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不服不行?你是觉得安全呢,还是有点儿恐惧? -- 夕曦
最近在国内看到这样一条新闻:秦皇岛火车站附近民警接到报警发现公安部通缉人员,值勤室操作人员一面进行相关数据比对,一面指令执勤民警立即赶往出站口开展查缉。民警赶到时出站旅客所剩无几,没有发现嫌疑人。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经分析周边监控录像研判,1小时后在某会议中心将王某抓获。
19年的逃犯,办案民警说:“抓到王某后,我们再次比对了网上通缉的照片,说实话,仅凭肉眼很难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给警方报警的是人脸识别系统,安装在出站通道内。在大量旅客涌过出站通道短短几分钟内,这套系统居然可以识别19前的逃犯并自动报警,识别能力让人惊讶。另外,这个实验性系统的效率也是极高的:
之前还有新闻报道“张学友化身“罪犯克星”,连续三场演唱会抓到犯人”,包括倒票的黄牛。现如今如果犯了什么事,包括当老赖,基本上只能当耗子钻洞了,不然出来只能带个面具。
抓捕犯罪效率的提高,导致犯罪成本的提高,会让老百姓在生活中感到更加安全。可我有个资深媒体朋友却不这么看,认为是非常恐怖的科技进展。在这个新闻之前几个月我们已经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论,这个新闻出来后再次争论,也还是没有结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这个朋友了解的,在国内几个大城市,跟踪一个人已经完全不用任何人力了,全部通过各种监控摄像头,图像实时汇总后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跟踪。再想当特务、玩间谍应该很难了。或者像各种前辈那样搞什么组织、运动,基本上应该是妄想了,时代、环境变了。
我当时争论,“你一个小老百姓,应该永远没有可能被重视到要用这类系统对付你”。我朋友接着举例近期的案子。一个北京哥们儿,忽然接到一张交通罚单,是超速还是闯红灯什么的。事发地点偏远,他根本就没有去过,况且他当时也没有在北京,所以一天正好顺路,就开车带老婆去车管所讨个说法。等调出交通监控录像后,这哥们儿看到是他老婆开车,旁边坐个男的。于是转身出去,从车后备箱中取出一把长刀,回来后一句话不说,当场捅死了老婆。。。
这是个科技发展连带引起的悲剧,应该是个别现象。但是多年来好莱坞渲染的科幻场景,却在我们身边真真实实地发生着。电影《全民公敌》(Enemy of the State)描述是卫星监控,《谍影重重》系列(Jason Bourne)中使用的是监控摄像与手机追踪定位,到了《速度与激情7》(Fast & Furious 7)则想象可以整合各种移动设备上的摄像进行跟踪。
许多科幻场景,已经逐步走入现实,而且远比美国先进。亚马逊人脸识别误判国会议员为罪犯
在科技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关注所带来的新的问题。比如我朋友担心的:如何能保证这些高科技不被公器私用,对我们小老百姓造成伤害?(这是我那个朋友担心的)
以后就不开老公的车就是了。
各项技术的发展,肯定会导致控制能力加强。想想当年梁天来告御状得走一年,现在一个电话瞬时到达,这是正反馈嘛。
你看,没高科技这个人还会带绿帽子呢。
从让人想自卫到让人想入非非化妆化出来的美女能识别吗?
不说整容
假牌车套牌车绝迹了再吹比较好
付出的代价是个人私隐,换回治安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社会治安更安全。
被滥用的风险肯定存在,这部分的成本,我认为可以通过制度来控制。
问题是,你肯不肯换?Deal or No Deal?
一种方法是今后强制出厂的新车装RFID。另一种方法是将假牌车套牌车的行动轨迹作为特征,对手机行动轨迹进行跨数据平台的“面部”(轨迹)识别。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公器私用的风险总是存在的,但是对普通小老百姓来说有效打击犯罪的收益跟公器私用而受迫害的风险相比,收益远远大于风险。至少在现阶段来说,安全感是占上风的。至于将来,总有制衡的手段。按政治课的说法,螺旋形上升,波浪形前进,人类社会总是会进步滴。
这些推特上的政治观点虽然不正确,但滥用警力来对付这些受害者总让人感到还是不舒服。
P2P平台对民众的经济冲击,超过股市,无数家庭血本无归!
https://t.co/IYsOaVRrIE
这些推特上的政治观点虽然不正确,但滥用警力来对付这些受害者总让人感到还是不舒服。
P2P平台对民众的经济冲击,超过股市,无数家庭血本无归!
https://t.co/IYsOaVRrIE
这么巨量的资金说没就没了,这么多携款潜逃的平台掌控人到哪去了。最后只见这些p2p的受害者得不到安抚。
如此监控系统,我是觉得很恐怖。
一位叫李懋的大V之类公众人物,在巴黎被偷了。
您拿巴黎比较比较国内治安,或许会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