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同样是系统集成设计,为什么喷运十不喷C919? -- 脊梁硬
80年代中后期物价飞涨,我身边都有人家用邮寄高粱米的方式填肚子。在华北某省,亲眼见到发薪日女工成群结伙去买毛线,以防货币贬值,用毛线易物,下岗潮带动离婚潮,几个妹子争着给台湾人当小老婆。。。
其实不想去回忆这些,身边真的经历这些的人也都不愿意回忆这些,因为太惨痛也不想做毫无意义的争辩,忍不住的原因是看见有些腔肠门生物从泄殖腔孔喷的东西实在是真是太恶心了——翻翻老美写的平地惊雷,简直跟孔祥熙那帮汉奸蛀虫的调调如出一辙。
也许人类社会,现在这吊样才是常态,深刻理解了鲁迅说的吃人的社会。
当时储蓄很少,人人钱都很紧。
是上飞的错,不管是下马项目、解散队伍还是销毁资料都是上飞自己做的。大环境是邓的问题,可是当时哪家军工企业不艰难,哪家不是咬紧牙关把项目坚持下来,为啥上飞就做不到?如果说邓是推行买办路线的总头目,那么上飞就是中国航空工业推行邓的路线最积极的狗腿子,可是你看一下这楼里面惋惜运十的,哪个骂过上飞,所以我实在怀疑他们究竟在乎的是中国航空工业还是上飞,不然对待上飞上面为何如此宽容。
CRJ也是这样。
反观ARJ21还运十,叹息一声。
说到自主研发,在原则上当然好,非常好,一点毛病没有的好,但再好的战略也要有相应的战术来配套,而评价战术的好坏要看当时的基础和环境。
咱们现在说研发,宏观上就两个事,砸钱和砸人。但80年前后,我们的基础只是一个偏科的平均落后世界大约两代的工业体系。说人,2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一小半是工农兵学员),500万技术人员,而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对国际前沿一无所知。说钱,80年GDP大约4600亿,科研投入64.6亿,略高于1.4%(略高于1975年的比例,10年几百亿的研发实际上不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单独的项目上)。
改开后的第一大失误就是科研总体投入不足。1.4%这个比例,25年后才被超过,这25年之间的中国科研说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特别是87-98年之前在0.5X%水平上晃荡的10多年。除了中央重视不够以外,另一大原因是当时的财政制度,80年代最开始我国实行分灶吃饭,地方财政只要每年上交定额,剩下的归自己。而地方的科技投入一直在低水平上运行,毕竟这玩意不出政绩啊。直到94年分税制之后,政府投入进入一个快速的,甚至是指数型的增长,加上入世之后,社会投入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才有了2%以上的科研比例,和近几年较好的局面。
在教育上也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我国在85-91年大学一直招大约60万人,93-97年也一直是90多万,公派留学也只是缓慢增长。而科研经费不足,脑体倒挂的现实进一步导致了人才的流失。我们是最后是靠99年后爆大学生和互联网大发展才解决了人才不足和与国际前沿脱节的因素。
但以80年代来说,当时缺的课实在太多了,即使每年都保证1.4%甚至2%的投入比例,也不可能说面面俱到,而几百万的人也不可能说一边搞生产,一边搞科研,另一边还要搞教学,三个大方向还都能在20-30年间全面追上世界主流。所以还要谈战术问题。
战术问题其实就是两个:怎么搞技术,冲哪个方向搞技术。
作为一个后进穷国,在没有碰到善良的好师傅前提下,发展技术主要就是两条路:山寨(自主开发)和引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吸收和提高。
山寨相对来说比引进技术更锻炼人才,当然技术风险性也高些,投入资金未必小,收益却可能差了一截(毕竟还要时不时的打官司)。而且山寨也不容易,要遵循科研规律,落后一代的技术能山寨,两代可能就连找门都要费半天力气。引进稍微好一些,就算差两代,也能找到门在哪里。但引进技术有一个重要的陷阱就是要消化技术需要的人力乃至财力未必比山寨少多少——这是80年代引进技术的一个最大的失误:没有组织好接受技术的团队,更谈不上管理好这个团队,也就没有啥维持这个团队。所以很多行业变成了引进,生产,淘汰,再引进.......当然吃过一次亏之后,特别是私企在这一点做得就好多了。另外一个失误就是常常上当,不是买了过时技术,就是买不成熟的技术。
落实到80年代的国情,其实还有一个巴统问题,虽然咱们卖血卖出了一个准盟友地位,但是大把的技术还是不卖你的。
所以怎么搞技术的战术就很清楚了:引进我们可以引进的,消化得了的,不低于国际主流水平的技术(缺一不可),山寨那些我们无法引进的技术。
那么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冲哪个方向努力?当年曾经有过一个刷盘子还是读书的讨论,其实说清楚了这个问题。
刷盘子的技术——能挣钱的,引进。
读书的技术——不能挣钱的,山寨。
最典型的例子是长虹引进彩电生产线,山寨雷达。
刷盘子的技术,有钱景,可以走贷款或是发债的道路,引进可以走,也走得通,所以可以用风险更低的引进。
80年代其实大部分技术引进都是刷盘子的,“洋跃进”中的钢铁,采煤/发电,石化,彩电.......主要都是这一类。当然8年500-800亿美金完全是烧昏头的表现,但是方向没错,如果能限制在180亿美金,不赶在2-3年完成,财力上不会困窘,技术吸收的人力充足也不会搞成夹生饭。尽管如此,后来这些项目还是挣钱了的,甚至也支持了读书的技术的开发。
另外既然刷盘子,那么引进技术其实应该更侧重有比较优势的和新兴产业的技术,前者挣钱快,后者挣得更多,不要怕低端,不要怕是产业链下游,只要能搞到钱,价钱合适,有人就可以。当然80年代国内刚开放不久,对新兴产业缺乏敏感度也无可厚非。
不能挣钱的就要靠国家拨款,国家采购来支持。但同样没有人力物力去摊大饼,所以优先级最高的应该是两种:杀手锏和关键节点技术。前者比如大推力火箭,载荷变轨,雷达,核潜艇;后者比如燃气轮机,电动机,通信和半导体。然后是关键军事技术和产业链基础环节,前者如战斗机和防空导弹;后者如材料和加工。
而8-90年代我国科研导向最大的失误就是变成了为生产服务,这种活是企业的责任,最多加上地方院校和研究所。但90%以上的高等学历人才都去刷盘子,连中科院都被要求为生产服务,鼓励高能所的研究员去搞技术咨询就成了笑话。不知道的还以为人才过剩了呢。
所以80-90年代自主研发的错误是不肯投钱,重引进轻吸收,盲目迷信国外技术,迷信热点,科研立项过于短平快。至于一个以民用为导向的,目标技术低于国际主流水平一代的山寨项目10年后到底算什么还是大家自己判断吧。
现在回过头去看也还很有意思。其实运十就算比不上别人,比自己过去有进步,那就很不错。
以前还有联想的“贸工技“,“技工贸”的争论。有一段时间联想混得好,“贸工技“洋洋得意;现在混得困难,和华为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未来也看不出来有赶上的可能。 要说赚钱,刷盘子是捷径,来源快,手段简单。要说读书搞自主工业,是正路,但走的艰难,有时候还看不到前景。捷径好走,就很容易忘记当时为什么走捷径,就会失去走正路的勇气。上飞,和那些“拉美化”的国家,部分原因估计也是这个。就象联想一样,刷盘子刷得快乐无比,再想搞技术驱动,已经没有那个可能。几十年形成的贸易为主的企业文化,已经完全摧毁了技术驱动的可能。
国家也需要运气罩一点,邓装孙子装的很象,误打误撞加入世贸,中国的初级工业一下子有了广阔的市场,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文明还真是需要底蕴,很多中国人就算是刷盘子的时候,心理也知道这是暂时的,不是正道。
促进就业不能靠造废品实现。
你去看我贴的资料,仔细看。上飞很难说是创造问题还是解决问题。
他们自己的宣传资料里尽是什么用“创造性”土法加工机翼蒙皮这些东西。本朝已经制造了很多年飞机好不好?不用正规工艺出来自然是废品。运十二号机还没上天就已经需要全面检查排除隐患。
大道理方向自然是自制飞机。但是他们这种胡闹做法只能背道而驰。
运十没有错,运十计划有根本性错误。
然则不是自己努力掌握的,再灿烂也不是自己的。
说运十下马?有正式文件吗?这种那么大的项目,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拖死,真是奇葩。
走出困境是2000年后,入世,市场容量快速扩大,生产力的潜力释放出来了。
伟人成功,不可能没有建树。
毛泽东在建国后,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人事斗争,注重于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客观问题,但是人的问题易于偏向于过分主观。毛泽东在最后十几年做的事情,无论是整风还是文革,简单梳理脉络,都是将事情带入了主观领域。
邓小平在拨乱反正时,就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个关键,将事情从主观领域重新带出来,重新归于一般的客观领域。让形而上的问题远离社会,让大部分人重新去接触形而下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从抓革命、促生产,转变成了抓生产、看革命。
从神变成人,这是邓取得重大优势、成为时代领袖、成为总设计师的根本大势。
具体在行动上,他做的所有事情,其实都以这个从主观到客观的变化为根本出发点。
具体做法上,邓小平的事情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对此网友讨论颇多,我也经常吐槽。问题就是问题,这都是不可回避、也无须美化的事情。可以说,邓小平时代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有很多事情,都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收获不令人满意。我们要认识到,在当时的时代,不容易做得更好。
特别是我们要明白一点,像毛泽东那样强悍的人物,不是世代都能出现的——准确地说,不是每个时代走到领袖位置的人都像毛泽东那样强悍。
所以,我们可以说,当时有些事情,邓小平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时他确实没有做得更好。这也许是因为能力问题(那就毫无办法了),也许是因为态度问题(也许他能管但是他不当回事),也许是因为形势问题(他有能力管但是迫于形势不能去管因此作为代价主动放弃)。但是不论怎么讨论,总之就是,当时就是那样了。
总是将过去的历史当成错误,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倾向。
过去的历史事件一定有错误、有不足,但是不要一直将历史当成错误,里面还是有合理性和正确性的。
在大的形势上,作为一个老人,邓小平在年事已高、精力明显已经不足的情况下做出了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只要能走上大方向,小事不管。
事实上,政治家永远不可能设想自己一个人取代整个官僚机关,永远要承认自己精力不足。政治家只有在制造形象的时候才要制造精力充沛的形象,但是实际做事的时候必须承认自己是精力不足的。
邓小平时代,确实在很多事情上做的不令人满意,反对声音很大,学潮是一个典型事件。但是邓小平在大的方向上做对了一件事,这是不能否定的。
现在谈毛泽东,有一个很严重的倾向就是过度强调主观能动性。或者说,忽略了客观发展规律。人和器都很重要,而且双方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单纯的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一个错误,而且是严重的错误,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重大错误。
很多讨论纠缠于细节。细节讨论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保证细节真实,避免对主要结论造成重大影响,避免出现硬伤被人抓小辫子。但是必须明白一点,就是不能脱离大的形势。
我认为上一次转型基本达到了目的。从主观为主的时代转型为客观为主的时代,这个转型是成功了的。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转型。
现代很多人在讨论毛泽东,这就告诉我们,时代希望实现社会理想。纯粹讲物质的社会不能满足人的需求,离开理想人和咸鱼是没有分别的。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咸鱼,要追求更多的东西了。
毛泽东说邓小平内部有个钢铁公司,其实就是说他能下重手,其实就是说他能记取”慈不掌兵“的教训。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也好,八十年代的一刀切也好,都证明了邓小平的决断之坚决。
邓小平为了将社会从神转变成人,让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自己其实也是有代价的。这是他做对了的事情。
他是不是有私心,是不是有别的什么想法,现在已经没有必要讨论了。因为他主动影响时代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他已经去世很久了,二十年了,现在的事情,是我们能够干预和影响的事情,不能继续沉浸在这过去的历史里面了。
具体的事情,有对有错,比如运十下马,现在来看是很可惜的事情,有错,甚至是严重的错。但是也有对,就是始终坚持了转型,彻底坚持了从意识形态对抗转型到经济建设的转型,运十下马这样的举措,其实也是符合了这一转型要求的。只是现在我们来看,这个代价是否有一点不必要,是否可以不支付这样的代价。我们的讨论,也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来讨论。有的人从飞机行业等狭小的视角来评述说运十下马不可惜,这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租不如租不着的思想是毫无正确性可言的,没有讨论价值,对此必须要批判,要坚决踩死。但是不是所有支持运十下马的想法都有问题。
我原本也是反对运十下马的,现在我的看法是,下马很可惜,能不下就不下,还是想保,但是保不住也可以。那么我考虑到的是什么因素呢?就是中国当时整体决策,当时中国的整体决策就是不去争霸。而战略运输机,就是一个有能力对这一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细节性项目。所以我认为当时做出下马的决定,并非完全不能接受。
特别是,当我们对历史上王翦要买田宅、萧何强占民居等事件有所了解的话,我们就会注意到,80年代的有些坏事,未必真的是坏事。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几十年之内,即便国家当年真的是这样想的,我想也很难公开承认这样设想过,因为这会为以后做出新的决策制造巨大的障碍。
当然,也许我想多了,当时的决策者,未必有这样深远的打算。
也许,之所以这些坏事能变成好事,关键就在于后来我们又纠正了邓小平以来的一些错误,将国家建设强大了,所以这些坏事都变成了好事。
所以关键是抓住机会,将重要的事情解决好。
就当前来说,我认为中心任务,就是解决文化自信的问题,解决国人对西方世界的盲目推崇。比如说我现在就接触到很多基督教传教事件,这些事情和以伊斯兰教为代表的宗教事件糅合在一起,让我感觉当今社会面临着极其艰巨的宗教问题。
宗教问题在人类文明史上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我们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是不是要解决宗教问题呢?
马克思主义说,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直接投入到生产中的人力极大降低,人口需求也会极大降低,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
当人们不在因为参与生产而接受客观社会的锻炼之后,如何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如何避免人的思想脱离实际。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可以预期的事情。但是精神的丰富和健康如何保证,就是一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中间,宗教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我觉得有必要买几本书,看看宗教方面的历史和历史对策了。
至于说运十项目的问题以及80年代决策的问题,我认为这个话题适可而止就可以了。两句话说这两个事:运十下马,十分可惜,如有可能,保留最佳;80年代,有对有错,抓大放小,重在当下。
虽然知道这是个自杀行为,还是决定牺牲我那一点点可怜的臭名来传播下我的价值观。
1. 我承认这个题目很热血。身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理所当然做出这样的选择。但这个是宏观的视角。从微观的视角来看,我觉得很扯淡。虽然C919上用了我做的东西,但我绝对不觉得无比激动,发誓要把项目做成。事实上,只要是涉及到自己身家性命的我都一样认真负责。这是个做人的基本素质,基本职业修养的问题。是不是不做C919就没干劲了?是不是只要做的不是自主研发就没干劲了?反过来,给你一个月2000块你干嘛?不给你编制不给你户口你干嘛?
我觉得这是个整体社会意识的问题,从几十年前,就在宣传老一辈牺牲了很多回国参加建设。在当时当然是事实。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此一时彼一时,我不觉得做C919是一个巨大的牺牲,当然是一个荣誉。像文中举例,我更愿意理解他们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为之奋斗的梦想,也许是C919也许是nasdaq,没有什么特别的。以前宣传这个是因为一穷二白,为了激励研发人员的激情。这么作很成功,沈飞,成飞,西飞,洪都,都有很好的例子。但是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靠这个还有效吗?还有必要这么作嘛?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建立正常的研发体系,与结果挂钩的薪酬体系,特殊人才的快速上升渠道。要把职业修养融入研发人员的血液。不靠宣传不靠鸡血就能把事做了。其实现在各研究所已经是在这么作了。也只有看客们还停留在意识形态的几十年前喊号子。
2. 知行合一。老孙兄自己都没有投身运十,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喊号子很没有说服力。你凭什么要求别人做C919一定有干劲?你知道别人现在有没有自己的困难?你怎么知道上飞的工作环境很棒大家很开心?现在电视上喊号子的基本就是在忽悠,财政部税务部门喊着大家要交税,那是因为他们不参加社保。劳动人事部喊着大家要延迟退休,那是因为官员们还可以再服务人民几年。我个人认为(除了宣传口的,这是他们的职业),喊号子的不是傻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抱歉孙兄,不是针对你,只是对喊号子真的很反感。
公务员总是觉得自己是牺牲了发大财的机会来服务人民。军队领导总是觉得自己牺牲了家庭幸福来保家卫国。教师总是觉得自己牺牲很大来从事一份高尚而清贫的工作,医生总是觉得自己干着最脏最累最不被人理解的工作来救死扶伤。
得了吧!
各行各业在那摆着,利弊也算一目了然,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是个人选择,与牺牲和奉献无关。如果你在自己的工作中真的做得比别人好5倍10倍,那你就是奉献了,了不起,国家应该按照你的贡献给你相应的报酬和荣誉。仅此而已!广大普通的劳动者们不要总是在回顾自己的工作时被自己的“奉献”给感动得热泪盈眶。进而利用手中那点小小的权利给自己一点符合自己贡献的“小小”的补偿。呵呵
对于毛和邓的看法是转折的两个极端的:上个世纪把邓看的过高,现在又过于看不起了。不论邓有多少错误,本质上他就是毛派。为什么太祖对于邓从来没有彻底在政治上打死,相信这点信任和底气太祖是有的。当然,邓家和邓派官僚的作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最后兄台说的宗教方面书籍,穆勒的《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虽然老,还是值得一看的。顺便说下,不少河友很担心伊斯兰的所谓子宫武器,我对此从来没有担心过。看中国与印度发展的区别就知道,素质与思想解放的决定性意义。倒反是基督教由于其相对温和包容,大规模传播已成事实,如果应付不好,对中华文明是可能伤及根本的。最好是能达成基督教的从组织到思想上的中国化,如同佛教产生禅宗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