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汉文化扫盲(66):羊脂玉 -- 语迟
在一本书上看到说,玉这个字最初是单指羊脂玉的。本来《说文解字》讲这个玉是“石之美有五德者”,哪五德?不晓得也没什么用就不说了。就是说石之美有五德者就是玉了,质变了,成精了。
现在玉的种类很多,辽宁的岫玉,南阳独山玉缅玉京白玉,等等,这些,叫做“玉”是比较勉强的。它们都不够五德,不能与羊脂玉相提并论,不象羊脂玉那么全活,“五德具全”。过去玉就是羊脂玉,其他的呢?叫做美石。就是现在去南非找了一块几百克拉的天然钻石,拿到中国古人哪里,虽然也很值钱但是不上档次,依然叫做美石。“黄金有价玉无价”,传说宝玉都是活的,有心思,钱无法衡量其价值。
就是说,中国人对天然地质材料,狗头金除外,自古有个粗分成三类:玉、美石、石头。玉和石之间,有美石来过渡。后来西方地质学把玉的划分都搞得不对了,要来搞什么化学分析,成分是硅酸铝钠的都划成玉一类,根据硬度再来分硬玉软玉,所以一大群二脚猫都混入了玉的队伍。
上篇(65)说少年男女的纯情介与蒙昧无知与色迷迷之间,是其过渡阶段。中国人在几乎所有现象分类中,其实都有这么一个粗分法,就是A、AB、B。
比如说人这种东西吧,对应的是兽,那么人兽之间,肯定还有一个过渡阶段,不会那么突兀,兽一下子就到人了。非要有那么一个半人半兽的东西来缓冲。哎,好了,中国人这才觉得对嘛,这样才有道理。这是中国传统的物种学。
究竟有没有道理呢?夏天热冬天冷,之间就有春秋来过渡。白色黑色之间就有灰色来过渡。那么人是人兽是兽,之间必然就有不人不兽半人半兽的来过渡了嘛。很有道理的呀。
所以中国人一直存在一个观念,就是除了中国不是人。连鲁迅也公开说中国人+兽性=外国人不是?
但是中国人不象外国的希特勒。子曰唯君子能养小人,小人不能养君子。人之所以于兽不同,就是因为人能养兽而兽不能养人。这个养是包容、影响、同化的意思。大家可以去读读西方历史,搞种族灭绝的不仅仅是希特勒,多,现在的美国不也曾搞过吗?中国历史去翻一翻,找一个种族灭绝的例子来看?找得到?所以西方人其实不是人的说法还是不是那么胡说的吧?
以上是错误观点,瞎说的,拿出来给诸位批判。中国一直以来还有一派是主张平等的。不但人和人平等,人与天地万物都平等,都应该尊重。比如去调戏一只猫,惹得人家发怒,这个行为就是反中国文化的。因为这是恃强凌弱,欺凌侮辱弱小。搞不平等。那猎人怎么回事?猎户打猎谋生是天地法则,现在还有一些原始部落,打猎是很有分寸的,按需索取,从不贪图。这才是人的行为。比如发火摔个杯子叮了咣当的,那是不尊重杯子,也反中国文化。过去蒙古草原上放牧的牧民,很知道怎么保护草原,蒙古包迁走了,那一小片地方的青草长得更加茂盛,这也是人的行为。反之,因为娱乐或者贪图美味而肆杀,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或对地球敲骨吸髓,都不是人的行为,都是反中国文化的。
闲话就说到这里,此篇不是要来谈什么中国传统的物种学,题目是羊脂玉嘛。
丝绸之路的前身就是玉之路,据说有7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如此之漫长,有些头晕。7000年以前,产于昆仑山脉的新疆玉就被辗转送到中原。
当年商军兵败牧野,根据司马迁记载,“纣取天智玉五环身以自焚”。一共烧了4000玉,其中5枚天智玉。“天智玉不销,纣身不尽也”,就是说天智玉烧不完,纣也烧不完。据说这个天智玉就是羊脂玉中的极品黄玉,当然更好一点。玉是很怕火的,著名的和氏璧就是唐末大乱时被一个人带着自焚烧掉了。
羊脂玉产于新疆和田,在和田地区出产的玉多半来自两条发源于昆仑山的河里,这是河玉,上去昆仑山找,不在河里的,就是山玉。河玉比山玉要好,因为润泽的缘故。
昆仑山不简单,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中国人称作“万山之祖”。祖国山脉与昆仑山都有血缘关系。作为“万山之祖”的标志,我想大概就是玉了吧,它代表了昆仑的精神。
现在都是人虫去玩玉,玉文化谈不上了。上古时代,玉是中国人的必需品,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不佩玉,因为“君子以玉比德”。
这里要向诸位散播一点封建迷信。
自古中国有看相算命的,很无聊的事情。看相还分得很细,有看骨相的,看面相,看手相,痣相,声相等等,比如张柏芝长得还行,一说话居然是破锣,这就是声相不好是破相。
其中不太为人所知的是一种通过印材来看相的,你的印什么材料呀?水晶的还是鸡血石的?这就是“印相”。
喜欢用水晶一类晶莹剔透的东西做印材,看相的就说了,此人不行不行,“尖酸刻薄”。拿个黑蠢的石头来磨一方印,则人大概就是蠢材。印材不惟材质,同样的材质,这一块石头就比那一块活泼泼的,纤巧秀气,拿来作印,看相的说法也就不同。我倒是认为这个“印相”倒还有点意思,说是迷信不忍心。“物以群分”对不对?
比如我以前有个傻大黑粗的同学,我发现他的文具收拾的特别好,虽然也不高档,但是打开文具盒,别有那么一番井井有条的清爽味道。果然此人相当内秀,很是佩服他。
玉这种东西不象钻石那么浅薄浮躁,也不象顽石那么昏聩,透光不透明,内敛不张扬,温润含蓄,灵光异彩藏而不露。当然这是说好玉和田玉,菜玉都快混到石头队伍里去了说的可不是他。
所以人人都佩玉,以玉来象征“德”。传说好玉都是活的嘛可以影响人。
昆仑山很神圣,但是去过的人电视上看过的都知道,那里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这一点中西方倒是比较相似,宝贝一般都在人迹罕至妖魔野兽横行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肯定有宝贝。而中原呢?中原有的人家都有,人家有的中原却没有。一个妖魔鬼怪的毛也见不到,夏天不太热冬天也不太冷,也不太干燥也不太潮湿,什么都是正正好,连蚊子都是温吞吞的。所以哪个来告诉我中原有宝贝,我也不用去探测就可以下结论:扯淡。
然而神秘的是,几千公里之外的虎狼之地产出的羊脂玉,无限久远之前,就冲破艰难险阻与中原搭上了线,仿佛冥冥之中这些和田美玉象北极鲟鱼那样,不远万里从出生地奔赴归宿,回家一样执着。无限久远之前,昆仑山的源头帕米尔高原就是天地的边界,世界的尽头。《红楼梦》里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引”,这个弱水就是天边的河,上古时世界西边的地界是被水围起来的,这个水就是弱水。就在帕米尔高原,以西还是以东想不起来了。
就是说,中原是世界的中心,昆仑山在世界的边边上。中原平淡无奇,反而是世界中心。正因为平淡无奇得不一般,特别的平淡无奇,才成了世界中心。不平淡而有奇的,精华全部在集中在奇的东西上,好处它全占了,剩下的就只有恶劣了。所以其实中原也有玉,这个玉就是中原本身那么一大坨。
所以贾政就说嘛,大凡一个人不能有奇处。道理就是如此。外国人说上帝是公平的,也是这个意思。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世俗羡慕的豪门贵族,也是一样,爬得越高,功名利禄越丰富,人生的某一个方面,就必然也遭到常人难以遇到的惨痛。所以什么都加起来,财富、智慧、学识、心情、健康、老婆,等等,统统加在一起,得到的这个数字,世界上可能人人都是一样的。
一句话,“一生快活皆庸富,万种艰辛出伟人”。庸富就是平凡的生活方式。聪明人都是不求得而求缺。曾国藩就将自己的书斋叫做“求缺阁”。求缺而不求得,人生就在自己把握之中而无忧无虑。
所以一个人在春风得意诸事遂心的时候,要千万当心,不幸马上可能就要降临了。反而有那么一些很不如意的事情,想起来就挺烦,这时倒可以高枕无忧。孟子老人家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诸多享受之中,这个名是容易被忽视的。什么是名呢?就是名气名声,别人一来夸,就高兴。被别人夸可未必是什么好事,苏东坡晚年路过常州,市民万人空巷来瞻仰。老苏转脸对同僚说,我会被他们看死的。所以财色食名,面对人生这些享受,要警惕。
关于羊脂玉还有很多神秘奇怪的事情,为什么不说了呢?这也是追求平淡,不那么出奇对不对?
我觉得所以少男少女的爱情反而纯。因为纯有心起,没有利害关系的考虑,只是相互吸引相互爱慕而已。
古人佩的玉是什么样的,大殓时口中衔的和夹在屁眼里的玉是什么样的,羊脂白玉什么样的,和田美玉什么样的。统统没怎么说。只是把洋人损了一通。这也算是中国特色的文风吧,无时无刻不在找自信。
鲁迅的原话不是那么说的,而且那也不是鲁迅说的。
所以对上篇更感兴趣谈情说爱的。。。
谢谢!
如果你看【说文解字】,看到“石之美有五德者”,那么不需要多少耐心就可以看到,接下来说到: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知其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儿而不枝,洁之方也
你这个“汉文化扫盲”题目会不会太高?虽然很吸引眼球,不过比较容易给读者过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