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辽左第一血战 -- 京华烟云AMIP

共:💬236 🌺1319 🌵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一个蒙古人领一半女真一半汉人,结果却被老王了

近几年分子生物学家研究了七个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的父系y 基因,发现有三个有五百多年前的共祖,但不是多数东北女真人的典型基因,而是蒙古人中更多出现的基因。但这三人都不是康熙以下的直系皇族,而是多铎,豪格,朗球这类的旁系。而另外四个所谓皇族贵胄彼此的父系祖先都是上千年八杆子打不着的人,据说以汉人的o 为主,而且谱系还可能是康雍乾的正朔一系。只不过为尊者讳,不方便透露太多信息了。也不知是隔壁汉家老王,经纪老冯惹得锅,还是自己生不了,或养不活抱了人家老陈的儿子,要知道从白山黑水到繁华都市最容易得传染病导致婴儿夭折。康熙幼年能躲过天花可能还真不是侥幸。

估计晚清要有DNA 技术,也就不会亡了,何着大家都是血缘上的叔伯兄弟。

而论姑表就更热闹,据慈禧朝满族女官裕德龄讲,溥仪老爹载沣有一半汉族血统,因为他母亲(是妾不是正室)不是一个满族人。而溥仪的母亲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汉族血统:小皇帝的外祖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小皇帝的外祖父有一半汉族血统。因此,小皇帝的母亲有四分之三汉族血统。所以末代皇帝从母系中连续吸收的汉族血统占总体血统的62.5%,根据龙眼的计算 (50% /2 + 75% / 2)。而剩下的父系基因如果也是隔壁汉人老王,经纪老冯,或海宁老陈的,那孙大炮驱逐鞑虏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吗?

通宝推:海上金流彩云乱,
家园 你这帖子笑死我了

努尔哈赤之前两百年前就开始杀爱新觉罗氏,杀建州女真,杀完那片地怎么办啊,明朝有能力占吗?占不了万一又从别的地方迁来个爱旧觉罗氏怎么办啊?要知道建州女真就是从黑龙江迁过来的,你觉得明朝能打到黑龙江吗?

明代完蛋的关键是内因,自己衰落了,自然引来各方的苍蝇,没有爱新觉罗也会有爱旧觉罗,早晚的事情。关于这个的分析很多,俺在这里加一点:万历年间辽东屯田收获只有明初的1/4,军屯衰落,商屯早废了。粮不够,朝廷拨来再多银子也是白搭,和平时期肚子都吃不饱,还打什么仗。援朝明军的良好表现掩盖了这一严峻现实 -- 援朝时军粮主要由朝方供应。。。

家园 韩世忠去哭诉可是岳飞报的信

硬要找岳飞的“取死之道”的话,也就是这个了。当时主战派的头面人物就两个,一个是韩,一个是岳。既然韩收拾不了,那只能收拾另一个了。

河里以前讨论过岳飞。结论是所谓的岳飞的“取死之道”都是站不住脚的。

家园 苗刘之乱韩世忠是有救驾之功的

他能最终逃脱这才是关键,高宗看到他满身伤痕想起苗刘之乱他的功劳这才放过他,岳飞的通风报信仅仅是给韩世忠缓冲时间罢了。岳飞本来是高宗自己破格提拔的青年将领,如果不是一系列事件他和高宗的关系本来是不至于到最后那个结局的。

家园 你说的这是当代历史发明家言论

宋史岳飞传明确有载,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杀岳飞是金方的明确要求,韩世忠等人比起岳飞来,压根排不上号。宋高宗就为和金人签和议而杀了岳飞。杀岳飞之后,把岳飞夺回的土地还给了金人,然后接受金人的册封做了儿皇帝。

初,桧逐赵鼎,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读桧奏,至“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之语,恶其欺罔,恚曰:“君臣大伦,根于天性,大臣而忍面谩其主耶!”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宋史 岳飞传

高宗签的这个协议是在严重误判的情形下签的,只能怪他自己傻逼。有人喜欢说,南宋的北伐战争财政压力大,因此签和约是为了国家好。这是汉奸拍脑瓜的结论。实际情况是绍兴和议之前,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略有结余(总收入6000多万贯左右,支出5100万贯左右),要支持北伐毫无问题。荒谬的是,议和后南宋百姓的税收负担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因为议和之后南宋也不敢裁军,皇室生活反而更腐败了。具体以下链接有述。

https://tieba.baidu.com/p/2447290962?red_tag=2990024970

高宗签订的绍兴和议对南宋的军事实力造成了严重损害。《绍兴和议》使宋朝永久失去了原来北宋的山西和关中养马的马场,从此岳家军的背嵬战士万骑马军成为南宋一朝的绝唱,宋朝直至覆灭,都只能靠步兵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精骑对阵。后来南宋的「隆兴北伐」和「开禧北伐」,以步兵逆击金国精骑大败而归,原因之一就是这个《绍兴和议》导致南宋骑兵力量可以忽略不计,无法和绍兴年间的南宋军队相提并论。更可笑的是金人压根没有诚意维持和议。二十年之后,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和约伐宋。南宋差点完蛋。

另一个常见谎言是有人说,金人强大,岳飞只是侥幸胜利,继续战争还是南宋输。这也是胡扯。绍兴年间开始宋金的力量对比已经是宋强金弱,绍兴十年北伐金国更是已经到了亡国边缘。岳飞传里言明,当时的情形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朮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忔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牓,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完全是土崩瓦解的状况。然而就这样的胜利,被高宗自己的12道金牌搅黄了。原因是高宗自己接受战报有时间差,不知道前线已经有了如此大的胜利。等岳飞回来他自己也有点后悔。

第三个谣言是有人总爱说岳飞刚直,不讨领导喜欢,所以高宗杀他。这是当代脑残办公室政治历史发明家的意淫言论。岳飞传明确说,等岳飞班师回来以后,高宗的态度是“帝又赐札,以飞小心恭谨、不专进退为得体。” 高宗猜忌岳飞可能造反也是谣言,可以看这个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85959/answer/22691793

岳飞和同僚的关系也很好,具体可以看这个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93491

关键词(Tags): #岳飞(老老狐狸)#赵构(老老狐狸)通宝推:楚庄王,废话多多,hwd99,阴霾信仰,潜望镜,老老狐狸,脊梁硬,
家园 这就叫按头制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赵构说要给岳飞兵,转过头来就变卦,岳飞面对这种情况怎么想?认为自己权重受忌是很正常的想法。所以岳飞交出军权上了庐山,然而赵构生气了,于是这无疑是“挟君”。但岳飞不上庐山,赵构也可以觉得他拥兵自重,恋栈不去,说不得也要生气,想必这同样找得到适用的罪名。可见这套说辞的要害根本不在于岳飞怎么做,而是赵构怎么想。惹皇帝生气,就是不忠,既然不忠,那当然该死,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这逻辑自然无懈可击。

同样,岳飞建议赵构立储,那是有原因的。当时风闻金人要拥立宋钦宗赵桓的太子赵谌,赵构这边储位不定显然是个很大的隐患。有宋一朝,皇帝的家事是可以讨论的——讨论皇帝家事必定倒霉的那是大清朝。这有先例,比如宋仁宗赵祯也无子,上书请求立嗣的名单可以拉出一大串。其实就赵构这里也讨论过,岳飞不是上书要求立嗣,而是要求定储位,储位的人选早就有了。当然岳飞提这件事确实有不妥,因为岳飞手掌重兵,身份敏感。但岳飞明显是完全忠于赵构的,这一点赵构也知道;赵构表明岳飞不宜参与此事后觉得拒绝得太生硬,立刻就要在岳飞之后谒见的岳飞幕僚去劝慰他。如果说赵构对岳飞大大不满,那他何必多此一举?

岳飞为何被杀,史书中写得明明白白:

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岳飞被杀,罪过就是太能打,对大金朝存在重大威胁。和不肯自污形象没有半毛钱关系。说到底韩世忠又怎么自污形象了,不说别的,质问出莫须有三个字的不是他?事实上韩世忠一直坚持抗金立场,一直和主和的赵构秦桧对着干,也没什么事。

这年头,似乎不从字缝里看出点别的东西,就不足以显示自己识见过人,目光如炬。岳飞“个性太刚”,看看中兴四将的传记,我真是看不出怎么能得出这种结论。究其逻辑,我看大概是这样的:既然岳飞死了,那他一定有问题,为何就欺负他不欺负别人呢?杀岳飞的还是皇帝,那理由就更好找了:居然敢让皇帝不高兴,那无疑“个性太刚”,或者干脆点说情商太低。

我不客气地说一句,秉持这种唯上的办公室政治观去读史,莫不如少读点。

通宝推:楚庄王,雄阔天,卢比扬卡,偶卖糕的,删ID走人,七天,乾道学派,老老狐狸,阴霾信仰,脊梁硬,
家园 他上庐山那次连他的部将都怀疑他要谋反

这也要洗白就没有意思了。关于上书立储他的幕僚也提醒过他不合适,高宗当时还没老病到不立嗣就要死的程度。岳飞是伟大,但伟大并不代表他的情商也一样的高。古代君臣从相知到相疑是经常发生的,郭子仪能够善终但活的也很辛苦。

家园 说话要有证据,不要发明历史
家园 这就是军队国家化和军队私人化的问题

刘光世的部队分给到底是高宗说了算还是岳飞说了算?岳飞就因为军队没分给他就能上庐山,高宗几次下令都不管用,这难道是正常的君臣该有的关系?韩世忠的自污还用得着找么?一向不贪财的韩世忠在除去兵权前后开始大量强行购买低价的土地,这和萧何当年的做法是一样的。

家园 三朝北盟会编

《会编》卷一七八:(绍兴七年八月五日乙未)岳飞复赴行在。初,岳飞解兵,往江州庐山,持馀服也。累召敦促,不肯起。朝廷札下宣抚司参议官李若虚、统制王贵,同去敦请飞依旧管军,如违,若虚等并行军法。若虚等既至庐山东林寺,见飞,道朝廷之意敦请,飞坚执不肯出。若虚曰:“是欲反耶?此非美事!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且宣抚乃河北一农夫耳!受天子之委任,付以兵柄,宣抚谓可与朝廷相抗乎?宣抚若坚执不从,若虚等受刑而死,何负于宣抚?宣抚亦岂不愧若虚等受刑而死?”凡六日,飞乃受诏,赴行在。

宋史岳飞传里头也提到岳飞是六天后才赶去谢罪的。

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凡六日,飞趋朝待罪,帝尉遣之。

李若虚后来还因为是岳飞亲信被秦桧迫害到死,他干么要往岳飞身上泼没有必要的污水?至于上书立储之事也是被秦桧迫害死的赵鼎记录的。

邓广铭的《岳飞传》里详细记录了这两件事情的始末,是不是邓老先生也要给岳飞泼污水?

家园 也贴一个关于岳飞北伐的详细帖子

[URL=链接]https://www.zhihu.com/compatibility/index.html[/URL]

家园 打不开。你那个链接明显是错的
家园 直接看地址

西河的链接功能有些问题。

二、北伐的战果

关于岳飞北伐的战果,史上一直争议不断,主要是分为两派。

一些学者认为:一、宋高宗一朝的官史由秦桧之子秦熺主编,时人称“莫非其党奸谀谄佞之词”,在岳飞生前“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色。其间如阔略其姓名,隐匿其功状者,殆不可一二数”,岳飞遇害之后,许多原始材料遭秦桧销毁,到岳霖、岳珂父子搜集整理时已是“散佚不可考者不能究知其几”,捷奏、高宗手诏所传世者并不完整,《会编》和《要录》的作者也承受了秦桧一党篡改历史的恶果,对岳飞主要事迹的记载多有残缺错讹,无形之中抹杀了岳飞的功绩。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宋史·岳飞传》是以岳飞之孙岳珂编撰的《金佗稡编》、《鄂王行实编年》为基础,而后的《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元朝编纂的《宋史·岳飞传》和《续资治通鉴》等重要史籍也照抄了岳珂编撰的史料。岳珂在编撰《金佗稡编》、《鄂王行实编年》时,为了吹捧其爷爷,难免造假。所以质疑史料的真实性,认为岳飞北伐战绩与史书记载有误,此战水分甚多。

笔者几乎没有史学分析能力,故无从分辨史料的真实性,所以岳家军在此战中缺少伤亡数据,“五百破十万”,在平原地区以步制骑、以寡击众这些违反军事常识的东西也就不进行辩论了。笔者主要论述以下四点。

首先是攻城略地不能列入战功之内。攻城略地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才能对战场局势发生影响。1、进攻的目标是对方的政治中心,即首都。首都是国家司命机关之所在,从来都是军事作战的首选目标。战争是为国家为实现政治利益而进行的,国家政治直接控制着战争走势。如果能摧毁或控制敌国政治机构,则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如果能对敌方政治机构构成威胁,必能打乱其预先军事部署,使其陷入混乱之中。岳飞北伐没能攻克金国的首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或者对其构成威胁。2、进攻的目标时重要的险峻关隘。占领这种险峻地形,则可控制整片地区,进可攻,退可守,在战场中占据主动优势。纵观岳飞攻克的所有城池中,没有一处是险峻,从军事上讲,岳家军不可能长期控制占领区。3、在敌方军事力量被歼灭或重创的攻城。只要敌军依然存在,就没有能守得住的城池。因为,敌军可以随时攻击、袭扰城池。所以,只要敌军没有被歼灭或者重创,任何城池的攻克都只是暂时的;任何攻克城池的作战,都不能算作战功。岳飞在金军主力没有被歼灭或重创的前提下,攻城略地的军事作战不能被称之为战果。

其次是分析有利于岳飞战功的记载。据《鄂王行实编年》所载,完颜兀术已经被岳家军,重创被迫放弃开封北遁。此说在《金史》卷77《完颜宗弼传》中得到了验证:“宗弼由黎阳趋汴,右监军撒离喝出河中趋陕西。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是真实的。

这里先要纠正一个观点,当今观点认为完颜宗弼的对手是岳飞,这其实是一种错误。完颜宗弼是金国主帅,必须要从全局出发,密切关注、分析所有宋军的一举一动,而不可能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岳家军身上。也就是说完颜宗弼的对手只能是高宗,而不是岳飞。

当时的完颜宗弼是怎么判断高宗的意图呢?绍兴十年,宋军一字平推,齐头并进。吴璘在川陕进攻;岳飞在河南进攻颖昌,直逼开封;刘锜在顺昌固守;张俊在宿州、亳州;淮西进攻韩世忠在淮东进攻海州、转而进攻淮阳军;可以说,绍兴十年作战,南宋整个部队都在向前进攻,但却没有明显的进攻重点。面对这样的战局,完颜宗弼很难判断出高宗的真实意图,除了留少量部队在前沿重点地区固守外,实在是不敢将金军主力投入战场。

随着战局的发展,吴璘在川陕的行动无功而返;张俊在闰六月底收复宿州(治符离,今安徽宿州)和亳州(治谯县,今安徽亳州)之后就匆匆班师;韩世忠在淮东的作战也受挫。此时的岳飞已成孤军冒进之势,完颜宗弼决定对宋军进行试探,以便进一步观察宋军真实意图。七月八日,完颜宗弼率领1.5万骑兵向郾城进发,在与岳飞短暂接触后,即主动退却。在没有发现宋军其他大军有新动作的情况下,七月十四日,完颜宗弼进攻颖昌,试图切断岳飞的退路。随后,完颜宗弼放弃进攻,撤出开封。

完颜宗弼撤出开封,可能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1、金军兵力尚未完成集结,以目前的兵力并不足以全歼岳飞或预计损失过于惨重。岳飞先发制人,金军对此毫无准备,再加上金军刚刚在六月的顺昌之战中惨败,士气低落,属疲劳之师。要动员集结这样的军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另外,金国境内社会并不稳定,需要大量驻军。完颜宗弼短时期内可以动员的军队非常有限。郾城之战中,完颜宗弼率领的1.5万可能是直接从燕京地区调过来的。完颜宗弼要想进一步行动,就必须等待援军的抵达。即使在颖昌之战中,“号称骑兵三万多骑、步兵十万名(要把签军的水分排除)”完颜宗弼依然不放心,因为还要面对宋军的其他大军。2、引诱岳飞继续北上。为了防止岳飞逃脱,就必须示弱,引诱其北上。另外,金军两次在开封城下全歼宋军,开封城下作战,金军占据地利,也更有信心。

至于完颜宗弼为什么要撤出开封城?1、金军不善于守城。因为宋军很少主动攻击金军驻守的城池,所以金军基本上无守城经验。2、开封城不好守。岳飞班师时,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金兵反攻报复:“我等顶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虏人悉知之。今日相公去此,某等不遗噍类矣!”坚守城池一定要军民同心,然而金国实行暴政,失去民心。万一开封城里的汉民和宋军里应外合,岂不是要把自己搭在开封城里。3、可以牵制宋军。开封城虽然在军事上毫无价值,但在政治上对宋朝意义重大,如果将开封主动让于宋军,则可将宋军牢牢定死在开封城。届时,援军抵达,便可全歼宋军于开封城内。另外,由于金国暴政,开封城内肯定给养不足。

另外,完颜兀术原以为此次战争败局已定,他夜弃开封城后,正准备渡过黄河,有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并对兀术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兀术经此人提醒后,决定暂不过河。在证实岳家军已经班师之后,兀术又拨回大军,以孔彦舟为先锋,重占开封府。关于这一记载,可以从这一角度看,太学生的话似乎建立在已经知道南宋朝廷内政甚至军事部署的前提之上,才会说出岳飞北伐而不是南宋北伐的话,这实在是很蹊跷。

再次是“南宋中兴十三战功”没有岳飞北伐的战功,也就是说南宋朝廷不承认岳飞北伐的战果。很多学者认为是由于秦桧专权时,销毁了岳飞相关的记载,造成岳飞北伐缺少证据,才导致“中兴十三战功”中没有郾城之战和颖昌之战。关于秦桧父子篡改《宋史》一说是非常蹊跷的。因为整个宋史中只有岳飞的史料不详,也就是说只有岳飞的记录被篡改了。通过对南宋初年政治的分析,身为将军的岳飞是不可能成为身为宰相的秦桧的主要政治对手,秦桧主要政治对手是吕颐浩、赵鼎,但是关于他们的记载却并未被篡改,这些政敌对秦桧的评价才是最致命的。秦桧为什么放着真正对自己有害的记载不去改,而去改岳飞呢?

另外,再分析“中兴十三战功”的时间,即1166年,也就是隆兴二年(1164)的隆兴和议两年之后,这时南宋可以说是举国上下士气低落,此时评定“中兴十三战功”正是为了鼓舞士气。如果有郾城、颖昌这样的胜利一定会榜上有名。另外,岳飞是宋孝宗平反的,此时如果能为岳飞增加功绩,其为岳飞平反的依据岂不是更加充分,所以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加成下,岳飞北伐的郾城、颖昌之战一定要榜上有名。在这样的政治要求下,朝廷肯定会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至于说,岳飞的记载被秦桧篡改,此时距离绍兴十年(1140)只不过二十四年的时间,那个时候很多亲历者都在,张浚、刘锜、杨沂中还都活着,他们都是事件的亲历者,而岳飞手下的将校、士兵活着的应该更多。如果郾城、颖昌之战真的不能上榜,那真的只能说其战绩可能是微乎其微。要清楚,“中兴十三战功”中有韩世忠的大仪镇之战,不过是一次伏击战,擒获金兵388人。

胡铨,南宋最坚定的抗金、反对议和者,绍兴八年(1138),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隆兴元年,针对自隆兴北伐失败后朝中的议和之风,胡铨多次上表予以反对。金朝请求和议,胡铨说:“金朝知道陛下锐意恢复中原,因此用好话欺骗我,希望绝口不要说‘和’字。”胡铨同时也是岳飞重要的支持者,著有《吊岳飞》。隆兴元年(1163),迁任秘书少监、擢任起居郎,掌管古今图籍、国史实录、天文历数等等。隆兴二年(1164),胡铨任权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乾道初年,胡铨以集英殿修撰(掌修实录)的身份知漳州,改任泉州。胡铨的仕途大都和修撰史书、经文有关,而且还有在兵部任职的履历,其对岳飞的情况应该非常清楚。评定“中兴十三战功”时,胡铨的官职为工部侍郎,可上朝奏事。在这种情况下,胡铨绝对会力挺岳飞。然而可惜的是“中兴十三战功”里就是没有岳飞的郾城、颖昌大捷。

最后是绍兴十一年的战事。根据王曾瑜在《金朝军制》中的考证:金朝的军队大约有十二万,分别由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统领。天会十二年(1134),完颜宗弼在仙人关大战时,“率大军十余万众”。天眷三年(1140),完颜宗弼先后与宋将刘锜、岳飞作战,也是率军十余万,所以金朝的军队总数应该大致在十余万。如果考虑到金国的国情,其可能实际动员的兵力并不多。金国推行暴政,虽然在治安上主要依靠签军,但在一些重要的要塞必须有金军驻扎;另外金国国土面积庞大,加上金军还在北方同蒙古部落作战。如果金军在绍兴十年被岳家军重创,以金国当时的军情,其战斗力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的。可事实不是如此,七月的颖昌之战结束后,八月杨沂中的殿前军就惨败于亳州,而绍兴十一年的淮西之战更是证明金军主力丝毫未受损。绍兴十一年正月仅距颖昌之战不足半年的时间,完颜宗弼就率领金军入侵淮西。淮西之战中,金军先是败于柘皋,而后却在濠州几乎全歼杨沂中的殿前军,宋军损失惨重。由此可以判断,参加淮西之战的是金军主力部队,其主力根本未在绍兴北伐中受到实质性损伤。

家园 岳飞最后一次北伐是绍兴十年,在庐山事件之后

就李若虚的说法,也无非就是“是欲反耶?此非美事!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 李若虚也知道岳飞只是闹情绪而已。你说的这些东西要是有实际影响的话,岳飞当时就不会再得到军权,也不会有朱仙镇大捷,也没有北伐了。别忘了,是北伐几乎打爆金兀术之后,后者才提出了“必杀岳飞”的要求。

家园 问题是别人指挥不动他的军队

派过去的张宗元根本接不了盘,岳飞在走之前也丝毫没有交代部下该怎么处理新任官员。而且你所谓的打爆金朝也只是一面之辞,金国的主力并没有被岳飞摧毁,就在当年金军就在两淮接连击败宋军,丝毫没有恐惧南宋的意思。整个绍兴十年的北伐根本不是以岳飞部队为中心,其它部队都在前线打开了,岳飞的部队还没出动,对于高宗要求他及时出兵救援河南的命令拖了一个月才执行。高宗原先给他的指令仅仅是以部分兵力配合其它部队的北进,主力要留守荆襄防线,这和之前高宗多次给岳飞的命令精神是一致的,是岳飞自己把大部分部队参加了北伐,荆襄只留了少数部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