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聊聊烟酒 之 洋酒添加剂 -- 孟词宗
中国大量美食都不能定量分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觉得这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现在机器学习发达的今天,能不能使用机器学习来定量分析各种美食,例如中国的白酒。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西瓜敲击机器学习的成果。
传统方法如何判断西瓜成熟
我国西瓜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但是出口量却不到产量的 1%,不仅是因为我们自己消耗的多,还因为西瓜产后检测和处理的手段落后,导致质量良莠不齐,商品化程度较低。
西瓜是否适时采收对西瓜品质影响极大,过熟或者不熟采摘都会影响西瓜的品质与口感。在我国,采收时机主要还是依赖于瓜农的主观经验,他们往往通过生长周期、气候(主要是气温)以及观察瓜皮颜色、纹理来判断西瓜成熟情况。
当然,还有一个技巧,就是上文提到的,敲瓜皮听声音。这是目前瓜农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未熟西瓜声音较清脆,敲打时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成熟瓜声音比较低浊,发声为“嘭嘭嘭”,而过熟西瓜则会发出“扑扑扑”的声音。靠人工一个一个去检测,费时费力且依赖经验,准确率无法保证。
如今,计算机、图像处理、传感器等技术飞速发展,将这些技术广泛用于农产品品质检测中,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与准确率。
用机器学习判断,准确又高效
通过研究,论文作者发现西瓜成熟度的变化,一般与内部成分(如糖度)和结构(如体积质量变大、内部空心)的变化密切相关,而这些变化也会导致声学特征参数发生变化,因此他认为利用声学无损检测方法,通过不同建模方法与技术,来判断西瓜熟度比较合适。
而且,对比其他检测方法,比如激光、核磁共振等技术,声学特征检测具有价格低廉、检测效率高、准确度高的优点。试验之后,作者得出结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LS-SVM )[关于LS-SVM下文会进行详解]。在西瓜成熟度分类建模中表现最佳,预测准确率为 73.6%。
回到白酒问题,白酒中各物质基本都是可以精确测量的。只是如何搭配与个人感受不能直接联系。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来把各种化学物质与品质挂钩起来,得出定量分析的一般性工具。有了定量分析工具,精细化工就进一步优化工艺得出更廉价和美酒。
一直流传一句俏皮话,狗(勾)兑的不如娘(酿)造的好,我就很纳闷,勾兑应该也是一种造酒工艺吧?是不是和什么固态法液态法有关系?
我的忘年交老搭档因病去世,临终让女儿把他珍藏的十几瓶老酒留给我。虽然不是什么名酒,但最陈的有三十多年了。一直没舍得喝,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喝。
这里说:
.....
和其他国家自然发酵的酒精饮料不同,在中国,无论是白酒、黄酒,都以人工添加酒曲的方式,直接决定了发酵的走向——发酵产生的是酒而不是其他。
老外酿酒不用酒曲,是直接弄特定菌类还是怎么做?总不能靠天吃饭吧,毕竟如今酸奶都有特定益生菌的
酿制上等葡萄酒的葡萄出汁率都低。
这个范围能差3倍,估计皮厚皮薄都有可能吧。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区别在于中国酒曲中菌群复杂,产生大量其他酯类,所以白酒味道极其浓烈独特。实质上就是一种很辛辣的酒。个人认为是更高档的酒类。
另外,中国有很多味道超级辛辣浓烈的美食的。外国菜除了法意以外仅仅是果腹食品而已。
是色谱分析,不是主要靠光谱。光谱里的红外拉曼,也许分辨率不够,不能对付复杂组分的有机混合物。
低度酒有可能变质。高度酒开封后也可能变质。如果是玻璃瓶或瓷瓶,没开过封的高度酒一般没啥问题。如果是陶瓶装的(例如以前一些老的 酒鬼 的包装)就可能不行了。另外瓶盖是软木塞或金属螺旋盖,没松动的没啥问题。有些酒直接用啤酒瓶盖的估计也会出问题的。
西洋酒大多采用单边发酵技术
在开始发酵前都有一个步骤—糖化,就是制作含糖的溶液作为酵母菌产酒的原料。这个过程很明确地分为糖化、发酵两个阶段,糖化时只糖化,发酵时只发酵,因此叫做“单边发酵”。单边发酵的特点是过程明确,发酵时间短,产酒率高,香味少。因此很多采用单边发酵法酿的酒,后期都需要额外的增香工序。
中国白酒大多采用双边发酵技术。
在常见的固态发酵里,糖化和发酵却是同时进行的,又被称作“双边发酵”—边糖化、边发酵。双边发酵的效率比较低,是一个很缓慢的变化过程,过程复杂,发酵时间长,产酒率低,但是复杂缓慢的过程带来的是丰富的香味。
刚刚在德国的网页上查了一下。
这个,国内买洋酒的除了自己喝还有送人难道还有别的用途?国外倒是有收藏的。但这个在中国不流行吧?
"为了喝洋酒而喝洋酒",指的是跟风、喝给别人看,而不是喜欢。这种情况下,真假无所谓。而且假酒喝习惯了,以为洋酒就那个味,给他真的,他倒以为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