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梅葆玖去世了 -- 林风清逸

共:💬122 🌺1636 🌵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上海大剧院和国家大剧院的票价可以竞争国外一流剧院的票价,

比如 纽约大都会 MET,伦敦 Govern Garden,巴黎 Palais Garnier,莫斯科大剧院,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但是外国的这些大剧院,三流的剧团就进不去。而国家大剧院请来的外国滥竽充数的剧团,仍然卖很贵的票。

另外,京剧作为中国艺术的代表,必须大众化,才能继续生存,不会 成为 dying art “死去”。在美国,歌剧、芭蕾、交响乐都成为 dying art,很多西方人说:古典音乐的希望在中国!因为中国有3000万小孩在学钢琴、小提琴、黑管,...。

而芭蕾舞在俄国就是大众艺术,很小的城市都有芭蕾学校,看芭蕾的观众也都是携家带口的老老小小。歌剧在意大利也是大众艺术,歌剧可以在广场上唱,名歌剧的唱段哙炙人口;很小的城市都有歌剧院,歌剧节。

家园 我当然知道毛主席诗词几乎都编成歌了

不过有好听的吗?

好听不好听的说法太主观了,换个说法,有脍炙人口的吗?

对着现成的词,硬编曲,比起根据好听的曲子来填词,差远了。

家园 好听不好听确实是个主观议题

虽说词牌都是有现成的曲调,但一来这些词牌的曲调已经失传,没人能唱出“忆秦娥”或者“西江月”的原有曲调,二来毛主席的词只是借用了词牌的格式,意境却不受原词牌的限制。如果用原词的曲调去咏唱,恐怕与毛主席原词所表达的意境相差太远。用现代的音乐表达形式为其谱曲,更能表达它们的意境。

另外,歌曲的创作过程一般都是先有歌词,然后作曲家根据歌词想表达的情感,为其谱上适当的曲调。在已有的曲调上重新填词,词的意境就要受到曲调的限制,成功的很少。你所说的评弹《答李淑一》,其实也是借用评弹的曲调特点,专为该词谱的曲,并不是哪个现成的曲子。

我上面举的那些例子,多数都是合唱,而且难度也比较大,并不适合个人吟唱,这显然是它们难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我个人比较喜欢听合唱,我觉得合唱所表达的很多意境是独唱无法表现的,真听进去了是一种特殊的享受。但我也注意到周围的朋友们基本对合唱都没什么感觉,因为引不起个人的共鸣。欣赏合唱跟欣赏交响乐类似,需要静下心仔细去听,才能从中听出味道来。

家园 生活环境不同了,见识不同了

当年,为了让艺术家们理解革命是怎么回事,理解革命群众是怎么回事,安排他们直接深入革命老区去体验生活。其实哪里是体验生活,是让他们以体验生活的心态,去深入革命群众,去深入接触革命细节,去了解革命的人,去了解革命的事。

然后他们有了见识,知道革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革命是怎么一回事呢?革命不是同学之间吹牛皮,不是同学们去对路人做演讲,不是对小朋友做号召。

同学之间吹牛皮,什么段子都有。

对着路人做演讲,什么样的冷漠、嘲讽和起哄都会出现。

对着小朋友做号召,那些崇拜得眼睛冒星星的小家伙脑子一热真的会跟着你跑,但是一到吃饭点就回家去了。

真正的革命,是对生活有了深刻理解,有了深切需求,然后理性判断的结果。

然后这些艺术家创作了真实的革命素材的作品。

艺术首先要来源于生活,然后才可能高于生活。

艺术必须要创作,创作就必然要创新。创新来源于什么呢?这些年一直有人在喊,要有创新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喊得人耳朵起茧子,但是没有什么用。因为创新不是凭空出来的,创新是建立在雄厚基础之上的。

没有基础的创新,就像站在泥潭里的人,虽然想拔高,但是却只能陷下去,弄得一身污泥,乃至于淹没在泥潭中,丧失生命。

现在很多艺术家,从小就生活在学校里,培训班里,剧团里,艺术公司里。出去演出,下乡面对的环境是脏乱差,夜场面对的环境是淫靡,高端演出的环境是势利,好的影响相当少。所以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呢?见识到的,无非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冲动与幼稚,无非就是低俗的文化需求,无非就是散漫、充斥着腐烂气息。然后接到命令说,创新吧。你说他们能创新出什么来呢?

现在仍然有用心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明白什么是立身之本。

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在自己,就是艺术基本功。在作品、在创作、在表演,就是生活。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社会生活在剧烈变动,各种诱惑在不断增加。泥沙俱下的时代,正确的导向比原先不说加强,甚至有所减弱,那么结果就是导向日益显得不足,不够强烈。

现在最有名的导向,大约是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

一个典型的虚荣的思想。用句影视圈的话说就是:

过把瘾就死。

在这样思想指导下,出现的就是韩寒X2这样的父子诈骗团伙,就是各种20岁出书的天才少年。

这是一个速生杨时代。

气泡泡吹破了,哪管明天。

通宝推:秦波仁者,pattern,桥上,
家园 让个港混来糟蹋我们英雄。
家园 赞成,样板戏在艺术上是站住了
家园 一个俄国来的朋友也说过前苏联的情况

在计划体制下,每个加盟共和国和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乐团和剧团。他们经常来大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这样的大城市来巡演。一般歌剧表演只在舞台上唱,但是不用场景道具,来节省成本。水平都不错。价钱也不贵。很大众化的表演。

结果苏联解体,一切商业化,这些地方团大多养不下去了。

家园 二。谈谈样板戏兼还文字债

2.京剧样板戏的成功,源自它是其它艺术门类1949年后17年推陈出新和中西合璧的艺术探索成果的集大成者。

1)中国舞蹈:民间舞和民族舞的收集与提升后的结晶;中国学院流派的创立—中国古典舞,古典舞的一大源头原就是中国戏曲舞蹈,古典舞的创立代表着中国舞蹈的复活,更代表着中国舞蹈独有语汇和特有元素的专业研究被总结归纳出来了。

因为中国舞特质确立,中国舞蹈的基础训练从西方芭蕾基训体系中独立出来,同时也从中国戏曲舞蹈和戏曲基本功训练中独立出来自成一体。而脱胎于芭蕾、中国戏曲舞蹈的中国舞,又兼具前两者的优点,中国舞蹈相比戏曲有着身姿挺拔、动作线条更具美感、技巧动作多了芭蕾的弹跳与纵跃,吸收了芭蕾强调向上和大跨度的特色,大大拓展了舞蹈空间。

京剧样板戏中运用借鉴的舞蹈语汇,最直观也最显著的来自两大类舞蹈:芭蕾和17年间的军队舞蹈或者说军事题材舞蹈。芭蕾的影响潜移默化,更多展现在审美观念上,而军队舞蹈是直接的运用:军事动作的舞蹈化表现,枪炮手榴弹等现代军事武器与人物形体动作的结合,军事作战动作提炼升华成舞台动作。

京剧样板戏中最为经典的几段舞蹈: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含着蒙古族马舞的语汇;智取中滑雪上山中的队阵变化遵循的是舞蹈审美理念,攀绳飞跃绝壁是京剧功夫和军事动作结合,而这类军事动作也被军队舞蹈反复演绎提升过。

军队舞蹈精品的集大成者就是东方红,所有京剧样板戏中军事场景东方红都有更高更好的母本:飞跃泸定桥中的飞跃动作,过雪地草地的跋涉动作,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江河泅渡动作,至于搭人梯炸堡垒,飞身扑跃动作,全部都有。京剧样板戏只有对舞蹈语汇京剧化或京剧功夫化的变化,没有自创过超过东方红军事舞蹈范畴的舞蹈语汇。京剧样板戏最大量的军事题材,其军事创新舞蹈站在现代中国舞蹈精品的肩膀之上,而创新也仅能相对传统京剧而言。

奇袭白虎团是京剧样板戏中的奇葩,第6场插入敌后整段,我不能用武打舞蹈来定义它,而更愿意冠以功夫舞蹈,它堪称京剧功夫技巧和中国技巧舞蹈的最高峰,在当时所有样板戏中就是巅峰无人可及,现在嘛,午夜梦回才能企及的高度了。这场戏我就引用更内行人的总结吧:1。翻越铁丝网时运用了“蹦跳窜越”、“折腰”、“跺子蛮子”、“小翻前扑”、“跺子折腰”、“虎跳窜前扑”、“串小翻抢背”等一系武戏程式;2。尖刀班遇“悬崖”时,运用了“台蛮”、“下高折腰”、“台提”、“云里翻”等传统“下高”身段;3。(尖刀班遇“悬崖”时,)并创造出“云里前扑”等新的技巧。而我非常喜欢还有踩雷、排雷时严伟才一系列军事动作中展现的舞台美,匍匐前进排除地雷,战士扑倒翻滚躲闪爆炸。尽管京剧内行总结都出自京剧功夫,可我怎么从来没在任何老戏中看到过如此英武挺拔的身姿,阳刚简洁的动作线条,如此集中高难度动作的排列组合。

奇袭是所有样板戏中最后复排的,因为再难凑齐那五位武功演员,最终上演时团长悬着心因为演尖刀班的连一个替补演员都没有,任一人受伤戏就别演了。这就是后三十年京剧武功演员的基本功,技巧状况,这就是当代京剧界继承传统后的结果。

而世界舞蹈呢,脱胎于芭蕾的西方现代舞的舞蹈技巧却越来越高;脱胎于西方歌剧的现代音乐剧中的且歌且舞,将街舞、城市跑酷动作融会贯通进来,想想音乐剧不过仅仅大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生儿,其舞蹈现在所达到的水准,我实在无颜面夸耀500年的京剧艺术尤其是今天的水准还是中国瑰宝,丢不起中国人的脸。早在60年代末,京剧样板戏曾经如此融汇了其它艺术门类的结晶,创造过如此京剧、如此中国又如此独具现代美感的技巧舞蹈场面,中国人是有创造力的,现在的我们不好意思大概正打盹。

写到这儿,把自个儿给写郁闷了,明儿再来。

关键词(Tags): #功夫(林风清逸)#舞蹈(林风清逸)#技巧(林风清逸)#样板戏(林风清逸)#传承(林风清逸)通宝推:假设,随风而去,老老狐狸,光头佬,高中三年,蓝鸟,楚庄王,camper,聂盘,jdrlgd,回旋镖,烤面包的胖大叔,李寒秋,分瓜,李根,红军迷,图灵,花大熊,秦波仁者,林风清逸,盲人摸象,西瓜子,宏寺,五磊山,唐家山,东土如来,桥上,从林法则,游牧天下,西门飘飘,白玉老虎,苏仙岭,西安笨老虎,脊梁硬,东川西川,
家园 最早的应该是菩萨蛮吧

茫茫九派流中国,不知道独立寒秋那首有没有配曲。

家园 当我遇到经管难题时,最有效解决办法是深入一线、市场

最好的生意不是来自于别人的主意,也不是来自于电视、互联网。

经营方向如果不是从市场中得来而是凭空想象,百战百败

经过实践与失败检验,我对毛先师‘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一系列调查论点

佩服得一塌糊涂

家园 有些人,永远活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一股子酸腐之气!

有些人,永远活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一股子酸腐之气!

居然拿于魁智唱的武家坡做例子...于魁智那是标准的样板戏的嗓子。

还有你那远征军,哪里会去唱一马离了西凉界这些俗了吧唧的市井调,人家要唱也唱的是: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这军歌(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军歌 ),可真是嘹亮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通宝推:假设,崇山彩云,
家园 文革以后是冷落过文革发红的艺术家

但是这个比文革时候整过去的艺术家还是小菜一碟的。

说来说去就是于会泳,钱浩亮。但是文革整倒整死的艺术家要比这几个多了吧。

家园 这个和京剧不京剧没有关系,唱歌有利于身体健康

唱西洋歌剧的周小燕活到99岁今年去世。94岁时候上海国庆60年晚会还能和学生登台表演。

搞合唱的马革顺活到101岁。

这二位都是西洋唱法背景。

家园 服了,专家水平啊

家园 恭迎大势至重归西河!

如饮甘霖,薪火相传

1、并不是咱过于怀旧或者思维定式在‘今不如昔’。鄙人以为:改开之后,港台欧美日与今日韩流所代表之文化能在大陆横行,根源在我们自身:文化未能传承、经济极端不自信、体制无所适从。只要政经文稍微领住神,就能反转

2、鄙人一听大势至河友说话就来劲鼓气,特别是您谈到:中西合璧之深意。其实,样板戏或前三十年文化之醇厚纯真对国民心底之纯洁净化功勋卓著。虽然鄙人只是完整地看过杜鹃山

不补足前三十年营养,中国人重树文化自信只能是中国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