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养老院 -- 金台夕照

共:💬37 🌺24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养老院

(此为保姆的续篇)

小于来后,由于老人晚上多次醒来,小于休息不好一时不适应,搞得很疲劳。但小于是她们公司综合素质比较好的服务人员,尽管这样,仍任劳任怨。在此要提一下,为何把小于这个综合素质比较好的人推荐过来了呢?由于上次小赵来工作,双方都非常满意,她跟公司显然说了些好话,让公司负责安排的人员把妻子列为信誉较好的雇主之一,公司尽量将好的服务人员给好的雇主。这是后来才知道的。

由于小于南方人的缘故,做饭不符合岳父岳母北方人的口味。第3天,岳母向妻子表示小于不合适,认为干活倒很好,主要是做饭的问题。

此处如何处理按下不表,先讲在此之前两个别人家的事。

第一个是我的一个老师,退休教授,女儿在香港,她在北京独居。这些年她一直在京港两地来往,冬天在港,春天回京。春天回北京时都会跟我联系一下。几年前,学校还给她分了一套大房子,在前年(2016年)搬进了宽大的新居。她请了个保姆照顾她的起居。老师一生勤奋治学,虽然退休好多年,仍闲不住,一直在写些东西。去年5月还没有她的消息,也没有联系上。我想,尽管她快90岁的人,但身体一向很好啊……结果在10月份的一天,她来电话了,说现在住在昌平的某养老院,条件很不错,已经住了一段时间了。我一听说,立即表示去看看。

老师所在的养老院是比较高端的,住了不少知识分子。这个养老院老板的目的是希望有较好经济能力的老人把他的房产等财产用在自己身上,过比较有质量的养老生活。老师退休早,没什么存款,靠女儿支付押金(120万,可以退还。其他费用另算),觉得这里总体是很好,就是收费高。我把见闻向妻子转达后,她表示什么时候也去看看。这一来,直到春节才成行。春节时跟老师拜年,约了四五个朋友一起,浩浩荡荡地去了。名义上去跟老师拜年,实际上是借机参观了解养老院。这些朋友家里都有同样的需要。

另一件事是,今年3月,我跟一个同学聊天,他提到他父亲在养老院,他每周周末固定时间去看父亲。我请他详细介绍了养老院和他父亲去的经过,照例向妻子转达。妻子对此很感兴趣,还嫌不清楚,又打电话请同学再介绍了一番。同学的父亲因脑梗后遗症不能说话,病情稳定后请了保姆在家照顾了一段时间,结果不如意。同学决定送他们去养老院。他父亲倒没有意见,他母亲身体好,特别不愿意去。但同学比较坚决,认为在家他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母亲也照顾不了父亲,不去不行。于是他们去了城里的一个养老院。这个养老院离同学的妹妹家比较近,他妹妹可以天天去探望。可是老人住了一个多月,不习惯,坚决要求回家。同学只得接回去,又重复过去请保姆的日子。显然,还是不顺心。同学只得再送养老院。可是,原来的养老院没床位进不去了。好在她妹妹注意到这事,一直在周围打探消息。得知又有一家养老院要开业的消息,立即订了房间,再次进驻。这家养老院仍然离她妹妹家不太远,还是可以天天去探望。妻子了解到这些背景,觉得这事总得有人担个责任,坚决一点。

这两个去养老院的案例各有不同。老师去是因为她的5个好友结伴去养老,但最后只有3人成行,另外2人据说经济上负担不了放弃;关键是有个比较高的门槛。同学的父母去的是社区办的,档次低了很多,费用明显低一些;过程费了一些周折,因为同学比较坚决,过了一阵子,他母亲也适应了,现在也很踏实地在养老院生活。

还是回来说我家的事。

有人说我家运气不错,找的保姆都比较好,没怎么找麻烦。像妻子的同学杨小姐家,保姆时刻有可能告诉你不干,已经好多次了。保姆一出变故,家里立即乱套,这个日子过起来就非常麻烦而且耽误很多事。其实,上周末小张提出临时有事要走,就完全打乱了周末的安排,我觉得老这样就像剑悬在头上一样,日子过得非常狼狈,得有个办法解决一下。我建议的解决方案就是去养老院。在去年老师去了养老院后,这个话题就经常提起。但瞻前顾后,没有行动。不过,这事我不能做主也做不了主,仅提个建议而已。

后来得知,小区里也有人介绍养老院的事,岳母也在了解,只是没跟我们提。妻子试探性地提起养老院的话题,岳母表示可以去。但据我观察,她其实没有思想准备。我认为她从内心是不想去的,只是心疼女儿,无奈而已。

小张提出要回家后,我把在岳母家附近找到的养老院信息给了妻子。晚上我再次提起这事,这时她才松口表示去看看。于是在周六面试完保姆后就去养老院实地考察了。了解清楚了各种情况,觉得是个比较好的选择。为什么选择这里,是因为养老院离岳母家近,她对周围比较熟悉,也能时刻回家,抵触情绪会小很多。事实也证实了我的这个判断。

晚上,妻子将养老院的情况跟她妈妈说了,她妈妈也答应去了解一下。

周日小张回去了。小于接手后,妻子给她交待了一些事情,周一就带她妈妈去看养老院。岳母看过养老院后觉得不错,同意住进来。至于到底什么时候来,推托7月份后再说。

结果,小于在干了3天后,岳母不满意。妻子说,再找保姆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来回反复还可能又是这样,干脆去养老院算了,别拖到7月份了。岳母在征求岳父意见后,答应收拾东西,下周一就去。

我们赶紧和养老院联系。养老院派车来接人拉东西。我们跟小于解释说,一直在排队找养老院,有床位了,通知我们立即过去。这样,就算暂时告别保姆,正式住进了养老院。

养老院位置在住宅小区,完全是居住的生活环境,交通也比较方便。去年8月开业的,房间设施都是新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一定的训练,显得很专业。只是场地有限,户外活动场所不大。与前面提到的昌平的高档养老院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比城里的养老院条件又要好一点。

养老院的收费比较细,大的是三块,住宿床位费、护理费和餐费,另外都收押金。押金各养老院情况不一样,收的数额差别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上百万都有,也有把房间使用权买下来可以继承的,五花八门。我们这个地方简单,仅收5万的押金,不用时退还。床位费根据房间大小和设施的情况不同,从单间到集体5人间不等,费用不同;护理费按护理等级来收,护理等级有六级,根据入住老人身体状况由专门人员评估后确定;餐费(三餐加上两个茶点)一般收1500元。

岳父的护理级别定在三级。因为离家近,岳母不想住在里面,也有经济上的考虑。原来计划岳母先陪住一个月,一个月后是住还是不住再说,结果是交了半年的钱。

养老院的生活还是很丰富也很专业的,康复、保健、娱乐都有专人负责。岳母比较活泼爱唱歌,这一下终于能放开嗓子唱,而且每天都有一群人一起唱。岳父在里面,也几乎每天能洗澡(在家做不到,有时只能擦擦)。一周下来,感觉不错。费用呢,如果岳母回家不算她的费用的话,与在家请保姆的费用差不多,不同的是生活质量要高一些,事情也少很多,也省心很多。

由于养老院并不太远,我们也能经常去看看,开车坐车都很方便。妻子说,这一下子就像把心里的大石头搬走了似的,轻松了很多。不敢出差出远门,也没有旅游的时间和心情;而且电话一响就紧张,现在好多了。

妻子说,我同学坚决的态度鼓励了她,不然还在那里磨叽。

我的老师在别人说一起去养老院时,很痛快地答应了。有人说那么宽大的房子才住了半年多就不住了,很可惜。老师说没什么可惜的。她在这里杂事都不用管,有非常充裕的时间看书写作。

但是,岳父是怎么想的,对养老院的真实态度,他不说,我也不知道。

通宝推:fuxd2002,不远攸高,柏林墙,阳春白雪,stamilo,常识主义者,PCB,muilho,普鲁托,
家园 养老院还是养老公寓?

昌平有家金手杖,是公寓性质,老人自己住,公寓有食堂管三餐,老人生活相对独立,周边有超市和电影院,也有儿童娱乐场所,老人们在这里居住和社会不脱离,优雅的老去,不就是这种样子吗?

家园 “优雅的老去”,多么高的标准!

高档一些的有宾馆式的和公寓式的。公寓式的相当于搬个家。

你说的这个地方我知道,还有一家就住这里。

超市影院等娱乐设施这些外在的东西,他人可以办到的,其实都是很简单的事。不可抗拒的还是自然规律,衰老以及功能衰老引起的疾病。

从去年以来,在医院养老院,见过的多了。别说优雅,就是不麻烦别人、能委琐地自理,对很多老人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要么昏聩,要么痛苦折磨。难。

老,是释迦牟尼说的人生四大苦之一。

想优雅地老去,多么高的理想啊!

家园 我对养老院的印象观感很差

来源于自己观察了解和道听途说。

我幻想到时,是自己一个人去旅行。一段一段的慢慢走,不追求名山大川山河胜景,在乎风土人情世俗生活。

幻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家园 商业化的运作,别要求太高

久病床前还无孝子呢。

你的观感不能说错,关键是对比,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主要问题。

幻想当然要,而且很重要。我们不就是靠幻想活着嘛。

家园

生活中我们经常受别人影响,也影响别人。

春节去昌平参观养老院的还有杨小姐、林女士。

林女士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好。她父亲行动不便,常年不出门已经好多年,一直是她母亲侍候。去年她母亲生病,只得请个保姆。她母亲小时候家里是有保姆(恐怕当时叫佣人呢)的,知道如何管理保姆。保姆一来就按她的要求有个私人“培训”。但时代不同了,用保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频率很高,经常换。

我们这几个朋友,都能接受社会化养老,对去养老院基本不存在什么看法。但上一辈人却有非常多的想法或成见,很常见的是觉得子女不要他们了。这样的例子当然存在。但也得具体看,自己的孩子应该很了解,这点自信还是应该有的。林女士的母亲对此非常抗拒,觉得很多可以由保姆解决,别说一个了,两个也用得起。所以,对去养老院,没有任何兴趣。可能是觉得那里不像个家,就是不去。但现在,因为疾病缠绵,一时半会恢复不了,只能是越来越差;保姆也很难按照她的意思工作,时常怄气。林女士就想换个环境或许好点,就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住。老人住了几周又觉得还是回自己家好。来回反复,日子已经很难达到以前的生活状态。

这时,我们这边已经进入养老院了,林的母亲也知道。林女士的丈夫为此在他家附近寻找合适的养老院。在离他们家约半小时路程的地方有一个(就是楼下兄台说的那个),可以试住一段时间。林女士就跟她母亲商量,就像去住宾馆度假一样,试住几天,不行就回家。

这样,林女士就把她父母送去试住。这个养老院条件也比较好,特别有比较大的户外园林可以散步活动。林女士的父亲住进去后,护理人员帮他洗了澡,还让他坐上轮椅,在树林间穿行。

林女士说,他父亲已经多少年没有这么大的活动空间了,原来一直只能窝在家里等吃等喝,这样一来,不仅能到户外活动,还可以见到不少人说话聊天。老头也认为,好!

林女士的母亲一看,确实是这样,原来要管吃管喝,哪里也去不了,现在轻松了,什么都有服务员解决。于是态度大转弯。

林女士母亲觉得养老院不是她原来想象的那样,完全接受了。于是就跟孩子商量,让他们把房子给处理了。

杨小姐家就不同了。

杨的父母也80多岁,父亲身体很好,母亲身体就差多了,去年住了两次医院。父亲在家除了看点书看点报,家务几乎不做,临时安排买点副食或蔬菜,也时常把各种有问题的买回来;老太住院前还能干点家务,回来后什么也干不了,只能休养。

杨小姐和丈夫没有孩子,是个丁克家庭。她在一个小区中买了两套房子,自己俩口和父母各住一套。几年前,她的丈夫出了个稍长点的差。本来各过各的挺好的,因为母女俩互相需要,她就把父母叫过来跟她一起住。结果,丈夫回来后,父母就不想走了,就这样长住下来。父母身体好时,倒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去年她母亲一生病,事情就多起来了。平时家里常年有固定的小时工来做些家务,现在除了小时工外,还请了保姆。可是,保姆经常换,搞得她极度烦恼、无奈,看着好友的父母住进了养老院,她也在考察养老院,都是些高档的。

结果,母亲态度暧昧,可能太依赖女儿;父亲拒绝去,怎么做工作也不行。杨小姐说起她父亲,在家几乎什么都不干,完全指望别人,可又不接受建议。

杨小姐碰到个难题,她分析原因,我们这边老人之所以很快就去了,因为是男性身体弱,女性愿意牺牲。而她家则是因为母亲身体差,父亲身体好,男人自私不愿意牺牲。我听后竟然无法反驳。

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智能机器人说:养老问题,我来!

去年,朋友圈曾炒作性爱机器人,我想起了五六年前的有一次聚会。这个同学是个IT人士,极力推荐我看《失控》这本书。当时聚会时,他说机器人将来会走进家庭,特别是养老,解决人的寂寞问题(涉黄,性爱机器人)。当时我们这些与技术无关的人都听他在那里说笑话一样。

老年人最大的问题是寂寞。

他说,这种机器人将来出现,有感觉、有感情、能互动,无限接近真人甚至比真人还完美。只要你把你的梦中情人或亲朋好友的数据输入进去,定制一个,就可以了,你可以与TA交流,Ta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关键是有即时的反应。你定制个TA,TA定制个你,再把机器人联上网络,人的物理距离就可以忽略。他还说,将来是一个传感器遍布的时代,是必然出现的。同时,他把这种机器人定位为养老产品。

我想,如果这种智能机器人出现后,真的定制一个,它可帮你按你的指令来做你做不到的事情,这养老院是不是就不用去了,又得关门呢?

我对技术完全是个外行,但我知道,有的问题是可以依赖技术解决的。

这一天应该很近了。

(完)

家园 据说原始人最怕的是自然死亡,所以宁愿战死甚至献祭。

之所以能形成一种群体性的选择,可能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自然死亡对于群体的存续不是什么好事。后来大概是可能因为知识传承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才逐渐转变为厌恶非自然死亡。现在社会追求寿命的延长,意义何在?

通宝推:天河行,
家园 我的一点认识

常年和子女不住在一起的老人,和子女住一起会有很多互相的不适应,现在大多数住的楼房,面积大多数比较小,譬如,老人原先身体好,在老家自己住,也是楼房,80平米,两个人活动,人均40平米,到了子女这里,就算是套120平的3居,连同子女的孩子,五口人,人均活动面积就缩减成20多平米,空间有压缩这是一,二是老人好静,年轻人好动,结果是在子女家住的老人很多时候休息不好,子女们一般睡的晚,往往要10点11点睡,老人一般8点9点就要睡了,而且老人睡觉往往比较轻,即使上床,也往往会被年轻人的动静吵醒,要年轻人睡下以后才能入睡,老人早上普遍醒的早,4点多5点多就醒了,这导致老人休息不好,第三是饮食习惯差异,老人的胃口因为牙齿衰老和肠胃功能减弱的原因,食物往往喜欢偏软,而年轻人喜欢有嚼劲,饭菜适应了这边就远了那边,子女和老人虽然口味相同。很难保证女婿和儿媳妇也和老人口味相同,还有居住地域的生活习惯差距,凡此种种,导致长年不和子女住一起的老人,往往在子女家住不习惯,住不久,住在一起矛盾多,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在子女房子的隔壁住,而现在绝大多数子女没办法提供这样的条件,退而求其次,还是住养老公寓比较好。

家园 顶着锅盖说,绝大多数长寿没什么意义

我觉得是人对死亡的恐惧和自私心理作怪。

但也有例外。

一是能为社会人类做出点有益的事,因为有的领域确实需要长久的经历和知识积累。我提到的老师,在她的专业领域,一直没有中断她的工作,而且喜欢读书,特别勤奋,各类笔记记得非常详细,多家出版社要求出版她的作品。关键是她身体还很好,快90了,行动自如思维正常。有财力雄厚的亲友支持资助她调研写作,她说自己不好意思用别人的钱。我跟她讲,您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很少了,作品虽然署您的名字,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读书体会贡献出来,成为公共文化财产,是文化的一部分。像她这样的人,有知识贡献后人,又不给人添麻烦,长寿是有意义的。

二是思维正常,三观正确,能给后代子女提供人生指导。这个标准很模糊。

三是不麻烦别人,能正常生活的。

但对很多人,说难听点,混吃等死,长寿就只是一个自私而已。

人一代一代活下去,其实就希望后代能好一些。但实际上有的人一到这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把子女栓得死死的,耽误孩子的前程。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有的人耗费大量资源,为的是维持那没有意义没有尊严的苟延残喘。

孩子来得这个世上,并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更多的是传宗接代自己的需要,凭什么非得让他为自己付出呢?“养儿防老”,这是一个极端自私的说法。

所以,在人生的后半程,要放手,减少孩子的负担,自己解决养老问题。

通宝推:明心灵竹,mezhan,acton,
家园 非常支持你的结论
家园 很简单,这个世界是由老年人控制的,不是没有原因

小个十岁二十岁,智商上的差距堪比婴儿与成年人。

结果就是老年人实际上是权力的掌握者,年轻人去炸碉堡。

于是老年人最想的是什么,就是长寿,所以人类对延长寿命的投入越来越大,效果也很明显。

年轻人创业,看起来很风光,背后牵绳的还是老年人,所有行业都是如此。

家园 我现在就一心指望这个赶快发展,将来靠他来养老呢

工业机器人如今发展不错了,该轮到进家庭了

老年人一年比一年多,市场不缺

性爱没那么重要,能扶老人起来躺下,推出去转一圈儿,基本任务就完成了,其他都是添头

养老院还是有价值的,老人们也需要和人交流呀,和机器交流毕竟不如和人交流,至少老人可能一时习惯不了

家园 以现在的发展势头来看,应该不太远。

五六年前说的时候,当时只是听他说,还没听说过什么试验产品。去年以来,智能机器人的试验产品已经屡见报道,几年来发展得很快了。以现在智能技术的发展来看,民用产品应该会很快的。如您所说,市场有足够大。

涉黄话题是他为引起大家的兴趣,并不是他说的重点。因为当时有人提到了养老的话题,他展望未来技术可以替代保姆,无限接近真人,替代老人功能减弱或丧失的肢体能力,肯定比真人还好。至于智能交流,我看倒是次要的。

因为人口下降,愿意做保姆的人将来肯定少。智能机器人上岗,技术上并不困难。

家园 这方面投资

中东油霸已经搞了几十年了,欧洲很多实验室包括企业的和高校的都一直在弄。基本没啥起色,就是各种demo。我们国家这些年也有很多单位搞demo,弄了不少钱。就是手抓可乐瓶这种,给总理演示两三年以后,我们去看的时候也常常失败。就算成功了,真在日常生活中用上,也不回比宇航员登月到老百姓去月球旅游更容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