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与桥上兄商榷:你如何会尊重我,与我合作 -- jent
成本肯定比TI,Broadcom这类公司高10~30%。
必须要先假设您是啥意思。
首先,我当然尊重努力做出成果的人,不管他做出多少,是否超过我,何况我的成果算啥,啥都不是。第二,用钱把谁砸晕了?我没钱,倒想谁用钱把我砸晕了。我也没主张中国用钱把谁砸晕了,不知您是从哪儿得出这个结论的。第三,我更没主张中国用钱把某位手下砸晕了把某种技术搬过来,我明明主张中国由国家牵头进行研究,不知您是从哪儿得出这个结论的。
我这里说的是工程问题,而且是复杂工程问题。
后面您说的是投够了也不一定成,和我说的投不够就不会成不是一回事。
而是您自己自外于国人,下面这话可是您说的,您这是把自己当国人吗:“至于你赶不赶得上我,赶啊。你的追赶是我的前进动力呵。不过你得快点哈。”
好了,就此停住,不再和你讨论这一个问题了。
-------------------------
在这个领域,我们各自做自己想做,能做,不得不做的事情吧。时间过的很快的。五年,十年,都足以让大家回头看看,自己做成了什么,做好了什么。正如同今天,各自也都可以回望一下,自己在过去的五年,十年做好,做成过什么。对吧。
共勉。
不过 芯片不够两弹一星的规格,他是系统的一部分,就象美国利用资源禀赋点出了石化科技树我们在他们优势科技树上奋起直追也就是追平。所以新能源车是一次机会。此前提过,不是产生升级或者其他传统技术升级的原因催生了新能源车,是信息技术的海量冗余需要一个导出的节点把新能源车推导了时代风口浪尖。同样,芯片和新能源车是一个体系的重要部分。而对这个新体系能起到提纲挚领作用的不是芯片与新能源车本身。是深空探索的火星登录,是围绕新技术树开创的月球资源开发。(与俄罗斯联合 未来可以期待欧洲)史服务前二者的国际空间站,和满足空天载具。说到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因为家长退休前参与的弹射材料公关,我看到有关数据。对比此前已经公开的大型弹射装置以及对标的超导变电站的实验,有关部门的数据分析我们几个私下讨论就是这个变电站起码初始状态是服务极大电力瞬间输出。因此,我理解的一系列有关实验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我在80年代的苏联太空计划中有关 空间站向月面抛射补给物资才需要上述一系列实验的提供的海量数据。(苏联的构想实际包括地面基地向轨道抛射物资再由空间站采集,这里可以浮想中俄太空开发合作公开的内容)有这些提纲挚领的系统工程才能对得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称谓。
最后能补充的是,早在 2016年美国就宣布在太空部署核动力卫星计划,中国也宣布跟进有关计划。叠加马斯克已经发射的过千卫星和我们年产数百枚卫星的生产线最近落地。一场真正意义的点醒未来科技书的艰苦竞争才刚开始。我们对比美国的底蕴还有所不足,只是此刻我们不能不迎战,这是湘江一战说的应有之义。
看完葡萄老大的主贴才把这句口号和科幻描述的未来结合起来...
中国如何破局,大论很多,大家有信心,但是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西方五百年,虽然近些年金融癌变开始阻碍压制生产力发展,但是科学/法制/自由贸易在以前的历史环境下还是为世界带来很多....
如果中国要突破,中国能为世界带来什么?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治理结构的推广
走向星空看样子是科技/工程/能源上的回答了....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接近现实的走向星空的道路
我们的未来在星空大海!
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刘鹤主持小组第十八次会议,研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还专题讨论了面向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潜在颠覆性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1-05-14 19:23
-------------------三句题外话:
1、jent河友是鄙人一直追加并将持续趋订好友,您及河友在本楼所有贴我已拜读并逐一送花。是啊!中国应该在基础原创之科技文明领域对人类有所贡献和引领,而非亦步亦趋永远落后。比如:光伏、手机、电动汽车领域,原创技术和基础科研还是源于西方,我们只不过是从跟随进步为并肩、超越,还谈不上领跑,我们还要引进苹果、特斯拉这些值得尊敬竞争者,向他们学习;
2、鄙人理解jent河友焦急于国内基础不强、人员技术匮乏,并期盼国内同业励志研发,不等不靠---这些心情,我在工地搬砖,本无力置喙,奈何澳洲铁矿石涨价导致工地买不起钢材,只好停工强答,恕罪!
3、jent河友所开本楼主帖是与桥上河友探讨中华文化,却见此楼歪到中西科研技术边缘,河友竟无一人扶正此楼,桥上河友也在自己不擅长领域之乎者也---,这,充分说明:眼前的吃饭问题大于风雅,中华复兴任重道远啊!
-------------正题
1、中美已有战略决断,分家分手心照不宣
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之前,西方已经实行的计划为:北美匪帮及五眼联盟、西欧北欧日本海盗集团、印度东南亚人力资源-------技术市场原料生产---形成排除中俄产业链闭环;
中国该怎么办呢?说实话比较拉垮:中俄背靠背战略底定但俄国武德充沛技术够呛,一带一路亚太自贸协定之市场与原料供应以及与伊朗25年协定暂时还无法替补欧美澳洲,内循环和雄安千年大计一样面临既得利益集团重重阻碍----
但是,
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之后,我认为中国是确定要放弃幻想,准备战斗啦!而西方匪帮海盗与印度阿三却被疫情折腾的欲死欲仙,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或许就叫国运?
2、不要把芯片光刻机看的太重,我们还没到亡国灭种地步!
中国与西方另立锅灶各建体系已经开始排兵布阵,但是,还没有到你中无我,我中无你,势同水火那一天,如果那一天到来,中国自产的芯片光刻机及其产业链也能抵挡一阵,况且,既然你们的市场与原料供应不能为我所用,那么,你赖以存在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我就可以毫无顾忌地享用,啥TM瓦森纳协定、世贸组织,都给老子滚一边去。
我们之所以在中印边境引而不发,在武统台湾问题上先采取战机战舰绕台招商引资惠台的缓则,不是投降也不是跪台,实在是不想跟西方这些小人先撕破脸,他们暂时还在出阴招点鬼火,又加上疫情影响,我们也好抓紧备战,以应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治理结构的推广”: 能不呢给出一个具体实现的途径?我想这个治理结构总不会是49年之前的结构吧?之前的那玩意儿,从内部讲,两三百年啪叽一次。从外部讲,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都是逮着机会就咬一口的。实践了千把年,也就那么回事。49年之后的结构,那就是一党专政呗,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呗,那就是各个国家都共产党(或者叫别的名字)喽?问题是,怎么实现呢?
“我们的未来在星空大海”: 能不能量化一下准入门槛? 或者说一下星空大海能承载的从业人口? 信息技术还不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就是因为准入门槛比较高 (一是技能点要求高,一是生产效率变态的高)。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工业革命,从消费的角度,要能让人习以为常。从生产的角度,能承载大量的从业人口。信息革命,满足了消费角度,但是在生产角度是个跛子。那么星空大海, 能带来什么样子的消费?能让多少人进入生产?
题外话: 现在开了很多科技树,绝大部分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从业人数。我个人眼光短浅,总是持悲观态度。
无非是对风险回报的判断。
从投资者的角度,这个半导体领域如果国家不带头投,企业大概是很难投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巨大、风险巨大。虽然说如果投资成功回报也很巨大,不过基本所有企业都是要靠现金流生存的,长期投入一个不知道能否成功、不知道要投多久,而且消耗巨大资本的项目,一般企业是不会干的。即使要干,多数也会用风险投资的方法去投,跟一点,但不敢大投、不敢赌命。
这一点,从内地半导体企业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来,例如中芯,国家就各种那个优惠和资助不知道给了多少,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恐怕也早撑不下去了。
难道他们是出于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搞过渡期正体现出他们的投机性,压一压,谈一谈,说不定我们自己就屈服投降了。
正常思维我们是不可能因为个手机芯片就投降的,也有一群人车轱辘话来回说邓派必降、不降不是邓派、过去降未来也一样,等等。要留着这批人,给投机者以希望,表现出很想谈的状态,从容地开会、论证、试错……,五年后,啥都解决了。
您为什么给歪曲成“工程问题就是堆人堆钱”?
我的看法是,容易做的,投资小的,这十几年下来,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不容易啃的,这才是难处。
最后大概也只能一点点啃,恐怕也急不来的。
若干年前,我认识几个人,因为某刚刚解除禁运的芯片成本几美分,市场售价几美元。于是离职创业做芯片。这些人很牛逼,名门大学博士毕业,大企业实操,身居高位。于是拿到了小1000万美元的投资,志得意满。
等到他们做出来后,卖美国公司芯片价格的80%,老美把价格降了一半,他们的生意没了。咬咬牙,也降一半,但是客户不用,因为可以和老美公司讨价还价。
没办法再降,降低到美国公司的一半,这个时候价格已经从几美元降低到不到一美元了。还没有完,美国公司继续降价,于是双方你来我往,最后降低到0.2美元。客户一看,美国公司这么低价格,质量又可靠,我换供应商干什么?为了几毛钱搞得鸡飞狗跳。
于是这帮创业的小伙伴资金耗竭了。
原来的金主一看不行,又投了300万美元,特地关照,不要去做那些高端替代,就做做机顶盒输出滤波器这些大众粗粮芯片,出了问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就是赚钱呗。
故事的结局是这家公司就这样在科创板上市了, happy ending,如果一直这样,中国就要ending了。
最后总结一下,在美国的禁运和美国公司熟练的市场打击下,正常路径通过市场手段赶上或者击败美国公司,基本是不可能的。必须有国家的强有力的介入。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支军队是依靠市场经济打胜仗的,即使是雇佣军,内部也是军令如山。
至于急得来急不来,我说了不算。5年前华为还是买ADI的射频合成芯片组用于基站,前年华为的天罡已经完成了超越,历史上第一次把5G射频的直接解码和信号的数字合成做在一个单芯片内,且性能达到领先水平。
工程上的问题,钱管够,人够多,激励足够,很少超过4年搞不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