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谢邀,人在朝鲜,刚下火车 -- 121gdi
你要是说矿上用的是旧的苏联机器还靠谱点,日据时期的机器……不过你说了算。
用煽情的手法打时间差,而不是真正叙述客观事实。
1、坐火车。。。咣咣咣咣咣。。。。
2、坐客车(没空调)。。。咣咣咣咣咣。。。。
多落后啊!
矿是的设备居然是日本占领时期的,就算是1945年日本战败前生产出来的,那也有70多年了。我还是有点机械常识的,除了极少数傻大黑粗的设备,一般的设备,就算在修再补,磨损就在哪里,怎么可能用70多年呢。
再仔细一下,文中在隐隐说出这是90年代的事情,那时候出生的娃娃现在大多都做爹了,误导大家以为是现在的事情。
再说一下我在九十年代坐车的,看一下是否还这么煽情。九十年代中,我坐的火车都是没有空调的,90年代末才有,蒸汽机车还在跑,在有些地方一直跑到2000零几年,也是铛铛响的,客车也大绝大多数没空调,公交车极少有空调,有空调的公交车坐的人特别少,因为普通公交车一元,空调车两元。
你邓公说,凡是跟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了。
貌似朝鲜没有跟美国搞好关系吧,但朝鲜虽然穷,在世界还算中等偏下水平,人均寿命居然比和米国关系搞得十分好的菲律宾还要高,是可忍,孰不可忍。
顺德乐从,用于尼龙五星脚注塑。
这有个故事:一个高中毕业生,在家跟爸爸做过点电工活,然后到佛山打工,当修机师傅。硬生生通过自学,把注塑机的机电搞通,变成了厂长。后来这个人成了个注塑大厂的厂长。
还有后续,他儿子初中毕业,被他硬生生的带成一个注塑机技师,目前管理广州一个注塑厂已经有六七年了。更狗血的是,娶了个某地老婆,懒得要死,生娃倒勤快:5个。💪
我在201x的时候分别在中国的上海电气和印度的BHEL见过从原来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斯柯达机床,好像是60年代生产的,都还能转。说实话这两家企业在行业内都不算差。就是在我们德国工厂的车间里,现在也还有几台60年代生产的机床,都是大型车床,不过经过几次大翻修,并配上了比较先进的自控系统。其实老机床的机械部分并不过时,好好维护的话,机械部分问题不大。
首先,是超期服役的工业设备见得少(中国2018年仍在使用蒸汽火车了解一下);
其次,是对高级钳工等车床技术人员加工技术的手艺上限不太了解(手敲发动机了解下);
第三,很多细节的东西我没有讲,因为没必要。而且我并没有“隐隐说出是90年代的事情”,而是原文中直接给出了大概时间;
第四,我也没刻意煽情。只是以我现在的角度来看,那段缺少空调、电脑游戏和可口可乐的时光无疑是十分艰苦的(虽然那时候都过来了,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所以语气中自然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不然帖子谁看啊,总不可能干巴巴记流水账吧)。
第五,阁下能看出我的行为是“用煽情的手法打时间差,而不是真正叙述客观事实”,这令我感到十分惊喜,真的。我认为阁下可以去做时事评论员,去参加弯弯的政论节目。这种发散思维是他们所需要的。
-------------最后-------------
阁下先投草再说理由,倒是给我提了个醒。
我还有个坑没填。。。
前几年央视有个系列片《大国工匠》,其中有一集讲的是东北的黎明发动机厂。军迷/半军迷对黎明厂应该不陌生,156个项目之一,当年的厂房很气魄,设备很高级;这些在央视的专辑里还能看到。当然,黎明厂现在也有了数控机床,但是放在一个专门的隔间里,镜头里只看到隔间的一个外墙;镜头里最多的就是老设备,连一些加工机床的安置排列都很象是我们在50-60年代的老图片里看到的,差不多。
我看了以后,有点“失望”🤔,就在飞扬“发牢骚”:黎明厂,种花家🇨🇳顶尖的航发厂,你就给我们看这个?!🙄(后来我再想看那一集,找不到了,... 🤓)
我长大的地方也是一个钢厂,华东地区,我爹工作的那个车间,设备到九十年代初还是用五十年代苏联制造的,设备的设计图纸是四十年代的。九几年拆下来还卖给了华西村还是大邱庄记不得了,肯定没有按发改委要求销毁落后产能。所以对比一下,这个曹县这个情况还是有可能的。
我工作的那个钢厂也有人去曹县看铁矿了,但是不是老总级的,经协办派人去的。不过是2000年后,去的那个兄弟跟我说如何送香烟给曹县翻译,把铁矿照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回来的故事。
199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中国纺织总会联合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解决棉纺织行业存在问题的意见》,文中提到:“我国50年代初和建国前生产的棉纺锭现还有1100万锭,约占棉纺总能力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