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教育出问题了吗? -- 晨枫

共:💬89 🌺473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然后谈一点怎么去提高阅读能力

我本人毕业后就从事的是编辑或者相近的工作,一共干了八年,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但我并不是学中文的,我是工科生,学化学相关的。相比起来,我那念中文的媳妇,阅读能力还赶不上我。

这里我要说个细节。我要把一篇文章刊发出来,有时候是需要配图的,图片得自己找,即便只是装饰作用,也需要找到贴近原文内涵的图片才算满意。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锻炼了我的理解能力。

回到孩子的学习上来,回到我女儿身上。当我发现她有这样的困难时,我做出了一个调整。看完一篇文章,我要求她先把每个段落的梗概写出来,然后第二层是把自然段合并成若干个章节,到第三层是写出全文的总括。写完之后要求把书和自己写的概括全部关上,复述原文。我在这里采取的是“说作文”的方式,因为毕竟孩子小,不太情愿写太多的字,所以我用上了语音输入法,人说,机写。这里稍微说一下,可能会有人担心,这么一来是不是不会写字了呢?我也有这个担心,所以会有其它的补充。不过我以为,眼光应该向前看,以后的主流输出方式必然是越来越走向“人机合作”。说回正题。之前女儿认为她不能复述,是因为她不会表述,表述能力不高。我为了说服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跟她做对比,说为什么一部电影你看完能说得头头是道呢?为什么一件学校发生的事你能回来再现呢?真的是你的表述能力不足吗?后来她勉强同意了我提出的调整方案,做了几篇之后,终于说:“看来确实是我的阅读有问题啊。”

这里可谈的问题其实特别多,我只能在这里提醒两句:

1.贪多嚼不烂,会引发消化不良;

2.综合考虑汉语、英语、数学三门语言的学习,需要练就“变焦”能力。

通宝推:盲人摸象,三笑,唐家山,墨虎,易水,
家园 教育不公平了,这是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

城市化快速发展,学校呢?

公立学校增长缓慢,私立呢?

好大学门槛越来越高,自主招生的后门呢?

教育市场化,一座大山压在百姓头上;教育不公平,阶级分化加速。

最后呼吁一句,海外游子们,国内这么好,回来享受吧。

家园 学龄前1000个字?!基因太好了,教育条件太好了!
家园 合并和关掉还是不同的

我从没听说过上海学校关掉说法,虽然有些合并的,但总数绝对增多了

家园 当过老师的人路过

教育分层是社会发展必然规律,追求绝对公平在当下即不现实也不必要

家园 最后最后说一点:变焦能力

语数外三门一块学,有利有弊,会学就能变成好事。

这三门语言的特点都不一样,学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孩子哪里知道这些。中国学生会把学汉语时养成的习惯带到另两门当中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学习阻碍。别说孩子不知道了,有些家长、老师也不是太清楚。有个孩子打三年级起,数学长期考30分,惨不忍睹,他母亲还要送他去上奥数。有个初中的孩子做5×3÷3居然是做成15÷3……然后这些孩子就被分析成,或不努力,或没天赋,或不感兴趣,或干脆就是头蠢驴。孩子们费了很大劲,得不到正反馈,已经很痛苦了。再加上这些不理解,你叫他们小小年纪如何坚持得下去?

关心教育问题是好的,但是不能总是只务虚,还得务实,得有办法改善问题、解决问题。河友们意下如何呢?

再多唠叨一句,我个人偏向于研究数学教学,时常有家长或老师对我说:“有些孩子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我承认,人和人是有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差异不至于大到连初等数学都搞不定的地步。我承认,你挣的比我多,你的能力比我强,但你不能说我懒,你这是中伤我。我承认,你的成绩比我好,你的记忆、思维比我强,但你不能说我天生就是个蠢货,你这是诋毁我。但孩子们太小,他们不会像我这样去反抗,也有反抗的,拿枪突突突。我以前遇到这样的家长和老师,我就恨不得一脚踢死他们。但我现在不这么想了,可是我也不会说什么,我就是转身走开。因为我知道,在他们眼里,我一不是教授二不是专家,我就是个屁,我没资格发表我的观点。

家园 每个小孩儿天赋技能不同而已

孩子幼小时会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因为还没有经过学校的统一培训,所以区别特别明显。以视觉记忆为主的孩子,三四岁认上几百上千个字并不困难,但是对长处不在这儿的孩子就是很痛苦的任务。

家园 你这一点说得很对

其它门类也有类似 的情况。比如拿二胡来讲,它没有固定键位,所以可以测试出孩子的音准,简单说就是耳朵怎么样。有的老师对这些音准不太好的孩子没办法,只能拿胶布贴在琴杆上。其实可以去先学钢琴,练练音准,或者学二胡学慢一点。这些差异如果不是人为的放大,而是反过来用合理的方法去提高它,最终的差距是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阅读困难或者阅读阻碍,有些也是因为听觉、视觉系统的不完备而引发的。其实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不少了,而且也有证据证明,只要方法得当,接近成年时都能达到平均值。

家园 支持一把,亲身经历

现在我也是不断教育年轻爸爸妈妈,早一点教孩子认字。我家孩子进幼儿园大约认500个汉字,这500个汉字代表什么意思呢?就是幼儿园中的的幼儿读物中带字的图画故事没有太大困难,少量不认识的字很快成为新认识的字。所以,孩子小班,中班,大班的图书角是他的最爱,加上家中他去图书城自己选的图书,上学前实际上已经具备小学毕业的汉字要求。孩子的三大名著(和我一样不太爱看红楼梦)都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就看完,古文基础也在这个阶段他自我启蒙了。

我个人认为早一点给孩子识字,就是早一点让孩子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孩子有一定词汇量后,我们教会孩子查字典,后期词汇的增长不太要家长操心。

识字早的最大问题是孩子眼睛问题,虽然我们也很关注孩子用眼卫生,但孩子毕竟没有太大的自制力,有些场合家长也不可能监控得到,所以,小学五年级孩子就戴眼镜了。

家园 家长该怎么办?

中国的教育问题,要说起来,说到死也说不完,而且说到死它可能也还是那样。

我的理论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形势比人强,只能识大势,接合自身的能力去做一些努力。大势不好,我的努力方向就是少吃亏,大势好,我的努力方向就是多得利。

那么中国教育的大势是什么呢?我只从一个方面来讲。

我们现在都知道,9-15岁是个关键年龄段,关乎后面的人生是否健康。换算来说,就是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

同时还有这样一个事实:每个人的生长曲线是不一样的,但这并不是问题,不必去担心。现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在正常情况下,到15岁左右,也就是接近成年人时,大部分人会发育得差不多,我这里讲的是硬件。

但是很遗憾,这个事实并不是众所周知的,或者说,在现行教育框架内,没有有效的手段去“对付”它。“对付”谁呢?老实不客气的讲,要对付的主要是家长,因为家长总是在比,在拼。

因此,中国教育的大势就是:本来是合理存在的生长曲线的差异,被一刀切式的考核方式固化、强化、异化了。

那么家长该怎么办呢?我提六条建议:

一、盲目比拼不明智。至少高中以前这么干是不行的。

二、正视人的生长曲线不同,不必过分担心孩子当下的弱项。树大自然成,有些所谓的问题本不是问题,放在那,时间就可以解决。

三、学习(不限于课堂学习)得有正确的方法,需要家长、老师、孩子三方共同努力研究。这里最要强调的是,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观察孩子的言行,最好能去读一些和教育、心理、语言有关的书籍(建议既看经典理论又读最新研究成果)。最要避免的是用所谓的常识来分析问题,责骂孩子事小,搞错了错误根源才是要命的。一句话,理解了孩子,才能解决问题。

四、不能指望大环境迅速发生良性变化,孩子还是免不了受委屈,还是会有许多负面情绪,要教会他们怎么去正确的排解,而不是将自己的恨转移到比自己更弱小的个体身上。

五、身为师长,得有一颗心,我们这一代人受到的伤害,到我们这就结束。

六、作为一个长期任务,要教会孩子避免简单的以多数、权威为判断依据,要教会他们学会服从规律,自然,还需要机智的去面对这一切。

以上是个人所见,仅供参考。

通宝推:niuph,盲人摸象,易水,三笑,
家园 也许吧

能有这个天赋的孩子有多少?那剩下的呢?而且这说明什么呢?汉语比字母语好学?好上手?更容易开始自主阅读?

好像我说过不想争论,那我应该就此闭嘴了

家园 是讨论不是争论

没有新的事实论据,争得脸红脖子粗那是没有必要。

对你这个问题,我正好有一点印象

能有这个天赋的孩子有多少?

人群中往保守了估计,十之二三总是有的。我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公开课的情况看,30个人里面起码5、6个是已经把字认得差不多了的(估计一两千以上吧)。他们幼儿园大班的情况也差不多,40个人里面有5、6个吧。考虑到有的孩子比较内向,可能我没有观察到,有的孩子也许家庭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学习,这个数字绝对是低估了的。那就是一般新开的小学和幼儿园,不是特别好的,需要打破头进去的。如果是我们学校附属的幼儿园,比例还要更高。这还是在教育部不让幼儿园正经教认字的情况下。

我周围的情况,几个亲戚的孩子里面,学前基本认字的,最近的3个里面有两个,剩下那个也认字,就是吃力一点。我家的孩子,中班就可以无障碍地阅读全部是字的书了,一年级,上下五千年已经翻烂了。过程中完全没有人强迫他,除了开始有两盒卡片,后来都没有主动教。就是他常常问,我们耐心地回答了而已。

所以你可能要么见得孩子有点少,要么你没有养过小孩儿,把这个问题看得太难了。认字当然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会那么容易,比如我家老二,技能点就不在这上面,教他认一个字,立刻就忘了。但是人家也有自己的长处就是了。

汉字一开始可能没有拼音文字好上手,但是也不难。中文世界写文章的要求是要深入浅出,没人飙词汇量,飙生僻字那是多么中二的表现呢。而在英文世界里,词汇量是显示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识,各阶层完全可以用词汇量分开,GRE词汇没受过教育的就开始不懂了,而红脖子拼写出错的大把大把,你都会怀疑他们是不是会说英语,见面后发现人家发音纯正得很,比我强多了。。。拼音文字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容易。另外很有意思的是,你知道有一类人有拼写障碍么?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拼写字母文字,但是这类人却可以学会中文。这反映的其实是字母文字没有象形文字直接,在大脑里要多一道工序。

家园 我觉得天赋并不重要,父母的引导很关键

孩子具备视知觉能力后,都应该有探索未知空间的能力,不引导的话,汉字都是二维码,不知道什么意思。引导一下,读孩子喜欢的故事书下面的文字,说明字的结构,他很快明白文字与图画结合的美妙,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后面就会自觉与父母交流识字的。我还有个体会,就是不强求写,孩子偶尔也愿意写,但比认字难得多,其实没关系,后面进小学老师会要求写的,很小的孩子,一定要让他写出认识的字,会降低他识字的兴趣。

通宝推:盲人摸象,
家园 父母引导肯定是最重要的

认字么,大家都能学会。我只是说有些孩子比另外一些孩子学得显著地更容易一些。当然我也不是专门学教育的,说的只是我观察到的现象。

家园 您没有静心想一想吧?

我们与教育口关联比较高,有时开玩笑,中国最好就二所大学,一所叫北大,一所叫清华。教育的现状是政府管理欠缺+家长期望过高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我是建制派,,我觉得家长的期待过高因素更大些。以大学为例,能考上大学的就期望一本,能考上一本的就会期望211,...,最终在国内狠不得都上清北。

我说个实例吧,早些时候,有机会去了趟秦皇岛燕山大学,与计算机学院的老师交流,也看了看他们的机房、实验室。他们很自豪,让学生三、四年级进机房学习编程等,早点动手,学生毕业就业并不困难。后来我有朋友在秦皇岛办公司,也介绍他们去燕大找学生实习留下,总的评价是不错的,但唯一的麻烦就是能力强了都跑到北京挣更高的工资了。其实,知道孩子的兴趣,了解就业市场,了解学校的专业特长,比为了家长的面子去争排名更高的学校重要得多,可惜理解这点的家长并不多。

再说自主招生吧,后门或许有,但也要明白好大学的苦恼,以北京为例,现在为了教育公平,大幅降低高考难度,这几年高考分数灌水得厉害,使得大学招生区分度下降不少,于是自主招生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教育公平、保证入学质量这个矛盾就这样解决,但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仁智相见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