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不撤姜食(一) -- 燕人

共:💬44 🌺159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甲骨文的姜字不是你说的那样

你说的是金文姜字,比甲骨文晚。

我去查查你说的这个楚墓事情。

黄河流域种姜的问题,见我引用的齐民要术。

家园 就是甲骨文

主要那时候的羊是个羊头,没有中间那么多横。羌也是如此。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除了荆门楚墓,江陵楚墓也有实物出土。

再看薑的简牍情况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孟词宗,
家园 关于“齐民要术”的“齐”字

最直截了当的解释就是地理意义上的,历史上的齐国故地,今天的山东中北部。“齐民要术”即是“山东地的老百姓的好办法。”

另外一个解释是儒家的“修身齐家”的“齐”,是动词。“齐民要术”可解为“让老百姓富裕起来的好办法。”

关于《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的史料几乎阙如。在北方最大的蔬菜种植菜及交易地山东寿光政府网站上,他被当作山东人,寿光出生,在淄博地方做过北魏地方官员。

南宋史家李焘为《齐民要术》作序中称,

【思勰始末未詳,惟知其官爲高平太守而已】

此说贾思勰在山西为官,非山东,如此“齐”字以地理位置解未必圆通。

如果取“齐”字的地理意思,那末可知在北魏时期山东地方的温度还不能种植用于鲜食的姜。因其个头小只能药用。

如果不论齐晋,而仅以贾思勰原文“中国土”为意,则此书写作时北中国不适宜种姜仍可知也。

家园 这是个通假字

“齐”通“济”,管理、治理之义。英文把书名翻译成“Essential Techniques for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再翻回来就略微和原来意思有些偏差了。

这和贾思勰的籍贯根本没有关系。

《齐民要术》里的“中国土”一条是相对"白沙地"来说的。全文是:

《种姜第二十七》

《字林》曰:「姜,御湿之菜。」「茈(音紫),生姜也。」

潘尼曰:「南夷之姜。」〉

姜宜白沙地,少与粪和。熟耕如麻地,不厌熟,纵横七遍尤善。

三月种之。先重耧耩,寻壠下姜,一尺一科,令上土厚三寸。数锄之。六月作苇屋覆之。不耐寒热故也。九月掘出,置屋中。中国多寒,宜作窖,以谷䅞合埋之。

中国土不宜姜,仅可存活,势不滋息。种者,聊拟药物小小耳。

崔寔曰:「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封生姜。至四月立夏后,蚕大食,牙生,可种之。九月,藏茈姜、蘘荷。其岁若温,皆待十月。「生姜,谓之茈姜。」」

《博物志》曰:「妊娠不可食姜,令子盈指。」

至于“姜”和“薑”的区别,楼下的同学说的很清楚了。简体和繁体的区别。古代“姜”指族属,是姓,“薑”才指植物。“薑”这个字的古写是“䕬”。和“姜”没关系。不存在“人们用历史上一个半人半神的姓,一个当今强大诸侯的姓来命名这个新事物”。发散思维是好事,但发散之前,翻翻字典也是有必要的。

通宝推:方平,桥上,审度,
家园 “中国土”对“白沙地”

我都要笑了。好对!

不过你的结尾段对姜姓和植物姜的说明听起来很有力。我恐怕需要修改一下论据。

家园 其实我昨天没有理解你这两贴的意思 -- 有补充

今天看了孟同学的指教,又去查了一下,看到此图和相关文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原文链接在

按孟同学所言,古人的姜姓写法,与植物姜的写法不同。这个在战国之后可以成立,因为我们知道汉字有这样规范。

但是我所引用的文字记录来自西周。西周时期的文字还是金文,见上图,并没有对姜姓和植物姜有不同写法。你以为如何?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引用图片被禁止了 -- 补充帖

试试这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这张是“姜”字演化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桥上,
见前补充 4620970
见前补充 4620972
家园 姜应该不是䕬

上面是说甲骨文的确是羊+女为姜。和薑的字形相差甚远,即便是采用《字源》中演变路线的说法也是如此。

下面那张图来自《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汇纂》是说薑是从畺转化来的,早期形式是薑、䕬,即便是算上通假,也和姜关系不大。虽然后来有简化字,也就是葁,实际上是取音。

主要是少了两张图。

点看全图

《包山楚墓文字全编》P23

点看全图

《甲金篆隶大字典》P28

家园 何以见得“齐”是“济”的通假字

承蒙你的指教,这次特意查了字典。字典上没有看到“济”作为“齐”的通假的用法。

再说作者有什莫必要通假呢?“齐”字本意完全说得通。

你不会真是任老师的学生吧。

关于"姜"字古体写法,我已经回下面的月同学了。

家园 我认为关键的问题在这里

在姜姓与植物姜两个字的字形发生分化的时期,是早于还是晚于孔夫子编辑《礼记》的春秋时代。

如果早于《礼记》则我所说的“用半人半神的姓命名新事物”是无意义的。

如果晚于《礼记》则我说的仍有一定道理。

家园 问题就在于没有更早的。

抱歉现在才发,之前限制了。

主要记载姜最早的版本就是包山楚墓,战国中晚期。简牍通假上面图也发过了。而《论语》出土的版本要晚得多,比如定州汉墓。

家园 真的要恕我愚钝了

从字体演化过程中得出姜姓与植物姜写法分化的时代,至少要到隶书时代吧。

那么我说孔子时代的姜姓与植物姜是一个写法,有没有错呢?

定州汉墓出土的论语,是用哪种字体,是否可用鉴定法确认该书成书时间,字体与我贴的姜字体演化图有否冲突?

家园 现存的《礼记》成书不早于西汉 -- 有补充

《礼记》原本是孔门弟子学习礼仪的注解和笔记。到秦焚书后就不存了。汉朝重新收集。《汉书 艺文志》说当时有“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篇。记百三十一篇”。但所谓的记百三十一篇是不是包括现在的《礼记》一直都有争论。

现有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为西汉戴圣所编。这个说法一直都有怀疑,不少人认为《礼记》要到东汉才成书,托名戴圣罢了。

不管是东汉还是西汉,《礼记》成书的时候写的都是“䕬”。《说文解字》里对这两个字的区别说的很明白:

䕬:御湿之菜也。从草,强声。

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

一个指植物,一个是姓,说的很清楚。而且二者的发音也不同,䕬发强声,而姜发羊声。所以同音字的可能性都很小。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顺便再说一句,孔子是笔削春秋 -- 补充帖

他也删过《诗经》,但他没有写过《礼记》。他教过《礼》,但这和《礼记》不是同一本书。《礼》和《礼记》的关系,类似于《春秋》和《左传》。一个正文,另一个是注解、笔记和扩充阅读。

见前补充 462137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