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周小川数字金融演讲:缺少货币主权观念 -- hwd99

共:💬1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评周小川数字金融演讲:缺少货币主权观念

黄卫东

2020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在成立五周年之际,隆重举办了“数字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新格局”系列研讨会,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发表演讲,分享对数字金融前沿与核心问题的见解。12月2日北大官网报道,题目是:数字化时代货币与支付的演进原则。演讲视频也上传到网上,见附件。

周小川首先介绍了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简史,总结说,从概念来讲,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一个双层的研发与试点项目计划,并不是一个支付产品。所谓支付产品,周指的是数字人民币。这是周行长从央行工作角度来介绍电子支付。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指的是使用数字货币,通过网络完成支付,如使用银行卡或者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这里的数字货币指的是银行账号上的存款,现在都以数字形式储存在电子设备上,用于支付时,就等于是一种数字货币。国内外金融界还希望进一步发展,变成数字人民币,替代纸币,从而可以取消纸币。

周前行长的介绍很有意思,一面说是试点计划,暗示还未开始;一面又介绍,2019年移动支付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超过60%;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近60%。其实市场交易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交易金额远大于个人交易。企业交易基本都是以转账形式完成的,金融联网以后,大都网上完成转账,也就是完全的电子支付了。即使没有联网,在很多年以前,银行早就将客户账户存款记录在计算机上了,一样是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账户上资金转移,从而实现支付,广义上来看,也是一种电子支付。

周前行长还谈到推动电子支付发展的驱动力,列举了5个方面,但却忘记介绍最重要的影响数字货币成长因素,智能手机的发展,给电子支付提供了个人用户能方便使用的终端,从而个人不需要额外投入,就可以使用,支付成本大大下降。过去中国境内个人用户很少使用银行账户,通过转账支付,这是因为支付成本太高,而个人消费金额很少。后来计算机网络发展,商店安装读卡机,个人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银行卡转账,从而开始使用电子支付。美国金融业则在十九世纪,就发展了支票支付方法,但这种方法给银行增加的代价也很多,如经常遭遇空头支票。如今使用手机扫码支付,更方便了个人用户和小商贩,使得他们也能接受账户转账了,也消除了空头支票的缺陷。

周前行长谈到的第三个方面,他阐述为对中国在电子支付上策略的看法,实际是指电子货币和支付管理制度方面的看法。他指出,2016年中国提出双层体系设想,央行是第一层,银行和移动网络以及支付宝等是第二层。第二层已经开始运行,不同机构采用方案不同,还在相互竞争,预测最后会统一。周指出中国使用纸币,更新一种纸币需要十年时间,远超过欧洲小国需要一年时间就完成,遗留很多问题,暗示央行希望推动数字货币。他阐述了央行所起的四个方面作用,包括稳定人民币;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准备发行数字货币作为应急备用方案。

周最后比较了目前国内电子支付的五种技术路线,都是中国实际使用的;以及比较了如今的中国数字货币与西方七国集团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CBDC)的差别。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就是取代现钞作为基础货币了,如果全部取代了现钞,也就消灭了民间持有的现钞了。此举可以让央行不用在花费巨大人力对付各种假币,如定期更新纸币;对付使用现钞洗钱等,从而节省了政府维护货币系统,打击金融犯罪的成本。

没有现钞的货币体系,基础货币与衍生货币都成了账户里的记录。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样的系统?其实现在大部分基础货币都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都是在央行账户里的电子记录,而不是堆在央行仓库里的现钞,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早就存在。历史上人类使用法定纸币以前,法定货币是铸币,那时也有铸币被完全花光的情况,例如战争时期,铸币都被用来进口战争物资;就是在平时,大部分纸币的发行依据都不是铸币,而是国债。因此,类比0铸币/纸币体系,未来发展0纸币/电子货币体系是完全可行的,与使用现钞做基础货币的差别,就在于基础货币都放在央行账户了。数字货币取代纸币的困难,在于能否人手一部手机或更简单的移动终端,简化使用方法,让老人和孩子都很容易学会,而不在于其他问题,但周却未讨论这方面措施。

周前行长通篇都没有提到货币主权问题。这个问题事关一笔巨大的财富流向。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以后,必然需要货币。一个社会或国家人为制造一种货币,如以前的金币或当代的纸币,成本都远低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否则人们就会使用商品做货币),从而可以获得一笔收益。所谓货币主权问题,就是国家或社会应独霸这个收益,它是这个社会创造的,它不仅防止财富被掠夺,而且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也十分重要。使用纸币代替金币等铸币,成本几乎为0,从而收获的财富巨大,例如,如今中国发行的纸币高达30万亿,就代表了政府可以免费获得30万亿元财富;美国发行的纸币超过6万亿美元,代表美国政府可以免费获得超过6万亿美元财富。如果让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就会减少本国货币流通量,也就减少了本国政府通过发行主权货币所获得的收益。

自西方学中国使用纸币以后,西方各国号称以黄金或白银为纸币发行依据,但实际上大多数纸币发行依据都是国债,黄金常常只占很少部分,美国曾经一度规定不低于25%,最终因难以执行,在1971年8月15日由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早在1694年英国设立英格兰银行,对英国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英格兰银行签发的银行券,也当流通的货币,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它们的发行依据主要是国债,从而为政府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收入[1]。当时英国还遗留很多古代氏族公社时期民主决策的封建制度,国王对封建贵族征税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对外侵略扩张的要求,有了英格兰银行提供的这笔资金,英国对外侵略扩张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抗战时期,我抗日根据地军事力量还比较弱小,经常被日军扫荡而占领,但我抗日根据地发行货币,不但能在根据地流通,还侵入到日军占领区,从而能够印钞购买日占区物资,从而在经济上打击日军,支持抗战,对战胜日军作用巨大,到日本投降前,日军已经日益穷困,经济上已经濒临崩溃。

然而,在周小川领导我国央行时期,央行一直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2],而且遗祸至今。2010年8月16日,曾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经济观察报发表文章称[2],吴晓灵副行长介绍,央行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我国每年新增的国家外汇储备,全部是央行用基础货币买进来的。按照周其仁教授在文章中提到吴副行长的介绍,“被动”者,由不得你也。究竟有多少外汇流进中国,究竟央行为购汇要担负多大的基础货币负债,再也不是央行“主动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央行每月公布的资产负债表上也清楚地标明了这一点,尤其在2005年到2015年期间,发行的人民币全部用来购买外汇,交给西方,而且往往超过国内市场需要,央行转而又发行央票等债券,借债将多发的人民币收回,以免引起物价上涨过度。

如今国家央行储备的3万亿美元外汇,有上万亿美元是国家担保,从西方金融市场借来的高利率贷款。央行主要用于购买西方国家国债,利率经常低于西方的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连保值都做不到,却每年要给西方支付利息,每年免费送给西方利息数千亿元。其唯一作用,就是名义上拥有了一笔外汇使用权,但实际上并不使用。其根本原因,就是央行不增加外汇,按照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办法,就不能增发人民币。为了满足不断增至的经济发展需要,就采取到西方贷款增加外汇办法。

央行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增发的人民币用来购买西方货币,交给西方,而换来的西方货币则作为人民币发行依据,只能最终用于国内回收人民币,从而主要购买西方国债,利率接近0,等于也免费借给西方,等于将货币发行主权和发行收益都完全交给美国和西方。让西方印钞就可以换取人民币,就可以到中国购买工厂,控制中国经济资源,等于是当西方的经济殖民地,是最愚蠢的货币发行方法了。在周执政期间,央行从未给自己的政府提供人民币,不仅将增发的人民币基础货币20多万亿都免费交给美国和西方,而且将全国人民生产物资出口,以及为西方资本家建设工厂等资产,换来的西方货币,也都几乎免费借给美国和西方,加上美国和西方获得部分基础货币购买资产,以资产等做抵押,从我国金融体系中贷款常常几倍于投资,获得了更多的衍生货币。在周小川执政时代,美国和西方从我国金融系统获得的资金,已经高达上百万亿元,等于将国内经济资源大都交给西方资本家组织,西方使用它们获得的利润和财富更是天文数字。

依据外汇储备发钞,最初是英国为殖民地制定的货币发行办法,最早是英国1849年为其在印度洋的殖民地毛里求斯定制的货币发行办法[3],发行的纸币与殖民地政府储备的英镑一一对应,完全是英镑的代用券。其主要目的是掌握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权,不仅获得殖民地货币发行收益,而且控制殖民地经济,使殖民地经济主要为英国服务,大部分产出都被英国拿走,后来在英国控制的殖民地普遍实行,例如,香港就长期依据英镑发行港币[4]。二战时,英国就借助在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权,通过增印英镑到殖民地换取殖民地基础货币,购买殖民地物资,从殖民地获得140亿美元物资支持战争[5](p246)。对比中国当时的中央政府在国内获得的税收不过6亿多美元,抗战八年投入到抗日战场的资金还不到英国从殖民地掠夺财富的三分之一。

在周掌管央行期间,央行一直错误理解我国央行法第28和29条禁止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要求,将该条款理解为禁止央行购买国债,由此造成现代人类社会最荒谬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央行,增发货币不能购买本国国债,借给本国政府;反而能购买战略对手的国债,借给自己的战略敌人,甚至将发行的货币都免费交给战略敌人。难怪张庭宾先生称我国的央行是美国央行的分部[6]。

从周的演讲词来看,周对使用的很多普通汉语词汇的含义,如上面提到的计划和策略等词,都与人们日常的观念相差很大,却执掌我国央行17年,成为当代世界上担任央行行长最长时间的行长,还2次被西方评为世界上最佳央行行长,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将中国货币主权和货币发行收益都免费交给西方,给西方提供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

周虽然离开了央行行长位置,但其影响仍在。今年疫情爆发以后,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界试图要求央行增发货币购买国债,给政府哪怕仅仅提供1万亿元资金用于对付疫情,却遭到央行反对,对比美国央行在短短两个月就增加了50%基础货币,给政府提供了2万亿美元,等于人民币14万亿元资金。央行官员还公开发表文章,反对央行发钞购买国债,交给政府,污蔑为财政赤字货币化。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政府财政赤字都用央行印钞解决,而且印钞数量超过市场需要,例如蒋介石集团发行的金圆券,致使货币严重贬值,甚至变成废纸,使货币系统崩溃。而央行发钞购买国债,如果央行发钞数量是有国内市场需求决定的,就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而是货币国债化,这是西方各国一直使用的方法。金融界一直在鼓吹与国际接轨,但在至关重要的货币主权方面,不是学西方的方法,与国际接轨,而是按照西方制定的殖民地制度,将货币发行主权和发行收益都完全上交给西方,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损失。

2013年01月0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中披露[7],仅在2011年,美国从全球攫取的红利达73960.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96.8%,是攫取红利最多的国家;中国损失的财富则高达36634亿美元,占全球财富损失的47.9%,是全球财富损失最多的国家。报告指出,中国人均损失财富达2739.7美元,相当于中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倍;2011年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相当于中国军费开支的33倍、科技投入的44倍、教育投入的16倍和医疗卫生投入的37倍。若按劳动时间计算,中国劳动者有60%左右的工作时间是在无偿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创造“剩余价值”。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贾根良在网上公开发表文章,批评我国主流金融界是开放我国金融主权,让美国和西方印钞买光中国。贾根良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我国允许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开动印钞机就直接兑换成人民币购买中国国债,允许外资使用由此兑换的人民币在中国高息放贷、收购中国企业,摧毁人民币信用的基础。这实质上是引狼入室的行为,它正在为美国印钞购买中国企业、印钞摧毁中国经济大开方便之门“。我国主流金融界不但不去反思,反而完全删去了贾根良教授在网上的文章。

如今美国和西方基本不搞工业消费品生产,中国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工业产品,人均生产量也超过世界人均4倍以上,但中国人均消费却不到世界一半,是美国人均十五分之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给国内劳动者分配太少,年初李总理公开说,我国有六亿人月收入仅有1000元。中国的大部分产出都被西方免费拿走。大量国内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各种工业消费品,用于供应西方,导致我国资源在快速走向枯竭。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公布,我国已有66个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周小川等推行的依据外汇储备发钞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也许能优化配置资源,但配置的结果是劳动成果大都到了西方手里,是对我们最不利的市场经济。

附件:

周小川:DC/EP and e-CNY in China for payments modernization in the digital era

数字货币和支付体系现代化 -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V411a7Gv/?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18

参考文献

1. Eugen Von Philippovich, t.b.C.M., History of the bank of England,second edition. 1911,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p. 72.

2. 周其仁, 汇率评论之十六: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经济观察报 2010年8月16日,http://zhouqiren.org/archives/979.html; 收录在《货币的教训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另参考:央行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的官方证据 - 黄卫东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78174.html. 201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出版. p. 46--51;

3. 周丽霞, 货币局制度及其基本运行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 2004(3): p. 41-46.

4. 孙茂辉, 香港货币局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当代港澳, 2002. 2002(1): p. 20-25.

5. Hudson, M., 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嵇飞等译. 2008,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p. 118,311,335,401,84.

6. 张庭宾. 十问周小川:您是完美的“美联储北京分行行长”吗? - 文章 https://weibo.com/p/1001603883668115475403. 2015 2015年9月5日 11:01 [cited 2020.9.25.

7. 杨多贵等, 国家健康报告,另参见报道:2011美国攫取霸权红利逾7万亿美元 中国损失最多-中新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01-08/4471109.shtml. 2013, 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 北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