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所经历的---- 中国大学 vs 美国大学 (1) -- bnugirl
美国拿驾照当ID,中国只认身份证/护照。
从制度上讲,中国还给留了个办临时证件的口子,可就是你说的那个基层的公务员水平(素质?)不行,欺负老百姓。而米国就没那么有弹性了。
不过米国公务员大概不会趁机欺负老百姓,最多顶个扑克脸,不给帮忙,却也不至于训人。
现在国内教育应该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条件了,我相信,在时代大潮冲击下,国内教育模式必将产生变化,不适应未来发展的人必将被扫入垃圾堆。
作为普通人,对现实只能不抛弃、不放弃、不埋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尝试和改变。
有能力又有意愿做这个事情的人不多。
不过这个题目起成中国大学vs美国大学是不是打击面太大了。您说的情况,对于有的中国大学,十年前就已经不是问题了,早就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接近教授治校了。对于另一些中国大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再过十年恐怕也还是一样。像您这样正是促成正向变化的重要力量。
不能说打击吧
个人经历 当然是有片面性的 我说的优势和弊端都是基于我在那一所大学的经历 当然不能推广成所有中国大学都是那样 不过应该是有一定代表性
题目加上 ’我所经历的‘ 会好些吗?
某公立大学
某教授想开一门新课,和学生们说了,打算下个学期开
结果等了一年,因为公立大学使用了部分州政府的经费,所以开新课要州政府批准,耗时一年
也就是避免有prototyping的嫌疑吧。政治正确
至于您的经历有没有代表性,这不重要。哪怕只有一所学校做的不好,也是应该改进的,而如何改进还要靠您这样的人推动。
西方的思维定式是:市场经济好,计划经济糟;民主自由包治百病,集权体制一无是处,共产制度是恶魔;不读书才聪明才酷,好好学习的都是nerd呆子;性感==胸大,塞硅胶比自然胸好;各种种族偏见......
我觉得你的第一个例子的问题太美国化了,中国人不习惯,如果你问最喜欢吃什么,估计答案就是五花八门的了。
先花一个!
关于你说的思维定式问题,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东西方文化不同造成的。东方文化重视整体,西方文化强调个体。估计你要是去日本或者韩国可能也会遇到与中国学生类似的反馈。
注重整体的话一致性会比较高,注重个体的话多样性会比较高,至于优劣嘛,我觉得各有利弊。
教育讲究因材施教,相信同时接触东西方的学生,一定会让你比别人更多的考虑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选出更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课方式。
我觉得你不妨比较现在孩子与你读书时的不同。想想如果是你读书时遇到现在这样的留洋教授回国英语教学,最希望学到的是怎样的课程,理念与思考方式。毕竟你当年也是国内学生,能有今天的成就中西的教育都做了贡献的。虽然你的学生没有出国,但能通过你接触西方的大学教育理念,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推荐你一本书甘阳写的《文明国家大学》其中写到中西方教育与文化的不同,他在中山大学做通识教育,应该比理工科的回国教授遇到的问题还要多。
总结得很好
不过学生们在专业问题上思维定式很严重
我原来大半也是如此 不过自己不觉得
第一次课让大家作自我介绍就是为了了解一下大家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
我以为平均水平会比我那个年代好 但是没有
第一次上课让学生用英语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目的是了解大家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我以为会比我那个年代平均水平要高,但是没有。
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我有心理准备,但是在纯数学问题上的思维定式,是我没有想到的。
还有一点感触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学生远不如美国学生。
美国大学生普遍数学水平非常的低,2乘10都要掏计算器的主。但是物理专业的学生,数学水平就不差了。
在美国,给外系上公共课的时候,会碰到混日子的学生。给本系上专业课,还真没碰到过。
在中国,混日子的比例非常高。跟其他老师聊过,对于没有考研计划的学生来说,大学成绩无关紧要,能毕业就好,物理系的学生也不见得是真对物理有兴趣,只是当初被分到这个系,转系的困难度非常高,所以只好留下,只要能混毕业就好。而且那么多年备战高考,学生已经精疲力竭,所以完全没有动力学习。其实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也差不多就是这样,只不过现在站在老师的角度,才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思维定式是普遍现象,除了无知者,可能要数艺术天才的思维容易天马行空,但是艺术家里面疯子也多......
就我所见,现代科学,数学都是欧洲搞起来的,属于欧洲(美澳)文化的一部分,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属于外来文化,还没完全融入中国文化。由此,中国人学科学,数学,学到知识点容易,领会其中的哲学(方法论)难。又加上高考的残酷性,逼人必须熟练,因此大量时间被耗费在练习既有知识点和方法上,对于整体的方法论忽视了。
不过,工业社会需要标准品,只要少数天才探索新路,大量工程师循规蹈矩工作就行了。比中国人思想还统一的日本人不也搞出很多成果吗?
看到过很多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想法和提案。我觉得教育改革首先要从大学改起,因为小学中学教育全是围绕高考展开的,大学教育不改,减负素质教育都只能是空话。
关于大学的改革也看到过一些想法,引进终身教授制度啊,改变考核方式啊,等等,归根结底还是在针对对教授的管理。前面有河友说有大学做到了教授治校,从我自己和在其他大学任教的同学们的经历来看,目前还没有体会到。
我体会到的,是对教授各方面工作的种种限制。我在美国,95%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上的。评之前,每年要写工作总结,评上之后,就不需要再写了。
在中国,科研上,只是个人之间的合作,我没有深的体会。只能说从硬件上来说,不如美国。我去的大学,正教授可以有自己的办公室,其他人,包括副教授,只能两个人共用办公室,这点让我比较吃惊。
教学上,有各种各样的规定,来约束老师。例如,考试不允许让别的老师监考;监考时必须瞪大眼睛,满屋溜达,不可以一直坐着;教室里有监控,不知道录像有没有保存有没有人看;不允许代课;考试答案和评分标准要交到教务处,还有格式要求;不可以提前下课,1分钟都不行,迟到早退都算教学事故;要有跟学生的谈话记录,并由学生签字。。。以上的要求,美国大学都没有。
开新课是赚钱的买卖呀 咋还用批准泥
你确定是开一门新课,不是新设一个专业?
怎么就可以解释为逆来顺受呢?为什么不可以说处惊不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