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做好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言献策 -- 逍遥蜀客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看了你最后加的那一部分,还是偏情绪上的描述。
我想你应该是赞同教育部搞国际化战略初衷的,而且你也应该知道,因为西方主流媒体的操控,国际舆论大环境对中国不友好,这使得真正好的外国学生对中国有误解,我们要吸引他们来华学习和工作,必须得暂时性的遵从西方国家制定的相关大学排名标准来提升知名度,先求量,再求质,除此之外好像也别无他法。
除非我们不再重视学术上的知名度,纯粹用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可是经济发展上的吸引力对于交游比较广泛的商人来说他是清楚的,很多知道国际经济政治发展形势变化的人可能会倾向于让自己的子女来华留学。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出去留学,不管他来自什么阶层,一般都会参考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大学排行榜,所以中国要招收外国留学生,还真的很难绕过这个东西。除非我们不再重视招收外国留学生,但是大家都知道不能因噎废食,所以只能是对现行留学生政策的具体实施部分进行改良。
这个 “国际化” 指标,从排名上讲,其实对中国有利。日本、法国、德国多少老牌大学,因为这个 “国际化”(主要是语言关),排名下降了很多。
中国因为有亚非拉生源,这方面比较占优势。
过去十年的总趋势,就是俄国、日本、西欧大学排名下降,而中国、东南亚国家,排名都高了不少。东南亚这块,主要就是拉中国学生。
人家东南亚,也没有搞下三路吧? 中国蒸蒸日上,在非洲发奖学金,还怕没人来? 学生基础不好没关系,让他安心学习就是,不要放到灯红酒绿里面学坏。
上海那个排名,是受386的委托,为了建设985高校给一个参考标准而设立的。
问题是上海排名在5-10年前被黑得很厉害,然而欧洲名校对这个排名趋之若骛,巴黎几个学校为了提高排名不惜合并。虽然欧洲人也吐槽,但是人家认这个排名,因为它比QS之流的客观得多。
因而问题来了:为什么国内大量中介都要去黑上海排名捧QS呢?为什么国家教育部也去理这些排名?用自己的排名不好吗?人家上海排名做的20多年了,方法已经很成熟了。
擒贼先擒王。
我在原文又补充了些内容,不时改一改,欢迎常来看看
国际化有两个好处:
1.培养世界各国的知华亲华政治势力
为了这一点。可以用巨额奖学金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官子女,就是你说的“纯粹用经济发展的吸引力”,中国高校的世界排名对此影响不大。政治投资也不能不计成本,一定要做好背景筛选。
2.吸引世界人才为中国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按照中国的发展阶段,完全没必要搞国际化,中国基础教育的水准已经领先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顶级高校每招进来一个留学生,就有一个成绩更好的中国学生失去了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中国当前的国情是高等教育的优质产能严重不足,如果预计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会转变为产能过剩、生源不足的情况,那就提前把计划生育的口子开大点,或者搞个鼓励生育,经济建设一定要优先培养本国人才。
也确实有西媒诟病华为这点。作为对比,人家把某想拉出来当好学生的榜样。理由之一是海外分公司的领导华为大部分还是用中国人,某想大部分用当地人或欧美职业经理人。某想的高管层非常国际化,即使是中国人也都很西化,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华为的余承东你听听那口大碴子英语,西装穿得也像个乡镇企业家。。。
如果中国企业的数量继续在福布斯500强榜单上高歌猛进,而欧美公司靠市值和年报做数据都已经无法支撑他们500强的地位的时候,福布斯是否会修改500强的排名规则,比如非上市公司不得参与排名,美股上市有加成;排名时重点参考公司国际化程度(其实也就是外国人雇员占比),以及雇员中毕业于世界名校的人数,当然,这个世界名校以泰晤士报排名等一干西方主导的排名为准?我觉得很有可能啊。
我把丑话说在前面,在产业完成升级之前,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优质生源的主要留学目的地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高端人才的主要移民目的地国。大家都是过来人,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受这份洋罪,费劲巴力的学一门外语,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目的地国能提供国内无法提供的中高端工作岗位,以及国内无法提供的高薪和福利。在完成产业升级之前,CSC倒贴钱也只能招来洋垃圾。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升级,以及为产业升级培养急需的本土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却跟着洋人的指挥棒去扩招留学生,为泰晤士报排名提高而沾沾自喜,那是磕头拜错了菩萨!
国内的大学怎么排名?有人提供了点思路,我就再支一招。何不搞个华为排名。看华为全球员工里按毕业院校,参考岗位,毕业时的学历,给国内大学排个名次?如果之后有别的注重研发的公司,同时全国范围内都有招聘,不太受地域影响,也可以考虑加入这个排名。而不是去忙着引进垃圾留学生,垃圾外教,以及垃圾诺贝尔奖工作站(你没听错,诺贝尔奖得主在这种场合和垃圾无异)。
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线,和投降跪舔路线的斗争。现在这个局面下也不存在模糊和折中的空间,别人也不会给你这个空间。既然有人提出来,我觉得就很有必要说清楚。以上。
私立院校把教育做成生意,只要能赚钱,想招哪里的学生就招哪里的学生,别人也管不着。而公立院校的资金来源于公众税收,就应该为国民服务,教育资源拿出来给民众分享,而不是拿出去给某人的名望上面添砖加瓦,招收部分留学生当然要收取足额的资金,而不是从本来就不足额的本国教育经费中扣除。
千金买马骨是应该提倡的,按原文是千里马的马骨。
纵然我们不济,买不到千里马,买点八百里马的马骨总是可以吧。
但是千金买骡子就一定会被人诟病了。被人嘲讽冤大头那是跑不了的。
更何况来的那些洋人还不如骡子能好好干活呢。
科举考试,把国家之公器当作私人出人头地的手段,一千年下来,公器私用就成了中国人本能。所以必须废除考试制度。
除非我们在招收外国留学生方面完全放弃对外宣传。而且泰晤士报的排名标准和客观性你别说还真的不算差,国内我们自己搞的,不管是在标准还是客观性上目前还不如泰晤士报的呢。传言泰晤士报搞的排名,国际化指标只占总分的5%,这个标准不算过分吧。现在的问题是,不管采取哪个标准,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都相对比较落后,毕竟中国的大学真正得到快速发展也就最近10多年的事情,要立即就跟西方国家建设了上百年的大学对比,肯定短时间内是占不到优势的。所以真要防止出现洋垃圾遍地的局面,只能大幅提高招收标准。问题是优秀的外国学生大多去欧美名校,中国学校提高招收标准的后果就是招收人数会大幅下降甚至巨幅下降,而这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又相违背了。不过我倒是觉得,目前的政策已经被实践证明效果真的很差,也许真的该收缩下,大幅提高中国知名高校的招收标准,收的人少就少吧,至少质量能大幅提高。说不定这样一来反而会改变外国学生对中国学校的观感,从而走出目前恶性循环的局面。
高官子女缺那点奖学金吗?奖学金真正的目标对象是普通平民阶层的孩子。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