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清华大学的中文教育怎么了? -- goodgunner
那些鼓吹 “华盛顿共识”,“哈佛经济 500 天” 之类的经济学家,把第三世界国家指导得一团浆糊,还腆着脸继续大放阙词,是什么操守?
要是有操守,过去三十年拿 “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人,应该有一半羞愤自杀才对。
我还是爱过叫花子的日子 是不是这意思?
唱着欢快的歌曲奔向丛林,以为从此可以自由自在、可以凭本事发财了。
没想到,丛林里有狮子老虎,只有个别的猪才有机会占山为王、成为狮子老虎的同类,而绝大部分的猪只配作为强者的食物,在丛林里艰难觅食。
我喜欢住楼房,住大城市。好像很多中国人都是这样的吧。
我见过的美国、欧洲的年轻人,大部分也想往大城市跑,小城市人也向往大城市的机会。
所以我不认为中国的生活水平 “远” 不如美国,事实上我到了美国,并没有大开眼界的感觉,觉得不过如此,现在很多留学生都有类似经历吧?
从这点来看胡的国际影响力还是不少的,不过他的结论在中兴事件和中美贸易战以后显得特别讽刺,所以在这20年内除非美国突然崩了,不然他只能以马屁精的面目出现在网络上面。
胡从来没有说过生活水平超过美国好不,别编造别人的观点。
再说,美国国力第一,美国人民生活水平世界第一了?
应该是美国公司拿着30万美元的offer, 中国公司拿着100万rmb的offer哭着喊着求着才对啊
天子、诸侯、大夫、士、平民、奴隶存在等级秩序,不能僭越。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国当代这么强的等级观念不是没有历史根源的。单纯董仲舒没有这个能力。
应该暂时没成气候,不过这算是冰山露出的一角吧,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负面言论私下里其实是有不少的。
川普此人做事,看得出没有民意他是不会大张旗鼓的。他主要的竞争对手其实还真就是媒体,都是以迎合听众为最大诉求。
中国留学生从八十年代末的“血卡”到奥运红旗游算是一个时代,从那以后到“厉害了我的国”的现在算是又一个时代。算是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吧。
没有是因为没条件,哪里有喜欢的道理。
东亚人有聚居的习惯,对人口密度的忍受度比较高。换成其他国家,人口密度高到这个水平,早就找各种道理互相PK战争互砍了,来客观上达到减少人口的作用。
其他地方还有哪里人口密度可以保持这么高而不崩溃,遍布世界各地的贫民窟。
老子先前阔那是阿Q式的自信。
80年代谁跪了?胡赵都没跪。胡出访次数屈指可数,不像某人成天忙于迎来送往。胡的民族政策确实有可商榷之处,但那正是基于主体民族和执政党的自信——让利于弱势民族。
赵推崇河殇,那是赵的政治理念,就是要走西方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对错尚且不谈,跟跪不跪没一分钱关系。日本明治维新就是放弃原有思维全盘西化。但日本没有跪,而是站起来了!日本西化之后对俄,一战对德,二战对英美开战,都是跪着打的么?
出国潮怎么了?啥叫高水平人才?高考分数高就是高水平?清华北大毕业生见的多了,没看比普通二本的强多少。
出去1000个啥也不会的小青年回来1个学到欧美先进技术的专家就是赚了。厉害了我的国里面多少科技跟这些出国人才有关系你知道么?辽宁舰也好高铁也好,哪个是咱们完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出来的?
某些人看着女明星让老外睡了眼红。但您得想想,就是老外不上也轮不到你我屁民,人家是给赵家人服务的。中央电视台一度成了后宫,跟80年代没关系吧?
派人去先进国家学习,当然是想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啦。防范是应该的,在和中国竞争技术优势,怎么能让中国派这么多留学生来学习呢。
更不要说东京汉城新加坡香港之类的,密度超过国内的北上广深。洋人在其中生活得很好,看不出有什么不习惯。
孔子最推崇的是“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平等
推销礼是弟子饭碗的需要
董仲舒本身就选择性失明,你引用当真理不好吧
挺多人谈论城市规划问题,特别是关于大型特大型超大型城市时,都会和陈王一样,拿旧金山纽约东京汉城亲加坡香港来类比。认为超密度是可行的,共公供给成本是最便宜的。
可是,换个视野,不要从资本的角度看,从市民的角度看,这个是好的选择吗?衣食住行舒适吗?工作赚钱舒适吗?
从一般新闻报导来看,这些城市好象都有贫民窟,都有无家可归者(新加坡好象没有)。住房和消费都贵,香港的笼屋是臭名远扬了吧。
而且,这些城市,基本都没有工农业生产能力吧?他们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他们的人流,除了住效区的高端人士,大多可以就近居住,他们的物流,主要是消费品和相应垃圾。
我国的不一样。虽然有些城市逐渐向纯浪费型转向,甚至有些已基本转完了,但大多数还是生产消费混合型。很多人工作要进出市区,很多生产资料也需要进出市区,这就导致了交通压力和纯消费型城市有数量级的差别。
所以,以纽约东京香港之类的作为范本,来指导我们的城市建设,是不对的。(我不认同宁南山关于敞开供应住房用地的原因也在此:香港新加坡可以告外部输入养活,大陆不行)。
那么,建设纯消费型大特超城市行不行呢?行。好不好呢?不好。大清漕运,现在的北京,都说明城市到了一定大,维持运转的代价就太大了。国外的不大了解,就香港而言,如果不是大陆水电食的大力扶持和输血,也是不行的。
( 有河友说,要从产业集中的角度看宁文中关于土地供应的观点,我理解是,他认为产业自发会向(我猜是指沿海)先发地区集中,所以集中地无限制供应商业用地,是应该的。但是这个观点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任何一地都无法集中全国工农业。目前沿海地区需然牛气冲天,但是实际上是以轻工消费品为主,重工业支持不起一个国家。第二,就算以后经济还是出口导向型,随着基础建设的完善,通过陆路出口会得到很大发展,那么中西部自然也会产生产业集群。从大的方向说,要解决国内发展平衡问题,国家也是应该规划引导不同的城市群。如果不再把出口创汇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那么沿海地区相对萎缩,是可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