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要做什么与要我做什么—中西文化对学术,体育的影响 -- 思想的行者

共:💬2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要做什么与要我做什么—中西文化对学术,体育的影响

中国足球又经历了一场大败,国奥队连续3场失利。

对于中国足球的失败,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来自于足球市场的过分市场化,俱乐部的恶性竞争,其次也与传统文化对球员个性的压抑有关。

对于过分市场化导致的恶性竞争,这个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各个领域的通病,简单的说中国足球从亚洲准一流到亚洲三四流的退化首先是从某年俱乐部喊出政企分开,甚至要国际足联来仲裁俱乐部和足协对错那一年开始的。

过分市场化导致的政府监管失位极其普遍,但这个问题已经说了太多,我们还是追究下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大球运动中杰出者少呢?

所谓中国人体质不行不值一驳,网球而言,海外华人或者在西方训练的锦织圭等人表现不错,篮球而言,林书豪也很好。

但是在国内训练的往往出不了成果,这应该归因于文化。

中国的文化是要你做什么,而西方的文化是我要做什么,这两者体现为中西文化对个体的主动性的影响。

我要做什么,这里的我是主动的,要我做什么,这里的我是被动的。

一个主动的人不一定成功,但一个被动的人一定不可能成功。

当然这里的成功指的是创新的成功。

中国球员为什么缺乏灵气,原因就在于从小就做教练的傀儡,而更缺乏我要练什么,我想练什么的主动精神。

其实学术也是一样,在海外华人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国内学者成果寥寥,在我看来以科学网博客文章来看,思想锐利的我几乎都看不到几个,很多教授连基本的逻辑都不太好,思想守旧,世故圆滑甚至溜须拍马者有之,更不用说中国经济学界被弗里德曼用小学式骗局欺骗导致今天的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为什么中国学术差,原因在于中国学者缺乏主动性。

一个经常有着我要做什么的学者,他出于对自己的生涯的负责,肯定会不断的判断这条路行吗,这条路行得通吗,这条路值得我走吗?

而要做出这条路行得通吗的判断来源于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的逻辑判断,在这样的不断的抉择中,人需要应用自己独立的逻辑思考,自然而然人的逻辑思维就得到了训练。

注意这样的逻辑训练与中国学生做的习题受到的逻辑训练不同,前者是自己给自己出题,标准答案靠自己摸索,错了的话自己要承担研究方向错误带来的研究投入浪费的风险;后者是别人出题,有标准答案,作对做错无所谓,没有什么压力。

前者那样的主动的有压力也有张力的逻辑思考显然比后者要强得多。

所以西方社会有一定地位的人的逻辑思维都是不错的,因为他们常常进行主动的自我逻辑训练,而中国官员甚至中国学者在我看来逻辑性强的极少,微博上的一些红人的逻辑更是没有办法看了。

另外一个人要成功不仅要确定一条路可能不可能成功,还要看这条路适合不适合自己走,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

以球员而言,某个技巧或许确实很重要,但是并不适合于我,我练了成效不大,我可以练习别的,也可能成功。

在中国,教练可能会逼着你练你并不擅长的项目,而你擅长的项目你反而练得不够,这样球员到成年以后不如人家是肯定的。

学术也是一样,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自己的擅长的领域就如同结婚一样是大事。

在老师或教练的逼迫下从事自己不乐意不擅长的领域实际上就是包办婚姻。

我相信中国的体育和中国的学术一定会繁荣起来,只要中国人能够有更多的我要做什么的主动思维;当然如同中国足球一样,现在的中国经济陷入过度的市场化带来的剧烈恶性竞争,更有被西方欺骗而实施的愚蠢的28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导致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所带来的中国经济崩溃的风险。

现在的中国,首先是能够不能够继续活下来不崩溃的问题,但我对中国有信心,相信中国人会结束愚蠢的用全球最高准备金率卡企业脖子的愚蠢行为,中国科技中国文化,中国体育一定会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的。

家园 从足球到思维再到经济

论述主体太跳越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