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能上google就可以简单核实以下事实 -- forger

共:💬65 🌺213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怎么说老F都不会认的

人家的家传绝学可怎么能丢呢。人家千思万想地要拿出来用的。哪怕为此你们大家都变成骨头给老F和他闺女烧老F也不Care。

到时候老F一边乐滋滋地吃着骨头上的人肉, 看着闺女烧人骨头,何其太爽。

家园 供求关系而已,别搞的神神叨叨的
家园 加拿大冷化意味着全球小麦生产也要出现滑坡

近年来世界小麦产量增加是由于俄罗斯私有化以后小麦产量大增,俄罗斯第一次达到沙俄时代的粮食产出。

那种加拿大小麦生产下降了,世界其它地区产量会填补的论调就好象世界上就是加拿大会冷化一样。

全球冷化,中国东北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必然暴跌,给风雨飘摇的东三省经济再来一个雪上加霜。

家园 码农不一定会推导社会经济学模型

八亩地模型和四亩地模型

下面将讨论两个模型,一个叫八亩模型好了,用来描述朝代初期的状态,一个叫四亩模型,用来描述朝代末期的状态,一个朝代的演化,基本是从八亩地模型向四亩地模型演化的过程。

八亩地模型

假定总人口为一百,总耕种土地为八百亩。 一个农民要温饱需要四亩地的初产,一头牛需要五亩地的初产,一头大牲畜,如马或牛需要十到十五亩的出产。 没有牲畜的农民至少可以耕种四亩地,有牲畜的农民可以耕种九亩地。

先谈对牲畜需要粮食的假定。 文革期间,国家对北方农民救济线是人均口粮280斤。农民人均口粮在280斤(原粮)之上国家不管,280斤之下,农民可以购买返销量,补到280斤。在某种意义上,280斤是国家眼里农民的生存底线。当然,”大跃进“期间,很多农户日均口粮远在这个标准之下,不谈。 农民救济底线是280斤,牲畜底线是多少呢? 牛是300斤,大牲畜如马骡是一千斤。就是说一匹马的标准定量是农民最低救济线的四倍弱一点。也请注意,这些数字都是最低限。300斤养出来的牛(不排除饲养员偷窃牛粮的因素)在地里经常倒卧休息。 军马中蒙古马的定量每天五斤多,折合每年两千斤。至于西方文献中古代军马的定量,每天九斤十斤很普遍。

在前工业化社会里面一个农民到底能耕作多少土地呢? 英国中世纪自耕农约克农每户拥有土地30英亩,即180亩。 18世纪英国家庭农户(无需帮工)的规模可以到五十英亩(300市亩)。请注意,即使考虑休耕的因素,在有大牲畜助力的情况下,一个农户能耕种的土地也远多于中国水平。 要再讨论,我们需要区别马力农业,牛力农业和人力农业。让我们先停止到这里好了。 暂且还是从我们的假定出发。

八亩模型又可以有多种变种,让我们考虑两种情况,一种地主占有20%土地,地租率50%,地主提供牲畜。一种情况地主占有百分之百土地。 两种情况下国家税率10%,谁有土地谁交税(不考虑人头税),税收又回到地主(广义地主,包括皇权)那里

从粮食消费角度讨论,地主个人消费 + 非农业人员个人消费 + 牲畜消费 + 农业生产者消费 + 种子 应该等于总出产。 下面的讨论对问题略加简化,略去种子不谈, 所以

地主个人消费 + 非农业人员个人消费 + 牲畜消费 + 农业生产者消费 = 粮食总产出

而 地主个人消费 + 非农业人员个人消费 + 牲畜消费 = 地主地租

如果地租率为50%, 90%人口为农民,那么90个农民消费400亩粮食,每个人消费为4.4亩, 温饱有余。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假定地主在整个人口中比例为2%, 非农业人员人口占8%, 我们就可以讨论地主如何消费地租了。 因为地主需要提供牲畜,所以我们可以假定18头牛消耗90亩粮食,地主剩余地租减少到310亩。 地主吃当然要高于农民,但人的饭量总有上限。 我们假定一个地主消费的粮食是农民的三倍, 每个非农业人员(包括工匠,仆人,打手等)每个人消费为农民的150%,即每个人6-7亩,则地主和非农业人员总消费为90亩出产。扣除后还有220亩出产可以用来养马等大牲畜。 220亩可以饲养军马11匹或普通大牲畜16-22匹。

文景之治,牛马遍天下可以说是八亩模型顺理成章的结果。

现在讨论地主只拥有2成土地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农户自有牲畜比例大为增加,地主自有牲畜比例在总牲畜拥有中比例大为下降。从财富的角度而言,农户财富增加而地主财富减少。在这个模型中,地主,非农业人员和地主雇工占人口3成,自由农民为7成,72个自由农民享用576亩的产出。18个地主雇工享用80个单位的产出, 地主享用244个单位的产出,即使境况最不好的地主雇工仍可温饱。

每个朝代初期都有一个开荒的过程,上述八亩模型描述的是经过初期开荒后达到的情况。

四亩地模型

现在假定人口增加了一倍。由于技术改进和人力投入,总出产增加了近一成.如果以八亩地模型每亩地出产为一个单元,那末总出产为880单位,要有200人分配这880单位粮食。 请注意基本事实是,平均而言, 每个人占有的粮食从八亩地模型的8个单位减少到4.4个单位。虽然全社会人均占有仍旧在温饱线上,但已经面临严重的分配问题。

在八亩地模型中地主和为其服务的非农业人员一共消费90单位粮食产品, 人均9个单位。现在假定人口翻番,消费量不变,则总消费增加到180个单位。剩下180个人和牲畜要分享700单位产品。为了获得180个单位的产品,除了88个单位来自税收,地主需要得到110单位的地租(92个单位用于消费,18个单位用于牛力),即地主至少要占有22%的土地。 因为地主拥有牲畜,22%土地之需要20个雇工。 问题转化为剩余160人如何分享576单位产品的问题。

请注意,这时即使农民之间分配绝对平均, 不使用任何畜力,人均粮食享有量也不过3.6单位,在温饱线之下。

如果有一半农民人均消费为4个单位,那么剩下80人只能分享256 个单位产品,人均3.2 单位,即挣扎在死亡线上。

比较八亩地模型和四亩地模型, 一个结论是,即使地主不增加他们个人消费水平,贫富差距仍旧不断扩大,四亩地模型中有一部分人生活在温饱下下,甚至可能在饥饿线下。

当一部分人变成流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下,就产生了社会大动乱的基本条件。

即使地主总消费量不变, 当一部分人要求得到更多,另一部分人势必的到更少, 因此资源问题可以转化成政治问题。 当所谓“地主”阶层中相当一部分无法维持原有生活水平,开始跌入下层,他们自然会怨声载道。这就是社会大动乱的第二个基本条件。

“均贫富”

现在来讨论如何“均贫富”的问题。 在模型中,在朝代晚期,没有任何“道德”或“行政”手段能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 社会崩溃,人口大量减少,人均资源上升,最后才又为大治创造条件。

是否能通过社会选择降低人口增长率, 使得人均生产率不因资源紧缺而大幅度下降,这是另外一个复杂问题, 这里就不讨论了。

中国人谈了“均贫富”谈了两千年,多少根本找错了原因,打错了靶子,因此也不可能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所以毛的文革必然垮台。

家园 农业机械化是人少地广的应对手段

人口过剩的国家吃饱了撑的去玩农业机械化。

中国14亿人口,一半还住在农村,要这农业机械化有什么用?中国已经每年进口2亿多吨石油,一旦农业机械化,石油进口量要4亿吨了吧?

另外一旦农业全面机械化,7亿农业人口至少有6亿要进城谋生,这些低端人口不是刚刚被赶了出来,现在还能进城去打工吗?

家园 解放劳动力可以前进,束缚劳动力一定不能前进

首先是方向选择问题,是向前进还是向后退。其次是实际发展。

你担心大量解放劳动力导致人口过剩,并以低端人口为例,带有一定的愤世嫉俗情绪。但是请注意:

现代农村处于一种凋敝状态,大量农村都是空的。

农村集体渐进的展开机械化,可以逐渐解放劳动力。在当时,社队企业-乡镇企业一直在发展。80年代90年代乡镇企业还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但是很快由于其借助公有化资源而诞生、以私有化制度分配的畸形体制,并在各种巧取豪夺之下,迅速走向衰落。乡镇企业的崩溃,直接为东南沿海工业的畸形繁荣提供了大量具备基本工业技术的工业劳动力,并造就了现代农村的凋敝、大量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说白了就是我们直接损失了一代人。

所以,即便不走集体机械化道路,农村凋敝问题一样很严重。而且是一种绝嗣状态的严重问题。

而所谓集体机械化会导致富余劳动力被视为低端人口排斥的问题,仅仅是脑补。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脑补:一个大队出动了一百个青壮年劳动力组团去你公司打工,你克扣他们试试?

他们甚至不需要工会,村委会就当工会使了。全国总工会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怂得毫无存在感。

集体机械化一旦实现,就是整村整村的集体劳动者,一般的企业老板敢歧视他们?谁歧视谁啊。老板敢克扣农民工工资,恐怕会被活活打死。公安局说不定也只能说法不责众,说不定还会说资本家反攻倒算活该枪毙,打死便宜他了。

换句话说,现行的资本主义体制,一方面并没有继续将农村劳动力束缚到乡村,仍然不得不面对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前往城市的局面,一方面又造成了农村和城市两方面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人类生存问题,并束手无策。

目前农村贫困问题还是要依靠各种扶贫车间来解决。

一开始搞社队企业多好啊。

社队企业,是农村就地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形式。一举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和农村空心化问题,一举解决了城市化问题。

现在我们还有城市化问题。中国城市化一直在发展,但是畸形城市化问题比较严重。小城镇建设比较差。而空心化的农村必然不可能支撑起小城镇建设。于是一些地方搞起了集村并寨式的新农村建设,明显是强行拔高。

农业机械化会加大资源上的依赖性。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这就好像中国要发展到欧美发达水平,就要消耗巨大的资源,所以我们不发展吗?显然这是不成立的。

而且现在农村还是要机械化。

同时,农村非机械化造成了农业上很多被动局面。比如说,中国是大豆的重要生产国,但是中国大豆很难被工业化使用。原因很简单,工业生产大豆制品,有的需要高蛋白,有的需要高油脂,机器在加工处理大豆时,针对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型号。但是中国小农分散生产的大豆,零散收购之后普遍出现混装状态。混装之后又极难分拣(你可以试试,拿两碗豆子,一碗沾水一碗不沾水,然后混一起,将沾水的和不沾水的分拣到两个碗里去。两碗豆子是这样,两百吨呢?)。混装以后,平均值既不高蛋白也不高油脂。而机器加工时又面临着豆料忽然高蛋白忽然高油脂的问题。这些原料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处理加工特性,但是混装以后无法针对加工、达到生产最优化。

所以包产到户就是开历史倒车,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现在对此尝试进行扭转。策略是资本主义的策略,组织集中承包,动员农民组织合作社,或者将土地租让给一个种粮大户。干了四十年,最后发现还是老毛的方法对。典型的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既成。所以我看老毛还得在天安门广场上躺着,直到真有人能把他的路走下去才能入土为安。

良种推广上同样存在问题。由于小农经济全面死灰复燃,基层农技站从经济利益考虑毫无经济利益可言,同样技术自己都发家致富去了,于是大量人员离开。开展推广工作时,也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考虑,事实上转型成了“国营商店”。推广良种时,农民普遍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做试验品,偏于保守,个别有成效的,不注意看也看不出来,就算有注意到的,也只是个别人,影响也只及于几亩地,导致推广速度极慢。以前看过报道,分地前推广的杂交水稻之类(大概是杂交水稻。可能还有别的良种,具体名字记不准了)都很快就推广了,但是分地后90年代前后出现的一些良种就推广极慢,甚至没什么人听说(不记得是玉米良种还是小麦良种了)。农业品种改良升级遇到明显阻碍。

包产到户在经济上好处不大,决定性意义在于打碎了集体经济,特别是摧毁了以农业机械为主的工业行业。而以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为主的工业行业同时其实还有国防意义。换言之这又限制了军事军械化。而且农村农民从机械化边缘倒退回小农时代,在相同训练水平下又大幅度降低了兵员素质。比如说士兵对机械的了解极为贫乏。

中国社会现在也要实现现代化,但是这个现代化可以简单理解为农村败落得只剩下城市的现代化,而不是农村发达了也变成城市的现代化。

其实就是现在,很多乡镇也是依靠工厂吃饭的。没有乡镇企业那个乡镇就能穷得要饭。

家园 如果是普遍大降温的话那么的确是会造成影响的

现在的问题是最冷的时候刚刚才开始。

虽然
家园 英国人确实有点毒舌
家园 你确定他吃的不是他女儿的肉, 烧的不是他女儿的骨头?
家园 读着不禁想笑

楼主字里行间,满满的笑料,一种不忍指出又无奈指出的精气神时隐时现。不说了,容我笑会儿。

家园 我特意去问了两个移民大家拿的同学,没人听说冬小麦要减产

人家的原话是:“今年冬天确实是特别冷,但冻死冬小麦就未必了”,“饿死中国人是肯定不会,(由于中国连年丰收)倒是大家拿人担心中国人不买他们的小麦了”。

所以看来中国人暂时又可以不必担心“被饿死”,F大师烧死人骨头的“绝技”可能也要等几年才能出来显摆了。

家园 绝技要是失传了怎么办?
家园 这个放心,F大师平时都会用“兔子”练手不辍

真到了那个危急时刻,F大师会立刻扑向心目中的“两脚羊”们,杀人吃肉,用古籍善本或人骨头烤火取暖,全家其乐融融也!

家园 我们是有底线的,还是别涉及无辜家人吧!
家园 囧,本来回你的,怎么回到我那里去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