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徐向前与西路军事件 -- 温相

共:💬48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徐向前与西路军事件

当西路军到达大靖时,中央给陈昌浩、徐向前发来电报:“由于河东还未能战胜胡毛王各军,妨碍宁夏计划之执行,我们正考虑新计划,但河东主力将与西路军暂时的隔离着。”电报还征求陈、徐意见:进入新疆和退回河东哪一个更有把握。电报收到后,徐向前主张西进,陈昌浩附和,中央复电同意陈徐的意见。然而,当军队在古浪和马家军交手后,主力部队红九军损失严重,阵亡2000多人(当时全部西路军为2.2万人),九军参谋长陈伯樨、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均战死,军长孙玉清负伤。这次战败后,徐向前立刻修正了自己的原来看法,主张撤退,他重新估计了马家军的战斗实力和西路军的对比,指出:“九军被搞了这样一家伙,与过去的形势可不同啦。我们究竟怎么个打法,在这带能不能站住脚,这里有没有建立根据地的条件,都是问题。关键是看敌我力量的对比,一厢情愿是不行的。”然而,陈昌浩并没有认真的看待这次失利的背后的复杂原因,仍旧主张继续跟进,他当时的看法是马家军不过尔尔,先头部队受了点挫折,不等于就打不开局面。徐向前不同意他的看法,二人第一次面红耳赤的争论不休,陈其人孤傲、作风专断,对于徐的争论大起反感,第二天召见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要成员准备针对徐向前的“错误言论”展开反右斗争,公开批判徐向前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因为与会者多数人为大敌当年不宜内部分裂,这才作罢,然而,陈的主张却得到贯彻落实,大错就此铸成。所以,后来在检讨西路军战败时,陈昌浩也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在于此。

西路军首次兵败倪家营子跑到威狄堡后,徐向前再次主张向祁连山撤退,而陈昌浩决定决定连夜回师,继续固守倪家营子,还以右倾威胁徐向前,无奈之下,徐只能服从命令,就是这个固守的决定最终断送了西路军仅存的几千人马。最后的血战到来,徐向前冲在第一线,战场上的幸存者回忆,徐向前站在房屋顶端亲自指挥战斗,比之苏家埠那次还要危险几倍,这一战,西路军青年将领陈海松及其麾下将士悉数阵亡。陈昌浩在战后以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决定,组建西路军工委,陈昌浩、徐向前回中央脱离部队。徐向前反对脱离部队,而陈昌浩则表示“我们回去要和中央斗争去”,中共中央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的电文强调指出“毛炳文东撤利于你们发展,在你们打破马敌之后,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而后张国焘也来电说“军委对西路军的指示是一贯正确的,对西路军是充分注意到的”,他批评陈徐二人“如果还有因过去认为中央路线不正确而残留着对领导的怀疑,是不应有的”。“应当在部队中,特别在干部中,提高党中央和军委的威信。” 随后,中央军委给西路军电文称:“同意西路军在现地休整一时期,集中全力乘机向东打敌,争取尔后以一部西进条件下,并大大向东扩展甘北根据地。”这一电报最终导致著名的高台血战,五军军长董振堂阵亡,红五军团全部垮掉,这也是陈昌浩所说的要和中央作斗争的理由所在。

但是,在那种情况下,陈徐脱离部队造成了影响不是一般性的,李先念首先就不同意陈徐都离开部队,因为这等于自杀。徐向前再一次的劝阻陈昌浩:“我们的部队都垮了,孤家寡人回陕北去干什么,我们留下来,至少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这支部队是我们从鄂豫皖带出来的,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回去干什么?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要死也死到一块嘛。”然而,陈昌浩还是决定他和徐向前突围,其余部队交给李先念、李卓然率领。至此,出发时的三万人(《陈云传》中说西路军一共21000人)的西路军全面走向覆灭,后来李先念到达新疆时部队还不足400人。徐向前晚年自承“我迁就了陈昌浩的意见,犯了终身抱憾的错误,疚愧良深。”

西路军的溃败是多方面原因的,这里面,军委的指挥部署朝令夕改也是写到了明处的,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而后,陈昌浩固执己见,没有能够认真听取徐向前、李先念的正确意见也应当负一定的责任。

元宝推荐:你克我服,
家园 徐向前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导致西路军失败也就算了

但和陈昌浩一起临阵脱逃,实在是一大污点。

单凭这一条,就没有资格当元帅。

很奇怪的是,部队里打的胜仗越多,首长就越有威信。可徐打的胜仗也不少了,为什么没有在四方面军里有超过陈昌浩的威信呢?威信高的话,否决陈的意见是应该没问题的。

家园 右倾是个大帽子,是党内斗争的一大法宝啊。
家园 顶一下,花一朵。温相是否写过陈昌浩后来下落的文章?

如果写过,给个链接。

如果没有,先预订了。

家园 别的不提,只指出一点

西路军的总指挥是徐向前,总政委是陈昌浩,军事上作决定的最后权力是总指挥还是总政委负责呢?

西路军首次兵败倪家营子跑到威狄堡后,徐向前再次主张向祁连山撤退,而陈昌浩决定决定连夜回师,继续固守倪家营子,还以右倾威胁徐向前,无奈之下,徐只能服从命令,就是这个固守的决定最终断送了西路军仅存的几千人马。

评:明知是死地还要带领部队往里面跳,这样的总指挥是不是称职?

但是,在那种情况下,陈徐脱离部队造成了影响不是一般性的,李先念首先就不同意陈徐都离开部队,因为这等于自杀。徐向前再一次的劝阻陈昌浩:“我们的部队都垮了,孤家寡人回陕北去干什么,我们留下来,至少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这支部队是我们从鄂豫皖带出来的,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回去干什么?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要死也死到一块嘛。”然而,陈昌浩还是决定他和徐向前突围,其余部队交给李先念、李卓然率领。至此,出发时的三万人(《陈云传》中说西路军一共21000人)的西路军全面走向覆灭,后来李先念到达新疆时部队还不足400人。徐向前晚年自承“我迁就了陈昌浩的意见,犯了终身抱憾的错误,疚愧良深。”

评:三国言: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徐自己带领部队进入死地,最后时刻一不带领部队坚守,二不带领部队突围,三不能死难于此,而采取临阵脱逃的做法,这样做按军法早就该斩了。赧颜苟活于世,已经是够无耻了,作为第一当事人,还没有为那些受他们牵连的西路军“右倾”分子申辩,包括坚决执行中央决定的陈昌浩。如果不是李先念在查阅了当年的历史档案,于1983年2月25日给中央写了长篇报告《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西路军的冤案什么时候才会平反?他自己是到1983年才开始写这段历史,到1986年才公开这段历史。看看那些西路军被活埋的和被糟蹋的女红军战士,徐帅难道能够问心无愧的去见马克思?老而不死谓之贼,信夫!

家园 兵至死地,徐帅不可能像他后来说得那样迁就陈昌浩!

西路军失败的政治责任不知道谁来负。西路军失败的军事责任徐帅难辞其咎。

那个时候,在数千将士的生死存亡面前作个人选择,哪有时间动别的心思?

家园 先献花,再说说我的看法

我也觉得徐应负很(更)大责任。

后来的证据必然会有利于他,毕竟他活的长而且封了帅么。

无论如何,临阵脱逃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要不是他和中央关系好。。。哼哼,看看115师代师长陈光的下场吧。

家园 【文摘】陈昌浩曲折坎坷的经历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昌浩是红军中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宣告成立后,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总政委。在1936年8月的沙窝会议上,他又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进入甘肃河西走廊,改称西路军,陈昌浩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西路军最后失败了。

  兵败河西走廊,是陈昌浩人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的陈昌浩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销声匿迹,渐渐为历史所湮没。

  

辗转来到延安,不久又赴苏治病

  离开西路军奔赴陕北途中,陈、徐二人曾经歇脚在一个叫大马营的村子中,一个叫但复三的百姓让他们留宿。正巧,但复三是陈昌浩的湖北老乡,高烧不退的陈昌浩住下来养病,徐向前一个人沿着祁连山的戈壁滩昼夜兼程。在平凉,徐向前遇到了由刘伯承、张浩率领的援西军的前哨――耿飙的部队,顺利地回到了延安。在保存下来的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后,徐向前担任了副师长,成为八路军中的一员重要将领,建国后成为共和国的元帅。而陈昌浩则没有报告组织,擅自回了老家。1937年6月的一天辗转来到武汉。此后,陈昌浩人生的轨迹与自己的老搭档徐向前迥然相异,这恐怕是两人分手时所无法料到的。

  来汉的第二天,陈昌浩来到革命老区湖北英山县,打算在这儿重举义旗,建立一支抗日武装。但当地的反动武装非常嚣张,陈昌浩感到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此时的陈昌浩思念亲人的心情更加强烈,于是给他在汉阳老家的亲友写了一封信,约他们见面。

  在汉口,与阔别10年的老母和妻子、儿子见过面后,陈昌浩了却了一桩心事,然后赶赴陕北。

  回到延安后不久,他因患有严重的胃溃疡,被批准到苏联治病。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0多年漂泊异国的生涯。

  1941年,德国法西斯突袭苏联,陈昌浩被紧急疏散到中亚共和国一个名叫科坎加的小镇。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他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局委员和红军最大的一个方面军的总政委。陈昌浩没有什么生产技能,只有到采石场去做苦力。没有医生和药物,粮食紧张,陈昌浩的胃溃疡越来越严重。

  日本侵华期间,陈昌浩曾给中共中央、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写信要求回国参战,但都没有回音。

  1942年冬天,陈昌浩接到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聘他为翻译的公函。他很快就奔赴斯大林格勒前线,尽了一名国际主义战士的责任。

  1943年,共产国际宣告解散。经季米特洛夫提议,苏共中央把陈昌浩、李立三、冼星海等人找了回来,先后安排他们到苏联外国文学和民族文化出版局工作。陈昌浩从此开始从事翻译工作。

  陈昌浩的译著《近代世界革命史》、《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政党论》《列宁文集》(两卷集)等先后在苏联出版。

  除了翻译马列著作之外,苏联方面又请陈昌浩主编一部工程浩大的新版《俄华辞典》。旧版是十月革命前编纂的,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此后,陈昌浩把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这项工作之中。

  

谈起过去涕泪长流

  抗日战争结束后,远在苏联的陈昌浩又多次给党中央写信,要求回国参加工作。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他始终没有收到回信。不久,蔡畅途径莫斯科,专门看望了陈昌浩。通过蔡畅,陈昌浩再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表达了回国服务的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昌浩欣喜若狂。1951年初,留学苏联的儿子陈洋生大学毕业了,回国参加工作。陈洋生回国前,陈昌浩再次嘱咐儿子替他代办申请回国的手续。

  经过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批准,离开祖国10多年之久的陈昌浩携苏联妻子格兰娜和幼子陈祖莫回到了祖国。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代表党中央,亲自来到北京站迎接他。

  出于战友情谊,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徐向前邀请陈昌浩夫妇和在红四方面军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在徐向前的寓所里聚会。陈昌浩生平的是非功过、浮沉荣辱,集中表现在红四方面军这一历史时期,这是他人生的巅峰。这巅峰上下染着烟火和血色,也是他难以洗雪的耻辱之柱。此时在昔日的老战友徐向前家里,陈昌浩像一个落魄之人,低着头,弯着腰,与他昔日之部属,如今共和国的将军们、部长们一一拱手,表示歉意。当他和前妻、时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的张琴秋紧紧握手时,非常愧疚,连声说道:“琴秋,是我使你受苦了!我……我对不起你呀!”

  回国之初,由于工作岗位迟迟未定,闲来无事,陈昌浩便去张琴秋家串门。张琴秋夫妻以礼相待,并将陈昌浩对未来工作的想法转告党中央负责同志。后陈昌浩被任命为马列学院副教育长,后又调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回国后的陈昌浩曾在许多场合忏悔自己的“罪行”。1962年5月,陈昌浩在武汉与几百名原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士聚会时,声音嘶哑,热泪长流。

  他痛心疾首地说:“兵败祁连之事,我实在难辞其咎,二万精英,喋血大漠,共产党10年积蓄的力量,还不曾与日寇一战,就毁于内战战场上。当我想到这些英灵,犹如万箭穿心……”

  “我过去对不起毛主席,长征中第二次南下,犯了错误,西路军时打了败仗,但党中央毛主席宽大了我,让我学习,我回国以来,先任马列学院副教育长,这个工作很适合我初回国时的情况,我在教学中可以系统总结一下我的经验教训,继续摈弃一些不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理论队伍。后来调我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这真正是搞我的老本行了,可以充分发挥我的特长。在和平建设时期,能够得到这样的任用是不错的,我这是肺腑之言,绝不是外交辞令,也不是违心之言。”

  

在“文革”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像陈昌浩这样的在历史上犯过严重错误的人在劫难逃。

  回国后一直踏踏实实埋头著述的陈昌浩被“红卫兵”、“造反派”们无休止地揪斗着。妻子格兰娜被迫与陈昌浩离了婚,但还是被投进了监狱。格兰娜生的儿子陈祖莫、柏生、洋生被逼得四处奔逃。

  1967年7月30晚,绝望之极的陈昌浩吞了大把的安眠药,离开了令他感到痛苦和不理解的世界。这年,他61岁。

  13年后,陈昌浩的名誉得以恢复。1980年8月21日,党中央为陈昌浩举行了追悼会。经党中央审定的悼词称:陈昌浩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历史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它为陈昌浩革命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中华儿女》2002年第9期)

家园 jc有篇贴指出徐向前回忆录中的一个问题。

就是在西路军的历史上,好像只有一次消灭过二马的青海宪兵团。徐回忆录第一版说是在1937年的2月下旬东进途中发生,并指责陈昌浩被这一胜利冲昏头脑,以此听从了中央“坚守50天”的指示,返回待援。

  而《陈昌浩革命生涯》写消灭宪兵团事是发生于1937年的1月下旬。

徐回忆录第二版改正了这个问题,不过在回忆录中出现这样重大的失误,实在是有点。

家园 花一朵!

家园 陈昌浩是军委会书记,有最后决定权。

徐服从他并不认可的命令无可奈何,并不算他的责任。

家园 在胡耀邦同志主持工作的党中央完全摆脱老人家时代那种政治高压后,

李先念同志特别就四方面军和西路军的几个历史遗留问题向徐帅核实,这几个问题包括,1,草地分兵是中央单方面抛下四方面军还是因张国焘图谋加害中央而使中央红军被迫单独北上?2,西路军到底执行的是来自中央的命令还是张国焘的命令?

我记不得是哪本书或杂志了,所以惭愧得很这里不能给出出处,大家要骂我也认了。

徐帅看看头上天、瞅瞅脚下地,无语。

家园 徐不是自己要走,而是会议决定他走:

而且,徐一路要饭回到延安,这点是连毛泽东都肯定的,和陈昌浩跑回老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家园 至于说临阵脱逃,林彪才是真正的开小差:

粟裕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有所提及。

家园 西路军当时设有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一切行动:

军政委会员的主席就是陈昌浩。而且,陈昌浩本人有同陕北中央联络的密电本子,此外还有李卓然有。徐向前只能建议,不能越过陈指挥。我党的组织程序是十分严格的,下级必须遵守上级的命令,吕正操在回忆录中不是提过吗,政委有否决权,而且是一票否决,何况军政委会员主席的陈昌浩。西路军是以四方面军为主体的,而陈在四方面军中的威信(或者说威权)是仅次于张国焘的。先不要说服从陈昌浩是服从中央的的指令,就说习惯上,人们也知道陈的嘴巴比徐的嘴巴大得多。

老兄后面一句“老而不死曰贼”来形容徐,我以为有些意气用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