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邓氏改开真的让孩子们无书可读吗 -- 老乐

共:💬184 🌺689 🌵68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100 / 0

    老乐的方法更严谨,结论更可靠
    14/0
    flyingcatgm方法更严谨,结论更可靠。
    80/0
    两个都不严谨不可靠
    5/0
    两个都严谨,都可靠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革的普及教育是和文革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符合的

改开开始的大学,与改开的社会生产力需要不符,完全成了美国生产力的后备,以及买办官僚的温床。

扩招后,虽然学生水平下降,但由于分配面向生产实践,反而真正为中国入世后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家园 对比一下不同年代中学教材就知道原因了

对比一下不同年代中学教材就知道原因了

见过早年的工农业基础和政治,还有文革时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编者比几十年后的教材编修水平高出十万八千里

文革末期的,深入浅出,结合日常实践,估计合格初中生自己也能看明白

90年代的味同嚼蜡,授课老师多半也稀里糊涂

上一代没文化少见识,又不在重点学校,靠老师和自学能考好的是极个别天才

即使这样,师资力量越雄厚的地方录取分还越低,真他妈的

上层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

笨狼能考上大学,与小学读毛选息息相关。谁孩子学文科,建议效仿下

家园 90年代初中专和技校好专业就是圈禁中下层子弟精英的

建国初中专就是几个月的速成班,县级就有,还不止一处,没什么技术含量

90年代初中专和技校好专业就是圈禁中下层子弟精英的,就录取比例看,都从初中算起,1993和以前几届上统招中专难度比高考大多了,包分配还有补助,是很多好学生的首选

1993届毕业后接着大扩招,几年后学历一卡……“包分配”就是包基层

其次系统内统招的技校好专业,同样包分配还有补助,难度和上高中差不多,初中生前10%左右,靠前的如果上高中会挤掉部分排名靠后的高中生

不过毕业后安排往往跟专业无关,学机修的毕业后常年干采掘(民工培训几天就上岗),调个维修工至少3000,还只是短期(不继续行贿……),90年代

同期大下岗,优秀技术工人长期失业不得不摆摊的有的是

还有脸说什么“技工荒”

现在有所谓专家鼓吹上技校别上大学,就是误人子弟

怕眼高手低,加强专业专业实习多好

家园 你真的是太太太谦虚了

你能上大学是因为你聪明勤奋,否则,其他那么多小朋友都读过毛选,怎么没考上呢?

《十万个为什么》,文革前就有了,文革后也再版了。

当年工农兵大学的微积分教材,我看过,比我浙大大一时用的那本,要浅显易懂,我完全承认——工农兵大学的教材风格很像美国的for dummies系列。

中学教材,我没看过,没有发言权。

对比一下不同年代中学教材就知道原因了

见过早年的工农业基础和政治,还有文革时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编者比几十年后的教材编修水平高出十万八千里

文革末期的,深入浅出,结合日常实践,估计合格初中生自己也能看明白

90年代的味同嚼蜡,授课老师多半也稀里糊涂

上一代没文化少见识,又不在重点学校,靠老师和自学能考好的是极个别天才

即使这样,师资力量越雄厚的地方录取分还越低,真他妈的

上层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

笨狼能考上大学,与小学读毛选息息相关。谁孩子学文科,建议效仿下

家园 扩招之后,还有毕业分配这个概念吗?

扩招后,虽然学生水平下降,但由于分配面向生产实践,反而真正为中国入世后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家园 怎么没有?好几年双向选择。改变是有个过程
家园 二十多年前初中混文凭的很多,高中瞎混的比例有限

二十多年前初中混文凭的很多,高中瞎混的比例有限

那个年代尤其矿区学校很乱,干扰极多,不过混日子的男生最多两成左右

很遗憾最勤奋的往往是成绩较差的,苦学超越生理极限不是什么好事

至于聪明,7-8——10:1(7-8考虑到技校好专业等因素)初中--高中升学率已经说明了问题。按这个选拔比例,扩招几年后上大学应该很容易的事,当然现在部分“大学”就是原先的中专甚至技校

周围同龄人和比我大几岁的中学看过毛选的应该不多,我小学和初中(含毕业后)泛读过几遍,精读了一小部分,累计有两到三周时间,高考后才又重翻一遍

我估计文科生早读毛选能为之增加20-30分的总分,至少有利于识别低级的政治忽悠,搞清中国现代革命史脉络,再就是语文方面无形的的熏陶。政治方面同理,不过和特色教育相抵触,加分效果大部分可能抵消了,整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

相同时间投入,除非有名师指点,否则没这么好的辅导书

那时候除了统一的教材和基础训练,几乎没有辅导材料,高二暑假提前教部分科目还需要借教材

老师手里似乎也有限,历史老师手里指导教学小册子借来想复印,顶我两周生活费,还得拆开才能全印(否则边上没法印),没舍得,看了两天还回去了

1993-96高中教材感觉就是罗列知识点,没启发怎么学和怎么教,老师水平不行的话……

所在高中老师大多大中专毕业,省内的师范本科都不多,我估计当时高中老师如果参加高考,只考自己所教科目,能获得80%以上分数的凤毛麟角,能获得70%分数的估计也就一半左右,有的可能不及格。

有的老师靠拖堂显示敬业,害的厕所都没空上,科目成绩却不怎么样

有的数学老师上课直接念课本上的例题,要靠自学弥补

高中三年的英语老师水平赶不上刚入大学的上海同学(众数),后来不教学了和人跑客车卖票,昔日学生见了多数装不认识,少数故意当众冷嘲热讽

中学和大学耗费最多时间成绩最差的科目一直是外语,妈的我高考那年居然搞什么标准分

上大学时方言比外语更可恶,2/3是上海本地生源,加上长三角和知青子女,吴方言区同学大约占到9成,他们非隐私讲话很长时间内根本不明白,最怕老师普通话不标准说着说着还飙出沪语(从外面请的“指导者”有的绝大部分时间直接说沪语)。大三我才基本解除生活中方言听力障碍,不算楼下大妈之类土著,当然能听出+猜出前者大部分意思

不知道包子主席任职福建时多久才适应属下的闽味官话,又是多久才听懂当地老百姓的土话(假如对方能听懂普通话)

近几年居然限制拼音教学,诱导幼儿园方言教育,明摆着沪语、闽粤语发达地区赶外来人员子女滚回家上课。包子和身边谋士没注意到还是过于昏庸或者知道却故意纵容?

相关旧文《推迟拼音教育是愚民手段也是分裂隐患》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213393

《推迟拼音教育是愚民手段也是分裂隐患》

和矿区比,地方学校重点高中(一所或两所)外师资力量大概更差

现在山东也没消除大班,别说二十多年前了,那时非重点学校大概只有生源不足的小学低年级是小班

就这样师资条件更优越的地区录取分数反而低很多,以前还分城市农村,现在老家初中升高中至少农村和城市户籍至少差几十分(逼着买房迁户口)。我觉得全国统一卷部分区域搞标准分一是掩盖不公正,二是卡瘸腿科目的学生(譬如非重点学校学生外语)。现在又搞什么自主招生还有平时成绩,就是为某些学不好的兔崽子开后门,卡的是谁的孩子呢?

《十万个为什么》我大学毕业多年后才看到(以前有卖的但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不明白其价值,当消遣儿童读物,刻意远离),手上有文革版本的6册和80年代初的1册,多数是5元一本买的。以前见过十几本(接近整套)才40元的,品相不好,再说最想要的几本早淘到了就没下手,后悔了

《十万个为什么》1962年版本是8册,1965年版本是14册,1970-71版本是21册,改开后应该更多,旧书摊对比过部分,强烈推荐文革期间版本,没有再说其他

还见过文革时的《工农业基础知识》(淘到一本工业部分),和改开后教材比,我认为是远超前者的物理自学教材

如果当年理科生初中毕业读了这本书和文革期间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估计至少能提高20-30分的高考总分

据说全国统一卷的时候,哪个高考大省平均分都没达到400分(总分750)。2017还是18高考,河南两成多考生总分不到150分,湖北接近两成考生总分不到150分(武汉初中升高中上限57%),他们抽一个暑假看看毛选,还有文革期间的《十万个为什么》和《工农业基础知识》,高三再突击一年,不是混子那种,怎么也能提高个百八十分吧

基础教育这熊样高校还大扩招,不让公布分数和排名,是选拔和培养人才呢还是制造人渣好当奴隶统治呢?

从教材自学难度的演化,就知道效颦年代的教育方针了

学大学数学时,先学了一个学期国内教材,又学了一个学期美国版本的,后者很有趣但难度极低,老师直接说初中毕业也可以学

不过这个跟我说的文革期间和改开后的教材对比不是一码事

通宝推:hwd99,
家园 其他内容我不发表意见了

他们抽一个暑假看看毛选,还有文革期间的《十万个为什么》和《工农业基础知识》,高三再突击一年,不是混子那种,怎么也能提高个百八十分吧

语文我也不说什么,那玩意天赋很重要,李白屈原没读毛选,人家语文水平很高。

数理化方面,我是91年安徽考生,就我所知前后那几年的情况,《十万个为什么》和《工农业基础知识》,绝对帮不了提高高考成绩。

高考能出不出高分,关键就在于这些考题,当中有多少,你以前做过类似的习题?

高中就是所谓题海战术。

家园 连基本的理解能力没有就做习题连两成分数考不到不奇怪

连基本的理解能力没有就做习题连两成分数考不到不奇怪

初中考试有的想抄袭,专业老师直接把课本给他们,确实是“抄都找不到地方”

记忆中我高中做的习题很少,高三上学期期中期末各一次模拟考试

别的卷子就当练习,而且非常有限

家园 能问问你哪年高考?上哪个大学的吗?

记忆中我高中做的习题很少,高三上学期期中期末各一次模拟考试

别的卷子就当练习,而且非常有限

说说自己——

我是91年上老浙大的,高考成绩安徽理工科第两百多名,如果把没参加高考的保送生再算上,我的武功在全省排三百左右。

那届全省参加理工科高考的总数是十一万还是十三万,记不清了。

我们高中是省重点,我们这些书呆子,把数理化的习题集都做烂了。

为什么专攻数理化呢?因为语文政治的分数拉不开差距(那年高考7门课,语文数学满分120,物理化学政治英语100,生物70_不知道哪位大神订的这个规矩)。

家园 你说的哪一年呢?不是99年大扩招?

1992年,邓小平南巡,积极肯定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经营不善的国企纷纷倒闭,政府开始精简人员,国企改制导致了国企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大规模接受大学生,于是1996年,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中国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招生以来,高校招生规模尽管在逐年增长,但在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只在8.5%左右。

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001年为21.61%,2002年为19.46%,到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

通宝推:南宫长万,
家园 你要找清重点:大学是培养官僚,还是工农业生产

这是邓式教育落后的根本

家园 跟学霸没法比,勉强够统招线

跟学霸没法比,勉强够统招线,1996山东文科(语数外+政治历史)考生中万人以外,直接按山东占全国1/10考生和文科大学生末尾推算即可

语数外和政治历史每门分数都是150,不过要根据单科排名换算成标准分再相加再排名,那年山东首创

高考前就对搞标准分的始作俑者恨得牙痒痒,等于逼着大把时间拼命补短板,因为是标准分,印象最深刻的是70%以上山东考生外语比我好,在同届山东统招大学生中,肯定是外语最差的一小撮中一份子

高三自修时间接近一半时间用于外语,该门习题做的最多,但效果最差,好不容易从不到一半分数提高到一半分数多一点(从70左右到80几,150分的卷子从没到过90)。血的教训验证了科目成绩(不止外语)提高跟题海无关,最重要的是掌握有效的入门方法+时间投入,不好自学的科目如果摊上不靠谱的老师倒了八辈子霉。题海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这方面多数时候本人不差),如果为找出不足,除非学的极其扎实,漏洞多时纯粹浪费时间。最要命的是有时发现问题也很难解决,外语老师只负责发卷(根据标准答案)阅卷,根本没有解答所以然的能力,居然出现某学生问某题为什么选X回答因为选X所以选X的糗事。

别的科目所作习题少得多也没这么头疼,那时想多做也没资料,跟缺少辅导书一样

哪天掌权一定把外语考试从高考大部分专业删除,再严惩教育部门腐败的假洋鬼子

不过因祸得福,调剂了好地方的好专业,因为所学专业在产业化前收费,山东和上海第一志愿都不够,大约半数以上上海同学分数够复旦一般专业的,几个分数够好专业不过能否上要看运气(那时提前报志愿谨慎一点好),这也反映了当时多数考生和家长的眼光

当时煤炭系统分数低于多数地区,标准分降30-40分或原始分降20分但不比标准分的话也能走本科,也不影响高中高考成绩排名,不过专业肯定会差远了。要是少20分再比标准分肯定悲催了。饮水思源,推荐能提高20-30分的《毛选》理所当然,再说《毛选》对走上社会的用处更大,笨狼方法论形成和出类拔萃的政治预见力与之息息相关

所在矿区那时5万多职工,初中毕业那年一届2200多(去掉部分复读非考中专和技校的也得2000左右,前者极个别,后者是学渣),统招中专那年只一个够线不过没上还是读高中考大学,复读生算上,统招的文理科大学生加起来个位数,加委培或定向的20个左右(有的多门补考不及格毕业证都拿不到,基础不好和听不懂方言,业余时间基本在做家教,五六份),除了两个学霸(都读理科,一个家长是医生,另一个家长应该是干部,都是知识分子),没一个够那时重点分数线,两个学霸志愿还报高了(北大清华)调剂到非重点,否则不加分上山大交大之类也易如反掌。我估计她们吃了物理标准分不小的亏。上一届有一位原始分637分+20分去了北大,玩标准分估计也悬

升高中时笨狼29名(加体育好像31名),高考文科第二,应届生第一。与第一差二十几(还是31?)标准分,原始分不一定,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差14分。文科第一上一届也是第一,不想当老师没走师范文科,结果非师范专业大学毕业后还是当了中学老师,后来又读研毕业后当了大学老师。再下一名直接拉开三四十分(本班原始分,另一个班标准分),再往下就百十分了(高考时标准分,原始分可能四五十分吧),即使这样才勉强够到大学门槛,对蛤蛤和效颦都没什么好感(安全起见公开表达出来比较晚),对蛤蛤的教育产业化和不加强基础教育反而大扩招深恶痛绝,效颦搞所谓精英教育削弱基础教育跟蛤蛤异曲同工,就是阶级固话的枷锁,受益者还从“小平你好”变为“小平你好狠”是咎由自取,等8平方再评价时(感觉5-10年够了)估计会更欢乐

相近年龄的绝大多数中下层精英肯定心里都有数,不管组织还是政客个人,谁想为这俩活宝涂脂抹粉,等于主动站在人民对立面

近几年的高考改革,将来肯定会给包子招恨,但愿及时醒悟,悬崖勒马,免得遗臭百年,跟秦皇汉武差了十万八千里,几百年后关注者能有几?

跟早年留洋的各位河友比,笨狼基础实在差远了,不过最迟2006,部分领域文章、见识恐怕多数211和985毕业生一辈子难以企及(就按公开的《把窗户纸捅开》分篇文章)

社会不公正,教育选拔和毕业初期的社会诱导肯定是有严重问题的,文盲半文盲小知识分子打败所谓大知识分子往事也殷鉴不远,不想孩子被困住,劝孩子早读多读《毛选》准没错

略作细微改动,感兴趣就再看一遍

家园 外语是不需要题海,但不是没有笨办法。

我们当年是把所有的课文都背下来了。现在还记得高一或者高二第一课第一句Karl Marx was born in Germany and German was his native language .....

家园 绝大多数单词我背下来就忘,别说课文了

绝大多数单词我背下来就忘,别说课文了

比如今晚背熟了,第二天准忘一多半,再背,一周内能记得一半课本上标注意思就不错了(大学前从未见过细微对比资料),但不记准单词看着像的就会混淆意思,还不说语法和一些组合短语影响

短期内反复弄哪有那么多时间,初中都不敢(尤其初三),别说上高中后了

90年代中期初高中教材部分科目明显有断层,感觉故意抽走了什么东西,非天才自学难度极高,包括授课老师,他们自己也掌握不好(所上高校垃圾的缘故?),可能教初中就游刃有余了,官员孩子上高中也得他们教,没理由弄一帮混子

文科同班同学中就一个家长是外语老师的外语比较好(初中直接忽略,高一分班前有估计也不多),高三一试轻松120以上,别的高考模拟卷能及格的都不好找

班里人很多还很乱(矿区),初中教音标时下面声音比上面大,发音和听力更是一塌糊涂

部分大学同学第一年能基本听懂美国之音;有同学上海市非外语专业演讲获名次去日本的;有同学看电影可以直接翻译,自己回答老师问题后再按要求用英语说一遍,很长,几乎没有转换时间

大三专业外语老师水平很高,海外任教多年,用的教材却很简单,遗憾太晚了

第三次四级考试差5分(每次进步5分),后来就放弃了,反正不打算混外企,后来又有翻译软件

看着大学外语角口语流利的小孩子和老太太就郁闷

大学毕业后从不会主动为不感兴趣的短板耗费精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