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千年古刹独乐寺及白塔 -- 大西洋14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县,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去年与朋友去过一次,可惜抵达时已近傍晚,闭门前半小时得以进入,走马观花,匆匆一览,虽印象深刻,却也错过了不少细节,遗漏了不少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未能游览与古刹同为一体的白塔,更为遗憾。心有不甘,今年老伴儿自驾再游,以了心愿。
据考,独乐寺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后历代均有修茸扩建,山门独乐寺之匾额为严嵩所题,寺内主要建筑观音阁匾额为李白手书。这些在前次独乐寺游记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累述,只补前之所遗。
1.山门后两稍间清代所绘“四大天王”彩色壁画
三晋大地游观赏了不少历代壁画,十分感兴趣,没想到独乐寺内亦有壁画,前次还真没注意到。
2.泥塑观音菩萨立像
此菩萨立像前次未能“立此存照”,此次了了一大心愿。立像高16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此之所以独乐寺亦称大佛寺之因)。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菩萨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专家称,虽制作于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此是我等小民所看不出来的)。
3.阁内四壁上的彩色壁画
有佛教故事也有世俗题材画,至今保存完好,画面清晰。据专家考证,人物服饰为明代服饰,可证明此间壁画为明代画师之作。
4.观音阁内背后观音菩萨泥塑
无介绍,令人想起正定隆兴寺五彩倒坐观音浮雕。
5.韦驮亭
韦驮亭位于观音阁北面,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攒尖顶八角亭。韦驮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天部神,在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回,后来便成为佛教中的护卫天神。
6.亭内韦驮像,身着盔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
前次看到时有疑惑,因去过不少寺院,大都有韦驮像,但很少看到双手合十的韦驮像。此次解疑,介绍称,据说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脚僧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只要看见寺内的韦驮像双手合掌,表示寺庙里欢迎,路过和尚尽可大摇大摆进去,白吃白住;要是握杵拄地,则表示寺庙不欢迎挂单和尚。阿弥陀佛,看来大部分寺院并不欢迎挂单的和尚。
7.报恩院
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建。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礼佛场所。咸丰八年(1859年)秋,咸丰帝驾临独乐寺,应方丈之请,题写“报恩院”匾额。“报恩”有二层含义:自乾隆十八年后,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本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此为一;二者:佛门弟子怀恩四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
以上是独乐寺补遗,下面说白塔。白塔位于独乐寺正南300米处,早期是独乐寺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如今独乐寺门票也包含了白塔)。对此,梁思成曾有言:“登独乐寺观音阁上层,则见十面观音,……。游人随菩萨目光之所之,则南方里许,巍然耸起,高冠全程,千年来作菩萨目光直焦点者,观音寺塔也。塔之位置,以目测之,似正在独乐寺之南北中轴线上,自阁远望,则不偏不倚,适当菩萨之前,故其建造,必因寺而定,盖今所谓‘平面大计划’者也”。
8.白塔
此塔始建(亦有重修之说)于辽清宁四年(1058年),高30.6米,平面八角形,通体雪白,造型别致。此塔历经千余年,饱餐风霜,屡经地震,屹立不倒,可谓奇迹。1983年维修时,出土文物百余件,其中完好无损的七十三件(不知道这些文物现在何处?寺内并无展示)。
9.介绍
10.塔身砖雕,题材多样,造型生动,是辽代砖雕的上品。
塔身四周有八句十字佛教偈语
11.东南面偈语: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
12.西南面偈语:因缘尽故灭 我作如是说
13.塔基,须弥座
14.塔身
15.塔顶
专业术语:密檐、覆钵、楼阁,三位一体,在下愚昧,实在分不出所以然来。
圆脸、虬发,倒是像北方少数民族。
辽代燕云十六州的佛教发展已经这么昌盛了么?
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再过500年,很可能我们的子孙后代模样跟我们也不一样了。
但是,壁画确实元代大德年间绘就,明代重绘的。清代光绪修缮时被遮盖,后来根据梁思成指点重新揭出来的。
独乐寺只有十一面观音像、两尊胁侍菩萨,两尊力士是辽代原作,但均经过后世改动......
1、独乐寺十一面观音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泥塑佛像,没有之一
2.阁内四壁上的彩色壁画考证为元代大德年间所绘。
3.观音阁内背后观音菩萨泥塑为明代
4.韦驮亭原为明代所铸铜像,1942年被侵华日军盗走,下落不明。现有的韦驮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依据梁思成照片复制的。
5、白塔是其实是观音寺而非独乐寺的组成部分,观音寺在民国年间坍毁,但依据塔和寺的形制,辽代的时候真可能是独乐寺一部分,也都是韩氏家族所修建(虽然不是同一辈人)。
6、白塔地宫2005年曾被盗,文物被洗劫一空,损失惨重。
7、极限白塔是有名的辽代组合型塔,基座与一层塔身与密檐式塔相似,为汉式塔,上部为藏式塔,属于汉藏组合。白塔塔身是明代在辽塔外部用砖重新包砌,您看到的并非是辽代原物了。
在元代底稿上重新描红着色而已。底子还是元代的。清代的壁画才是完全遮盖后重新绘上的,这种现象在古建筑的修缮上很常见。
面容衣饰大多还有外来影响...隋唐时佛像开始本土化...金申说是蒙古人种的面貌特征...
宋辽金时期已世俗化了...
佛教本来就是从西边传过来的,人物画开始就是那边的风格,以后画下来总要传承点前人的东西吧.就象中国人写的玄幻魔法小说,里面总有几个角色用欧洲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