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硝烟远去——金川战争与清军火器 -- 京华烟云AMIP

共:💬12 🌺10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硝烟远去——金川战争与清军火器

十八世纪中叶,为了教训当地不听话的土司,乾隆皇帝两次出兵大小金川(今四川阿坝州金川、小金县及甘孜州丹巴县)。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场战争前后绵延达三十年之久,宰相温福战死疆场,三名总督因指挥不力被处决,帝国首相讷亲竟被盛怒的皇帝赐死,遭到处分的一二品大员更是不胜枚举。

仅在第二次金川战争中,清廷就调兵十二万五千五百余人,阵亡一万四千七百三十一人,其中官员九百零八人,受伤者无计其数。除了巨大的人员损失,金川战争的上亿两军费更让乾隆盛世几乎破产,而当时国库岁入不过四五千万两白银。

连清廷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大清立朝以来最艰难、最残酷的一场战争,多年以后,学者们认为,金川战争是康乾盛世转向衰落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必要的穷兵黩武极大消耗了国家的财富,而最后的惨胜又使皇帝志得意满,更加不思进取。

金川的环境相当复杂,几乎都是山地,不仅地势险峻,还遍布一种独特的军事堡垒——高高的碉楼,其底部用坚固的石块垒砌,越往上石头越薄,最上面已经接近石片,因此重量分布相当合理,石块或石片之间交错压叠,结构相当密实坚固,而遍地都是石头,可以随缺随补。

碉楼本身又高又瘦,开几个窗口向下打枪放箭即可,并不需要太大的视野,更在视野最广阔的碉楼顶上向下施射。清人写道,战碉“重重枪眼”,也就是说遍布射击孔,几乎没有死角。

很显然,对付这种开挂的工事,仅靠常规冷兵器很难奏效,于是军队指挥官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攻城利器——枪炮。可是,清军的火器当时处于什么水平呢?

世界上有铭文断代的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有国博收藏的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铳,军博保存的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文火铳,以及2007年新发现的元大德二年(1298年)火铳。这些早期火器膛压低,身管短,射程和威力都很差。另外,它们都没炮耳也就是炮中部用于上下转动炮身的轴,调整射界只能靠垫高或降低炮身,相当麻烦。

虽然早在明永乐年间中国就建立了以火铳为主战兵器的部队——神机营,但进入十五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火器一直徘徊不前,反而是传到欧洲以后突飞猛进,取得了飞速发展。

十五世纪五十年代,欧洲人发明了制造颗粒状黑火药的工艺,大大提高了火药的威力、稳定性和防潮性,逐渐取代了粉末状黑火药。新火药也淘汰了此前分节铸造的低膛压火炮,促进了制炮技术的发展,其中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功不可没,对火炮发展史颇有研究的恩格斯曾写道:

“他彻底取消了可拆卸的炮尾部,开始铸造完整的青铜火炮,采用了炮耳轴和带车轮的炮架,并且只使用生铁实心弹。他还统一了火炮的口径,通常把较轻的火炮用于野战。

“在这些火炮中,双管炮装置在用35匹马牵引的四轮炮架上,其余的火炮则装置在用2匹到24匹马牵引的双轮炮架上,炮架尾部拖在地上。每门火炮都固定有一组炮手。”

“炮兵勤务有了专门的组织,这就使野战炮兵第一次成为一个特殊的兵种。小口径火炮相当灵便,在作战时可以和其他部队一起移动,甚至不会落在骑兵的后面。正是这一新的兵种保证查理八世在意大利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法国人一小时发射的炮弹比意大利人一整天发射的还要多。”

关于火炮射击技术的研究,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于1537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抛射体理论的书,他发现在真空中45度的射角可使炮弹达到最大的飞行距离。西班牙人科耳亚多和乌凡诺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不可忽略的还有伟大的伽利略,他们奠定了炮兵弹道学的理论基础。

几乎在同一时候,意大利冶金学家比林古乔对铸造技术的研究,大大改进了火炮的制造,而哈特曼又发明了口径比例表,用它可以按火炮各部分与炮口直径的比例去计算火炮各部分的尺寸,给此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开辟了道路。

军事史家公认,十七世纪初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是炮兵武器最伟大的改革家。古斯塔夫具有超越时代的眼光,他着眼于火炮在与步骑兵联合作战的整体效能,相比单纯提高发射速率,火炮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进入阵地,这就要求很高的机动性。

为此,他取消了笨重的48磅炮,又用发射速率较高的3磅炮取代了8磅炮,将瑞典火炮标准化为48、12和3磅炮弹的三种口径;通过提高火药质量,规范了炮管膛压,减少了炮管壁的厚度;大量采用了瑞典有着丰富资源的铜造炮并简化结构,缩短了炮管长度,减轻了重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的3磅炮即著名的“团属炮”。经过反复试验的炮长4英尺,连同炮架重625磅,采用了整装式炮弹,简化了装弹程序,提高了炮弹的发射速率。军事史家认为,这种武器完全改变了炮兵,古斯塔夫军队中的每个团都配备有一门这样的炮——后来改为两门——使瑞典军队的作战火力占据了很大优势。在许多年里,配备有这种炮的团是唯一能够与步兵协同作战的军队。

如果按照中国的算法,古斯塔夫.阿道夫在吕岑会战阵亡的时候是崇祯五年(1632年)。此后十多年间,弓马娴熟的满洲武士让拥有先进火器的明军节节败退,直至丧失整个帝国,这种现实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对火器的轻视态度。直到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八旗军才猛然发现,对面俄军尽管少得可怜,但其猛烈的火力却能轻松压制自己手中的弓箭。

受老对头、同时也是欧洲火器改革的先行者瑞典影响,沙俄到十七世纪中叶已基本完成了以火器取代冷兵器的主战地位的过程,其典型单兵火器是皮肖火绳枪,重约13磅到18磅,口径14到18毫米,属于重型火绳枪。

有一个统计认为,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450名俄军有三百支火绳枪,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中826名俄军只有一百支火绳枪,但却有八百五十支燧发枪——这种枪械尽管在欧洲大陆早已经普遍使用,但相对落后的俄罗斯帝国还没有完全换装,与此同时,射击更精确的线膛枪也被沙俄军队少量使用。而数千清军的主要远射武器还是他们赖以成名的弓箭,火枪不仅少——只有百支左右——而且还多是老式“鸟枪”,即16世纪定型的葡萄牙轻型火绳枪,威力连皮肖火绳枪都不如。

而笨重的皮肖火绳枪早已被欧洲主流国家淘汰,十六世纪末,英国外交使团就曾不无蔑视地描述俄军:“这些步兵在手上拿着火枪,背后背着长斧,腰间挂着军刀,火枪的枪把倒类似于猎枪的枪把,枪管末端的衔接处做工相当粗糙,他们的火枪分量相当重,但射出的子弹却很小。”

幸运的是,在康熙皇帝的明智运筹下,清帝国当时把几乎所有能运来的大炮都推到了雅克萨要塞前,其中有二十门威力强大的红衣大炮,包括西方传教士设计督造的八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十二门“神威将军”炮,构成了对仅有三门炮的俄军的绝对优势。

红衣大炮从明末开始进入中国,当时明朝在与后金(清)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于是引进威力强大的西式武器的提议引起决策层的重视,此事的积极推动者、明朝最早天主教徒之一、著名科学家兼政治家徐光启甚至宣称,“可以克敌制胜者,唯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

明朝人把这些欧式火炮叫“红衣大炮”,关于该词的来源,一说是明帝国的欧洲主要贸易伙伴——荷兰人和葡萄牙人毛发偏红,即“红夷”,来自欧洲的火炮便被通称为“红夷大炮”,后来以讹传讹成了“红衣大炮”;一说欧式火炮来到中国后,明军经常给它们披上红色的炮衣,既做装饰又遮风挡雨,“红衣大炮”因而得名;还有一说认为,是出身少数民族的满清统治者忌讳“夷”字,才改“红夷”为“红衣”。

红衣大炮的身管细长,类似于现代加农炮——拉丁文“加农”即“Canna”的本意,便是“长管子”——这种炮初速快射程远,弹道低平易于瞄准,直到现在仍然是各国炮兵的主力装备。

从保存至今的红衣大炮来看,有的重达2吨甚至更高,以当时的度量衡换算,已经属于三千斤(明朝1市斤合今天596.8克)以上的重炮,这么沉的大块头显然移动不便——事实上,许多红衣大炮其实本是舰炮,引进中国以后被固定做为城防炮使用,并不需要多少移动空间。它们也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总体来看,这些火炮只能在城池攻防战中显示威力。

雅克萨之战正是如此。在清军大炮的轮番轰击下,要塞里的俄军损失惨重,战后也许为了推卸责任,他们不仅夸大其词地宣称清军有超过两百门大炮,还说炮兵都是换上中国军服的欧洲雇佣兵。

我们有理由认为,雅克萨七十多年后的金川战争,清军火器水平并没有多大进展,甚至可能退步,他们的火炮仍然笨重。以“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神威将军”炮而言,前者重量超过两千斤,后者也有近七百斤,根本无法翻山越岭运到峰峦峭壁的金川前线。史载,皇帝虽然七拼八凑了两千多门大炮,可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没到达战场,让乾隆发出了“天险非人力可施”的感慨。

何况即使神威无敌大将军其实也只是六磅炮(装药三斤,炮弹六斤),按照一个多世纪前瑞典炮兵标准,其威力仅高于最低等的3磅野战炮,而这两者的机动性却无疑判若云泥。而这种3磅炮,由于火力不令人满意,早在17世纪前就基本被淘汰,在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示范下,当时欧洲各军事强国的主力野战炮已经是12磅炮。

金川战争中,清军也用过火炮,不过由于重炮运输困难,因而只能抬动什么就用什么,从结果看,这些小炮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史书记载,副将任举曾指挥清军将一座金川战碉团团包围,随即架炮轰击。可接连开了两百多炮,碉楼外墙虽然弹痕累累,却只是皮肉受损,根本没有伤筋动骨,战碉仅仅被轰塌了一个小角而已。

而金川军虽然都是当地土著,但并非乌合之众,他们进退有据攻守自如,无论指挥还是战术都可圈可点,就连武器装备也不落下风。尽管没什么火炮,可金川人装备了许多火枪,任举等多位清军将领都死于弹下。

双方装备的都是火绳枪。欧洲军队已淘汰的火绳枪在中国仍是主流,更先进的燧发枪不是没有,可它们只是供皇帝欣赏把玩、偶尔用于打鸟猎兔的新奇物件,从来没有大量列装部队。

据考证,清军制式单兵火器“兵丁鸟枪”长约两米,发射重一钱的铅弹,装填三钱火药,射程大概百米。这种火绳枪不仅笨重,而且操作复杂装填麻烦,每分钟最多发射两三发,在火力延续性方面有很大漏洞,即使用“三段击”或类似的队列也有一定的射击间隔,开枪后来不及再装填,敌人就已冲到面前。

雅克萨之战的俄军火枪手自力更生,他们每人都带着一把两用的战斧,火枪发射时做为支架,而敌人冲上来后则做为肉搏战的武器。类似十五世纪横行欧洲的西班牙步兵,清军将火枪手与长矛手混编,用后者来保护前者,不过由于火枪手的比例远逊(西班牙多达1/3),因此问题还不突出,而且清军擅长骑射,火枪手总还有骑兵和弓箭手保护。

金川的解决方案则是强壮的身体加著名的藏刀,火枪手从不与敌人纠缠,利用身体和地形优势飘忽不定,打一枪换个地方,见势不妙撤退到碉楼,实在不得已,就拔出宽刃藏刀拼命。而且,金川人擅长夜战,这些山民挥映火枪的引绳彼此联络,在漆黑的夜晚神出鬼没,割下敌人首级。

一个世纪后“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近代大思想家魏源如此描述:

“金川兵组成一个个小分队作战,每队通常只有三四十人,顶多不过百人,每人都随身携带着攀岩工具,高山峡谷不在话下。到了战场上,小分队又进一步分散成三人一个的战斗小组,遇到敌人射击或滚木檑石,就迅速隐藏到岩石后躲避,风头已过便再次前进。等敌人一旦进入火枪射程,他们就会果断开火。”

魏源写道,金川民兵的火枪竟然优于清军制式装备:“他们的火枪相比官军的营枪,既重又结实,且射程要远许多,打起来弹无虚发。”由于枪管更长,因此他们能打到清兵,而清兵却没法够到敌人,干着急没办法,况且这些猎人准头极佳,几乎弹无虚发。

在给官军惨痛教训的同时,当地人的勇猛强悍也给皇帝留下极深印象。后来,在付出沉重代价平定大小金川后,乾隆专门下令招募五百名土著从军,以一千员额的钱粮供养,也就是说每人双薪。

这支不大的土著武装从此成为清廷非常重视的特种部队,皇帝每每把他们用在关键的刀刃上,在远征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廓尔喀(今尼泊尔),甚至在完全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鸦片战争里,都频频出现这些悍不畏死的特种兵们的身影。

——微信公众号“京华小屋”,欢迎关注——

通宝推:桥上,吃土的蚯蚓,my8883,笠僧,决不倒戈,mezhan,北纬42度,青颍路,柏林墙,迷途笨狼,湿了鞋的河边人,史文恭,阴霾信仰,脊梁硬,
家园 关于火器推荐一本书

关于火器推荐一本书——《枪炮传说》(解习贵

不过我觉得金川这么狼狈是指挥而不是武器问题

单个寨子加上妇孺人也很少,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连续骚扰疲惫对手后压制住一处拿下并不困难

另外当时技术也有对付办法1、爆破,炸一般的碉楼,几十斤黑火药就够了

45年共军打临沂,用了1500斤黑火药+150斤猛药,居然有120米缺口

2、顺风放烟(加点辣椒什么的),逼到一定程度再攻击或等对手攻击

家园 没想到红衣大炮那么不济事

忽然想到打出的炮弹是不是霰弹而不是大铁球?

家园 【讨论】所以还是指挥官笨啊

八九十年后的太平天国战争,太平军初期的火器比金川战争时的清军强不了多少(本来也是清军那抢来的),可人家会用黑火药装棺材爆破,所以以往坚不可摧的坚城再也守不住了。乾隆那时候的清军,不缺黑火药吧。再说个辛酸点的:抗日军民很多时候也只能用黑火药和自制鸟枪对付全副武装的日军,可战果和清军比就大不一样了。

通宝推:strain2,李根,
家园 因为清朝火炮技术是不断退化的

比如后期自制要塞炮经常达到万斤以上。实际威力还不如明末清初的红衣炮。

70年代南京博物院门口有这么一门万斤炮,我经常路过。此炮外表及其粗壮,炮膛却很细。整个炮前后一样粗细,完全不理会铸炮前细后粗的基本原理。

现在没了,实际上应该继续展览,让知识分子们意识到中国工程科技曾经多么落后。

家园 太平军里有不少矿工,对爆破在行
家园 霰弹就打不远

又想远,还要威力大,只有榴霰弹,或者高爆炸弹,这两种当时都搞不定。

家园 是不求甚解的结果

不去钻研理论,了解内部运行规律,光指望仿制、弯道超车,那是不现实滴。

家园 这个鬼子还是很恐惧的

雁翎队的故事里有记述:

拿打雁的大抬杠几十杆或者十几杆埋伏在鬼子汽艇经过的路上,瞅准机会一窝蜂打出去,鬼子们都成筛子了。。。。。。

鬼子管这个大抬杠叫扫帚炮。。。。

这个就是超级霰弹枪啊,鬼子没有装甲,哪里抗得住。

家园 类似于车臣,阿富汗等,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上的差异。

山地民族剽悍善战,对于地形熟悉,而且山地的特殊地理环境拉近了双方的装备差异。当然,山地地形虽然对进攻方的运储和后勤造成麻烦,但也限制了山地民族增加人口基数,发展生产和蓄积财富,而且和游牧民族不同,山地民族移动空间有限,无法进行大纵深运动战,因此如果打成持久战,失败就是个时间问题。所以,山地民族要保持独立不被支配,不仅仅要斗勇,还要斗智。

家园 献花赚了8铢钱
家园 最近被有组织定向投草,正好通货紧缩

最近被有组织定向投草,正好通货紧缩

部分水军指挥官正面反驳不行,玩阴的很拿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