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茗谈(134):歼-9BH -- 本嘉明
N年前,空军也曾非正式地向南边询过价,可是被超过巴铁50%的报价吓回去了。 后来空军思来想去,只能回头逼着北边重开八爷生产线了.......
说完成飞的枭龙,我们再摆沈飞一道。
(一)
歼-8系列的歼-8I和歼-8II是高空高速战机,是我国1970-1980年代的最好的战斗机,但是性能还不如美国1960年代F-4战机。
在执行对空任务时,歼-8II最高速度只有M2.2,和歼-10相同,低于苏-27,且歼-8II缺少现代战机具备的高机动性,航电也落后于苏-27和歼-10;在执行对地任务时,其低空低速性能不如苏-30和歼轰-7,甚至不如1960年代诞生的强-5。
当初为了高空高速性能,要求低阻力,机身设计得细长,达21.39米 ,这又影响了机动性,飞机空重略超10吨,两台WP-13B涡喷发动机,总推力约14吨。
歼-8II直到上世纪末,仍是“最先进的国产战斗机”,沈飞试图冲击歼-8III,用了一个激进的方案,新机+新发,即同时展开新机设计和新发动机WP-14攻关,结果据称由于WP-14攻关失败,连累新机下马。
其实歼-8II的缺点远不止此,沈飞曾推出歼-8IIM(外贸型),向巴基斯坦等传统友好国家推销,但迄今没有卖出一架。
为什么卖不出去?2005年,巴基斯坦著名试飞员NADIM BAHAD中校对中国歼-8II飞机作出公开评论。他曾试飞歼8II飞机,在他和其他巴基斯坦飞行员的评判下,一向购买中国飞机的巴基斯坦空军最终决定不采购歼-8II,而是专注于枭龙项目。
中校说:我不否认歼-8II的高空高速性能优秀,迄今仍是世界上超音速飞行阻力最小的一种战机,但是这已经没有实战意义。F-16、幻影-2000装备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射后不管导弹,即使歼-8II在最大速度与最高升限超出这些敌方飞机,也很难摆脱它们发射来的导弹。
其次,歼-8II使用纯三角翼,这种常规三角翼适于高空/高速飞行的截击机,而机动性与使用经济性很差,不是现在流行的“多用途空优战机”的选择。三角形机翼必须得到修形或象幻影-2000那样采取放宽静稳定度才能成为优秀战斗机。
第三,由于沿用纯三角翼,造成歼-8II机身非常细长。沈飞对这个“漂亮”的造型非常自豪,自命为“空中蔡国庆”,这让巴基斯坦飞行员们很难理解。现代飞机的发展趋势是尺寸小而推重比大,尤其突出的是中/低空性能和机动格斗能力。歼-8II是世界上细长比最大的战斗机,但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7.8吨,低于苏-27的20.6吨,F16的23.1吨。
歼-8II落后于同时代国外战斗机的原因,一是发动机推力小,中国现有的WP-7或WP-13发动机都是1950年代苏联的P11、P13涡喷发动机仿制品,比涡扇发动机推力小、噪声大、油耗高;二是机翼形状和增升设计不合理;三是机身复合材料很少(自重过大),机内油箱体积小,有效空间很少;四是细节粗糙,缺乏优化设计和修形,包括操纵系统、挂架布局、起落架收放形式,座舱太低(风挡视野不好)等很多细节不良;五是武器载荷配置不高,主要是一门23毫米双管炮,2-4枚格斗导弹,2具火箭发射巢或4-10枚炸弹,这些武器并不比歼-7多;六是火控雷达不够先进。
巴基斯坦不愿购买的另一个理由,是在80年代末,根据中国和美国达成的“和平典范”计划,中国曾经把飞机送到美国,试装美国雷达。美国人把它拆解后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然后又重新组装,甚至还仿造了一架。所以这个飞机对西方世界已经没有任何技术秘密可言。
歼-8II是世界上最后一种第二代战斗机,就战斗性能而言,它不仅落后于米格-23,和F-104,F-5、F-4、幻影Ⅲ、幻影F1、Saab-37相比也处于下游。
(二)
歼-8II固然有如此多的缺点,但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可以说“就算是SOB,也是我家的SOB”。况且如果退而作为辅助飞机,还可以使用很多年。一般航空大国都注重一线战斗机的及时换代,力求打赢;但对于辅助机型,则尽量延寿使用,避免频繁研发。歼-8II改作一款“轻武装高空高速侦察机”,还是颇为可用的。再说,激光等束能武器渐渐实用化,到那时候,二代机跟四代机的机动性差别就不那么重要了,谁被照上都完蛋。反而是高升限可能给歼-8II带来新的活力。
而且世事无常,歼-8II机身修长的缺点,哪天说不定就是优点撒。
如果我们选择歼-8II为机身,涡扇-10发动机为动力(已经大批用于歼-11B),能不能开发一款“弱F-35B动力方案”的,短垂喷气式飞机呢?
涡扇-10发动机的推力大约在12吨左右。现役歼-8II的净重略超10吨,最大起飞重量19吨以内。那么,如果使用2台涡扇-10,动力转换中打点折扣,推力基本还是够垂直降落的。
西方研发短/垂喷气飞机,有个铁律,就是只能用一台发动机,比如说鹞式和F-35B都是如此。因为这类飞机起降时(不论是否垂直起降),飞机要保持绝对平衡,如果是2台主发动机各管一摊,由于出力的表现不同步,很容易出事故,翻鳖。
但事无绝对。俄罗斯的雅克-141,就是由一台主发动机,2台独立的升力(涡喷)发动机,“一个小伙加俩娃”一起把飞机“抬起来”。这样做的缺点,第一是升降时的操控要求苛刻,二是平飞和作战时,2台升力(涡喷)发动机完全是废物。而优点,则是不必造出F-35B所用的F135那样性能强悍的“无敌发动机”。中国在涡扇发动机领域比俄罗斯都差很远,因此现实一点,只能走这条路,由一台以上的发动机来分担。
我们现在可以想到的方案,是下面这两个。
(三)
第一个方案,不妨叫“歼8-4A”,
在歼8-II现有尺寸上基本不变,换装2台涡扇-10,其中左侧的一号发动机(E-1)略微斜置,使用飞机左侧进气道,发动机尾喷口正好在飞机的纵轴线尾端。二号发动机(E-2)在机身右侧,与纵轴线平行,就是原歼-8II右发动机的位置,只是为避开E-1的尾喷口,稍微靠前一些。E-2使用飞机右侧进气道。E-2接出传动轴,像F-35B的动力系统一样,带动飞行员座舱后面,前后串联的2个冷风风扇(F-1,F-2)。
使用2台风扇的原因,第一是歼-8机身比较纤细,因此每个风扇的圆直径不能设计得像F-35B上的风扇那么大。第二是山寨初期,风扇的性能肯定比F-35B原装的要差一些,用2台风扇,大大降低了成品的性能要求,容易仿制成功。第三,2台风扇的安全性高,一台被打坏了还有第二台。第四,歼-8机身长,机内空间较F-35B来得充裕,可以土豪一把。
短/垂起降时,需要启用风扇了,把2风扇的顶盖打开。一号发动机的矢量喷嘴向下,正好处在飞机的纵轴线尾端,向地面喷射高温气流。二号发动机本身没有矢量喷管(平时只能水平向后喷设气流),此时全部功率用于带动大轴,启动2台风扇。这样,原F-35B飞机上一台F135发动机的任务,由2台涡扇-10分担完成。2台涡扇-10的油门是联动的,哪一台出故障不能正常工作了,必然会减少供油,此时另一台也自动收油门,使两台发动机发出的动力始终配平。2台发动机各有两条“细胳膊”伸出,作为稳定小喷嘴的管路。这样有4个小喷嘴,支撑点多,也更保险。
平飞作战时,2台涡扇-10一起向后喷射,提供强大的动力,万一哪台出故障也不怕,符合海航的双发要求。
这种方案,基本不影响机身内油舱,而下一个方案,歼8-4B,就把内油舱分割得支离破碎了。
那些关于舰船的YY至少有理论上的微小可能性。
把飞机这么当蛋糕这么切塞腾挪,确定不是恶搞航空博物馆的作品,不用上天的吗?
我已经介绍过了,美国”战神”小飞机就是发动机不对称布局。中国现在摆明了要学习“F-35B"动力模式,但国产大推力发动机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成熟可靠。发动机攻关肯定比较难,相对容易的,是打破英美建立的教条(短/垂飞机只允许有一台主发动机)。这个也很不容易,尤其说起来是拿飞行员在冒险,特别不普世。但世界上已经飞起来的短/垂飞机(包括验证机),有双发的(V-22),有3发的(Yak-141),有4发的(X-22),所以这条路可能好走一点点。
亚投行是什么?亚投行就是”亮剑”,一帮地下党小朋友偷偷摸摸商量的时候,中国就看出来事情会闹大,怎么办?趁美帝国还没发觉,一缩头把这个事情悄悄黄掉,那也是一种冷处理。但中国明知道危险那么大,还是亮剑了。这一亮剑,以后的事情没人敢说到底如何。你不亮剑,2016兄弟连或许选这个人当总统;你一亮剑,说不定人家痛定思痛,选个耍横的出来。奥尔布赖特老太太曾有过名言:“我们不是有军事优势吗?不用叫什么优势?”
现在的局面,就是中国接下来几十年,没法消停,没法“不折腾”,芝麻开门了,入虎穴了。我们什么本事没有的民科,也就是胡说八道几句,这就是个“number game”,说了100个雷人的点子,或许有一个好用,说不定有军工企业灵光一闪,能敲开一条缝。您看不惯,可不可以不看呢?
再说,YY舰船有错吗?我认为中国就应该开发一款“折刀”式登陆大艇(吨位比一般登陆艇大,比登陆舰小),细长低矮高速,先用1000架无人机在海峡上空布烟,完全遮没海面,然后大批“折刀”从福建沿海洞库出发,独立渡海抢滩。登陆部队每个班配发红外夜视仪,把台北完全“雾霾”了,白昼如黄昏,部队进去巷战,完全打成“战场单向透明”。“雾霾”里包含辣椒粉,解放军都配置防毒面具,只要对面巷子里影影绰绰一群穿迷彩的都在大声咳嗽,肯定是台军,直接火力覆盖。
大陆沿岸和台湾西岸海滩上的我炮兵和火箭炮部队“盲打”,自己不找目标,不搞火力校射,只根据突进去市区的步兵的呼叫,(把台北市地图分解成一小格一小格)按“北斗”密码坐标逐一射击,配合步兵的进攻。这样打,把两边的空军和武直都废掉,打解放军擅长的夜战/步战和抵近炮战。美式陆军离不开空中支援和陆航支援,没有这两条腿,恐怕草莓兵们连爬都不会爬了。
我去跑步了,恕不奉陪。我看你老兄崇拜主席,完全是叶公好龙。主席干掉那么多保定官校和黄埔军校的科班将军,不就是你所谓的YY战法/水浒战法吗?“声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张是民科,还是主席是民科?
比两个尾喷口略粗:
现在改为3个紧密排列的尾喷口的宽度,喷口2居中,就在纵轴线上,是矢量喷口,更加向后突出(以便向下转折)。喷口1和喷口3向机身缩进去一些,对称分布在左右,是传统固定喷口,其中一个是假喷口:
这样,原歼-8II的尾部略微放宽即可。歼-8II的后机身本来就比较宽扁,再放宽一点,修形不难(当然,高速性能会牺牲一点):
双发并排恐怕无法控制左右,相反纵向控制要容易的多
1)歼-8II的气动改得大了。
2)怎么同时向下喷射?当然,只有一个发动机(下面那个)是矢量喷口,向下喷射,那么就解决了。
这个建议的关键,是两台互相独立的涡扇-10,一台负责机尾矢量喷射高温射流,一个负责带动两台风扇,怎么做到万无一失地匹配?好在有YAK-141的经验可以借鉴。
但是八爷还是算了,那个腰身太细,装不下
纵向上可以前后布置,这样两个尾喷口都可以向下。上下重叠时还可以左右稍微错开,偏离轴心不多,但能减少高度。
兄的文章今天才看到。讨论一下试试看。
当初美苏争霸,基本上还是沿着纵向技术竞争的路线。就是你高我比你还高的搞法。至于规模的扩大,限于两国都是亿级人口的工业大国,工业规模扩张受到限制。
而中国特色则不同。尖端技术我们只在很少几个项目中跟美俄比肩。就是航天技术。至于航空技术现在跟美国相比也就是个望其项背的水平。差得太远。中国海军也仅仅是刚起步,相比美国海军十几支航母特混舰队,我们的力量还过于弱小。
但是中国的工业规模之大,居然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重化工等等基础领域超过美俄很多倍。中国成为十亿级人口工业大国。这个规模效应不可不重视不可不利用。我们在纵向技术竞争的道路上继续追赶的同时,利用规模巨大的超级优势,可以采取横向竞争的方法。在技术水平尚有差距的情况下,利用少数领先优势比如航天技术,结合工业规模优势,采取横向规模竞争的方法,同样取得战略优势。
这就是中导集群战略。
由于中国卫星技术的突破,中导射击精度早在2003年前后就已经达到跟美国并肩的程度。也就是中导圆概率误差50米,堪比身管火炮的程度。
这技术如果用在核弹头方面,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如果用在常规弹头方面,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利用自己独一无二的工业能力,大量生产中导,形成十数个十万发的中导集群的话,美俄的航空技术优势立刻就被我们超越。
中导集群恰好能够制约美国优势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考虑到中导集群集火射击,可以瞬间摧毁一千五百千米范围内的一切有威胁的目标,把中导集群打得像身管火炮一样密集,试想有谁能够拦截集火射击的炮弹吗?那么中国相对劣势的空军和海军便田忌赛马般地上升成为无敌力量。
这是一种仅仅在灭国大战时候才会被动员和装备的兵器。中导的技术和生产由于它的一次性使用的特点,比飞机制造难度低很多。民用工厂特别是压力容器厂能够大量制造。生产它所需要的卷板机,折弯机,操作机,变位机,滚轮架,高性能焊接设备,机械加工设备,我们自己不仅能做,而且还可以出口。技术上不成问题。
至于中导的发射车,看看中国的重卡生产规模就知道了。谁都知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重卡制造和销售国家。虽然技术水平比不上欧洲,比如我们的重卡后桥壳还是焊接结构,沃尔沃早就是全锻造的了,但是用于战争是没问题的。
说明一下,美国的重卡水平也比不上欧洲。他们的重卡后桥壳也是用进口的日本便宜货焊接的。自己的早就被挤垮了。
一旦中央政府下令进行战争动员,我们的飞机制造以及航母制造能力不可能在一年之内产能扩大十倍,但是中导生产能力一个月可以扩大一百倍表示毫无压力。因为中国的这一类工厂实在是太多了。
展望世界,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超大批量地装备中导集群吗?中国周边一千五百千米之内,理论上没有另一支军事力量能够跟中国对抗。延展到三千千米,其他军事力量充其量采取守势。
这就足够了。能够保证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方向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方向的战略优势,足以对抗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美军在这两个方向不能称霸,那么为了重新获得战略优势,美国除了继续扩大战争规模走上当年希特勒的老路,最终被世界人民起来革命的浪潮推翻,导致全世界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如果美国胆敢动用核武器,很显然人口跟中国相比是个小国,而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双方对飙核弹的效果是美国人死光了中国还有十亿人。
核武器会使得中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提前到来。
枭龙换上国产发动机,成本大幅下降又摆脱了对外依赖,才真有竞争力。何况,枭龙本身就和歼十一样在不断改进,多等两年,同样成本采购的飞机,战斗力可能倍增。
在目前三代机还不是太紧缺的时候,确实没必要多采购一种,增加后勤负担。要么不采购,要么就大批量。但这得等枭龙未来改进升级后,再作战斗力评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歼20何时服役,如果2018年真的能批量生产并服役,那枭龙绝对没戏,空军要买也买歼31了。除非枭龙的成本降到最低,空军才有可能采购一些作日常巡逻用。毕竟,平时有些低级任务没必要出动昂贵的隐形战机。
您说得很精辟,在理论上归纳清楚了。
所谓“纵向竞争”,我理解就是“质的竞争”,就是奥运会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但奥运会不能号召各国“更多”,因为每个项目金牌只有一枚。
而“横向竞争”,就是“量的竞争”,100米短跑中国拿不到金牌不要紧,第二名到第十名都是我的人。
第一代环球帝国(发散帝国)是英法荷等,从一个老巢出动,在全球攫取殖民地,靠的就是“质的竞争”,西方文明比那些野蛮人要高明。
第二代环球帝国(收敛帝国)是美苏,依靠本土巨大的人口基数和普遍较高的教育水平。这还是“质的竞争”,所谓“日本可以说不”,就是小日本认为日本人的“质”,要优越于美国人的“质”了,因为日本人口比美国少,当然只跟美国比“质量”。
第三代环球帝国(云帝国)是“中国和一批盟友”,这里已经没有一个单独的帝国,因为盟友之间的利益高度融合,国境线已经没多少意义。就像几片云碰在一起,云卷云舒,不分彼此。这个“云帝国”看起来甚至不像是个固体,但若有若无地覆盖全球,该打雷也打雷,该下雨也下雨。这是一个“质量和数量并重,以数量为优先”的命运共同体-----因为讲质量,别国或许还能超过云帝国,但要拼数量,已经毫无可能了。而在共同体内部,既然讲究数量,就必须依靠中国,以中国为核心,因为”中国代表数量”------中国不是不代表质量,但首先代表数量。
中国中央政府目前奉行的这种战略,类似于华为在全球的扩张。华为有三块业务:交换机是大赚的;智能手机刚刚坐稳国内第二的交椅,以前一直是亏的;软件业务(如电信计费系统),在全球剧烈扩张业务,但是基本不赚钱。软件业务不赚钱的根本原因,就是华为的战略,以“市场占有率为优先”,根本不想现在就赚钱,每个案子的边际利润,都用于强化服务。在“以数量为优先”的战略中,“质量”也随之而自然上升。在全局上升的势头中,一切消极因素都比较容易化解和压制。华为号称至今没有裁过员(对于国家而言,就是没有大规模牺牲过本国弱势人群的利益)。
有了“数量”,抓“质量”就有了可操作性。华为有了那么多订单,依靠紧凑的管理和“knowledge harvest”流程,就有了不断提高质量的可行性。
具体到社会的一切领域,中国就应该具备”数量和质量并重,某些时期某些领域以数量为优先”的意识,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禁军和厢军”的意识。而美国道路是”以少而精为目标,集中力量抓好禁军,放弃厢军”,这在国防领域非常突出。
到了今天,中国不应该像前面改开30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因为那条路今天已经不适合中国,中国当然是走中国的路。一个140斤重的人,怎么能穿30斤体重的儿童的褂子呢?
回到中程导弹,我同意您的看法,在工业条件上,你的方案应该可行。但中导可以携带核弹头,属于战略性武器,当年美苏协议销毁中导,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中国公然弄10万枚中导,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政治上不可行,再说和平时期,这批中导的维护费用也太大,因为是一次性使用的,当然准备的基数要大。所以目前看,我认为专注建设空军更有效。
而建设独立自主空军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能任性生产的战斗机”。不幸的是,目前在中国,万一遭逢全面常规战争的话,能够把图纸复印给各地,一跺脚敞开了造的,只有歼-8II(枭龙具备类似特征,关键是发动机要国产化);歼-11B和歼-10,说起来国产化了,因为太精密,战时产能一下子提不起来。这是现实,所以黑不黑歼-8,黑不黑沈飞,都没有什么意义。正是围绕着”横向竞争”,围绕着”厢军,歼-7(枭龙)和歼-8”这3个关键词,才有了这个楼。
现在就更有必要先采购12架左右,在使用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否则上百架飞机有一样的毛病(有些未必是性能不良,只是不适合我军的使用习惯而已),再分批回炉?
十几架的量,多数部件国产,不可能对中国空军的后勤产生压力。
我看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个档次上,以后直接以歼-10系列取代歼-7,不再考虑枭龙了,成飞当然欢迎。
其实我觉得长远看,成飞前景不如沈飞。因为成飞擅长单发战斗机,而中国空军是要比肩世界第一强国的,未来必然以双发战斗机为方向。成飞如果拿了1200架歼-10的订单,“死于安乐”,倒不如拿了500架枭龙+500架歼-10的订单而“生于忧患”,逼得成飞发展歼-10双发后继型,以讨好空军。
歼-20虽然重要,一则数量少,二则成飞不得不依靠沈飞的协作,因此成飞不可能单靠这个吃几十年。介于歼-10和歼-20之间,所有在研的/入役的型号,似乎都是沈飞的,成飞接下来怎么走?搞个性能略次于歼-31的东西?空军不立项的话,自己研发的钱够不够?
编的越来越没谱了
歼10原型机94年开始建造,98年首飞,99年底转到西安进行飞行测试。周永康2000年初才开始在四川任职。哪里来的“康师傅当时在川,仗着老大眷宠,硬拉老板去现场看歼-10试飞”?
说实话网上传的什么老江挽救了歼10这种事也没谱。网上最早是以一个感人的故事的形式把歼10跟老江联系了起来,大约10年前了。至今没有任何证据、根据表明老江跟歼10项目的关系。
现在康师傅又挤了进来。编造这种谣言是啥居心?非要把一个祸国殃民的混蛋跟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捆绑。目的就是为了黑某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