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近找了个新工作,想推动老板建工厂,怎么融资? -- 杨73
这个老板做工业检测设备的,我想推动他做高端的工业听诊器、轴承加热仪什么的。最终想做震动监测的探头,不知河里有没有懂行的,估计会需要非常大量的资金,怎么融资呢,听说香港融资成本低,除了内保外贷以外不知道还有什么手段
去找几份商业计划书,看明白人家的思路。
选一个自己最接近的,写出来。
接下来就是接近本行业的风投高管,看他们的反应,根据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判断,做一定修改,如此几次循环,就可以得到一个接近完成的商业计划书了。
商业计划书最核心的不是市场,技术,而是股权控制架构,这个要找资深人士反复推敲。不要看不起这个, 不要嫌太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公司一有起色就毁在股权相争。
陈王说的很对,股权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你既然对技术有信心,应该也调研过市场和竞争对手,这就不说了,我接触过一个案子,一开始从技术上真的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但是投资人朋友一直在问的是怎么保证投资安全?技术所有人是否全职参与公司,专利是否属于所投资的公司?甚至有要求需求方注入一定资金(远低于投资但是等于需求方的身家),就是说要买断你的精力让你共担风险,让你全身心投入这个项目。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你自己是否有极大的信心
多少有跨越性的程度效果,但过程有可能是漫长的。推广难度也大。
现在有一些厂商在做各种传感器到生产设备上,然后远程实时监测诊断控制,前阵子有个老板仅仅做了一个NBIOT的项目远程数传,东西一台没卖呢,获得了政府和园区的几十万,成本才花了几万块,更别说后面真有人买产品的话。当然现在也有人借这个幌子目的就是骗政府的钱。
你觉得难度大周期长,就分解自己的项目成好多个分阶段的小项目,先定个小目标,能往风口上靠,见效快的拿出去融资
如果你要拉人投资的话,一定要把你枯燥的东西好好包装一样. 你看工4.0, 听起来多厉害,不过实质就是把传感器或者控制器,联网罢了.
前几年吹得天花乱坠的桌上3D打印, 就是当然快速制模的玩具版嘛...
要融资, 光靠工程师的思维还是不太理想, 一定要搞个同伙擅长保证的
细致的东西还拿不出来。技术上面的细节还不清楚。
传感器和控制器还只是采集数据,难的恐怕是数据的分析。当然现在数据采集已经很难了。
而且现阶段也只能一点点儿起步,甚至走一步看一步。融资门槛太高的话似乎太牵扯精力,实际如果香港融资利息比北京低些就好办。
传感器是采集数据,控制器是发出指令, 一个进,一个出。
前段时间,去一家以色列公司面试一个工业4.0的职位, 一上来奥地利人VP就不屑地说,工业4.0只是一个 government initiative, nothing new。
结合我别的渠道的理解,就是政府有大量的补贴(据说去年还是前年是7000亿),只要是能挂靠的项目就能分得一分蛋糕。
从技术上来,工业4.0或者IoT也好,肯定没有什么真正革新的的地方。 但是凝聚共识,劲往一处使,对产业的前进推动肯定是有收获的。
除非地处广州深圳,在香港有一些私人朋友,处于信任肯借钱给你。
香港利率的确比较低, 但没有抵押物的贷款风险很大, 非内行根本不敢相信,内行相信你们的技术也不一定相信你们的人品。
这种事情一靠自己积累,步步推进,二靠名人效应,你能拉动某一个知名人士加入,靠他的名气能拉来几百万天使投资, 三靠自己艰苦奋斗,做成原型或其他早期型号,让风险投资人愿意赌博, 你的成功能让他赚几十倍。
舍此三路,别无他途。
工业4.0的话, 德国那边推的厉害. 这个就是看谁抢先定标准的事情, 后面的你要搞个新的传感器什么你还得根据人家的标准去做了
主要与中国制造2025挂钩,各行业怎么分配我不了解。是业内人士介绍蛋糕时引用的数据,这个数字是前面某一年的实在支出,每年应该是增长的。
工业4.0本身是德国政府主导的,以应对美国的IoT/云计算竞争,中国对应的就是中国制造2025. 影帝和默克尔签过政府间的合作协议。每年11月份上海的工博会能看到很多相关内容。
看起来,中国人德国人的政府都是操心型政府,在后面用鞭子赶, 企业老不愿意的动一动。美国人就是企业在前面竞跑,政府啥事不干。业界IoT, IIoT, IoE blabla, 名字都没统一, 也可以说,他们都会营销,整天搞噱头,造新名词,乐此不疲。
我就是这么打算的
最近不景气,作为工业党我支持你,作为个人,你要有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