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为什么看不上腾讯 -- 汉服
马化腾是以即时通讯软件QQ起家的。QQ本质上是对国外同类软件ICQ的抄袭,而且最初QQ的名字也叫OICQ。ICQ是真正的创造者,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的第一人。但是ICQ也有几个显著的缺点,其一就是并不保存你的好友关系。你今天加的好友,关掉软件明天再打开时,全部消失不见了。其二是,必须双方同时在线才能聊天。其三是,它只有英文界面,对广大中国用户(“九成网民学历不足本科!”)显然非常不友好。马化腾将ICQ抄来的时候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做了改进,可以保存好友关系,也有中文界面,对方不在线你也能给他留言。
其实那个时候中国互联网开始发展,好多人都在抄外国的流行软件。国内抄ICQ的有好几家。这时候,腾讯位于深圳的地理优势开始表现出来了。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腾讯得了风气之先,起步比别人早。而对即时通讯软件而言,与其说它是个软件,不如说它是个平台,或者说是个由用户的社交关系密密麻麻编织起来的网络。
设想一个简单的场景:设想有两个功能相似的平台先后启动。到你想加入的时候,你的10个朋友当中,8个在A平台,2个在B平台,你是加入A还是加入B?最大的可能就是加入A,并且将加入B的两个朋友也拉到A平台。腾讯诞生于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出发较其他竞争对手早了那么一点点。就这一点点先发优势,最终导致了腾讯的彻底胜出。就其扩散模型而言,我猜测与Logistic曲线一致。这个曲线也是病毒扩张的曲线。早期扩散速度基本上就是指数曲线,后期因为可感染/吸引的新人资源用尽,发展速度趋于平缓。因为这个原因,在任何一个相对封闭的互联网连通空间内,即时通信平台没有第2名。
我将这个效应称为即时通讯平台的网络效应。
再设想另一个场景:假如有一个黑客盗取了微信的全部的前、后台软件源码,改了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上提供服务。我们假设没有法律上的麻烦。由于两个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是完全一样的,问你会选择黑客架设的平台吗?不会。为什么?因为你的所有社会关系已经存在于微信平台上。如果你想迁移过来,你要说服他们同时迁过来。而他们当中假如有人被你说服了愿意迁过来,他们的几乎所有社会关系也在微信平台上……这样牵连下去,实际上,除非新平台有足够的能力一次性将微信平台的所有用户都吸引过来,否则不可能有人愿意迁过来。
当然,微信前后台软件被盗的事情没有发生过,但上述竞争场景却真实出现过,就是马云在马化腾意外杀入电子支付领域之后,马云一气之下要做社交。马云是钱不够,还是技术实力不足?当然都不是。但马云推出的来往却铩羽而归。原因无他,中国所有网民都已经被自己的社会关系牢牢绑在了微信平台上了。
因为这个效应,即时通信平台是天然垄断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一个即时通信平台已经占领了主流地位,就再无可能被其他平台翻盘。因此,微信虽然可以牢牢地占据中国大陆的地盘,却也不可能在其他已经有其他同类软件平台主导的国家翻盘其他平台。微信为什么走不出国门?这就是根本原因。
腾讯真正的发迹,缘于它发现了这个平台的引流功能。那时候还是QQ。QQ本来只是一个即时通讯软件,有一天突然不安份起来,开始自动弹窗(花钱开会员才可以关闭)。弹窗内容无所不包,默认页面是新闻。在此之前中国的互联网新闻网站第一名是新浪新闻,腾讯开始弹窗之后,在很短的时候就从一无所有啥也不是跃居新闻网站之首。腾讯弹的另一波是游戏网站。在此之前联众已经深耕好多年,才辛辛苦苦走到了第一的位置。腾讯做了联众游戏的复制版(不得不说小马哥的审美还是可以的,界面比联众精美很多)用弹窗引流,很短的时间联众就不行了。
再来说说腾讯如何从阿里深耕的电子支付领域割下一大块肉的。
其实支付手段也存在网络效应。设想绝大多数商家本来都只收现金的,你想用支付宝付账,你会发现处处碰壁,最后八成会放弃支付宝;同时绝大多数顾客习惯于现金付账,商家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开通支付宝。为了让大家用上支付宝,阿里是倒贴了很多钱,给用支付宝支付的买卖双方比较丰厚的奖励,才成功开辟了这一块领域。
微信是怎么摘到这个果子的?依靠的,就是即时通讯平台的垄断地位。当然,微信在春节期间让大家发红包玩是个很巧妙的设计,一下子就大家习惯了用微信来进行资金操作。但这显然是以垄断的即时通信平台和天量的装机量为后盾的。培养了用户的这个习惯之后,再推广基于微信的电子支付就水到渠成了。阿里生生被腾讯割走了电子支付领域的半壁江山,而根本无力作出实质性的反击。
即时通讯有网络效应,电子支付也有网络效应,为什么腾讯可以借助微信切入电子支付,阿里却不能借助支付宝切入即时通信?因为两者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显然人说话的频率远高于支付的频率。也就是说即时通信的网络效应要远高于电子支付。
顺便说一句。阿里自从来往无疾而终之后,看起来已经死了在即时通讯领域与腾讯一较高下的念头,发力深耕电子支付了。但是要知道人们使用微信的频率远高于使用支付宝,在水滴石穿的长年冲刷之下,支付宝开辟的市场都会渐渐被微信侵蚀。所以阿里现在的思路长远来看都有为腾讯作嫁的可能。阿里还是不能放弃来往。阿里要想做成来往其实也很简单,将目前投在支付上的优惠全部转移到来往上,给几亿用户一个同时从微信迁移到来往的理由,让大家聊着聊着就能被红包砸到或者捡到钱。如果阿里这样做,腾讯只能跟。否则一旦多数用户流失到来往,在网络效应作用下,腾讯就失去了它起家的法宝,命运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时候就要比拼双方谁的血更厚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在这个战场,没有取巧的可能。马云喜欢自比风清扬,然而在这个战场,只能靠独孤前辈的招法才能取胜。
相比较而言,我还是认为马云对中国社会的贡献更大一些。他推动了中国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这个是开创性的功绩。而马化腾,抄袭别人成熟的商业模式,挤死原创,只是纯粹的掠食者。
祝他们好运吧!
A有创新,解决了当时最大的信用问题,政府经历了N次三角债,经济停滞不前,A基本根治了三角债。
A有大功于社会!
另外,本人有一套超越T的想法,择机实践试试。
保留了好友才算是建立了社交网络,如您所说,建立社交网络是重大进步,尽管保留社交网络在技术上可能微不足道,但有时候重大技术进步就是捅破窗户纸的事。
他抄袭别人的时候,总是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优化加美化的事情。除了OICQ比ICQ的改进,当时腾讯的新闻页面在排版和字体字号的选择上,我也觉得比新浪新闻漂亮不少。腾讯的棋牌游戏出来的时候明显比联众精致很多。
但是腾讯在根本上摆脱不了抄袭别人经过市场考验的成功产品的基因。所以腾讯本质上是个掠食者,而没有实质创新。
腾讯作为几乎万能的掠食者,为什么抄不了百度搜索和淘宝呢?
原因是,QQ作为引流平台,就算能力再强,也只适合默认推荐一些内容的场景:用户不在乎在哪里看随机出现的热点新闻,游戏的种类也就那些。而百度和淘宝恰恰是从搜索开始起步的。用户点开百度首页,你知道他要搜索啥?用户点开淘宝首页,你知道他想买啥?(当然,后来大数据发展起来之后,用户只要在某个平台搜过,打开其他电商平台的时候都会默认给你推荐若干同类型产品。不过这是后话)
正因为百度和淘宝都是以搜索为起点,导致腾讯无法用引流的方式进行推荐,百度和淘宝才在腾讯的注目下幸存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