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这个神奇的动物-4 -- 瀚海拾贝

共:💬23 🌺1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神奇的动物-4

黑猫就这样在外边扎了下来,我们称其有“老窝”,也怀疑有人在外面喂她,因为黑猫吃得很少。

黑猫这样的状态延续了将近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中,花猫逐渐和家里人建立了信任,每天晚上去喂猫罐头的时候,花猫都非常热情的在儿子的腿上蹭来蹭去,还会发出响亮的呼噜声,她吃的时候你可以撸她的毛。一但花猫吃完饭,就别想再靠近她。就是这样花猫也是进步很大。

比较尴尬的是我,无论我拿什么东西喂花猫或是讨好她,她都不靠近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跟我这个首席铲屎官结的梁子。我自认为我是对她最好的人。

花猫有了自己的新窝,生活和精神也放松下来。有时候老妻和她说话,她也会喵-呜回应一下,也能抬着头听好一会。

后来大家商量,让花猫去邻居小区去找黑猫玩,时间长了就有可能把黑猫带回来也不一定。

过了一段时间,看到花猫经常跳到邻院去找黑猫玩。我还在二楼看到两只猫一起钻到汽车下面躲太阳。

又过了一些日子,每到晚上花猫就会和黑猫一起回到院子里吃饭,只是黑猫吃一点就回自己的“老窝”了。黑猫更苗条了,瘦成窄窄的一条。于是我们想是不是给黑猫加点营养,在外面她一定吃不饱。

首先是想到了牛奶,黑猫对牛奶一点也不感兴趣。我们又换了虾,用生的不行就煮熟了,黑猫只吃了一次就不再吃。有一次儿子去Costco买了青口我们中国北方叫海红,蒸熟了吃的时候想到了黑猫,这个东西又肥又软又香,黑猫会不会吃?

当天晚上,我们在黑猫的食盒里放入了五只青口,黑猫果然一口气全吃了下去。大家非常高兴,决定把青口全留下给黑猫吃。

我又提议,用青口来增加黑猫和家人的信任,这个任务交给了老妻。

具体是这样计划的,黑猫晚上回家的时候由老妻一个一个用手喂她。时间长了就会信任老妻,就有可能把黑猫引回家。

想法很好,但黑猫很警惕,决不直接吃你手上的东西。于是老妻将青口投到地上,黑猫走过去吃一个,又投一个吃一个。吃完五个青口黑猫就回“老窝”了。第一次很有成效。

以后又改成投喂越来越近,黑猫就逐渐靠近老妻,甚至用鼻子去闻老妻的手。有点神奇的是,黑猫会将爪子翻过来,用掌心去接青口,这太有意思了。

新鲜的青口超市不经常有,后来又到中国超市去买冰冻的青口。

黑猫吃了十天左右就不吃青口了。

情况终于有了转变。一天早上黑猫出现在院子里,一会吃几口猫粮一会到处嗅嗅,然后就躲到花盆后面藏起来。自从黑猫住在外面住白天从来没有回来过。

大家又高兴又小心翼翼生怕惊了她。

我们又给黑猫准备了猫窝。黑猫对自己的窝十分挑剔,一但准备好,位置、垫子就一能再动了,否则她会很长时间不进猫窝。我说她毛病特别多。

这样两只猫算是安顿下来了。

在小区里的猫们眼中,我们养的两只野猫不过是个土里土气外的来户,也不给院子里肥硕巨大的家猫们请安拜码头,所以经常有家猫打上门,或者在门口各种叫嚣。有一只花狸猫曾在晚上直接打进了院子,吓得我们两只猫躲上了树;还有一次一只浅色的白花猫我们称之为巨大猫也打进了院子,在墙上黑猫勇敢地和他打了起来。我听到动静跑到院子里用扫帚将巨大猫赶走。

小区的家猫们养尊处优,不但肥胖而且脖子上都挂着项圈什么的,看起来是比我们的野猫显尊贵。我也想给两只猫戴项圈,咨询了收养站后放弃了想法。收养站告诉我们,工作猫好到处钻,如果戴了项圈一旦挂住就会出危险。

黑猫年长的优势显现出来,她很快就和家人们搞好了关系。我还是警告家里人,平时不要和黑猫太亲热,因为黑猫性子急,翻脸和翻书一样快。不过我老妻和儿子就是喜欢黑猫,特别是老妻,经常对我说,你看黑猫走起路来多好看,又轻又快小八字步和模特一样一样地。你跳舞黑猫也能跳舞吗?我反讽她。

猫们来了快4个月了,为了尽快能使猫们投入工作,我想应该先帮助她们建立领地。我看过一个英国研究家猫的视频,了解每只猫都会有以家为圆心的领地,这是猫生活的基础,猫在自己的领地里巡视和捕猎,一旦有入侵者猫会拚命捍卫自己的领地。

帮助猫建立领地。我们决定围着自己的联排帮助猫建立领地,具体的做法是每天晚上8-9点,带领猫们绕行联排两周。

刚开始猫们不敢跟我们走太远,到了联排胡同口就停止了脚步,蹲在那里四处张望,在草坪和灌木丛中来回嗅。我们就借着丢垃圾,每天都重复这条线路。终于一天花猫跟着我们转了一圈,回到院子里老妻立即给她刷毛以示奖励,花猫又舒服又愉快,躺在地上刷了这面她会自动翻身让你刷另一面。后来黑猫跟着花猫随着我们转,一到晚上她俩就在院门口等着,只要老妻戴上手套提着垃圾袋,她们无论是在墙上或树上都会马上跟随去“散步”,形成了习惯。

领地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还有一个插曲就是,一天老妻在给黑猫刷毛,墙外面传来声响,黑猫立即就想出去看看,老妻用手阻挡她说刷完毛再出去。岂知黑猫立即翻脸,随手就打了老妻一爪子,立刻几条血印子出现在手背上。

见此情景我们很紧张,立即让老妻去水笼头冲水,然后又用碘酒消毒。

我不停的说,告诉你不要和黑猫太近乎了你就是不听。

被野猫抓了在中国一定需要去打狂犬疫苗,在美国怎么办?老妻说没事,不用打针。可是儿子不同意,老妈在他家住,出了问题他怎么担得起。

于是儿子马上联系了急救中心,并请了假开车送妈妈去看医生。在美国只有去急救中心不用预约看医生,打疫苗也是如此。

过去我在国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帖子,说美国医疗条件如何如何好,医保又是多么多么全面,没有医保的看个病甚至也不用花钱。

这次正好可以看看。

急救中心离家不算远,那是个非常大的急救中心,光停车场就可以停下几百辆车。到一楼的候医室,首先要接受问询,戴上口罩因为正值新冠高发期。

在候医的厅里散落坐着十几个等候看医生的病人,我刚落坐就被工作人员请了出去,这里不允许陪同,儿子陪同是特例,因为妈妈英文不行。

我出去后通过落地窗可以看到里的情况。在那里候诊的病人都比较安静,不像国内医院急诊室乱乱烘烘。还有就是不管你有多急也要排队,国内急诊基本是先急后缓。我送过同学去急诊,她是因心脏病突然倒在了卫生间,我用电话叫了急救车送到省立医院,没有排队直接抢救。这里是不可以的,一个老头出了车祸,被撞得满脸满身是血,一样排队不能插号,那个老头痛苦的甚至哭起来了,也没用。

一会儿子出来了告诉我医院要给找个英语翻译,看病需要专业翻译沟通。我一听有点傻,这可是个花钱的事。儿子说让他们找吧,花不了多少钱。一会工作人员和儿子交流了一下,感觉儿子英语不错,就告诉不用找专业翻译了你就行。

队排了大约一个多小时,轮到老妻看了,我在窗外看老妻坐着轮椅进了一个关门的通道。为什么坐轮椅,我不明白。

我估计那将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谁知道呢,5分钟不到,老妻和儿子出来了。

这么快就打完疫苗了?我问。

没打。医生不给打,甚至刚一问情况就摘手套洗手,根本就不给看了。老妻还一边叨念,我说不来,你们非要来,白花钱还折腾。

儿子告诉我,医生问是什么情况,告诉他是野猫抓伤了,是不是需要打疫苗。医生一听直接就摘手套洗手,并告诉我说,加州已经50年没有发生过狂犬病了,别说是猫抓伤,就是狗咬伤了也不会给你打。除非你让浣熊或是松鼠咬伤了,可能考虑给你打疫苗。然后就擦了酒精开了消炎药处方(消炎药并不在医院拿)。说请回吧。

这次急诊,缴了300美元预付金,医生说后续还有费用,考虑到你在美国没有工作(指老妻)就先缴这些。

老妻一直在车上埋怨我们。我说你这人真是,这不是为你好吗!

过了不久医院的账单寄到了家里,全部费用1700美元。挖槽!这不是抢钱吗。儿子笑了,说你可以不缴,但是下次可能影响你来美国。我说你问一问是不是可以打个折啊。

儿子电话和医院交流了一下,医院同意把大头抺去,于是我们补缴了400美元合计近700美元。

这就是新冠期间,我们滞留美国去了一次医院的情况。如果不是我的亲历,我决不会相信灯塔国看个病会这么麻烦这么贵。

我们刚一到美国儿子就想给我们买医保来着。我们嫌太贵,说我们身体好好的干什么买这东西。儿子告诉我们,你病一次就知道这里看医生多贵了。当时我们还不以为然。

这个事给了我们一个警告,疫情期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但自己病不起也千万不要给孩子添麻烦。

所以我们出门去超市都会谢绝老妻参加,因为她的免疫力差。我们出去都戴双层N95口罩,回到家用肥皂洗两遍手用酒精消毒一次。庆幸的是一直坚持打上了辉瑞疫苗(两针、免费),我们基本抗过了这次疫情。当然,印度变种德尔塔又来了,决不能掉以轻心。

我还想要说的是,千万不要相信网络上说发达国家看病不要钱,那些是别有用心忽悠人的。你就是有医保也要按比例拿钱。

去急救中心溜了一圈就花了4000元人民币,老妻心里极不平衡。我劝她,你这么想,你一个月1万元退休金,只要没事不是可以继续领1万元吗。她听了以后就再没朝我絮叨。

通宝推:柴门夜归,铁手,老老狐狸,踢细胞,大眼,宏寺,唐家山,夜如何其,
家园 老大哥的账,算的太清楚了。
家园 在美国收入低或者没有收入可以找charity care减免

这个是Obama care的规定,很多医院说自己是非盈利组织,只要是非盈利的就要提供charity care。

家园 没怎么算呢
家园 驯猫记
家园 美国医疗制度在西方是异数

非常喜欢老兄的贴子,让我理解到国内老人到美国探亲的生活经历,我自己的舅舅也经常去美国探亲半年左右。但是我觉得你有关西方医疗保险制度的看法有点以偏概全了。据我所了解,大部分欧盟国家实行全民医保。按我自己的在德国的经历,几乎所有的德国长期居民都有医疗保险,医保报销几乎所有的费用,可能的费用是每次拿药药房收5或10欧元手续费,住院的话每天收费10欧元,可以算作伙食费。如果因急病使用救护车,个人也只需要出10欧元。外国游客到德国访问一般买旅游保险,每月一百欧元左右,这一般不管原来就有的疾病。

通宝推:铁手,
家园 社会主义的欧洲,大家又说它活力不足

人民越是“朝不保夕”就越是“充满活力”。。。这世道,民也难,官也难呀。

如何才能让人民保有从容,又保有活力呢?

家园 这只是我在加州的经历

谢谢你啊!

这只是我在加州一次意外的经历,肯定是不全面的。

我老妻长年用药,这次来美国自己带了三个月的药,也就是准备住三个月,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生活节奏。谁知道2020年初的疫情是如此的凶猛,经历了停航、改签、买不上票、买不起票(10000-50000美元)的过程现在依然滞留在美国。

我们期待着中美关系缓和,不要再叫劲了,放开旅游,这样我们就能回家啦。

我老妻长年吃德国产的优思福,这种药是国内医生强烈推荐的,一盒药可以吃一周,在药店买200多元人民币,到医院挂号走医保60元一盒。麻烦的是一次只能开一盒,因为我们这里的三甲医院走医保拿药,一次药值200元人民币是上限,超过了只能开一盒。

在美国呢这种药也是处方药,自己是无法到CVS(药超市)买到的。只好请诊所开,每次付一个挂号费几十美元,他们可以给开2-3个月的量,然后自己去CVS拿,因为美国所有的医疗机构是不卖药的,这和国内不同。

你可能也会问,让国内邮寄过来不就行了吗?是的,我也曾想让国内的亲朋邮寄。但是,一是疫情,让谁去办也不好。二是国内这药是胶囊(美国是硬片,不知道为什么),胶囊类药是禁止往美国邮寄的,这是亲朋买了药去办理才知道。

第一次拿药孩子没有经验,跟CVS药剂师没有交流就拿了,一个月的量是400多美元,CVS的药全是散装,这一点也和国内不同。药还是蛮贵的。老妻为此又嘀咕,我还是拿出上次去急诊的话劝她。

后来,再去拿药孩子和CVS药剂师有了个交流,告诉他们我们的情况,于是每个月去拿药的时候,CVS都会给一个折扣,一个月的药收60美元,我和老妻感觉到这已经是很好了。

顺便再絮叨一点。最初我们希望用儿子的医保开药的,因为在我所住的省城,一个人的医保卡全家是可以用的。但是儿子坚决拒绝了我们,他说这样做不诚实。我们很理解他。

对了,我儿子是一个基督徒。

家园 令郎没错儿

他用医保一是不好办二是留下记录将来会有潜在的麻烦。

另外,一个月二百真不多了,慢性病如果医保不好或者没有医保,吃不起药的几率不小。

家园 美国的活力,肯定不是来自医保

而是大量的移民

家园 不要钱的国家多数是要命的。

比如说排几年的队等着做手术,看急诊也要排几个小时队还看不上之类的,总之一言难尽。

家园 不是不要钱,医保还是花钱的

以德国为例,大部分参加的是公立保险,保险费是税前工资的14.6%,个人和雇主各负担一半,就是个人的养老保险费是工资的7.3%。

你说的要命情况我们没有经历过。我妻子作过一个扁桃体手术和一个不太急的妇科手术,等候时间都没有超过一个月。她扁桃体手术回家后出血以及我儿子给开水烫了,都是马上救护车过来,拉到医院后马上处理。我有一次椅子砸到脚趾,大概在急诊那里等了一个多小时。

家园 那咱们只能内循环移民了

大量吸纳海外移民的美国路子咱们学不了,其实咱们以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差不多,堪称移民内循环。几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子弟努力“脱离苦海”,今后小镇青年生活品质也不差,失去脱离苦海的强大动力了。

设想未来可能是这样子:

一,小镇九年义务教育里5%的学生未来获得硕士以上学历,被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吸纳,其他同学长大成为小镇青年。

二,地区间收入差距拉开,一线城市成为小镇青年的灯塔,小镇青年的理想是培养后代向一线进发。形成新时代新阶段的城乡二元结构。

【目前国内一线城市吸引力不够,薪酬减去房租后与小镇持平,一线的本土跨国公司们走的是白菜价路线自身尚未进入富得流油阶段自然给不出令人兴奋的薪酬。境况将很快改变,极度富裕的跨国公司将涌现。】

三,一线城市人口的新陈代谢。会有某种措施驱动一线的老年人口到小镇养老,为新鲜血液腾出空间,据统计说上海一半的夫妻不生孩子,这样就更好了,新阶段二元流动内循环实现。

家园 只能说德国那里不错,不过不具有普遍性
家园 the German system is universal in Europe

France/Italy/Belgium/Holland/Lux/Spain all have similar ones.

Even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Canada has a mix: Somewhat American, but has most from Europe. For example, every employer is required to chip in 4.9% of one employee's salary into the provincial medicare fund (NOT contribution from employee). All contributions are a part of financial inputs into the provincial budgets. BTW, each province's 40-50% expenditure is the medical expenditure: Money to support public hospitals, clinics, doctor's pay,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of running this system.

It is also half American: prescription drugs are paid out of privat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欧洲的系统就是1978 之前的中国那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