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沪港对比,老邓管治下生活水平的相对倒退 -- 陈王奋起

共:💬566 🌺3649 🌵19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红色高棉,可比义和团

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人家本质上是反帝反封建的,不是美国走狗。

毛周对柬埔寨的局势看得很清楚,所以扶持西哈努克,但是对红色高棉是鼓励为主,希望他支持老国王。

邓倒是把西哈努克养起来了,除此之外呢?就是全面彻底地撤回对东南亚进步力量的支持。

改开以来,宣传上对进步力量的抹黑,完全跟美国人合拍。所谓苏联黑材料,红色高棉黑材料,跟毛的什么私人医生,是一回事。

家园 当时时代背景下,收缩有啥错呐?

整个毛时代,东南亚都是在打仗动乱中,这和当时输出革命是密不可分的。。但从中苏交恶以后,尤其是中美建交以后,这种姿势就变了,变成联美抗苏了。。东南亚主要的敌方就是苏的盟友越南。。。

等邓上位后,东南亚就对付越南,其他输出革命的支援一概停止。。依据就是要把中心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上来,自然这个地区的左派力量消弱下去了。。但现在看呐? 不打仗了不闹革命了,稳定下来发展经济有啥不好呐?。。老邓当时说和平和发展难得的建设窗口不都已经成现实了吗?

假如当年还是支持缅甸闹支持红色高棉搞,就苏联解体那道关就过不去了,周边国家关系怎么可能和平? 西方控制的国际市场怎么会有机会加入进去。。绝不可能的。。。

通宝推:夜郎国主,
家园 76年上小学

76年上小学,我的同学一大半是农村的,吃的馒头黑的杂面的很多。。衣服鞋子没补丁没洞那是不正常的状态。。差不多人人有补丁,多少区别而已。

我自己家住在镇上医院大院里,每个家基本都不用锁门,孩子到处跑,每个家里基本也都差不多,就是小偷去偷也没啥偷的。吃饱肚子没问题,说谁家家里东西很多,很豪华的没有。。。就一两家比较干净点,能吃到糖果,这两家都是老八路,工资要高点。。孩子们都没啥专门的玩具,最常见就是竹竿土坷垃,高级点的就是自制火柴枪还玻璃珠子,还有不用的医用胶管(灌水打水仗)

家里最高档的东西就是一台电子管收音机。。

上门来要讨饭的比较频繁,甚至遇到过村干部带一群人来讨馒头的。。

粮票能从老乡那里换鸡蛋的,牙膏皮也可以换零花钱,5分钱就是巨款,能在校门口小摊上换一块焦黄焦黄的糖。。啥都要票,粮票布票啥的用不了可以换东西,

我那会上学路上记得有个大的垃圾堆,看到过被扔掉的死孩子。。

菜很单一,冬天就两样,土豆和白菜,家家都一样,很少有机会吃到水果,我第一次吃香蕉是黑黑的皮,好久以为香蕉是黑黑的才能吃;差不多家家都自己养鸡,家家小的要捡大的旧衣服穿。。街道上没啥车,木头轮子那种马车不少,驴马骡子常见,自行车多些,很少几辆吉普车大卡车都是公车。。

住房都是单位公房,租金很便宜。。

总之,生活的基本条件都有,但都是最基本条件下的供给。。。

我是不相信当时这水平和现在比较,现在水平下降了的。。。

当时吃到一根雪糕就很奢侈的事情了。

当然当时干部和群众之间区别不大,院长家里和我家里去玩,没太多区别,尤其是吃的东西上。。。有区别的是一家有内地大城市背景的,那家女主人原来是大资本家的,很爱干净,家里还有糖,还有一些没见过的东西。。小时候经常跑人家家里去。。当时大人之间人际关系非常好,小孩自己串门很自然。。

通宝推:盲人摸象,Cyrus,acxp,
家园 你的第一句就不大对头

“整个毛时代,东南亚都是在打仗动乱中”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事实上 “毛时代” 之前,东南亚有几个独立国家? 新的民族国家成立,而老殖民者(尤其是英国)不甘心,下的黑手少了? 自然要花时间去摆平。英国人在马来亚撤退的时候,因为绝不把当地留给左翼,所以精心扶植代理人,大家都在布局,投入力量,你把责任归于新中国支持游击队 “闹”?

这不就是果粉关于 “黄金十年” 的观点嘛。稳定下来发展经济二十年,2000 年的印尼、菲律宾是什么样子? 不夸张地说,浑浑噩噩,毫无希望。

现在跟中国把酒言欢的东盟,当年可是实打实的反共联盟,围堵中国的急先锋。打破西方封锁,中国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可不是西方发善心。我们把美国人打得上门求和,美国叫手下小弟开放市场,这些实质上的半殖民地,敢说个不字?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我记得小时候还有焗锅焗缸的呢

连饭碗都焗,现在焗锅的只焗古董了吧,焗锅匠成大师了

家园 看来历史发明家这个头衔非你莫属

我们给越南美元做什么?越南涌来买什么?

缺少基本的常识导致你对印在纸面的文字缺少必要的消化和理解。

援助分为现金和实物。一般的情况下,能够给实物就没必要给现金。除非接收方需要的实物是援助方提供不了的。

当时的越南需要的无非是粮食,武器等。

这些都在中国和苏联的提供范围之内,我们给他们现汇卖什么?

向西方买高精尖武器?还是买兰博基尼在丛林里跑?

中国当时出口创汇,因为还是有很多技术和产品以及设备我们自己生产不了,所以要进口,所以需要美元。越南当时的状况,美元真的不是一个必需品。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共用的厨房卫生间和独占的可以比么……
家园 为什么不用手机?因为那时候香港美国自行车早就不是奢侈品了
家园 比起香港没有还是强得多了
家园 的确有给越南外汇的,是给南方民族族解放阵线,

大概在南越花钱,必须得给外汇,给人民币没法用。

家园 跟在您后面,也谈谈我对那个年代的感知

我也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看你说76年刚刚上小学,76年我已经小学毕业了,所以比老兄要大几岁,也聊聊我自己认知的那个年代。

你说的馒头主粮差不多,我是吃粗粮较多,有时会有点米饭,都是籼米,衣服也是补丁的,没错;但现在以我自己的观点看是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呈级数的增加和旧的生产力所提供的供需关系严重脱节,这就导致了人们生活必需品供给的贫乏,所以才有了计划经济,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也包括教育、医疗。

民国国家真的不行,旧社会贫富悬殊,有钱人富死,没钱人穷死,要工业没什么工业,要农业就是和古代差不多,靠天吃饭,小农经济,半封建、半殖民地、军阀、官僚哪能凝聚整个中华人心。。。。。

从70年后说起,我即在城市生活过,也在乡下生活过,先说说乡下,因父亲被下放,一家在农村生活,当然不是很偏远的那种乡村。

农村最让人羡慕的是有自己家的院子,有些富裕的就是红砖瓦房,一般是连三间(北方的),就是正房三间,南房三间,如人口多的还有东西房两间,人口不多的正房住人,南房放杂物、粮食、柴草;院子里盘的灶做饭,还养猫狗、鸡鸭,有的家地方大,前后两个院子,后院可能就养猪了,呵呵。

我遇到过比较富裕的几家,不是现在那种有钱的,他们这几家孩子多,而且是壮劳力,所以公分赚的多,到年底分红就多些,房子盖的好气派,都是红砖瓦房,就是现在我都觉得不比几百万买的房的差,院外有影背墙,冲着外面的那面一般都是大大的福字,冲院子那面有的画的是孙猴大闹天宫,有的画牡丹,都是彩色的,而且不是粗制滥造的那种,现在想来也很有味道。

屋里东西厢都是炕,炕上一般都有炕柜,外间屋(就是中间的那个屋子)靠墙一般也是一溜长柜子,柜子颜色普通都是黑色,但比较粗的那种。

再有就是土坯房,北方很多这种房,我所知道的一般这样的房子是70年代前的产物,但这种土坯房也有好处,就是冬暖夏凉,墙壁厚和屋顶厚的原因吧,缺点就是屋里乌漆嘛黑,赶上阴雨连绵季节那就就得小心漏雨了。

家具也是上面写过的,看起来年代更久远些,当然也有没什么家具的,都是些农家的簸萁,笸箩什么的,但基本上只要是组成家庭的都是有一两件家具,无论屋里地面是砖的还是土的都相当干净,和你所讲的干净的家庭比较少大相径庭,不知你说的是那个地方。

孩子们的玩具相当少或几乎没有,但那时可以玩弹球如你所说,玩赢子弹壳的;还有就是打嘎;弹弓(木制);抖空竹文雅的叫法,我们这叫蒙(可能是风,查百度)葫芦,外面田园里疯跑,要是放假那可是忙的是不亦乐乎,甚至忘了吃饭、睡觉,回家等候的是一顿(小棍炖肉),擀面杖打屁股,哈哈哈哈。

电器么,几乎没有,只有大队按的有线喇叭,时不时会放新闻、地方戏曲、地方曲艺、歌曲什么的,最后国际歌收尾;最高档的是大队院里的北京牌14寸黑白电视,晚上院子里的人乌泱乌泱的,小孩少,成年及青年人多。

农村里几乎没有粮票,都是生产队里提供的主粮,副食就比城市差很多了,但蔬菜在夏秋季那是有啥吃啥,很多种,也是队里分的。但主粮要比城市的新鲜,下稻米时会分带壳的稻米,我父亲那时一个人劳作,会分三麻包(现在估计每包得有100斤往上),但不给我们吃,呵呵,脱壳后都送城市里的亲戚朋友,他们可是很少见这么好这么新鲜的米。

多唠叨几句,那米,你抓一把,看起来是淡绿色的,饭煮好后那个香,估计香飘万里这词就是这么来的。

冬天无论我们这城市或农村(北方),和你说的差不多,菜相当单一,主要是土豆、白菜,坛子、大缸腌雪里蕻、腌五香嘎达头(芥菜头)。那嘎达头腌好是金黄色、软软的,拿出来时五香味道扑鼻而来,就是比较咸:( ,储藏大白菜需要小孩大人一起挖菜窖。

另这大白菜和现在的可不一样,有两种,青麻叶和白麻叶,白麻叶普通,和现在的差不多,但颗很大;青麻叶可比白麻叶好,一颗青麻叶白菜有十几斤,叫一根棍,说明长得顺溜,那菜心要是扒出来,来点腊八醋和拍碎的腊八蒜,那个好吃,城里朋友送的海蜇皮再来点,拌里面,什么叫美味?什么叫人间美味?莫过如此。。。。感慨!

可能是那时大棚技术、运输、储存都相应的几乎缺失,所以。。。。。。

但感到疑惑的是水沟、池塘或河里有很多鱼,几乎没什么人去逮鱼吃,为什么?为什么?现在也闹不清为什么。

雪糕什么的村里没有,城市里有,小豆的3分一根,5分的是奶油。

这么说吧,童年很幸福,可能是幼小亦或那个年代的形态,什么衣服、吃食、零食并不是童年里主要的选项,当然有好吃的那就更好了,那是锦上添花。

但缺少零食的我却造就了一副好牙,到现在一颗没掉,吃嘛嘛香,嚯哈哈哈,在城市的很多同龄人小时候比我要好的多,几乎个个牙不好,这还得多出一份钱拔牙、补牙、镶牙,这个可不管报销啊。

那时村里有小学,村里让公社或镇里培养的老师,水平吗,肯定不高,教到三年级就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但有一点很好,他们会努着力的工作,就怕别人说,呵呵。

上学及作业看的死死的,想不好好学,逃学,弄不好大队书记就会去你家请你家长“喝茶”,然后就是“小棍炖肉”,小时候内心里会问候老师不知凡几,我们的孙老师可害苦了我们,妈妈的。。。。

苏联有个老片叫《桃李满天下》,影片里的老师感觉和我小学里的老师一样,是他让我们识字读书打基础,让我们了解整个世界。晚年桃李芬芳,彩霞满天!!!

文娱方面公社会派放映队免费放映,每次看电影都会万人空巷,也是一大奇观,无论看多少回,如地道战、地雷战都津津有味,甚至于总想跃跃欲试。

74年还是73年,记不清了,就是渡江侦察记那个彩色影片刚刚放映的年代,可能那时各个方面条件具备,市里开始在我们旁边的那个大村子征地建工厂,是纺织业。

那个村的1/3的人进了工厂,我们村的人很是羡慕。这样看来,土共战争期间是农村包围城市,而基础工业化基本完成后则是城市包围农村!!!

好了,农村的就写到这吧。下回有空再说说那时城市里我知道的事儿,也谢谢你的抛玉之言,让我追忆起那往事并不如烟的年代。

关键词(Tags): #追忆通宝推:盲人摸象,fuxd2002,flyingcatgm,师兄,高中三年,东海后学,ccceee,西安笨老虎,猪啊猪,独立寒秋HK,西门飘飘,朴石,东方的木头,陈王奋起,胡一刀,纳米小洞儿,Cyrus,起于青萍之末,
家园 强词夺理

家园 你真是一点常识都没有,还振振有词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special/yuanzhuyuenan/

这篇文章很清楚,那两个附表。援助越南各种物资分类。

65年到70年援助现汇2亿4千多万元,71到75年三亿八千万美元。

你这都看不见的话,我觉得你要去看看眼科大夫。

家园 再给你扫扫盲,不仅给越南现汇,非洲也给现汇

http://www.hprc.org.cn/gsyj/wjs/gjyz/201403/P020140325388253769388.pdf

“中国的援助主要包括赠予和贷款两种形式。相比其他援助国,中国贷款的条件 是相当优惠的,不仅无息,而且偿还期长;具体援助形式包括:技术援助、物资、 现汇和成套项目等四种,”

“1956年10月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中国不仅给予了埃及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更在 物质上支援了埃及,直接赠款2000万瑞士法郎现金,紧急支援其6000吨豆类和 1000多吨冻牛羊肉等重要物资1。”

家园 你自己说改开后生活水平不如文革,76年不是文革结束吗?

那当然就是比七六年最合适。你自己说的话估计转头就忘光了。

97年人均预期寿命比76年高了差不多五岁,然后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呵呵

你说那个80年到2000年增长极为缓慢。查查就知道了。

8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66.99,美国73.66,

00年中国是71.43,美国76.64。

中国增长了4.44岁,美国才增长2.98。

极其缓慢比美国都快一截。

还有:80年农村人均寿命67.05岁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吧?根据是什么?

通宝推:豪哥的江湖,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