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兼从知乎的杨云飞的苏维埃历史的文章说起 -- 真历啊

共:💬4 🌺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整理】兼从知乎的杨云飞的苏维埃历史的文章说起 -- 有补充

先整理出一个我理解和选择重点的文字如下:

彼得格勒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强占了原属于国家杜马的办公场地塔夫利宫。从当时遗留下来的照片可以看出,会场里参与会议的人数密密麻麻,他从形式上更加承接全民参与的市民大会或是苏维埃这种俄国传统自治组织,而非西方式议会。

有人可能不明白这种参与人数带来的影响,因为参与人数数量太多成员不固定并且随意进出,少数的警卫安保人员根本无法保护主席台上成员的安全和维持现场秩序,主席台上发言人如果不让旁听者满意很容易被拉下来揍一顿,这个和现代西方政治体制下的议会假打架可不一样。

拿到退位诏书后本来得意洋洋想接收政权的帝国杜马特别委员会,就是被这样拳打脚踢赶出了自己的会场。

局势的主要转折点是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临时政府总理李沃夫公爵上任后立刻签署命令,将沙俄政府任命的州长市长督军等官员一律免职,他命令地方自治委员会等机构接替政府的职能。

但是这种异想天开的命令压根实践不了,地方自治委员会几乎都是嘴炮大本营,实际政务根本不懂,导致整个俄国国家机构瘫痪,无法运转。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纷纷成立的苏维埃,大多也不是受政党的影响,而是社会权力真空后的自然现象,从底层自治单位主动站出来接掌权力和维持秩序和社会运转。

顺便说一下彼得格勒苏维埃当时只是本地的苏维埃,对外地苏维埃并没有上下级关系或是管辖权,要到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之后才有资格自称中央苏维埃,同样对地方的管辖能力也很可疑。

(远东局的独立性。)

四月份列宁回国后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主要是针对当时彼得格勒苏维埃上下分裂的情况,当时苏维埃主席团等人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党,很多西化的理念与做派,加上和临时政府勾勾搭搭,而中下层的苏维埃成员则是来自社区企业这种本土底层人士,非常看不惯这种做派。

列宁的这个口号就主要是针对他们来的,这种中下层的激进分子大喜过望,觉得总算有了领头羊,乃至纷纷自称布尔什维克。布党从二月份不到3000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团里十四个位置当中仅有一个席位的小党,在六七月份期间膨胀到了4-5万人。

七月兵变很大程度上是激进的士兵们主动要求布党上位,而布党自己也被搞的措手不及。虽然兵变失败后列宁被迫逃亡,但是也因此看到了临时政府的虚弱性,开始策划之后的武装夺权行动。

至今被不少人念念不忘的立宪会议,其实就是俄国缙绅大会的翻版,甚至比历史上实权派参与的缙绅大会还差很多,选出来的都是各路嘴炮没有实际力量。

临时政府一直拖延召开立宪会议,到了十月革命后中央苏维埃制定了相关立宪会议的章程,一方面是希望立宪会议确立中央苏维埃的合法性,但是也做了补丁,即立宪会议不得做出违背中央苏维埃决议的决议,否则中央苏维埃有权将其解散。

所以说就当时而言,关掉立宪会议也是合法合乎章程的做法。

事后布党自己拍电影瞎吹派水兵驱散了立宪会议云云,为此多年后背上了暴力解散合法权力机关的罪名。

至于二月革命期间一跳八丈高的俄罗斯杜马,早在六月份就自我解散了,解散仪式上还有人上台讲话称杜马就是一个夭折的死胎儿,活该早死早托生.....

油画《水兵们驱散了立宪会议》,固然在法理和程序上有问题,但是前面提到大会发言人不符合听众胃口就可以将其揍一顿打出去的传统,那么这种驱散的方式其实很符合当时普通人的口味和认知。

“苏维埃政权不等于布尔什维克政权”,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内战期间,有部分“白军”的战斗口号是“为了没有布党和犹太鬼的苏维埃”而战斗,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清君侧”,而黑旗军马赫诺的部队,也一直自称是苏维埃正统。

这种情况,一直到1921年内战基本结束后,也只是稍有好转,当时的统一是非常形式化的。

乃至有的地区权力归属地方布党党部,有的地方权力归属地方苏维埃,还有的地方权力居然归了地方契卡主持,可能也算“罗斯大地,三权分立”了。

苏维埃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以最低成本最快时间团结动员最多的人,但是其缺点也同样的突出,就是做出决策非常困难,尤其是覆盖范围过大,面临的问题非传统办法可以解决的变革时代,更是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俄国的自治组织一定要和某种形式的一元决策和执行单位相结合,才能解决,这个致命的弱点。

俄国革命期间,布党一方面利用苏维埃这一名称的威望和形势,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另外一方面有着自己鲜明主张的现代政党,也必然要承担起那个一元决策与执行单位的角色,而这一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重复俄国历史上,一元决策核心与自治组织互相斗争的过程。

正是这种背景下,整个布党在俄国革命期间的言行有极大的矛盾,让无数的后人不解以及争论。

这个矛盾简单说就是布党必须“说最民主的话,做最独裁的事”。

也正是这个俄国苏维埃本身的复杂性和认知程度问题,导致了对布党和俄国革命理解上的分歧,因为他并不能被来自欧洲的政治语言和理论在同一框架下完整描述,最后只能是众盲摸象,鸡同鸭讲。

布党也只能自觉不自觉,自愿或是被迫的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其中第一条就是在违反列宁本人意愿的情况下,将其无限神化,乃至打造成了新的“神”。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神化,有些地方甚至是把列宁画像当做东正教圣像代替品来对待的,还有沙俄将军投奔布党后,见到列宁嚎啕大哭跪下亲吻他的手指。

第二条就是加强党组织的建设,中央派往各地建立党部,支持党员在地方苏维埃里担任主要职务,以确保当地苏维埃不能通过违反党组织做出的决定。

其实和前面提到的以苏维埃的决议限制立宪会议,做法差不多。

当然在内战期间,以及整个二十年代,地方上这种党组织和苏维埃之间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复杂即斗争又合作的局面,党的地位和权威还不是那么无可置疑的。

第三条就有些复杂了,影响也更加的深远。1917年10月27日,也就是十月革命不久后,中央苏维埃即通过决议,设立人民委员会,以作为苏维埃组织的执行机构,也就是后来苏联政府的雏形和前身。

这个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看俄语的话,这个机构的名字也叫“人民委员苏维埃”(Совет нородных комиссаров)。

虽然早期也确实企图使用苏维埃这种平权协商的模式组建现代政府机构,但是那种部长们随时一言不合就可以拍桌子撂挑子的做法实在是即不适应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也不适应当时内外交困的苏俄现状。

理念面对现实只能低头,人民委员苏维埃只能迅速的职业官僚化,虽然布党官僚化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但是实际的情况还是远远超乎后人的想像。

苏联政府的官僚化,甚至都不是原来说的自发产生的官僚组织,还把黑锅扣在了斯大林头上。苏联政府的官僚化,起源于大量任用原沙俄政府的官僚们。

到了内战结束时期,苏联政府各个部位的成员,有60-80%皆是前沙俄政府雇员,有的部门更是高达90%以上。

大量熟悉政务的前沙俄官僚加入苏维埃政权,一方面也保障了新兴的政府可以勉强操纵复杂的现代国家机器和工业社会,维持内政和后勤。

作为对比的白军则没人给他们做这些工作,只能要么抢劫要么找外国政府借贷,最后沦为“白匪”。

至于说沙俄官僚们为何宁愿集体加入布党也不给白军干活,则是另外一个复杂的话题了,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

大规模任用旧官僚,在党内引起轩然大波和激烈反弹。1919年底-1920年年初,布党元老之一的斯列亚普尼柯夫就带领党内底层工人出身的党员们,对布党中央发起挑战要求其交出对经济问题的管辖权,这就是史上(非)著名的“工人反对派”运动。

这事当时影响颇大,后世则少见于史册所知的人不多。

而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企业工人大多数都是支持工人反对派的,并且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罢工和组织工人武装,当时两地市区街垒岗哨林立,不断响起枪声,新一轮内战一触即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克朗斯塔德水兵暴动,面临这种危机的情况下工人反对派被迫让步最后被解散及边缘化,布党中央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和妥协。

而工人反对派当时列举的一大罪状,就是布党中央大量启用前沙俄的官僚。

苏维埃这种机构,无论是俄国传统,还是革命党早期的理念,都是平权协商,同时立法,执法和行政三位一体的机构,如被称为无政府主义者的马赫诺,就是这种理念的坚持者。但是这种机构,实际上在现代工业社会又很难落实到实处,其实在农业社会都难落实,西欧地区这种原始公社的遗留产物在公元十世纪就解体了,在东方农业国家里解体的更早,只有俄国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将其保留了下来。

人民委员苏维埃建立后,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把中央苏维埃的实际权力,转交了给这个机构,因为都叫苏维埃,这在后来苏联的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概念混淆。

即所谓的苏联政权(Советская власть),指的到底是什么?是平权协商,同时立法,执法和行政三位一体的机构?是现代政治理论意义上的立法议会?还是职业官僚组成的政府?

1918年4月1日,斯威尔特(德)洛夫毫不掩饰的称人民委员苏维埃是“集立法,执行和行政”权力于一身的权力机构。这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在理念和传统上都是说不通的。

出于种种原因这个做法被保留了下来。但是这种做法在当时就普遍不被接受,尤其是地方上独立的苏维埃组织们当中更是如此,所以也就不要奇怪为什么苏俄内战期间会出现大量“为了没有布党和犹太鬼的苏维埃而战”这种事情,这里的犹太鬼指的就是斯威尔特洛夫和他的犹太裔特派员们。为了方便理解,可以类比为不同的苏维埃之间的战争。

雅科夫*斯威尔特洛夫,十月革命前后布尔什维克党最有能力的干部,其影响甚至超过托洛斯基。于1919年3月英年早逝,死因历来众说纷纭,其中一个版本是在外地对工人演讲时要求工人们继续忍受物资缺乏的困难,节约物资支援世界革命,遭被激怒的工人们殴打,伤重不治。

因其喜好黑衣,无论是生前死后都被称为反对布党的敌人称为“革命的黑魔鬼”,托洛斯基才捞到一个“革命的妖精”这个外号。

那么这种地方/基层苏维埃和布党控制的国家顶层机构,一直存在各种在理念,利益和目标方面的差异,除了在少部分目标外,大多数都是南辕北辙鸡同鸭讲。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20年10初,苏俄红军人数差不多是550万人,而同年8月爆发的华沙战役,红军参战人数不超过20万人。

这个时候俄国境内多数的成建制白军已经被消灭,而被布党高层视为世界革命重要环节的波兰战役却没有多少部队参与。

传统的布党史观下也是说不通的事情。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的各个部队其实是本州的部队,而不是大陆议会更不是华盛顿的部队。同样红军人数众多,但是都是受本地影响更多,对世界革命这事即不太懂更没有兴趣,所以动员不起来。

同理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很难理解为什么“红军之父”的托洛斯基居然会在政治上一败涂地,就是因为多数红军其实对这位红军之父也没啥兴趣,他真的想依靠军队上位被提前冰镐伺候的可能性更大。

1936上映播放的苏联电影《夏伯阳》,被认为是“高大全艺术形象”的起源,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也表现出普通老百姓和士兵分不清什么是布尔什维克什么是共产国际,作为主人公的夏伯阳也不太分的清,只好说我跟着列宁走,列宁在哪一方我就支持谁。可以想像当初的实际情况,要比电影里表现出来的有更大的差距。

整个20年代,这种地方/基层苏维埃代表,和首都苏维埃高层的冲突随时可见:

苏维埃高层:我们要容忍宗教

基层代表:砸烂教堂,打死神父

苏维埃高层:我们推行新经济政策是临时措施

基层代表:这都是混进来的叛徒在搞破坏

苏维埃高层:俄语是大国沙文的体现,普希金是贵族狗崽子

基层代表:信不信我们当场打烂你们的狗头?

这些在20年代随处可见的矛盾和冲突,也就是导致整个苏联二三十年代的政治动荡,与之相比,顶层的理论辩论,则是一种“茶杯里的风暴”了。现在很有些人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抓到了斯大林的理论漏洞,或是左右摇摆立场不定。

实际上,斯大林也是跟着自己的“选民们”,也就是来自俄罗斯传统中部工业区的干部团还有苏维埃代表们一起摇摆,以此获得他们的支持才能执掌大权。

斯大林早年的职务按照内容来看被翻译为秘书长更加合适,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政治局开完会后把会议内容安排人打印下发,连是否执行了都管不到,同时兼职被其他大佬们视为不重要杂务的人事任免工作。至于作为“无限权力”证据的列宁遗嘱,有很大概率是伪造的。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年代末期。

苏联集体化工业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苏联中央集权的需要和过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布党的各个地方党委取得了实际的统治权,中央也因此强化了统治力度与话语权。但是这并非是问题的终结而是下一轮麻烦的开始,因为当时主要通过扩大党员入党,即原来地方实力派成了党员,也就因此要受党委指挥的方式,进行温和的“侵吞”。但是这种方式同样也是有代价的,就是把过去的党外矛盾,都演化为了党内矛盾,苏联整个30年代的政治动荡更加激烈严重,最后一直到大清洗才算再次告了一个段落。

和本文有关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传统概念上的苏维埃组织(人大)在政治上的地位直线下滑,这个时候再提苏维埃政权,多数情况下指的是有专业官僚们构成的苏联政府了。

三十年代末,苏联修改宪法,确认最高苏维埃为苏联最高权力机关,但是这个时候,这个最高苏维埃其实和现代政治意义上的立法机关没什么区别了,最少从形式上消除了历史苏维埃传统与现代政治理论之间的冲突。

1936年苏联宪法改革,号召削减苏共党委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地位,而要加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搞差额投票选举。实际上这释放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导致苏联地方政府和传统苏维埃组织都认为自己的好日子来临了,立刻准备夺权,而党委当然不愿意放弃花了将近20年才夺来的领导地位,立刻苏联就陷入了腥风血雨当中,这就是苏联大清洗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说赫秃子以来将大清洗描述为都是斯大林个人精神有问题的说法纯粹瞎扯淡,但是斯大林自己主持编制的《布党简史》,开创了“布党史观”,搞意识形态正确挂帅而不是客观描述历史,这口黑锅怎么也要背一些。即然布党/列宁一贯正确,其理论号召力无以伦比能量巨大,那后面的一系列政治斗争就只可能是有人搞破坏了,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他让托洛斯基背,他不在了就只好自己背了。

大清洗后的1939年,斯大林再次发出号召,要求削减党委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地位,而要加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这里就很明确的表明苏维埃政权指的是人民委员苏维埃,即苏联政府了。

那之后很长的时间里,苏联的政治生活主要是围绕党委和政府之间的权力斗争,这部分内容在本人关于赫鲁晓夫的作品中有所提及。苏维埃作为一个组织,已经不在成为重要的角色,派代表参加会议,也是后来人们熟悉的“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不是准备冲上主席台打破某某的狗头了。

在宣传领域,人们的记忆当中,意识形态的叙述里,布党史观的传播中,平权协商的苏维埃组织仍旧是苏联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代表最大的政治正确,和列宁一起成了苏联不可改变的祖宗之法。而另外一方面,苏维埃组织不断的在历史当中轮回重生,延绵不绝,也就代表着这种形式和理念符合俄国的国情与人民的认知。而苏维埃组织被排除在苏联政治进程之外后,固然没有了因此产生的政治斗争和不稳定性,同时也没有了其带来的强大动员能力与参与者的热情。五十年代之后,苏联社会日趋颓丧,缺乏动力,组织散漫瘫痪,不得不说与“苏维埃名实不符”这种情况有相当大的关系。

时光飞逝,到了1988年,在党政两大系统压迫下的戈尔巴乔夫,如同风箱中的老鼠一样煎熬。当然这不是要给老戈翻案,而是和大清洗一样,如果不了解相关背景,就会觉得老戈此人做事莫名奇妙,不是叛徒就是蠢货。当然苏联党政系统的特点和历史演变本文也不深入讨论,大家只要知道老戈当时唯一的权力就是撤换一些党政部门领导人,但是完全无法让哪怕换了领导人的部门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些机构就是九头蛇一样,砍了一个脑袋又长出来,再砍还长,一点办法都没有。

苏联社会上缺乏对劳动的热情(失去了契卡克格勃的严厉性),那么戈尔巴乔夫就想了个“高招”,即能恢复人民对政治和对劳动的热情,也能给自己找到新的权力支撑点。

这个“天才”的主意就是恢复苏维埃正统,然后有这个正统苏维埃给自己背书,绕过苏联党政两套班子,赋予自己新设机构和职务以合法性,重新构建苏联的权力框架。那么恢复苏维埃正统的办法当然是搞全民投票选举人民代表,由选出来的人民代表组成新的最高苏维埃,而新的苏维埃则会设立苏联总统的职务,老戈就是可以无缝衔接,担任苏联总统然后以此为名义发号施令了。

本来已经是政治尸体的叶利钦就此原地满血复活了,本来如果按照过去苏联党政系统形成的格局,这个时候的叶利钦已经完全没有政治前途了,他本人也是半隐退并且三番五次写党内公开信检讨道歉。苏维埃政治和其配套的广场政治,其不成熟性在这次选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整个莫斯科市民当中关于叶利钦的各种神话不断传播不断加码,最后传的各种稀奇古怪,但是却让他成了人民心中的救星。

那段时间莫斯科不断的发起数十万人上街游行支持叶利钦的集会,最后他以92%的高票当选莫斯科市人民代表,那次参加投票的人数高达适龄选民的90%以上,也就是说全市80%(传统的地方苏维埃状态)以上的成年人都支持了他。

(在莫斯科)如此大的民望支持,很多人都不自觉的受了影响,哪怕再苏联高层都有很多人开始押宝叶利钦,不但主动给予其方便,还修改对其不利的内部小规模投票结果,最后让叶利钦一路顺利的当选人民代表并且得以到达会场参与代表大会。

更加离谱的是,本来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想法是即然没法阻挠,那就让叶利钦当个普通议员吧,而在大会选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应该宣布胜利闭幕的时候,有一个最高主席团的成员公开发言称选举不公,当着戈尔巴乔夫的面要求把自己的主席团成员地位转让给叶利钦。众目睽睽之下戈尔巴乔夫被搞的措手不及,只能答应了。

如果是在当时苏联已经成型的党政系统内,这么大的“事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作为一个平权协商的组织,苏维埃里发生这种事情就是非常平常了。

在第二年,老戈没记性,还美滋滋的搞各个加盟共和国的地方人民代表选举,以及由其选出的地方苏维埃代表。

这下魔鬼被彻底放出来了,各地苏维埃立刻就成了民族分裂和讨伐苏联党政两套班子的大本营,叶利钦也顺利的改选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的人民代表,带着无以伦比的耀眼光环成了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在设立总统职务后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总统。

再次强调一下,苏维埃本来就是三权合一的机构,最高苏维埃首脑本来也就应该有行政最高长官的身份,同样发生的事情也纷纷发生在其他加盟共和国。

那之后各个加盟共和国有了独立的立法行政机构,本来长时间作为苏联框架维系者的党政机关则成了过街老鼠被万人锤,那么共和国之间谈不拢合作条件去分家,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一直有人问/笑话苏联末期为什么人民不出来保卫苏维埃,其实能问出这问题来也是布党史观的受害者。带领大家闹分裂的本来就是最高苏维埃,还要保卫哪门子的苏维埃?这是又一场“不同苏维埃之间的内战”,而且这(喝酒的)新头领名正言顺的不比那个不让大家喝酒的(地图)秃头好多了么?

苏联之所以那么突然的解体了,其经济因素是第二位的,最致命的原因还是政治制度设计上的先天矛盾,也就是国体建设问题。

和1937年一样,苏维埃组织最终也在退幕前留下了最后的回声。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叶利钦的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就是被翻译为俄罗斯联邦议会的那个机构,其实就是从苏联末期延续下来的最高苏维埃,也在冷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与其反目成仇甚至兵戎相见(炮打莫斯科版白宫)。

政治热情来得快去的也快,而没有了广场上人山人海的支持群众,裸奔的最高苏维埃也只是另外一个等待被驱散的立宪议会。

1993年炮轰白宫过程中最玄幻的事件是,其最坚决的支持者竟然是当时刚刚浮出水面不久的俄罗斯保皇党,不少人打着代表保皇党的黑黄白旗帜捧着尼古拉二世的圣像在白宫前与支持叶利钦的军队激烈对抗。

上图这两面旗帜下一次在同一个阵营里同时升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多年之后的东乌克兰战争期间了。

亚历山大*博罗代,俄罗斯著名保皇党成员。1993年在白宫广场指挥保皇党战斗组织奋战到最后一刻,在最高苏维埃通电投降后才带人逃脱。

2014年东乌克兰战争期间,曾经担任顿涅兹克共和国部长苏维埃主席的职务。现任顿巴斯志愿兵协会主席,与俄官方私下合作颇多。

本文写作期间,有消息传来,他刚刚通过了统俄党杜马选举的党内预选,十有八九9月份要去当议员了。

过去老叶有两种历史评价,一种就是酒鬼国贼叛徒王八蛋。

另外一种就是自由派的评价,“他给俄国带来了光,自由和幸福”。

花了50亿美元修建而成的叶利钦纪念馆就都是这种内容。

近年来陆续出现了第三种声音,就是说叶利钦作为政治家,虽然犯了重重错误罪孽深重,但是还是为俄罗斯立下了四大功绩不能完全抹杀。

这四大功绩排行第二的就是1993年毅然决定炮轰白宫,从制度上消除了俄罗斯国家政体设计上的不稳定因素;

排行第三的是1993年宪法确立了俄罗斯是超级总统制国家;

排行第四的功劳则是1994年发动第一次车臣战争,虽然过程狼狈不堪,但是阻止了俄罗斯国家进一步解体。

当然排名第一位的功绩,很多人都知道,也是长期以来被视为叶利钦的唯一功劳,就是选出普京当继承人。

作为政治遗产来说,苏维埃这个名称已经彻底和左翼运动挂钩了,目前只有他们还会继续打着这个旗帜。

但是前面说过,平权协商这种组织形式,本身符合俄国的传统和历史条件,它仍旧会继续长期存在下去。相当程度上来说,普京上台前后建立的统一俄罗斯党(中间几次改名,不要太在意),本质上即不是现代西方意义上的选举政党,也不是列宁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政党,而是俄罗斯全国各地实力派联盟,它的组织形式很大程度上也是那种平权协商的模式,要到了2016年之后随着普京政权的不断巩固才逐渐下降为执行组织。

而这种形式的自组织改换个名称,比如叫委员会,联盟或是其他什么的,在俄罗斯方方面面仍旧存在,无论是政界还是民间。比如今年新鲜出炉的政党,由“公正俄罗斯”,“为了真理”和“爱国党”三家联合,组织框架还是这种平权协商进出自由,又搞的鸡飞狗跳乌烟瘴气内斗不亦乐乎。

作者:扬云飞

谁背叛了苏维埃

这是杨云飞有益的思考,原因是既比较准确的描述了历史,也是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不再仰视苏联历史,共产主义历史。

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也带来了每个人都有平视,甚至贬斥共产主义的机会,也就随之带来了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更大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说,是肯定的。

不神化这些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历史人物,将会给我们带来推动共产主义涅槃重生的机会,大概,这也应该是个最后的历史潮流,我们只是提前做一点小小的工作。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苏联的苏维埃的历史来源,以及和共产主义在苏联苏联化的过程,同时走向逐渐的成熟的过程。

也说明了为什么会在苏联发生那样的政治过程,同时导致了遗憾的后果。

从作者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到,俄罗斯帝国是大贵族(东欧落后社会时常带有的特征),和应该是中小地主贵族(小贵族,准贵族)共治的国家,说纯粹的工人农民,恐怕未必符合事实了。

只是在那个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导致了工人农民有机会趁乱进入了中小势力群体,所谓(市民、会党)苏维埃。

在这个共治的群体里,夹杂了大量的各色利益人等,最后列宁凭借团结了大多数而胜出。

这个大多数可了不得,什么人都有,而不只是纯粹的无产者为主体。

我想说的是这点对于中共早期革命是有着同样的影响的,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理解了国民党在当年获得支持的理由。

实际上,作为当时的这个势力选择,苏联方面(无论是斯大林派还是其他派别)的选择都是符合国家实力逻辑的,单纯凭借理想,你这个理想至少需要活下来,靠自己。

所谓这个选择是否来自斯大林,我个人倒是觉得可能更像来自共产国际。

在这里,其实实力第一位,理想并不那么太重要。然而这些到了中国却产生了异化,尊崇苏联成为了唯一正确性,所谓跟随蒋介石就也成了正确性。

当然,无论是共产国家还是斯大林,都支持政治协商会议,周总理在建国时期是政协副主席兼任为政务院总理(并非、绝非是只管外交的总理),实质为主席。

从这个政治架构来说,部长会议主席确实有权力分散的倾向,但是也是实权力者。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在学习苏联,哪怕这是一个不太合适的架构设置,而苏联的解体确实和这个架构息息相关。

但是杨云飞忽视了有一个问题,就是解体时期,苏联是做过民调的,7成的苏联人反对解体,这点民意显然没有及时的反馈到这个民意苏维埃当中,哪怕是叶利钦占据了俄罗斯苏维埃的领导人职位。

从这点来说,即便是叶利钦在俄罗斯苏维埃威望大,也没有在莫斯科占有优势。从这点来说,也许是诸多原因,导致了叶利钦获得了成功,并且威胁戈尔巴乔夫解散了苏联共产党。

这一点确实和苏联在1918年获得了俄国革命成功有一定的类似性,但是实质上,应该没有那么混乱,而是叶利钦选择了暴力行动导致的大家害怕了,恐惧了,或者说能人都被抓了的缘故。

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后,紧接着叶利钦就开始了清党。

根据这篇文章,我们当然可以很好的理解俄罗斯政治,促进对俄罗斯的合作。缅怀失去的苏联。

更重要的是如何平民化,亲民化的重新梳理中共的历史,如何把那些先烈的历史亲切化。不再把他们奉为圣经,但是又得抓到成功正确的一面。

而不是对某人两个凡是,对毛主席却不两个凡是。

这样将有利于防微杜渐,不犯苏联的历史错误。

同时给人民带来的实惠是,这个政权确实还不算太坏,至少还有改善的空间,一旦突破,我们将会面临苏联一样的危险,那么我们根本没有苏联的物质基础,对于个人来说,危险将会比苏联人大得多。

我们在树立了新的中共历史观的同时,也要不要犯苏联的瞎编历史的错误,导致了后来的出现应对失误。也就是忽视放弃了党的领导。

在这里还可以解释一些问题,比如对中共指导的混乱,地方党委权力太大了,还有内地中共和满洲省委指导的混乱。

内地是共产国际上海,满洲则是远东情报局。

等等等。

苏联建成成熟的党委也就是相对晚期,大概30年代中期,所谓伟大的成熟严密的党,实际上并不是那么早,也可以理解斯大林的权力变动。同样的,我们的党在30年代长征胜利之前也不那么令人满意。那些错误是可以理解的。过于神圣化是为了突出完人等。

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地方契卡处死了沙皇一家。

从杨云飞这篇文章是可以看到这些逻辑脉络的。

当然更主要的是,也可以理解苏联对中共的指导的一定的合理性,选择国民党符合苏联的生存的需要,这是个历史常识。

可以说,由于某些派系的问题,毛主席的杰出能力没有及早的被发掘,否则中国革命不会是这个样子。

可以说,抗战急不得,解放战争慢不得,纯粹是毛主席个人政治和个人军事能力的判断,如果要树立神的化,也只能是毛主席了。

要说周总理在1945年判断中共在一、二十年胜利,我是不相信的。

苏联的总体战略思路是包括了国民党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军事上是尽量拖延第三次世界大战。

大体就是这些。

通宝推:真理,桥上,崂山一道士,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再补充点,帝俄的民间大贵族议会教波雅尔

这个事情可能很多朋友是知道的,二月革命就是大贵族联合知识分子搞掉了沙皇,意思是大家来高级治理。

然而,由于是低层苏维埃参加了革命,而且还是主体,然后大家当然不听波雅尔的那一套,也不听知识分子的,正好列宁回来了,一号召,他们就占领了人大的多数了。

这才有了十月革命。

在很早以前,我说布尔什维克是代表俄罗斯人民多数的,这事是事实,只是在议会,他们确实不占多数,大贵族和知识分子占据了多数,这也是所谓民主的初级之处吧。

所以,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常常拿这个事情来讽刺攻击诋毁布尔什维克,因为他们在代表权力上确实还是少数。

甚至成了近些年的公知名言,叫布尔什维克不是多数派。意思是布尔什维克不仅名不符实,而且得国不正,云云。

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和辛亥革命的胜利还真有挺大的相似性,然后早期布尔什维克选择国民党作为支持的对象,应该说有天然的亲近感。

由此可以观察当年的组织性的问题,因此我个人对所谓组织路线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解说的。

那时真有那么厉害嘛?你就是个支部而已啊。有那个必要性么?还是自我发挥的可能性更大吧?只不过完人一放飞,组织就遭殃。

只有毛主席在有权力成熟以后的制度建设才使得中共党的战斗力更强大起来,否则,其他国家的共产党组织为什么大多失败了呢?

那么党史考古的复古,也就是厚古薄今,其实是掩盖了初期的不成熟,掩盖了初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错误,这对于抬高自身的历史地位,作用是不够有益的。

其实应该强调对历史错误的真正的修正改善,而不是改变方向,才是共产党的战斗性的体现,这个在以后的历史只会越来越清晰,而不是被掩盖。

用邓解决这个理论问题更是极端而巨大的错误。恰恰相反,应该改变邓的错误方向,指责他并不会有损于中共的历史合法性。

苏联共产党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导致真正的共产党没了,进监狱了、自杀了。

他们的软弱是官僚化和放弃了意识形态导致的,否则应该会更坚决和暴力。

那时的契卡克格勃已经成了没牙的老虎了。

苏联在清除旧思想已经很努力了,然而还是没能躲开历史的宿命,他们说斯大林在二战放出来了东正教,也是后来东正教影响了苏联意识形态的原因。

同时,无政府的基层苏维埃也是导致中央集权失败的文化原因,我认为这是可能的。

快速的建立,也确实可能意味着快速的失败,对内战的顾忌,杀人的顾忌,军队的旁观,导致了苏联解体。

如果819大开杀戒,解体后苏联就不会那个熊样,所以,那时的克格勃就和克留奇科夫一样居然是个人性先生,这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苏联解体,人均寿命降低十岁,这死了多少人啊?

谁来计算呢?

当然,最重要的是探索,扎实和稳健的探索吧,牺牲也许是没有办法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桥上,小泽珍珠,
见前补充 4634241
家园 借地回一下 天空不空河友,那个圈里的人是P上去的

掩盖了后面。

点看全图

@天空不空

 据新华社合肥2013年10月30日电(记者杨玉华 周畅)10月29日,网上一则“宁国市重阳节慰问百岁老人照片疑似PS”的舆论被炒得沸沸扬扬。30日,记者从宁国市委宣传部获悉,网民反映的PS照片情况属实,宁国市委、市政府已责令当事人书面检查。

  宁国市委、市政府30日就网上流传的关于“宁国市慰问百岁老人照片疑似PS”的网帖发布回应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重阳节慰问百岁老人的情况属实,但其中一张慰问照确属PS合成。

  据了解,照片中的老人名叫程延春,今年103岁,是目前宁国市年龄最大的老人。今年10月11日重阳节前夕,宁国市委常委、副市长汪军和宁国市民政局局长俞安林、河沥溪街道办事处主任向经强以及宁国市老龄办、河沥溪街道办事处民政所工作人员,来到宁国市西津街道办事处宁国花园16幢1单元101室共同看望慰问了宁国市百岁老人程延春,送上节日的祝福以及慰问金。慰问其间,老人儿子和媳妇均在家中。

  宁国市委、市政府的回应称,慰问时老人正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由于阳台空间比较小,照相机镜头不能涵盖慰问老人全部画面,因此,当时拍摄的慰问照片就在2个角度选取拍摄。一个角度拍摄的是领导看望慰问画面,另一个角度拍摄的是老人坐在椅子上的画面。宁国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在上传信息的时候,仅考虑到画面的完整性就简单把从2个角度拍的画面进行了合并后上传,也就是网民反映的PS照片。

  针对该张照片由于PS原因造成的不良影响,宁国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民政局立即责令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

-------------------------------------

广东一镇领导慰问福利院老人 照片P上慰问物资

  “春节慰问孤寡老人本是好事,但图P成这样又变成一场贻笑大方的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广东梅州五华县政府刊登的一幅图片引发热议,内容是华阳镇党委、政府领导与当地的乡贤,春节期间慰问福利院老人,然而摆在众人面前的慰问物资竟然是被PS上去的。随后,华阳镇党政办回应称,福利院为感谢乡贤热心支持公益事业,组织孤寡老人与乡贤合影留念,但由于空间限制,摄影师建议拍完照片后再将物资合成进去。目前,该镇已撤换照片,并对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教育。

  纵横点评:进门、送慰问品、拍照、走人,人们对于这种走马灯似的送温暖早已司空见怪。这一次,连慰问品都省了,下一次是不是就该PS领导和群众了呢?科技发达了,什么都可以往照片上添加,唯独老百姓心里的温度减少了。地方再小,一句关切、一件实事就是温暖;地方再大,只为拍照,堆满了慰问品也让人心寒。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大的革命从来都是残酷、混乱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