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浴血腾飞的龙 --一个抗战的框架性描述 (之一) -- 史文恭
作为“美国良心”的联想,一贯有许多花言巧语为自己辩护,可惜然并卵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决定了联想如果继续搞并购走不了多远。一半员工搞研发,每年研发费用几百亿元的华为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当柳传志和杨元庆在对媒体吹风的时候,任正非也许正在与研发工程师开会
还是毛蒋配合得天衣无缝,中国大陆刚统一,朝鲜就打起来了。
如果解放战争再拖一年半载,结局真不好说。
看看现在的中东,想想民国初年的混战,庆幸啊,真正的是,中国人处理中国事。
是一个大号军阀而不是政治领袖,
不光是有机会,还得能抓住机会,这对于处弱势的一方非常重要,否则会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死。
老蒋回去几百年,走这条既得利益集团的路子,也应该能一争天下,但到了这时候列强环视,就走不通了。所以我也认为老毛是创世纪的人物,前两天有人提到以前一个有争议的帖子,意下要把老毛简单地算成改朝换代,我是不敢苟同的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在”改“离”
KMT起家依赖国内和国外的会党势力很多,虽然辛亥之后,大炮很明智、但也很不讲道义的和会党势力分手,但是不讲信义的流氓气息在KMT体制内延续至今,kmt领袖的典型作风就是 死道友不死贫道 的(KMT还不全是江湖气,更多的是海派流氓的作风-凯申本人就曾经是个海派流氓)
凯申是个偏科生,作为政治家的眼力(仅对他自己和小集团而言)、控制整个团体的手腕都超越同辈甚多,但作为军阀的本职工作乏善可陈。此外,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阶级代言人,随时准备抛弃押宝给他的团体,这个毛病是大炮传给他的。对于一个依赖非常软弱、没有阶级自觉的阶级(中国的士绅),他也不大可能做的更好了
太祖的特点是,他知道革命依赖的阶级是一个软弱的、没有自觉的阶级(中国的工农民众,除了人多之外,在生产力方面真的是非常落后),但是他有能力把这个阶级动员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强大的、自觉的革命阶级,这个本事....在TG内部,乃至国际GCZY运动内部,他也是原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是的,太祖非常欣赏的就是“愚公移山”,一个自觉的革命阶级产生的巨大力量是凯申所完全不能想像的(你们杀死一个×××,会有千百万个×××站起来!)
所以抗战后期,二者的选择是符合各自的判断的,凯申竭力保存实力,因为他的嫡系军队一旦战损,很难补充。而TG的军队则是越打越多......
最后,凯申在战后急剧崩溃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为了筹措战争经费,用上了恶性通货膨胀这一招,自我瓦解了自己仅存的支持阶层(城市居民,包括公职人员、教师、以及无政府背景的商人和工厂主 几乎都在这种情况下 破产),最后除了他的嫡系军队和特务,其它社会阶层一致抛弃了KMT政权
从以前双石的文章中看到过,同样是珍珠港事件,主席对局势的判断就比老蒋准多了。蒋介石、陈诚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欣喜若狂,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一直就企图窜捣罗斯福和丘吉尔按“先亚后欧”的程序来进行战争操作,果军从此也进入了消极等待的阶段……结果就是豫桂湘,一溃千里。
主席对局势的估计有这么一份电文:
周[1]:
㈠香港、泰国、马来、缅甸、菲律宾、关岛、中途岛、婆罗洲[2]、荷印[3]、澳洲[4]、新西兰均有被日军在冬季内占领之可能,在半年内英美均非日本之敌,但只要留得新加坡、马尼拉、达尔文等二三据点,即可在半年后造成对日相持局面,以待日军之敝,然后举行反攻。㈡英美的总方针可能是对日取守,而对德取攻,先集合英美苏力量解决德国,然后集合英美苏中力量解决日本,而两方面苏联都将是决定力量。如若在数月后欧洲出现第二条战线,便可较快解决德国,这是真正有利的方针,但不知惰性甚深的英美军政人员有此毅力否?㈢德国目前进入了进退维谷的歧途,但东线[5]既已无路可走,便有迫使希特勒[6]在东线取守势,在南线或西线[7]取攻势的可能,如此则是希特勒自己造成第二条战线,也就有了迫使英美采取集中主力(英是海陆空主力,美是空军与资源主力)打德之可能性。㈣太平洋战争[8]对中苏两国其利有六:第一,华北华中的敌军势将逐渐减弱,即是说无大举增兵之可能了;第二,国民党进攻边区的可能性会减少;第三,给亲日亲德两派一个致命打击,我们使国民党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的可能性更大了;第四,中国民主政治的前途也更大了;第五,苏联可从东方抽调一部兵力向西;第六,欧洲有迅速造成第二条战线之可能。以上是在八号政治局会议上的一种估计(内部的,不发表的),你的看法如何盼告。
毛泽东
十二月十二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刊印。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对于战争进程的预计,宏观上基本正确。微观上对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压力估计不足,没有预料到日军利用正面战场战事大幅度减少的机会,于几个月后抽调重兵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围剿,造成了我根据地大量缩小之严重困难——黎明前的黑暗啊!也没想到老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调兵闪击延安。毕竟主席也不是神仙。也不知道二战统帅们,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噢,再加上戴高乐和蒋介石,还有谁,在同一时间段里作出过这般宏观准确的战争进程预计。
估计金胖也不敢贸然动手。
不说别的,就四野回去的那几个朝族师也让金胖胆肥了不少。
事情是张挑起来的,从他后来送蒋回宁的举动上看,当时他只是想提供一个国共和谈的桌子。他不让杀,TG即使想报仇雪恨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是在张的地盘上。
而且,和谈对TG的好处极大,不但获得好名声,还能获得实利。军队合法化后既可以从政府获得军饷,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地盘私下搂钱。
蒋是有苦说不出,气得把把兄弟关了一辈子。
说得没错,他确实比其他人强。如果没有毛,称他伟人也不错。
教头水平高,让我白担心了。
不知道汪精卫在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有没有跌足长叹。
双方都没有天下为公的度量,只有你死我活地争天下。
从蒋的立场来说,当年给八路一个合法身份,是迫于形势压力的权益之计。现在这个压力没有了,自己的实力又比8年前强大很多,当然要“继续革命”。
从TG的立场来说,412前鉴未远,皖南血债尤存,怎么可能放下武器任人宰割?
人类的发展,是由趋势和演变决定的,所谓“时势造英雄”与“英雄变时势”,就是趋势与演变的具体表现,而对于一个连续的文明而言,时势的根本,就是道统,演变的根本,就是英雄人物的雄才大略。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道统到底是什么呢?
主席有一首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首诗,实质就是关于中华文明道统的探讨,明明“百代都行秦政法”,为什么却总是将秦朝称为“暴秦”,将秦始皇称为“暴君”呢?
孔孟之道,有何德何能,两千多年来,一直被称为中华文明的道统?
河里的西瓜子兄,有一个论断十分正确,就是周朝战胜商朝,是中华文明的重大转折,实质就是农业文明,战胜了商业文明。
与商朝的掠夺奴役不同,周朝实行的是殖民统治,周朝的贵族分别获得了各个地方的征讨权,这些周朝的贵族之间,遵守“周礼”。
“周礼”的维系,关键在于外来统治阶层与本地被统治阶层是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而且被统治阶层是分散的,少数集中统治多数分散,便是这种制度的根本,这与满清统治中国,能够长期维系,都是一个道理。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各地的统治阶层逐渐本地势力融合,“周礼”就逐渐瓦解了,西周就演变为东周,再演变为战国时期。
长期的战乱,人民最渴望的就是秩序,因此,孔子的学说就应运而生。
儒家学说的根本,就是秩序,以家庭伦理为根本,实现家国一体的统治。
一方面,孔子寄希望恢复“周礼”,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周礼”维系的根本,是少数外来统治者,对多数本地人的统治,二者相融合,“周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以家庭伦理作为秩序的根本,一旦没有血缘维系,也难以实施,成为了极为迂腐教条。
尽管,汉武帝时期就确立了“独尊儒术”,但是,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时期,道家和佛教,也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只是到了宋朝以后,儒家才真正成了根本的道统。
儒家的成势,主要是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是土地私有制,这是经济基础,二是科举,这主要是上层建筑。土地私有制造就了小农生产,和宗族自治,这样在小范围内,以家庭伦理为根本的儒家思想,才能在良好的实行,而科举制则将中央集权与宗族自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中华文明的道统,实质上有两大部分,一方面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体制,这方面有两个来源,一是周朝的“周礼”,二是秦政法。另一方面则是小农生产,宗族自治,儒家以家庭伦理为根本的统治,更适用于后者。
而汉晋时期的士族门阀,势力过于庞大,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隋唐时期,虽然士族门阀势力得到了消弱,但军阀势力却又兴起,又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宋朝的土地私有化,崇文抑武,和军队中央化,再加上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中央集权的制度才真正得到了保障。
总的来讲,以小农生产,宗族自治,科举取士,大一统是儒家成为中华文明道统的四大原因,而秦朝的法制,主要是形式,却不是根本。
毛主席推崇“秦政法”,否定儒家,实质上是强调道统的传承,而不是道统的历史事实。
阻碍中国发展的,不是秦的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度,而是小农生产,宗族自治的儒家传统,反而秦的大一统,是中国巨大的政治优势,比欧洲领先两千多年。
秦政法与儒家道统,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本,而毛主席则主张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替代儒家道统,马克思加秦始皇,以公有制为基础,通过中性独立,一往无前的中共领导,维系中央集权和郡县体制,便是中华文明新生的道统。
创造而不占有,创造又占有,不创造而占有,是划分统治阶层的三个层次。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就是创造而不占有。
------------------------
伟大英雄,既是时代的产物,也能改变时代,而伟大英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雄才大略。
张学良曾说,他的父亲有雄才,而无大略,而蒋介石有大略,而缺雄才,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雄才,主要是执行力,关键在摆正位置,而大略,主要是决策的制定,关键在确立方向。
毛主席曾说,路线不正确,知识越多越反动,又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这两个论断,就将雄才大略,执行与决策,位置与方向,阐述的十分清楚。
蒋介石抓军权,掌控军校,勾结江浙财阀,和英美势力,在大方向上,都是基本正确的,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横空出世,和日本的大规模侵华,中共绝不可能取得中国大陆。开国大典的时候,李先念跟叶剑英说,做梦都没想到会有今天,可以说,中共的成功是一个奇迹,甚至神话,因此,并不能以蒋介石的失败,而把蒋说的一无是处,蒋在大略方面还是很了不起的,而在执行方面,也就是雄才方面,蒋无论是在个人能力,还是在社会位置方面,都有严重的不足。
首先,蒋介石在军事方面就很低级,大多数人跟随他的将领,都认为他只有营团级的水平,却总喜欢越级指挥。
其次,在用人方面,蒋用人的第一标准就是听话,服从,这与他能力不足是一脉相承的,历史上凡是能力不足的人,用人的基调都是如此,必然也就唯亲唯近,因此,重用黄埔系,江浙区域的人。
再次,在做事方面,蒋多是重视枝节,而忽略根本,比如过于注重仪表,到军队视察,经常检查厕所,总是抓小而放大,这应该是张学良说他缺少雄才的主要原因。
上述三个方面,其实根本上只是用人做事两个方面,只是战争年代,军事才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才但单独列了出来,这三方面都是个人能力。
而在社会位置方面,蒋介石是地主,资本家,军阀和帝国势力的代表,这些人在中国的比例很低,最多能有百分之二十就算不错了,而且这个阶层,主要是占有而不创造的阶层,因此,蒋是反动势力的总代表,即使蒋想搞土改,平均地权,也做不到,而到了台湾,因为不是分自己的地,而且资金又相对充裕,才通过赎买实现了土改。
另一方面,即使蒋介石代表中国少数人,这些人也是彼此争斗,各自为政,一直到离开大陆之前,也没有真正整合这个阶层,这与蒋的能力不足,用人唯亲唯近,也是紧密相连的。
比如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表面上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蒋的“安内”,并不只是针对共产党,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地方军阀,这其实典型的“假道伐虢”,地方军阀也不是傻瓜,当然知道他的用意,因此,对于中共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展,就不会费力剿灭。
可以说,“攘外必先安内”,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一样,都是可以做,但绝不可以说的谋略,一旦形成文字,传了出去,就是掩耳盗铃的把戏,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好的策略就是扯大旗,以令诸侯,中共就是这样做的,被迫长征,说成是为了北上抗日,东征也说是为了抗日。
如果蒋介石高举全国抗战,全民抗战的大旗,号令全国人民和各地诸侯,那么,完全可以将中共,和反对他的势力,定为卖国贼,并以此为借口,实现消灭中共和地方军阀的势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既攘外,又安内的目的,而他的战略,事实已经证明,既没有攘外,也没有安内。
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华,一个美国高官对毛说,你们怎么到处都写着打倒美帝国主义,毛笑着说,你们不是也说要消灭共产中国么,这是空炮对空炮。
毛的战略,是以斗争求团结,以战斗求和平,而蒋则是委曲求全,以妥协求和平,这既是蒋介石个人能力的不足,也是他代表的那个阶层软弱所决定的,而毛的成功,既是个人能力的卓绝,也是毛所代表的阶层所决定的,但毛所代表的阶层,过于分散,在小农经济和宗族的统治之下,很难与相对集中的统治阶级对抗,因此,日本大规模的侵华,就严重动摇了中国的统治阶层,在加上这个阶级高层的长期分裂,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才能成功。
军阀混战,并没有动摇阶级统治的根基,主要是上层的分裂,而日本侵华却动摇的阶级统治的根基,地主要么跑掉,要么成了日本统治的帮凶,此消彼长,另一方面,中共在毛的领导下,获得了全面的发展,这两个方面,才是蒋介石集团失败,中共成功的两大根本原因。
蒋介石认为,日本不是根本威胁,中共才是心腹大患,是大错特错的,遏制日本,才能真正遏制中共,放纵了日本,也就是放纵了中共,这个道理,蒋介石到死也没明白。
总的来讲,雄才一方面是个人的才能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代表的社会阶层决定的,蒋介石在这两方面都很差劲,毛主席则两方面都极其卓绝。而大略,主要是大的方向,蒋介石虽然基本正确,但主要是教条僵化,委曲求全,只是做棋子,而毛则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百折不挠扭乾坤,却是为了做棋手。
尽管毛蒋有着根本的差别,但毛是中华民族的否极泰来,蒋却是中华民族自然存在,毛的出现是非常态的,是奇迹,是神话,而蒋却是常态的存在。
毛代表着创造而不占有,蒋代表着占有而不创造,前者,代表着中国的希望,人类的希望,后者,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也是人类历史的主流。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看他在当时所起的作用,而不是纠结于他的历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