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不如意者十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 holmers
南宋诗人方岳有句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他写诗,喜欢引用典故。也就是说,非首创。第一个说出不如意事的,是光明右使范遥。[调皮] 玩笑!范右使一生之憾,不过一事而已…… 史上初言此憾的,是西晋太傅羊祜。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某日在廷上与大臣谈论时政,认为相较秦凉之乱,应该先平吴,吴平则胡自安,但一定要当机立断,马上执行。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出来后,羊祜长叹,说天下事不如意者,十恒七八。羊家自汉代起,到羊祜九世为两千石,标准的名门望族,魏晋两代都被拉拢。羊祜的太太是夏侯霸的女儿,于曹魏是皇亲;他的孪生姐姐嫁给了司马师,即景献皇后,在西晋为外戚;他的外祖父是蔡邕,所以豪门之外,还是士林领袖。他个人才德兼备,仕途顺遂而又享尽清誉。他和杜预算是西晋群臣里唯一两个能经受住时光考验的人。就这样,他还说不如意者十之七八,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又该当如何?所以方岳在引用典故时略加改变,变成十之八九。但有一事如意,我辈都应感动知足。这个典故,每到进退之际,往往为人提起。不过方岳还是有独到处,因为他还有下一句,可与人言无二三。不管是略遭挫折,还是偶有所得,事后能言的,喜怒哀乐,不过乃尔。我每次想起这句诗,总忍不住要略作改动,何妨“可与言人无二三”? 西方人说人生而寂寞,所以寂寞,大概源于此吧……
一人之力微弱,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明知道如何但却不能改变。
刘晔在曹操时则“如晔所度”,在曹丕时则“不可但知其情而已”,至曹睿则“卒不能自安於天下”。
可与人言者无二三,很多事情没法对人说,因为敌人太多,只能钳口不言。
刘晔末年,豪门世家垄断朝政之势已成,而在这个时候,刘晔“不与世士相经纬”。
而刘晔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刘晔努力退让,但是依旧不能逃避打击。再退,未必退得下去,不退,则未必更好。
正应了罗隐那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
“晔遂发狂”一句,当初读时,以为平淡,今日重读,觉得奇怪。
什么是发狂?
发狂,应该是指着所有人,说你们都是垃圾,才算是发狂吧?或者指天画地,大骂一通,才算是发狂吧?或者毫无避忌,狂奔怒走,才算是发狂吧?以刘晔权位之尊,所谓发狂,至少应该是与朝野都撕破脸面,言行全然不顾嫌疑避忌,才算是发狂吧?
考虑到当时名门世家的形势已成,刘晔大概算是最后一个真正有威胁的曹魏重臣吧。不过连托孤都轮不到他,曹魏帝王如此避忌他的身份,是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