赫梯人掌握了铁,车轴是铁质的(也应该是铁制轴承而不是铁棍),车载3人而成为“重战车”。因此赫梯人以少胜多,与拉美西斯(就是巴黎卢浮宫的那位)最终签署了据说世界上第一份国与国和平协议。

如桥上兄能帮忙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就多谢了。

二、乔兄此文的作者龚教授,是个文科生。月兄推荐的那本书的作者刘永华,也是文科或者美术生。我找到三篇文章,两篇也是文科生,只有一篇算是理工科的研究文章。总之是文科生占了绝大多数。文科学者只对“型、饰”进行研究。

清华:《考工记马车主要元件之机械设计》

http://maps.pme.nthu.edu.tw/web_maps/PDF/PUBLICATION-TEXT/014.pdf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三、桥上兄所引的龚教授的文章,与社科院王鹏、国博河森堡,似都是中国马车技术西来说的支持者。针对西亚、欧洲的考古,我们还是应该有两点问题获释后才能当成实证来采信的:

1、为什么考古挖掘,没有3000年以上的木车轮、车轴、车体的考古发现?即便是新疆沙漠地区,中国可有4000-5000年的木头材质的出土文物?为什么西亚欧洲能有5000年的木头板、木头棍被发现?

这个也是与匿名兄那张图片商榷。

2、两河的四轮车,是没有前轮转向架的。没有转向的四轮车,可能实用吗?转弯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西方历史学者有没有复原、并实验过两河、西欧的四轮车。

这个也是与普鲁兄谈过的“历史实验”。

家园 谢月兄,这本书挺有意思的
家园 清代马车的釭

点看全图

从这个图片可以看出,从战国到清,大概是2400年,解决车轴的摩擦磨损问题并无什么变化。所以我们也可以同理反向推导,在吴起那篇兵法之前,这个解决方案已经存在很多很多年了。按照理工科的思维:车辆要开始实用——能载重千斤以上(即超过两匹牛马驮载的重量)+能长期使用不折断,就要解决轴的强度、摩擦损耗问题。否则只能做出玛雅那种四轮玩具(类似过去孩子玩的四轮小鸭子车)。

关于釭锏的材质问题,既然各种工具、兵器都是铁一旦普及,就取代了青铜,并非有了铁后,才发明了各种工具、兵器。则铁之前用青铜,也符合逻辑。

家园 Chariots in ancient Egypt

Chariots in ancient Egypt. The Tano Chariot. A case study

Chasing Chariot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hariot Conference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桥上,
家园 看完上面帖子明白了

你的意思是釭锏是轴体的主要承重单位(轴承)。进而想要论证青铜时代已经有类似构件。

一、目前发现的釭锏都是铁制品(战国),青铜没有出土。考虑到青铜更容易存留,只能说不大可能。

二、出土的釭锏位于两端,都很小。轴长且细,与明清时期粗轴铸铁无法相比。

这里有一张更清晰的图可以作为示例。

点看全图

——中国古独辀马车的结构,《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P37

---

清代的考工记图解:《考工记车制图解

另外,就现存的清代车轮来看,有用锏的,也有轮轴一体、厢体承重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