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评《论语别裁》 -- 抱朴仙人
当然,张老先生的贡献也是不能抹杀的。
南先生破初参的地方,是在都江堰的灵岩寺,这个寺庙的下面就是本次地震受灾严重的二王庙。05年我去过一次,该寺在文革中被破坏严重。
抗战期间,南先生的老师袁焕仙先生在该处开学,南是其第一个有所悟入之人。解放后,南当时一起的其他两位同修(也是破了初参的)一直留在成都,一为杨光代先生,一为李(名字我忘记了)。抗战后,南先生回其老家浙江,1949年迁往台湾。南的老师和这两位同修留在四川。
袁先生的学生中破初参的不止这三位,我仅知道他们三位。
袁焕仙先生于1959年去世。杨光岱先生解放后回广汉务农。两位先生在95年前先后在成都去世。
巧合的是,1959年虚云老和尚也去世。
实验室一位学弟,南老先生一粉丝。不知从何处得知南老先生每天只吃点香蕉、苹果的什么就能打发日子。于是饮食上努力和老先生靠齐。不知其是否鸣感五内,只可见其面似白粉。风吹则具玉山将倾之势,衣飘颇追两晋服石之范......
哈哈,我相信南怀谨老先生的影响。
看到有人提到《负暄》,真是亲切。还是少年时候买的书,三本都有,放在老家的书柜里,估计尘土都落满了吧。
如今再看,心绪已是不一样。
尘土满面的,又何止一本而已。。。
你这位学弟啊,怎么不想想南先生多大的岁数,每天运动量多大?
年轻人怎么能跟老年人比。
也和你看“南师”的感觉差不多。
也就是在台湾那种地方,南怀瑾才会红。
却被大众拿来当普及入门读物来读。
本来名字叫别裁,就已经声明了这不是学术界或传统上主流的解释和常规的认识,是别出心裁的另类说法,为了保持学术的生动和探索开拓。
但却被拿来当忽悠大众的普及读物让大众从没读过文言文的,以为这就是论语。
我一直以为这种弄法过大于功。
- -- 系统屏蔽 --。
好话就不会好好说么?难道非得用污言秽语才能表达意思么?
关于全文文摘,你去看看05年及以前的帖子有多少是文摘?西西河不允许文摘是后来的事儿。
以前允许全文文摘, 所以管理内部的协议是对于新河规正式使用前的文摘予以保留.
另外, 请使用文明语言. 版主维护河里的秩序没有工资奖金.
原来七年前就讨论过,论点基本没变,正反当时就有分别,只不过言辞温和地多阿!有趣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