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纷呈小字叙古意,穷诘旧纸付笑谈?D?D小字史话 -- 再度刘郎
纷呈小字叙古意,穷诘旧纸付笑谈?D?D小字史话
再度刘郎
网络是夜航船。
明末文学家张岱写过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小品集,名为《夜航船》。最早了解夜航船这个说法,是在九十年代读余秋雨的《夜航船》一文时。余秋雨称张岱的《夜航船》为“许多学人查访终身而不得的书”。刘郎虽非学人,亦对此书心仪已久。只是近日才在网上下载了《夜航船》电子书,遂一了当年心愿。明代绍兴读书之风很盛,无论是秀才举人,还是农人贩夫,于历史掌故、文物典章,知之甚详。欲坐船旅行的客人,一旦进入夜航船,便免不了谈文论史,互相考量一番平生所学。
所以,《夜航船》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
张岱在序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僧人,与一读书人在夜航船中同宿一室。夜里读书人高谈阔论,初时僧人以为他学问高深,于是绻足而寝。后来僧人听出读书人的话里有不少破绽,就问:“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读书人答:“是两个人。”僧人又问:“那么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读书人答:“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着说:“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这位读书人闹出了大笑话,于是就得给僧人多让出点地方。张岱进而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张岱是饱学鸿儒,但也免不了在书中出现失误。《夜航船》“历代奸佞”一节中,抗击后金的名将袁崇焕赫然在列,令人震惊。夜航船果然最难对付,张岱在自己的夜航船里也犯下了错误。当然,这也怪他不得,张岱所处的时代是明末清初,袁督师的冤案直到康熙年间才由他的敌人们平反,张岱当时并不了解袁督师所蒙的冤情。
现今的网络也是夜航船,到处都有高谈畅言者。虽说网络庞杂,但网人的互相争论中总能令人学到不少东西。既然网络是夜航船,大家并不都谈黄钟大吕,旁门左学也可一论。刘郎近日翻阅史书,忽觉正史中的人名小字很有趣味。上面的僧人和读书人在历史的夜航船中讨论人名的学问。刘郎就在网络的夜航船上谈谈小字。是为记。
1、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D?D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小字
我们每个人都有小名。小名,在古代被称为小字。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字是不入正史的。你听说过孔夫子的小字么?你知道项羽的小字是什么吗?刘郎是不知道的,在史书中也查不到他们的小字。前两天刘郎给网友秦大路发消息,问他知不知道史书里最早出现的小字。过了两天,大路回复说,他所找到的最早的记述是屈原的小字灵均,见于《文心雕龙》中“灵均余影,于是乎在”一句。大路真信人也。屈原的小字多为世人所不知。而绝大部分历史人物的小字,在史书里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尽管如此,一些史书还是提到了某些历史人物的小字。那么,这些小字为什么会出现?著史者当时抱有什么样的目的?围绕小字又有什么样的趣闻典故?这些问题,都是本贴要讨论的。
刚才说了,史料中最早出现的小字可能是屈原的小字灵均,那么,历史上最著名,也就是最响亮的小字又是什么?如果要列出历史人物中最著名的三个小字,刘郎以为,他们是?D?D
曹操,曹阿瞒。
刘禅,刘阿斗。
刘裕,刘寄奴。
先说曹操。曹操小字阿瞒,天下皆知。后来有东吴人撰写了以曹操小字为名的传记《曹瞒传》,以小字为书名,自然带有敌意,其书内容对曹操也颇多臧否。一般来说,只有关系比较亲密的近亲好友可以直呼小字,同僚、臣下则尽量避免称呼小字,以免被视为不敬。
《三国志》裴注引《魏略》记载,官渡之战中,袁绍手下重要的谋士许攸投奔了曹操。曹操击败袁绍后,许攸自恃功高,经常在席间与曹操肆无忌惮的开玩笑,直呼曹操小字:“阿瞒(原文避忌,用某甲代替),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曹操笑着说:“你说的很对啊。”但内心里却十分嫌恶许攸。后来曹操借故杀掉了许攸。《三国志?崔琰传》记载“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到了《三国演义》里,许攸由于傲慢无礼被许褚所杀。其实许褚虽是武人,但不是浑人,随意斩杀大臣他是万万不敢的。唉,都是小字惹的祸。
再说刘禅。刘禅,字阿斗,刘备之子,蜀后主。其实阿斗算是一不错的小字,只是由于历史上刘禅的昏暗无能而充满贬义,这是一典型的“因人坏名”例子。至今仍有“扶不起的阿斗”,“不要把群众当成阿斗”等说法。自古以来,亡国之君基本上都被史书定义为昏君。同样,刘禅也背负了千古骂名,事实上,蜀亡的直接原因是军事上的失败所致。即使刘禅是一个明君,也许当时一样避免不了蜀亡的结局。邓艾兵临城下之际,刘禅曾想退保南中,被谯周劝止,遂降魏。后来到了洛阳后,以为他乡是故乡,乐不思蜀,将亡国之恨化作苟且行乐。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讲的就是刘裕。刘裕出身布衣,发于卒伍,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两次北伐,均建功勋,一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寄奴虽为其小字,却光耀青史,实不输众多之“鼎鼎大名”。后来其子宋文帝刘义隆急于事功,仓促北伐,欲 “封狼居胥”,却“赢得仓皇北顾”。北伐遭到失败,招致了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国势一蹶不振。若是寄奴仍在,胡马必不敢南犯。
除此三人外,还有一些帝王的小字见于青史,只不过他们的小字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如汉高祖刘邦的小字为季,盖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三之故。后赵石勒的小字为匐勒,北魏拓拔焘的小字为佛狸,均带有胡风。梁武帝萧衍的小字为练儿,以“儿”称字,略少“丈夫气”,也许这是当时南朝取名的时尚。隋文帝杨坚的小字为那罗延,则是鲜卑化的名字。
俱往矣,还看今朝。毛泽东的小名是石三伢子。1923年毛泽东在致林伯渠等的信中说:“此信托人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毛石三,莫写毛泽东。”据说,毛泽东的母亲文氏生他之前,曾有两子皆夭折。毛泽东出生后,由外祖母抚养。某日,外祖母带毛泽东到一巨石前烧香磕头,这块巨石高二丈,底下有股清泉流出。乡人称此巨石有仙气,能辟邪。外祖母命毛泽东拜巨石为干娘,并取小名石三伢子。这样可以保佑长命百岁。
毛泽东后来问鼎天下,建盖世之功,其小字或有助力焉!
(偶一直在思考的不是怎么把文章写下去,而是怎么把文章写的有趣,有趣,再有趣,而且,怎么避免把无聊当有趣,嗯嗯~)
2、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D?D漫谈小字中的阿、奴
刘郎若是粤、闽一带人,也许会被亲友们唤作阿郎。^-^ 以前曾喜欢听罗大佑创作的粤语歌曲《阿郎恋曲》(国语版为《恋曲1990》)。《阿郎恋曲》是电影《阿郎的故事》的主题曲,有不少人喜欢周润发饰演的阿郎这个角色。在南方某些省份,特别是广东,小名中往往有阿字,如阿秀、阿珍、阿龙等等。现代北方人的小名中则很少用阿字。由于港台影视作品在大陆比较盛行,很多人以为“阿某”是带港台味的称呼,具有现代气息。殊不知阿字称呼来源于中国古代。有人认为广东话中保留了较多古汉语的成分,看来不假。
阿字不仅仅用于小字,也用于亲人间的称呼。例如《木兰辞》中的“阿爷无大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堂上启阿母”、“阿女含泪答”等诗歌。一般地,阿字放在名字或称呼中,有亲昵的意味。阿字在古代被广泛的运用在的小字中,也有这个原因。
宋人刘昌诗在《芦蒲笔记》中说:“古人称呼每带阿字,以至小名小字见于史传者,多有之。”关于小字中的阿字,根据现有文献,最早很可能出现于西汉时期,后盛行于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汉武帝时期的陈皇后,小字阿娇。汉武帝刘彻幼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于是便有了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又如上文中提到的曹操的小字阿瞒,刘禅的小字阿斗,都带有阿字。正史里提到的这类小字不胜枚举。例如,隋炀帝杨广的小字为阿??(左辟右鸟);北魏拓跋昭的小字为阿倪;东晋丞相王导的小字为阿龙;王导的堂兄,曾发动叛乱的王敦小字为阿黑;殷浩的小字为阿源;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小字为阿菟;辽朝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的小字为阿果;等等。
某些带“阿”的的小字后来演变为代称或别称。晋人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侄儿,颇有才名,阿咸后来就成了侄子的别称。后来阿咸在诗词中经常出现,指代侄子。又如南朝宋谢灵运的族弟惠连很有才,人们随谢灵运称之为阿连,有时阿连代指弟弟。南朝周盘龙的小妾杜氏,后来阿杜就成了妾的别称(阿杜这个名字好,有一新加坡的歌手叫阿杜,刘郎以前的一只猫也叫阿杜)。阿娇做为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有时代指美丽的女子。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少时家贫,后来成了东吴大将后,吴人都称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
阿字是古人小字中最常用的字,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对此做了解释:“尝细思其故,小儿初生到地,开口第一声即系阿音,则此乃天地之元音,宜乎遍天下不谋而同然也。”
除阿之外,另外一个较常见的字为奴。尽管奴字有谦称和鄙称涵义在内,但古代仍出现不少包含有奴字的小字,其中不乏王侯将相。例如,南朝陈后主叔宝的小字为黄奴;冉闵的小字为棘奴;唐高宗李治的小字为雉奴;唐相李林甫的小字为哥奴;五代唐闵帝李从厚的小字菩萨奴。东晋时期以奴为小字非常多见,如:东晋丞相王导的儿子王劭的小字为大奴,王导另一个儿子王荟的小字为小奴,陶范的小字为胡奴,桓嗣的小字豹奴;等等。奴字容易产生歧义,有些文章称冉闵幼时为奴,实际上是望文生义,是个误解。
有一个令人嗟讶不已的故事。南北朝时南齐的徐孝嗣出生前父亲被害,母亲有孕在身。那时母亲年少,欲改嫁,不愿有子,于是就试图强行堕胎。她多次从床上故意摔倒在地上,又以捣衣杵戳腰,并服堕胎药,没想到胎儿愈堕愈坚。后来徐孝嗣出生后,小字为遗奴。这位历经磨难方出生的徐孝嗣,后来官至尚书令,最终却为齐明帝赐药自尽。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产美男子,西晋的潘岳(即潘安)姿仪秀美超群,为其中的翘楚。潘岳的小字为檀奴,后被人称为檀郎。到了唐代,人们常以檀郎称婿。《晋书-潘岳传》说,潘檀奴年轻时常常挟弹出游,走在洛阳大道上时,倾慕他的女子围成一圈来围观,纷纷抛果子给他,一时“掷果盈车”,满载而归。而同行的张载长的丑,“小?阂酝呤?掷之,委顿而反”。“檀奴”或“檀郎”后来成了文学作品中俊美情郎的代名词。唐朝诗人罗隐《七夕》诗云:“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这里是对郎君的爱称。五代时和凝的《山花子》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描述了女子佯装玩耍蝇拂,却又打在情郎的身上,Flirting……
阿和奴的组合后的阿奴经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文献里见到。虽然阿奴也是一些人的小字,但更多情况下是尊对卑、父对子、兄对弟的爱称。
3、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D?D童谣、风谣中出现的小字
从古到今,小字的选取,往往不拘一格。可为山,可为水;可为龙,可为虎;可为儿,可为奴。小字比姓、名、字都要生动、简单、风趣,更口语化,也易于用来修饰文辞,因而,历史上小字常常被人“别有居心”的编入童谣、风谣,一经市井传唱,便达到了影响舆论的目的。童谣或风谣本身往往含有某种政治目的,具有预言、谶纬的特点,特别是在兴衰轮替过程中,对不少人来说,起到了昭示天命的作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称:吾闻文、成之世,童谣有之。可见童谣出现的年代很早。当然我们今天看来,这些带有预言性质的童谣、风谣往往是某些人“有意为之”,使之流传于市井街巷,从而试图影响时局。现举几个以小字编入童谣并成功达到政治目的的例子。
将小字编入童谣并加以利用,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西晋大将羊祜积极战备伐吴的史实。《晋书》记载,西晋咸宁初,大将羊祜认为伐吴必须“藉上流之势”,自上游而下进攻江东。当时吴国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羊祜听说后说:“此必水军有功,但是应该确认歌谣中提到的名字。”当时益州刺史王浚升为大司农,羊祜知道他完全可以胜任,王浚小字阿童,正好应了童谣。于是羊祜上表请王浚统辖益州诸军事,加封龙骧将军,秘密整修舟楫,做好顺流南下的准备。羊祜很有政治智慧,巧妙的利用(甚至编制)了童谣,取得了舆论上的主动权,从而得以顺利做好伐吴的长期准备。没有羊祜等人的战备,伐吴之战绝不会那么顺利,就没有后来“王?F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结局。
西晋皇后贾南风专权时期,曾设计陷害太子司马啭,得逞后将之废黜。《晋书》称,前就太子被废之前就有童谣传播:“东宫马子莫聋空,前至腊月缠汝轼。”暗指东宫太子要出事。又有童谣唱道:“南风起兮吹白沙,遥望鲁国郁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南风,指贾南风;司马啭的小字为沙门,南风吹白沙,正好应了贾后废太子之事。这哪里是具有预言性的童谣,分明为某些人刻意编制而成。
东晋桓石民在荆州时镇守上明,老百姓中流传一首“黄昙子”的歌。曲中唱道:“黄昙英,扬州大佛来上明。”不久桓石民死,王忱赴荆州镇守上明。原来黄昙子是王忱的字。而王忱的小字为佛大,所以才有“大佛来上明”的说法。真准!
苻坚灭前燕后,鲜卑人慕容冲曾住在长安,为苻坚宠臣。王猛多次谏言后,苻坚外派了慕容冲。当时长安有童谣唱:“凤皇凤皇止阿房。”苻坚以为凤皇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于是在阿房城内种植桐竹数十万株,以招待这只童谣中的“凤凰”。慕容冲后来在淝水之战后发动叛乱,曾一度占领了阿房城。慕容冲的小字为凤皇。果然应验了童谣。原来这只“凤凰”是个人,不是只鸟。
慕容垂淝水之战后脱离前秦建立了后燕,至慕容熙经历四世,共二十四年,后燕于东晋义熙三年被灭。早先有童谣流传:“一束藁,两头然,秃头小儿来灭燕。”藁字上有草,下有禾,两头然指两头燃烧,禾与草都烧尽时藁字里只剩下高字。慕容云父亲的名字为慕容拔,小字秃头,慕容云排行第三,最小的儿子。所以“秃头小儿”就指慕容云。后来慕容熙竟为慕容云所灭,一如当时的谣言。
战场上,利用童谣可以瓦解敌方的军心。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发生于北魏与南朝刘宋之间的瓜步之战。公元450 年,北魏拓拔焘率大军讨伐刘宋。双方攻心战在战前就已经展开。有趣的是,双方都以淝水之战为经验教训。《宋书?索虏传》提到,拓拔焘给宋明帝刘义隆写信说:“我亦不痴,复不是苻坚……”《宋书?臧质传》记载,刘宋大将臧质致拓跋焘书说:“尔识智及众力,岂能胜苻坚耶?”臧质的答书中还提到重要的一句:“尔谓何以不闻童谣言邪:‘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此期未至,以二军开饮江之径尔,冥期使然,非复人事。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其中佛狸为拓拔焘的小字。臧质在回信中巧妙的利用了童谣,称胡虏如若饮马长江,拓拔焘第二年就会死。臧质强调说,这是“冥期使然,非复人事”。此回信的攻心效果可想而知。拓拔焘果然大怒,“乃作铁床,于其上施铁樗”,说破城俘获臧质,就把其囚禁在铁床上。可以推测,“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这样的童谣,必是南朝人所编,意图不言自明。《臧质传》还称,当时北魏有童谣曰:“轺车北来如穿雉,不意虏马饮江水。虏主北归石济死,虏欲渡江天不徙。”这更不合理。北魏流传的童谣怎么可能称自己为“虏”呢?可见这首童谣还是南朝人所为。此次瓜步之战,南朝人将拓拔焘的小字佛狸编入童谣,利用了“迷信”的力量。后北魏退军。拓拔焘的临时行宫,后世成为佛狸祠,落得一片“神鸦社鼓”,任后人凭吊。
《诗经?沔水》云,“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婀言风谣总是容易传播,但也未必所有的都能应验。有的童谣捕风捉影,最后不但没有应验,还达到了相反的效果。历史上编制童谣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例子,现举两个与小字有关的例子。
三国魏末时期,司马懿诛曹爽后,司马氏全面代魏的局面业已形成。幼帝齐王曹芳成为司马懿的傀儡。楚王曹彪素有名望,成为一些拥曹势力反击司马氏的希望。当时市井有歌谣曰:“白马素羁西南驰,其谁乘者仇虎骑。”仇虎是楚王的小字,白马为曹彪的封号。王凌、令狐愚两位大臣闻此谣后,试图谋立曹彪为帝。据扬州起兵声讨司马懿。后来王凌、令狐愚举事失败被诛,楚王曹彪亦被司马氏赐死。可以推断,这首歌谣是拥曹势力事先编造。此事在《三国志》和《晋书》中均有记载。
《北齐书》记载,北齐世祖武成皇帝高湛登上皇位前曾与济南王争夺皇位。当时北齐曾有童谣流传:“中兴寺内白凫翁,四方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钟。”书中的解释如下:“时丞相府在北城中,即中兴寺也。凫翁,谓雄鸡,盖指武成(高湛)小字步落稽也。道人,济南王小名也。打钟,言将被击也。”意即高湛会被济南王杀。当时太史也上奏说北城有天子气。齐昭帝认为济南正是北城方向,于是以为济南王是合适的继承人。可是,最终登上皇位的却是大将军高湛。可见虽然有人编制童谣,请太史出马圆说,以图形成一边倒的舆论,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实力。
这类包含小字的童谣大都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后,正史中的此类记述大大减少。只有《旧唐书?志》记载,武则天垂拱以后,东都洛阳有一首广为流传的童谣《契???焊琛罚?内容都是淫艳之词。契??正是张易之的小字。可见当时有很多人对这位武则天的男宠很不满,故意创作了这首“淫曲”以坏其名声。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无聊何来有趣。
花之,请继续。
一壶浊酒献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