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东北养老金崩盘 -- 胡里糊涂

共:💬154 🌺780 🌵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唐兄言之有理
家园 给个前面逍遥蜀客关于父辈那一代人的佐证

父亲家族, 同辈共计6个, 全是50-70年代出生并活到成年

母亲家族, 我知道的同辈有5个, 是40-60年代出生,只有4个活到成年

以上全部是在农村的

再来看看同期城里的

老婆父亲家里, 同辈也是6个, 也全是50-60年代出生并全部活到成年. 这还是有离休资格的老革命家庭的情况.

所以城里可能仅仅是在很有限的部分地区有试点, 而不是真正在全国推广. 而且那时候城市人口占全国百分比极为有限, 同期感觉不到是很正常的.

家园 你这人这的是复读机啊

针对你给出的60年代的计生政策,我去查了一下,普遍的说法是计划生育从六十年代搞社教的时候开始提出来,当时只是提倡一对夫妻生2个孩子,而且没什么具体的限制措施。到七十年代逐渐开始真正实施计生,二胎要罚,三胎要绝育,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没有后来的那么严格。到八十年代开始搞一刀切,只准生一个,计生措施实施非常严厉,出现了许多极端的口号和做法。

再来看数据实证,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减少,出生率暴跌,这种情况下政府会真的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你自己看看野狼之前给出的生育率数据。

点看全图

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出,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口死亡率暴涨,出生率暴跌,从62年到70年出生率出现报复性反弹后长期维持在高位,这个数据本身就说明这期间政府没有搞计划生育,否则生育率怎么会长期维持在高位?!所以你给出的那些60年代的计生政策文件是没有真正执行的抽屉文件,并不反映实际的情况。

从执行层面上来讲,中央政府是从70年代才开始重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原因估计应该就是整个60年代大部分时候的生育率都过高,而且70年代计生政策的执行范围和力度都不大,政府真正抓计生政策的执行力度是在80年代以后,这有相关政策文件和出生率数据的佐证,这才是实际的情况,而不是你看到几份地方政府的文件就在那脑补的画面。

还有,我发现你这人真的是复读机。我前面的回帖里至少都已经说了3次了,不准确的表述和数据我都认,我记得我最早的第二个还是第三个回复你的帖子里就已经说过了,你的生育率下降的数据和我查到的60年代的年新增人口数据应该都没错,65年以后人口的增量暴涨主要是因为育龄人口基数在短代际暴涨所致,这番话就已经对刚开始的数据争议问题说的很清楚了,你无视这些话,一直揪着人口生育曲线的那句话不放,这特么有完没完?

倒是我前面几次指出你的那几个重要的数据和逻辑错误的问题,特别是在《呵呵,自以为理客中掌握真理嘛,看我怎么驳斥你 》这篇跟帖里指出的你的那些错误,你敢不敢正面回应?我错了的地方我敢认,倒是你在证据面前都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脸皮真的比城墙还厚。

家园 1963-80年的计生接力

你需要先搞清楚时间线,仔细看,野狼的人口出生率曲线的峰值是出现在1963年。

点看全图

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减少,出生率暴跌,这种情况下政府会真的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1962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你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这是在出台一个不打算认真执行的计生政策,中央是在逗全国人民玩?

1963年,党政系统全面启动计生工作;

197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

那么,60年代计生工作持续的时间就是1963-1971年,考虑到10月怀胎的滞后时间,1964-1971/72年的生育率数据反映了60年代计生工作的成效:

1963-1971人口出生率数据(千分之一)

1963 43.6

1964 39.34

1965 38

1966 35.21

1967 34.12

1968 35.75

1969 34.25

1970 33.59

1971 30.74

1972 29.92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64年生育率就应声下降,71/72年人口出生率比1963年下降了约13个千分点。在63-80年的计生接力中,到71年刚好跑了约一半。

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后,是一些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

65-70年,避孕药具批量生产扩大供应,避孕套由3分钱降低到1分钱,到改为免费,有的还送上门;

卫生部修订了《节育手术常规》,规范了节育技术指导工作,并规定节育手术的受术者不仅免费,还有带薪假期;

广泛宣传晚婚晚育,城乡青年的初婚年龄也明显提高,1965-1969年结婚的城市男性,平均婚龄从原来的24岁上升到25岁,女性则提升到了22岁。

如果你认为那些文件是抽屉文件,那么生育率的下降、这些基础性的具体工作就是神仙下凡干的。

饭是一口口吃的,你可以认为只有扒房牵牛的计生才是有效的,但你否认不了60年代计生工作的起步和成就。

我已经没什么兴趣继续这个话题了。包括我的前几个帖子,如果我罗列的一些事实和数据,可以让河友了解一下63-71年的计划生育的概貌,也算是没白写这几个帖子了。

家园 你这个人唯书不唯实

你的那个数据图也能看出来整个60年代绝大部分时期,生育率都在千分之35的高位运行,冲高后的回落就一定是政策执行的功劳?就不会是老百姓自己生多了开始自我控制?毕竟当年那条件生多了孩子养不起啊。

说你的那些文件都是抽屉文件还真不是白说的,网上的资料和我现实中去问的情况,普遍的评价就是60年代根本没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我父辈(65后)那一代,兄弟姊妹普遍4、5个,对此我想论坛里80后的河友可以回忆一下,家中亲戚长辈是不是在这个数附近。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波生育潮。如果你给的那些文件是严格执行了的话,60年代怎么可能会出现生育潮?

另外,如果政策在60年代就执行的不错了,那你告诉我70年代到80年代为什么又出台内容重复的政策文件?

1、1971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3、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4、199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从文件出台的内容来看,政策执行力度是逐渐加强的,70年代初期都很弱,真正执行严格的政策是90年代开始的。

在中国,政府的抽屉文件太多了,2010年胡温政府就在喊要控制房价,结果呢?不要见风就是雨,要看政府的实际操作。

家园 真是笑死我了

我发现有人在给你这个帖子投囧,是谁那么见不得有人证明计生政策不是从改开时代才开始搞的呢

家园 书与实是互相印证的

我在第一个帖子就写了:

从我亲身经历也能印证以上的过程。。。到了60年代,城市二胎化已很普遍,我的中小学同学大部分家里都是两个孩子 ,少部分3个,而大学同学中,来自城市的基本上是两个,4个以上的基本上来自农村。而我在农村的亲戚,在70年代也基本上都是两个孩子了。

又梳理了一下我的中小学同学的情况(都是一个大单位的,家里情况很熟),如果家里老大是63年之后的,十有八九只有两个孩子,如果家里有3个以上,一般会有两个以上在63年之前出生的哥哥姐姐,最小的在63-66年。

你父亲是65年的,有4个以上兄弟姐妹,那么比较可能是这两种情况之一,一是你父亲家里是农村的,二是你父亲还有几个63年之前出生的哥哥姐姐。如果你父亲是老大,爷爷奶奶家里又是城市(尤其是单位)的,4个以上子女的情况不敢说没有,但应该是比较少见的。

我在第一个帖子里也写了60年代计生的特点:

60年代的计生以宣传和提倡自愿为主,开始主要在城市展开,从64年后也开始在农村开展。这个阶段城市的生育率有了较明显的下降,二胎化已经比较普遍。

有人口学家研究了历年的市、县的人口出生率:

61年以前,城市出生率一直高于农村,而且城乡出生率变化大体是同步的。然而,在1963年城乡出生率分别回升至最高水平之后,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县出生率从1963年的补偿性高水平只稍稍下降,而市出生率则急转直下,在三年内降到21‰以下,并且从此一直大大低于县的出生率。显然,1963年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城市起了更大的作用

63-71年,市出生率下降了23个千分点,县出生率则下降了11.3个千分点。

这也很容易理解,农村的计生工作肯定会更困难得多,先在城市取得突破是正常的。

总之,已有的资料与我的亲身体验,是完全可以互相印证的。

家园 我父亲家不是农村的,我母亲家是农村的

但是我外公倒是只有3个子女,没有我父亲这边的家庭多。

我不清楚你那边的情况,但是你的亲身体验跟我的亲身体验不一样,也与我从小初高大的了解到的同学们的家庭情况也不太一样。

总体来说你的那些观点(60年代开始计生),几乎完全跟我所了解的信息对不上,我想绝大多数人自身的体验和了解的信息,没有人会认为计生政策从60年代就开始了,甚至认为从70年代就开始有计生的都极少,大家的主流观点都是计生政策是从80年代才真正开始大范围和严格地实行。这里面导致大家认知出现分歧的关键因素不是政策出台的时间,而是政策执行的力度。

家园 可能是这么几个原因吧

一是60年代离你们90后太遥远了,甚至离80后也很远;

二是跟80年代惊天动地的强制性计生政策比,60/70年代的计生就显得波澜不惊,人们很平静就接受了计划生育的观念,换句话说,动静太小;

三就是改开朝的宣传话术了,总是把前朝说得一团漆黑,以证明自己采取霹雳手段之必要,衬托出力挽狂澜之牛逼。这个直到习总提出两个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才好了一点。

通宝推:飞羽,
家园 还是执行力度的问题

实际情况不要说60年代了,就是80年代初的执行力度也不是很强,真正惊天动地是从90年代开始的。

看你最后一段的说法,我觉得你还是简单的套用派系斗争扣帽子的说法,总是想靠抹黑另一方来证明自己这一方的合理性。

实际上抛开左右意识形态之分,单纯从政府技术官僚的层面(我认为计生政策最开始本来就是个技术问题,不牵涉到姓资姓社的性质问题,所以与派系斗争关系不大)来讲,从你我查到的文件来看,明显可以看出计生政策是随着生育率、总人口规模和新增人口规模的变化而决定其执行强度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左派掌权还是右派掌权,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他们大概率都会做出一样的政策选择。否则80年代右派上台后立马就会拿人口问题来批判左派,可是事实上整个80年代根本就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甚至到了90年代严格执行一胎化政策的时期,在当时的左右之争当中,左右两派也没有拿这个问题去相互发难。因为当时的形势是全国上下不分左右都在想方设法搞经济建设,同时在人口问题上也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左右之争是在最高层的路线问题上进行博弈,根本不会拿计生政策这个政府行政治理的细枝末节去说事。

而最近几年左派拿计生问题向右派发难,说白了我觉得就是在当下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左派实在找不到多少合适的题材来说事了,所以只能拿大家越来越反对的计生政策来做文章。

太多的人讨论一个问题,不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为了借这个问题去否定对方,所以我现在就赞同上一届最高层提倡不争论的那个观点。我这个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反感去对一个客观事实做马后炮式的批判,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要把精力放在分析当下该怎么具体的解决这个问题。像现在计生问题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口规模过大和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转为了生育率过低导致的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面对这一客观事实,现在就应该认真讨论为了提高生育率,政府应该在民生政策方面出台哪些配套措施,讨论这些才是正事。

家园 也许吧

我说的也是可能。

未必一定是左右,还有从前后任关系看问题的角度。

观点没必要统一,各自保留吧。

家园 两头不一样不能说您那头就是绝大多数
家园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面

关键是主流人群的认知绝对没几个知道计生政策是早在60年代初就开始了的,这才是关键。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这里面就是执行力度的问题。

家园 岳父家这个具体真不清楚

大部分是63年之前或者63年前后应该不会错, 63年之后出生是肯定有的.

我自己爷爷在省会城市下面的县里工作, 爷爷家长孙是70年末期出生的, 仅仅比最小的儿子小3岁.

我自己大伯和大舅都是家里3个小孩, 都是最大的和最小的是男孩, 中间的是女孩. 这是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情况.

80年代初从我出生开始到都是独生子女了, 甚至有机会要二胎都没要(堂弟先天疾病, 还没学会走路就去做了手术, 还好没有后遗症).

感觉上来说, 70年代根本没控制住人口, 主要还是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 起码身边亲戚中未听说有新生儿死亡的(仅有的一个是40-50年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