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谈林徽因 -- 有乐子没药吃

共:💬7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谈林徽因

看了大家的帖子后,有话想说,林徽因的生平大家已知,在此我不复多言,只想说我对她的一些想法。

对于林徽因的认识是因为徐志摩,十五岁的我曾极爱志摩,为他的才情神魂颠倒,在我年轻的心中他是我最想嫁的人。由于这种心态我开始了解他一生中的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个女人中我最恨林徽因,志摩因她离婚担负了负心汉的角色,又因为她的变心而认识了陆小曼这朵交际花,最后更因为要去听她的讲演而飞机失事死去。那时觉得她是这个世上最让人讨厌的女人,我不屑去了解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改变,由其是在看了那部糟糕的《人间四月天》后。周迅演的那个苍白无助的林徽因让我很难接受,无沦如何我不相信这样一个女子会让那个才华横漾的志摩爱了一生。我开始了对林徽因的艰难搜索,说艰难是因为当时我对林的了解只有那一句“你是人间四月天”,我开始寻找与林徽因有关的所有书籍资料,甚至还买了一本她的建筑方面的书籍。

于是我知道了她的出身,她的生活,她与徐志摩的纠葛,她与梁思成的婚姻,战时她那间很有名的太太客厅和她的成就,慢慢的我心中的天平开始向她倾斜。

无可非议她是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女人之一,在丈夫光芒的掩盖下仍是天上最亮的星,并无时无刻不在灿灿生辉。梁思成的成就一半归于她,可贵的是她不只是在背后支持,她直接站在丈夫的身边,是他在学术和工作上的同行者和合作者。在动乱的年代中她随梁思成走遍大江南北,为腿脚不方便的丈夫做测量和绘制工作,在艰苦困难的生活中不但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更在料理烦琐的日常事物时坚持对学术的探讨和写作,今天我们在阅读梁思成的文集时要知道大部分的文章都经过她的修改和润笔,甚至有很多更是她亲自纂写,在建筑专著以外她的诗歌散文以及小说也是她身后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可叹的是很多人只探究着她与徐志摩的那一段感情,不曾仔细的看清这位了不起的女人,包括我在内。

在那本文集内有很多林徽因的照片,其中最清晰的一张大约摄于她三十左右,是张半身像,她戴着一顶马连坡式的草帽,仰头看着上方,素面清澈,流光溢采,眼中闪闪生波,那样专注,那样深情。在她的身上透着对工作的热爱,对美的陶醉,使我如此渴望追随她的目光共同欣赏那份美丽。这样一位清水为神,诗词为魂,集坚韧与温柔、浪漫与实际、古典与现代为一身,才华出众、辩机无双的美丽女子,有那位男子不为她倾慕有加,徐志摩的痴狂、梁思成的深情、金岳霖的追随都为之理所应当,中国现代史中三个不同学术方面的顶峰人物为她的生命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也因此吸引了那个时代里很多的学者成为了她夫妻一生的挚友,她的家成为了学术沙龙,让我们看看她客厅中的朋友吧胡适、徐志摩、金岳霖、费正清、沈从文----一代名流集于一堂。

因此我开始认真思考起她对婚姻的选择,我不能不承认她是做出了明智的决择,这样说可能志摩迷们会对我群起而攻之,但请不要忘记我也是其中之一,我这样说只是试着从一个公平的角度来分析。首先我必须说林徽因是爱着徐志摩的,并且将这份爱持续了一生,这一点可以从她的诗中,从她收藏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片中都可看出。既是如此她为何嫁给了梁思成,这是大家心中共同的疑问,也是很多人对其指责的重点,有人说是因为梁家比徐家声望高,是因为梁启超。我却觉得是因为那个时代是因为林徽因的生活经历和她的性格决定了这一切,那时虽然因为新文化运动由于西式生活的引进,人们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旧的婚姻观念仍旧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一位名门望族的小姐嫁与一个离婚的男子总是让人笑话,就是她那思想进步的父亲也不能同意,何况她与梁家议定婚约在先。其次由于她母亲的婚姻遭遇使她深知不得丈夫喜爱的痛苦,更何况是被离弃,甚至是在有孕的情况下,(写到此处我不得不谴责徐志摩的无情,虽说他的婚姻是出与无奈,与张幼仪即无感情已无共同爱好,与其离异是为了追求真正的幸福,却不该在其最需要他的时候弃之不顾。)自己是使其受此痛苦的使作甬者,是第三者,这一切都不是一个十六岁少女所能承受的,我猜想在父母亲与姐妹的劝说中也会提醒她张幼仪的今天有可能会成为她的明天,是啊!徐志摩的诗人气质让人倾慕,让人爱怜却不能让人依靠,她早熟的心使她深知生活是实在的,实在的生活会消磨爱情,而作为诗人更不能忍受实在的生活,而在梁思成的身上却有着女人所需要的一切,冷静,稳重,实在,她退却了。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梁思成得确是最适合她的人,他们有共同的兴趣,有共同的追求,有共同的工作,正是因为彼此的相伴使双方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在共同的生活中产生了劳不可破的感情。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林嫁给了徐一样也会有成就,这一点有可能,但我肯定徐志摩不会像梁思成这般给她无尽的发展空间,由其是在感情上。有两点为证:第一是徐志摩与林徽因的再度交往,令人讽刺的是当初林徽因是因为徐的诗人气质离去,而此时的徐志摩却因为陆小曼的挥金如土而不得不四处奔波赚钱养家甚至作一些很市侩的中介工作,而他当初是因为与张幼仪无共同语言而离去,如今虽因与陆小曼有相同的兴趣和爱而结婚,奈何妻子却终日沉迷与鸦片,感情日见淡薄,又为生计所迫夫妻分居两地。见朋友们和师弟夫妻双双伉俪情深,自己孤单只影,那种心情不言自明,见此景在林徽因的心中必然有着深深的内疚,梁思成理解妻子的心情,他明知在妻子内心的深处仍有着徐的身影,而徐志摩也还爱着妻子,可他仍以一颗赤子之将感情又受重创的师哥接纳入室,给与情感的慰藉,更是在志摩死后他用自己的爱和关怀抚慰着妻子痛哭的心灵。其二在妻子对其坦承对金岳霖有了爱意时,经过痛苦的思索后他将决定权交给了妻子,因为他要她幸福,要她快乐的生活,正是这种坦荡的胸怀和无私的爱让妻子留下来,让金岳霖自愧不如,作了他们终身的挚友。由此可见梁思成是值得林徽因相伴终身的,生活证明了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最后我要说林徽因是那个时代所孕育的杰出女性,那是个非凡的时代,因为有着像林徽因、张爱玲、石评梅、萧红----这些卓越的女性。

家园 林徽因很有人气呀

对这种特别有吸引力的魅力女子最安全的路子是---躲得远远的。

呵呵,典型的鸵鸟战术,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家园 的确是独特的时代,中国最后的士阶层如同流星一样燃烧的时代

看到文尾,忽然发现萧红这个名字,忍不住多写几句。

日前,本来写过一篇张春桥和萧军决斗的文章,后来弄明白自己犯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错误 -- 请教于我一个当作家的舅舅,才知道最后代替张春桥和萧军决斗的不是我一直认为的山药蛋派大师马烽,而是狗仔队队长马蜂。这个人丢得太大,文章只好止住。

但是我受了教训以后,也得到不少有趣的史料,因为我这舅舅当年在山西作知青,后来住在太原多年,他认识的一个公安系统的朋友当年管一所监狱,而那个监狱里面就有个名人和这场决斗有关 -- 那就是中途抢走了萧军的铁棍,救了张春桥一条性命的聂绀弩。

文革后给聂先生平反,在湖北开座谈会,他作为监狱方面的代表去给聂先生道歉。当然,这个角色不好受阿。

这和萧红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他说聂先生当时已经半瘫痪,但脑子依然很好,坐轮椅参加座谈会,说到四人帮的时候,哈,就提到了萧军痛打马蜂,说张春桥滑头阿,本来他是正主儿的,去了,一看萧军那个样儿 -- 萧军什么样儿?萧军属于那种动不动就嚷嚷“我杀你全家!”的人物(我经过考证,发现这个说法并非空口,文献记载,萧军至少两次要“杀你全家”,都是和萧红有关,一次是在哈尔滨义救萧红的时候,因为筹款不着,警告客店老板,你敢把萧红卖进妓院,我杀你全家。一次是对给萧红治病的大夫说你治不好我杀你全家)张春桥说我当证人,马蜂和你决斗。

萧军是下战书的,反正你有人迎战就行了,说好,我就打这个马蜂!

马蜂不干了,他本来觉得自己练过两下子,看见萧军当时就明白这不能比 -- 萧军何许人物?失业了找工作,到处问哪个武馆缺武术教师的,马蜂这种玩票的如何能比?

马蜂说不行,这不公平,我有证人,萧军没有啊,算了,改天再打。

这时候,陪萧军来的萧红慨然而出,喝道:我做萧军的证人!

马蜂就只好迎战了。

结果当然是马蜂被痛打。。。聂老讲以后见到萧红,萧红说起来还十分开心自豪,大概她心中的三郎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因为和打架有关,这位公安系统的朋友一下就记住了。他觉得聂老有些多管闲事,当时要是不夺萧军的家伙,当场干掉张张春桥,那。。。那才叫为民除害呢。

虽然,萧军和萧红最终没有在一起,但是他们毕竟有一段传奇的拥有。

有的人一生都没有这样的拥有呢。

随口说说马蜂,原来这人去迎战也有自己的想法,这人记者出身,而且是当时中国新闻史上罕见的为了新闻六亲不认的主儿,他想的是通过这一打制造新闻罢了,没想到实力相差如此悬殊而已。江青唐纳婚变的绯闻炒作也是此人所为,当时唐纳六神无主,因为马蜂是他的好朋友,所以当天就跑到他家和他倾诉,也有商量主意的意思,马蜂非常体贴的照顾唐纳睡在自己家。谁想到第二天唐纳睡醒,就发现外边的报纸详细的在报道自己的婚变 -- 那作者,当然就是马蜂了。。。

可惜,唐纳没有萧军那两下子。

忽然想起萧红在香港弥留前夕的叹息:“如果三郎(萧军)在重庆,我给他拍电报,他还会像当年在哈尔滨那样来救我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安全第一

我也是怕

家园 萨兄好文,花!
家园 献花!
家园 想起了端木

提起萧红,想起了端木。他一直争议很大,有人说他自私、虚伪,当然也有人说他很体贴,不象三郎爆脾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