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如今的经济形势的想法 -- 本嘉明
所以那时矿权和路权都是一块考虑的,互相离不开,没矿权火车开不起来,没路权矿石运不出去。运煤是铁路的一项主要收入,那时铁路赚钱可不光是因为抢了镖局的生意。。。
因为毕竟只要铁路通了,火车自用的煤也就随车到了。
几条铁路对应的煤矿
京奉铁路-南票煤矿,英国还抢了唐山开平煤矿
京汉铁路-比利时控制的临城煤矿
胶济铁路-德国控制的淄博煤矿
道清铁路-英国控制的焦作煤矿
津浦铁路-枣庄煤矿,不过因为枣庄开矿在先,津浦路在后,德国强抢未果,最后被中国人赎回,等于德国人一分钱没出白拿了一笔补偿款
太原到焦作铁路及沿线矿权在英国人手里,后来矿权被赎回,但铁路也没修成
自己用或者卖都合算
当然可以说大企业尸位素餐不干活,但要说中小企业在搞什么创新,是什么鸟,这个在宏观角度绝对是扯淡。
这个就好比魔都最早的两条有名气的酒吧街,茂名南路和衡山路。靠什么起来,就是靠边上几家类似花园 锦江 洲际 网球中心这些高档酒店的商务客和老外的夜生活需求。这就类似大国企和靠他给活的中小民企,然后国家政策导向变化,要淘汰落后产能(打击流莺卖春,酒吧不得于凌晨两点后营业),于是乎开始转型搞升级,变成小清新搞情调或者大型夜店,反正能约到炮就行。
这才是产业升级的真正脉络,你要是真拿那些钱全去资助失学女童,看看助学贷款坏账率吧。
细分行业,世界市场国内控制,循环使用,不知可行不?
比如某行业,中国商人一顿价格战,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都跨了,ok,中国出台行业专营许可制度,人为的抬高这个行业的成本,价格战爱打不打,反正归国家垄断的一份到手了。等这个行业世界价格上涨,别的国家看有利可图,投入生产,ok,行业专营许可制度放宽,大家继续价格战,直至别的国家工厂倒闭。如此循环。。。。
过去的路好走,也有成功经验,但是总是走过去的路是不行的。本届总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总理,他要解决的问题远比楼市股市出口进口甚至经济增长重要。结构改革是痛苦的,是缓慢的,但是只有结构改革,才能保证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所以还是不能走老路。
以下内容请自行参考。
详情请见
那帮人在干嘛呢
我不是金融界的,对于<巴塞尔协议>不太懂,但听行业里的人士说起过,《巴塞尔III》在监管的技术细节上,对此前的巴塞尔体系有一定的颠覆和倒退。我是这样理解: 首先是金融业发展太快,面貌一新,90年代的监管政策落伍了,更早的老办法可能又适用了;其次是表内和表外的统筹和平衡,肯定要兼容世界各国的诉求,而各国的金融发展很不一致;第三是《巴塞尔III》对大型银行的放贷能力有所压抑,肯定要给人家一点回报和安抚,留个眼透气嘛。
但这说明一个道理,新款的不等于对,老的不等于错,第二年否定第一年的做法,第三年又回到第一年的做法,这都是可能的。因时制宜,实际工作中需要什么,我们就用什么。
具体到外贸,我只说3点。
一,今年中国外贸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基本原因,第一是国外市场萎缩(油价下跌,各国都没有走出2008危机,等等);第二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迅速(原料成本倒已经在下跌,比如钢材价格,但人工费用影响更大)------这样两面夹击。
这两个因素,短期都不会消失。而外贸顺差对于中国经济很重要,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托举力。骑自行车过独木桥,速度过慢是不行的,一定的发展速度,是党的一切。停下不发展,找个树荫坐地下换跑鞋(在最理想环境下调结构),党最终是不能忍受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家都是一边急行军一边啃窝头的,到你怎么就不行了?说不好听点,你到底是换鞋还是打混?
那么,你今天怎么抓外贸?老实讲,能维持旧貌,维持原状,留住老的(制造业三资)投资,已经是上上大吉,但基本做不到也。
二,大家都知道纪录片《超级中国》,用英文讲,就是super China,实际是“super power China”,这个Power,是什么?买,肯定是Power,顾客是上帝嘛。但卖,做到规模了,也是Power,店大欺客,旅店是卖服务的,怎么就能欺负住客了呢?买和卖,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平衡的,那么卖的Power,在功率上讲,应该和买的power,是抵消的,只是以前白白浪费了,就像一条河流了千年,你不建水坝,那些(水力发电的)电能不还是白白流走,水漂都没见一个?
抓外贸的手段很多,就是政策工具箱里还有一些工具。但“主动影响出口流向,兼并/重新配置卖方话语权”,中国政府似乎还没有想到过,以前一直是放鸭子,市场自行调节,企业们能卖得动就好。
这个“主动整合出口力量”,国内用什么政策工具,就不违规,不在国际上触犯众怒,这是专家们的活儿,我插不上嘴。“稀土配额制”,不就是一个例子?
但不去整合,肯定是浪费了很大一块推动出口的“正能量”,这个我可以肯定。而且这个搞好了,还有效配合了大宗货物进口,保障了进口的安全性。
三,从<巴塞尔协议>的一步三折可以看到,不是东西越新越好,很多外贸产品也是如此。很多轻工业品,不需要产业升级/技术革命,你拉倒吧,只要认认真真做好,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现在这些制造设备足够用了。举个例子,五金产品,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中国产品的品质不如美国名牌,为什么?因为在北美,建筑施工里面细分,有木工,有泥瓦工等,这些人对同一件产品(比如榔头),使用强度差异很大。北美名牌的榔头,不管用在哪个工种,都不会崩口子,这就赢得信誉了。这些名牌榔头,也是中国生产的,可见在同样的设备/材料条件下,客户购买意向不同,产品也就不同,跟产业升级不升级,企业转型不转型,创新不创新,没有关系。日本大批为大制造企业配套的微小企业,20来年没有成批更新设备,难道今天日本的终端产品的品质下降了?
从这点来讲,厉先生这套“唯结构调整论,唯技术创新论,唯转型升级论”,是不全面的,书斋里出理论,容易这样,搞出一招,激动得很,认定能治百病。说起来您也下去看了,也接地气了,但跟长期在产业界工作,那个深度是不同的。
我们吃饭的碗,2000年来要不要创新?卖碗的店换成淘宝,跟做碗的厂,关系不大。柴米油盐,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如此。外贸制造业只负责造碗,不必苛求创新到什么程度,要看实际的市场需求。搞企业,搞产业,是做实事,四面八方,各种工具各种办法都要上,有利于大方向就行;老板椅可以坐,小马扎也可以坐,舒坦就行。现有的东西不要轻易否,老土的东西不要轻易否,到巴塞尔III不是又绕回来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唯新路论”,本身就是断了自己很多小路/近路/土路/后路。忙总对现总经理的态度,我是不赞成的,但他说的话,未必每句都是错的------搞理论的站在岸上,他泡在水里,水性不好早淹死了。”三句话,必有我师”,老资格如厉先生,也要秉持开放和谦虚的心胸吧。
呵呵,这栋楼不缺乏想象力的文章还真不少啊。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啊。
湾湾民主现在成了笑话,学湾湾民主?看来脑子坏了,否则就是夹带私货。呵呵
世界上两个最好的榜样,西班牙,湾湾。。
观察者网的文章
地址:
http://m.guancha.cn/politics/2015_03_06_3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