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周五之前 -- 本嘉明
岂与外人道?
中国文化应该多元一些,香港倔强,就让他这样好了。林郑这样的工作狂,尚不得好死,今后谁愿意出来服务香港市民?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从来不觉得他们有哪一点比大陆高人一等,也不觉得今时今日上头还有必要对他们特殊照顾。港人治港,继续慢慢自己玩个够好了。
现在香港市民受到不符合事实的蛊惑,非常紧张,要捍卫这个城市的自由,这个心情,我理解和支持。
林郑,我认为是“好心办坏了事”,她在民怨初起时,目空一切/骄傲固执肯定有的,但罪不致死(下台)。
我们要知道几点:
1) 民主政体,比较利于保障自由。但在不民主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大部分自由,比如港督治下时的香港。自由,不是仅仅来自于民主。
2) 民主的票选制度,可以把理政不善的责任分摊给社会多数人(即投了多数票的选民),但不意味着保证了被选举人的治国水平。
3) 以“一人一票”为标准的话,日本和台湾都是民主政体,但都经历了“失去的XX年”。香港很大可能步他们的后尘,也会“(整体经济上)植物人化”,经济繁荣跟你拥有民主或自由,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关系。
4) 香港最可虑的,是经济停滞萧条,但市民到那时候不能抓住主要矛盾,反而迁怒于红色区长,产生更大的动荡,从而进入恶性循环。难道黄之锋当区长,抓经济就比马英九更灵光吗?
香港当务之急的问题,最大最紧迫的问题是:香港在经济上失去竞争力了。想要拉动经济,可以用刻苦,用放低(身段),用求变(老鼠打地洞)。那么可以不可以用政治拉动经济?
可以的。但只有一条路------平权。
美国在1960年代,中国在1980年代,都通过政治上的平权,解放了贱民,拉动了经济。现在香港的键盘一代,幻想依靠“打BOSS”的激情,瞄准北京“唤起”市民的振作,这是死路。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香港饮水,香港自知,我们外人不能太想当然,太指手画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内地会帮香港,但内地不会背香港。所以香港的朋友们,不要把香港弄瘫痪了啊。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香港曾经的优势就是其地理位置和国际关系,以中国与西方的窗口而拥有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以现在香港的衰落就是不可逆转的,中国全面开放,香港既无土地,又无资源,人口又不多,拿什么来和大陆其他地区竞争?这种观点当然是地理位置决定论,但是这是最具现实意义的解释。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比香港还优越,但它对自由的劣势非常清楚,早早就组织国家基金对外投资。就连台湾的南向政策,也是不甘于处于大陆经济辐射下的挣扎,一定程度上是没有错的。李家诚加大对外投资,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他在海外(巴拿马)仍然需要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而他举家向英国投诚,又不被接纳。无论如何,香港早就该以对外投资作为自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规模、长期地投资内地,深耕细作,成为大湾区的龙头。实际上,香港人甚至不如温州人,到哪都是捞一把就走。李家诚投资投资上海张江,居然不去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只是盯着地产,小超人的数盈科技居然一点都没介入大陆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格局还不如鸿海。也正因为如此,鸿海能进白宫而李家诚不能。
香港当前的局面主因是经济,而不是民主。如果不解决经济,换一个右倾的特首也没用。麻烦的是,无论谁上台,无论采用何种治理方式,大陆都得背这个锅。
幻灭下走向何方?或许他们只能选择长毛梁国雄的“第四国际”了。
美国前劳工部部长罗伯特·莱克,部分赞同中国的制度。
如果有美国黑人对中国的“精准扶贫”感兴趣,再有中国这方面的学者去唠唠。。。相信能促进美国黑人的人权事业。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鸦片战争以前,广州是中国第一大外贸城市,十三行之一的怡和行的老板据说是世界首富,怡和行是如此之名,以至于衰落后名字被怡和洋行生生抢过去了(两者毫无关系)。1840年上海开埠,上海的第一批买办大都是广东人。可是只用了30年,上海就超过了广州,成为第一大外贸港口,到了1890年,武汉天津的海关税收都已经超过的广州,民国期间,广州就是个二线城市。。。
就我升斗小民的观察,香港二十万人上街甚至二百万人上街,对大陆也没多大的感染力,包括之前的反国文教育、反二十三条、反自由行、反双非、占中,现在的反修例,吃瓜群众不同情他们的诉求,不是一路人啊,没法共鸣。北京只要把事情挑明,不放开公开讨论,马照跑舞照跳。至于今上和三胖勾兑啥,影响力更微乎其微了,也不会因此转而关注中美之争,脑回路太复杂,吃瓜群众跟不上啊。至于中美之争嘛,美国大棒第一轮500亿第二轮2000亿第三轮3000听证,对国内吃瓜群众的影响力不及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制裁一成。
将来香港主打怀旧、猎奇旅游,街道都保持上世纪八十年代模样,吸引各地游客,类似西双版纳。
说不定这样还真能保持 “一国两制” 下去,类似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