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能上google就可以简单核实以下事实 -- forger

共:💬65 🌺213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北美这种高蛋白的小麦叫硬红冬

要生产all purpose面粉,还得掺白小麦

做面包是无所谓

中国人就用不惯了。擀个饺子皮,过一会就恢复成球了。做个手擀面,扁面条变圆面条。倒是可以加拉面用的添加剂,但是谁愿意折腾

家园 唉,人家地大物博、人烟稀少啊

土鳖因为人多地少,传统上就是“精耕细作”,追求的是单产提高,确保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五六十年代搞人民公社,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对组织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在组织能力强的地方,把人心搞齐,就可以搞得很好,例如华西村、南街村,还有林州的红旗渠。反之,就变成了吃大锅饭。所以,搞人民公社主要问题就是步子大,扯到蛋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矮凳看不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掉头往回走,必然造成“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这个是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现在二共再折腾,也改变不了这个方向。

家园 norstar冬小麦的性质是只能扛到-25

如果一个老师,把所有的线索都给学生了,而学生还是啥也不明白,那也只能用榆木疙瘩来形容了,没办法,百度的限制。

冬小麦一个指标叫返青率,就是回头会不会冻死,这个有个温度拐点指标。

google学术有很多文章的。

加拿大大量生产春小麦没错,但冬小麦也很多,而且主要供出口的,很多阿拉伯免费大饼的原料。

365天,10天只占3%不到,但你10天不吃饭,也饿死了,1%,2%都是致命的。

青黄不接那一个月就够呛了,自己的吃完了,进口市场上又没货。

如果国际市场粮家大涨,很多国家通胀爆棚,那么第二次阿拉伯之春未必不会来。

第二点,你以为国际大涨的时候,国内奸商不会跟着涨价吗?

家园 拖慢机械化脚步三四十年,貌似还要拖下去

70年代一部分大队就开始尝试普及拖拉机了,眼瞅着我们就可以在信息革命前实现农业机械化了。结果一分地,像拖拉机这样的大家伙,大家伙儿没办法分,就闲置、放弃了。

正常来讲,80年代应该是农业开始大面积机械化的时代。到80年代末应该是富裕大队普遍实现机械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就地或者异地转为工业劳动力,这个比例就算只占农村十分之一(按照富裕大队占十分之一的简单比例计算)也是七八千万人。劳动力的话可以只算一半,三四千万。

现实中80年代出现了短暂的乡镇企业繁荣,但是迅速就私有化并崩溃了。因为乡镇企业一方面吃了集体的红利一方面又不回馈集体,集体自己也分了,那么最后肯定就是群狼乱舞一地狼藉。

家园 不要摆着内行的样子说外行话,外行就外行,内行是装不出来的

第二点,你以为国际大涨的时候,国内奸商不会跟着涨价吗?

你出国之前一直是在蒋匪区生活的吗?中国小麦收购价高于国际价格。因为中国有最低收购价。

家园 说话要有凭据

加拿大大量生产春小麦没错,但冬小麦也很多,而且主要供出口的,很多阿拉伯免费大饼的原料。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冬小麦也很多”,再解释解释什么叫“主要供出口的”。

家园 话说你是不是把“体感温度”和实际气温搞混了?

你不用解释冬小麦返青率,因为现在加拿大才刚开始冷。

加拿大什么时候最冷都不知道?你是在加拿大吗?

话说你是不是把“体感温度”和实际气温搞混了?最低气温零下二十就可以吹体感温度零下四十乃至六十了。

家园 理由很牵强啊

1. 中国粮食总产量减产可能性大吗?

2. 国际粮食总产量减产可能性大吗?

家园 真?国际战士!

第二点,你以为国际大涨的时候,国内奸商不会跟着涨价吗?

你一个 大家拿人,不远万里、“关心”中国,这是神马精神?这是 真?国际战士精神!

当年“豆你玩”、“蒜你狠”的时候,有人就担心粮价也炒起来。

不过我认为:在大陆,谁能够半年内把粮价炒的翻一番而平安无事,其水平、能力当个 鞠伟 都有富余。

要不趁 大家拿 小麦减产,你动员你的犹太(准)亲家来俺们大陆炒一把粮食、发一笔横财?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别说没给你机会哦

家园 这事有啥可吵的嘛

过几个月看有没有不再登录的id就妥了嘛。不再登录的就是饿死了,愿赌服输嘛。

家园 F总真是读书读傻了。

1)冬小麦只能扛到-25度,那难道-25就生机勃勃,而-25.1就一下子全完了?

2)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在距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里测量的,并且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所以,这个温度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

3)体感温度指的是我们人体感受到的空气温度,这其实是一种感觉。体感温度受气温、湿度、风速、日照、衣着等多种因素影响。前几天多伦多气温零下二十多度,但体感温度却要有零下四十多度。

4)真正影响冬小麦的是地表温度。冬天里,地表温度本来就比1.5米高处的空气温度高,再加上积雪覆盖,应该至少比家里不透风的车库温度高吧。瑞雪兆丰年,只要不是极端严寒,雪盖着冬小麦是好事。

家园 这个几千亩不是中国市亩,而是英亩

美加家庭农场面积一般为4000英亩-8000英亩,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美国有一对老夫妇拥有80英亩的农场,玉米产量只能供养200头肉牛而已。老夫妇销售玉米饲料每年收入只有32000美元。

后来农业专家建议老人家自己养殖肉牛,每头肉牛可以卖1500美元,如果老人家自己屠宰肉牛,那么每头肉牛可以卖出2700美元牛肉。

这就是美国要撬开美国牛肉的中国市场的背景。

家园 那就看粮食进口的变化

每年粮食进口是增加还是减少。

家园 当时农村已经普遍建立拖拉机站,随着工业化基础加强,正进入

快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阶段。

家园 粮食进口是增加又不一定是给人吃的,饲料需求量也很大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