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茗谈(134):歼-9BH -- 本嘉明
今天我们说说“枭龙”战斗机。
(一)
我觉得吧,中国的对外关系,是一个有边界的集合,因为你的外交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一定有边界。
在这个集合(图中红色圈)里,分两个大的子集:”中-美关系” 和“中-非美关系”。
中国从70年代初,在主席的掌握下,刚刚开始“务实外交”时,红色圈里有大片未开发的处女地(比如中-日,中-德关系等),因此“中-美关系” 和“中-非美关系”这两棵苗各自疯长,都没问题,谁也挤不着谁。
但今天不行了,这个红圈倒是在慢慢扩大,但赶不上两棵苗苗的疯长,所以有谁压倒谁的问题了。“亚投行”一役,到头来对中国是祸是福?现在不好说。本来中国也就是多头出击,四处探路,看看哪里挤得出去,对亚投行并没抱特别的希望,没诚想应者如云,50多个大小胡子,有短打的有长衫的,一齐涌来,把个老中捉手捉脚,抬到里屋,摁到大班椅里头,黄袍加身。这么一搞,“缓称王”是不可能了,全世界东西二帝,就是这么个大局了。这里面的凶险在哪里?
第一,这个队伍不好带。很多穿长衫的,只是“苦秦久矣”,要给美国一点color see see,未必真心拥戴新主,上班后有得闹了。
第二,在中国外交这个红圈里,“中-非美关系”急速膨胀,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重大顿挫,这个已经不可能双赢了。事已至此,中国只有硬起头皮,打足精神,等美国出招。
第三,一部冷战史告诉我们,什么是老大?当老大,他妈的就是当凯子。西方有句谚语,叫“尾巴摇狗”,就是小老弟能把老大耍得滴流转。冷战期间,苏联阵营里最猛的两个尾巴,第一个是中国(苏联还给过谁工业项目和核技术?),第二个是东德;美国阵营里最猛的两个尾巴,第一个还是中国,第二个是法国。就拿排不上号的埃及来说,戴维营协议为分水岭,此前是苏联的盟友,白拿了苏联至少400亿卢布的援助(阿斯旺大坝,全部苏联出资);此后是美国的盟友,每年13亿美元军事援助,白拿到今天。那其他的大猛二猛,大家可以想象。美国富裕,加上西欧后,经济总量远大于苏东,所以比赛烧钱当凯子,把苏联拖死了。
在这个局面下,中国已经被“置于炉上耶”,大家万毋高兴,心惊胆战为好啊。
(二)
枭龙是个很有特色的轻型“双用途”战斗机,既能空战,也可对地攻击。
它的缺点很明显:
第一,太小了。
这个图,展示了枭龙和其他相应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和尺寸比例。其中苏-25和A-10是苏美最后一代专业强击机,F-16是枭龙的山寨对象,F-35和F-22是未来的双用途战斗机(F/A, 即对空对地两用)。
枭龙其实就是歼-10的弟弟,成飞还在不遗余力地改良枭龙,今年计划把飞机上的“环境控制系统”升级,以便安装X波段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但这个飞机是以歼-7为基础,山寨F-16而来,尺寸太小,载弹量和航程都不足,就算豪装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导弹不够数啊。
第二,太迟了。由于F-35A基本成熟,美国的盟国们都在等着接收F-35A,这样会换下来大批二手的三代战斗机,在国际市场甩卖。穷国小国可以挑花眼,又何必买性能还不如它们的枭龙?
第三,太见外了。枭龙至今还在用俄制发动机RD93,接下来可能会换用RD93的改良型RD133,对应的国产涡扇-13,始终没有量产。中国空军已经嫌枭龙技术落伍,性能不够,加上发动机问题,因此不想采购。
它的优点也很突出:
第一,中国空军根本没怎么花费研制投资,等于是捡个“洋落”。
第二,枭龙以美国F-16C/D造价的1/3,能有其70%以上的战斗力,那还是价廉物美的。就是说,你买3架枭龙,绝对超过买一架F-16C的价值。
第三,巴基斯坦空军对枭龙有很深的感情,情人眼里出西施,况且巴基斯坦空军的西方飞机老化严重,据说平均机龄近30岁,枭龙挺实用的。
由于已经交付巴方100余架,此后还有很多巴方委托的升级子项目,所以成飞对于这个已经盈利的项目,仍在追加投资和研究,良性循环中。所以枭龙跟着歼-10,在稳步成长。
第四,枭龙是单发中推力发动机,特省油,维护也很简便,所以全寿命使用费用远远低于那些西方高大上的三代机;也特别适合第三世界空军的地勤人员素质水平。西方三代机陆续停产,很多零备件将来都是问题,别看今天二手飞机的甩卖价低,谁接包袱谁吃苦。
第五,中国空军还有歼-8战斗机150架,歼-8侦察机50架;歼-7超500架;强-5约120架。这批飞机谁来接班?L-15教练机,也是外国心脏啊。就像海军需要056,空军也需要顶得上的枭龙,估计涡扇-13成熟后,空军可能以“歼-9B”的序列号,采购枭龙。枭龙的意义,在于尽最大可能,解放现役的歼-10,歼-11B等主力战斗机,使它们宝贵的发动机寿命,能用到刀刃上。
第六,枭龙是改为无人机的极好对象。这些无人机,可以是强击机,轰炸机,(专对无人机)加油机,侦察机,(遥控)信号中继机,等等。
所以接下来,我们设想一下,枭龙要如何挖掘潜力。
这样的无人机,最好有空中加油能力
这样伙伴加油,未免太矬了吧?
(三)
3月20日,“中航工业成发”与“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就“短垂项目”加工合作举行签约仪式,签署风扇部件合作协议。
“短垂项目”,就是山寨F-35B的动力方案,一台矢量推力涡扇发动机,加一个冷风升力风扇。新闻里说是“加工合作”,是不是说研发已经完成了?
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发动机。我认为中国的发动机技术还没到那个水平,但用传动轴带动一个升力风扇,这个技术难题,中国可能已经攻克了。
枭龙的机体内,飞行舱后面全部是内置油箱,然后是发动机。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把枭龙的机身接长一小段,在新增的这一截(飞行员身后)里,模仿F-35B,安装一台升力风扇,由尾部的涡扇-13带动。这台风扇并不是用于垂直起降(因为涡扇-13既不是矢量发动机,也没有足够的推力做垂直降落动作),而是改善飞行性能,因此风扇的口径较小,自重也轻。这样,枭龙的原气动布局基本不影响,接长机身后油舱也没有缩小,只不过圆柱形油箱的中心处要腾出空间供大轴穿过。
上图:A是风扇,B是阀门控制系统,C是向下喷口
风扇的第一个作用是:枭龙有个毛病,起飞时机头不容易抬起,有了风扇,起飞滑跑时,风扇向下吹,飞机前部有一个抬力,也不用太大,托着飞机的下巴就飞起来了,能大大缩短起飞滑跑距离。
第二个作用是改善飞行性能。飞机在空中平飞时,如侧翼发现敌机,必须尽快把机头转到对准敌机,以便机载雷达和导弹雷达捕捉目标。这时启动风扇,风扇本该向下吹出的冷风,被特制的“四通管路”转为向左侧或右侧吹出,从而推动机头,向相反方向平转,摊大饼。这种做法的好处,第一是大大缩小垂直尾翼的面积,从而为上舰和隐身做准备;第二是缩小转弯半径,强化格斗性能。同样,如果想做“眼镜蛇机动”,可以向下吹风,把机身竖直。当然,这第二种用法,飞行动作激烈,过载很大,对飞机的机体必须强化,尤其是飞行员的身体可能无法忍受,或许用在无人机型号上比较好。
(四)
第二种改法,是给枭龙装尾钩。
日本由于担心中国的中程导弹饱和攻击机场跑道,因此始终在日本装备的重型陆基战斗机F-15J机队里,实施“陆基阻拦索降落训练”,这样一旦长跑道被炸断,可以用机动式阻拦索设备,利用残剩的几百米跑道或公路跑道,供战斗归来的F-15J紧急降落。
F-15J的最大起飞重量31吨,返航后能减到的降落重量约在14吨以上。枭龙的最大起飞重量才12.4吨,所以用类似的方式,在陆地或岛礁的短跑道上降落,是完全可行的。
因此我的建议,是在一些岛礁上安装“陆基蒸汽弹射轨”,以约25度角指向天空,供枭龙短距起飞;返回时则以“陆基阻拦索降落”。而这套起降设备,如果能改良为机动化,装卡车里跟着陆军跑,那么枭龙替代强-5部署到前线,就能神出鬼没,随时出击了。
(五)
第三种改法,是“可变后掠翼”。
现代多用途战斗机,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性能要求。比如你要它反恐,要政治正确,就必须飞得低,飞得慢,看真真沟里躲的是拉登他二舅了,再打,不能滥杀无辜。但很多时候,前面海豹分队一发现敌人,敌人也发现他们了,立刻接火,熊孩子们就屁滚尿流地紧急要求空中支援,对地攻击机就必须尽快赶到。
再比如,所谓多功能战斗机,就是既能空战,也能对地攻击,只要起飞前转换机载电脑的软件,就能改功能。
我们以前说过,中国从埃及搞来米格-23可变后掠翼攻击机,曾用心研究过,其实是搞得成的,只是高仿出来后,变机翼机构体积大重量大,不能上飞机。
上图:米格-23与枭龙尺寸接近,80年代的原有研究成果容易转用。
到了今天,当年不能解决的材料问题等等,今天都不算个事儿了,但“可变后掠翼”这种搞法,也确实落伍了。
上图:米格-23的变机翼结构
上图:新枭龙的“在地面变机翼”,右翼前倾17度,左翼还未变更后掠角。全部前倾后,飞机的低空低速性能将增强,有利于打坦克,打直升机,也有利于用陆基阻拦索降落(降落时进场飞行速度可以更低)
我的建议,是在“新枭龙”上装“可活动机翼”。这不是传统的“可变后掠翼”,就是说,你要扳动机翼角度,可以,在起飞前,由地勤人员借助专用台车,由外力扳动机翼,然后锁死,挂导弹放飞。在飞行中,飞行员不能自主改机翼后掠角度。
因为飞机在起飞前,根据下载的软件,已经限定你这趟飞行,要么是空战模式,要么是对地攻击模式。此时对应地改一下机翼角度,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个设计,并没有增加多少死重和成本,但对于改善战斗性能,很有帮助。
(六)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现有枭龙基础上,开发一款“新枭龙”------歼-9BH,即歼击-9B的海航版。因为这款飞机加固了机身,可以弹射可以阻拦索降落,当然就算在“海航”名下,自己装备1000来架,替换歼-7,歼-8,强-5,巴基斯坦也不用担心我们抢他的外贸市场。
你现在越来越有教主的风范了
随便说说何妨?
这个侧推,跟船舶的船艏侧推螺旋桨,和卫星上的调姿小火箭,作用原理是一样的,就是在飞机重心前方的机体侧面,临时增加一个微小的推力,使飞机绕重心为轴旋转,从而大大节省尾翼方向舵的拐弯作用,也就可以缩小垂直尾翼的面积,减少雷达信号反射面,也便于上舰(飞机矮了很多)。飞机转弯反应也更敏捷,转弯半径更小。
这到底行不行,做个模型吹吹风,不就清楚了?船在水里,飞机在空气里,一样是流体力学,为什么想都不敢想?
枭龙作为一个屌丝青年,已经很努力了,但身板确实单薄,他在进步,社会也在进步,所以到今天还是屌丝,我要是空军参谋长,我也不要它,服役即落后嘛。但有几点要注意:
1)枭龙跟歼-10的串联关系,使得飞枭龙的飞行员,比原来飞歼-8的飞行员,更容易换飞歼-10。如果空军有1500名飞枭龙的飞行员,那么战争中临时换装歼-10系列,上手就快。
2)枭龙对第三世界国家,还是挺实惠的。既然海军不嫌056差,那么空军也要有类似的眼光。
3)拿枭龙做平台,试验一些大胆的设想,是可以的,因为枭龙便宜,不怕摔。无人机的大型化/高速化,从“枭龙改”起步,是值得考虑的。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利用升力风扇提供的升力,飞机的降落速度可以减低到100公里左右,这个速度利用刹车也可以在百米以内完成停车。
日本由于担心中国的中程导弹饱和攻击机场跑道,因此始终在日本装备的重型陆基战斗机F-15J机队里,实施“陆基阻拦索降落训练”,这样一旦长跑道被炸断,可以用机动式阻拦索设备,利用残剩的几百米跑道或公路跑道,供战斗归来的F-15J紧急降落。
点看全图
这一段支持了我的论点。不过小日本即使是采用了陆基拦阻索,也不能紧急降落。因为中国的中导集群射击密度是要彻底摧毁机场跑道,让丫的至少俩月修不起来。
既然各位爷都来了,大家再讨论讨论。
百战兄最近的几个主题帖我都拜读了,有些方面确实要向你讨教。
TG奉行“我打我的”,立足自己的擅长的,回避自己薄弱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工业体量太大,这么“扬长避短”,一个用力过猛,就会造成革命性/颠覆性的战场面貌改变,比如说一个战役里,几百颗中程导弹饱和打击,远程火箭管个300公里寸草不生,上百架航空军“(固定翼)小飞机”集群大包抄,等等。解放军传统上以弱胜强,讲究“在局部一点上,集中我方的优势兵器,从而由全线劣势转化为局部优势,突破敌人”,但现在我们的全线不那么“劣势”了,不那么“叫花子”了,纵深上颇为雄厚了,然后你再玩“局部集中”,那个不得了,好听点叫“变态”。
所以我感觉现在已经发展到临界点了,中国必须有一些军事理论的革命性突破了------走自己的路,但不再是走"红军和八路的老路"。“亚投行”事件,是“百团大战”,你倒是赢了,鬼子也醒了,各方面不抓紧准备不行。就算准备了没派上用场,也好过“猝不及防”。
中国的学术风气一贯不好,学霸当道,因循守旧,向内只知道跟从土八路传统,向外只知道跟从美军,军队院校也是如此。所以突破从哪里来?只有从实践中来,从战斗中来,从一线的李云龙们来。
不过也不能随便去打仗,所以现在能做的,一是允许基层部队提要求,你真一心谋打赢,要啥,大胆说,无私即无畏,不要怕首长拍桌子,上面给不给是另一回事,习大大来了,以后工作上得罪领导也不耽误你升官。军长要中导?给你搭配个二炮旅,结对子训练。旅长要陆航?给你20架“红猫”,不要嫌粗陋,民用直-9每架4500万人民币,民用运-12E每架不到3000万,我只能给你“运-12改”,真摔了也不那么心疼。
二是允许军工自主琢磨,以前“瞎琢磨”的项目,枭龙,歼-31,L-15,都不错,就是还少,太稀拉,这个“创客”势头要鼓励。从这一点来说,枭龙就是“千金买马骨”,是个标志,空军再嫌弃,你也要表个态,多少支持一哈标兵,人家当年没鸟你的“准生证”,你个“全霸天”叽歪到今天,啥心胸啊?印度空军还硬吃进一个中队LCA呢。但另一方面,枭龙也要争气,要我说,再扒着F-16C的技术路线走,枭龙没有出路了,以当前三代机大甩卖的外部环境,枭龙性能真的弱,最后就是无人机的归宿。现在不如拼个奇招,可以说死马当活马医,也损失不了什么。
这些军队建设的大突破一旦开始星星之火,传统的军种格局就会土崩瓦解,蚁穴溃堤。比如说中导,列装上万枚的话,要不要单列一个兵种?“航空军”(第二空军),要不要单列一个兵种?
这种大“变法”,历史上各军事强国都很难做到,因为既得利益集团根深蒂固,不见棺材不会掉泪。好在目前中国军队在反腐败,不能算“大破大立”,也是“中破中立”了,顺势吹进一点军事革命的清新之风,还是有机会的。
跨行去谈什么气动机械工程类专业话题啊?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两个主题:
1)国际地缘格局
2)中国未来社会形态
所有的八卦,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来的。
航空和航海,我都不懂。以“枭龙”为引子,我是想问一些问题,比如说:
1)不经历战争,一个社会能否主动展开军事变革?
2)和平环境下的军事变革,对错方向,谁说了算(几种理论,没有实践可以分高下的情况下)?德国在二战前准备闪击战,是希特勒说了算:应该这么搞,不要那么搞。
3)对应于必然到来的军事变革,中国军队里,指挥主官的作用是什么?政委的作用是什么?军工的作用是什么?
4)如果“枭龙”能够“救活”,是不是预示着中国军队建设中很多体制上的/软硬件的瓶颈有希望在改革中突破?
5)国际环境可能会趋于恶化,怎么把未来有限的资金和时间,用于正确的建军方向?采购“枭龙-改”,能不能帮助空军节省主力机群的琐碎消耗?
6)歼-9BH列装,能不能为我军储备歼-10和舰载机的飞行员人材库?
阻拦索降落,严重缩短机体寿命,日本人不会那么傻没事找事,美国也不会听之任之。日本地少人稠,道路密集,在高速公路上隐蔽地建一些跑道,可以修得很长,中国在侦察到暗跑道之前不可能每段普通直路都去炸一下。所以“陆基阻拦索降落”对于日军没什么意义。
日本人的做法,代表一个事情:万一东亚开战,美军常驻日本的航母会依托日军的兵员补充,包括舰载机飞行员(备用飞机可以先在日本储存一批)。航母上最精锐的人员就是飞行员,如果飞行员都可以用日本人,其他岗位有战损,当然也可以抽日军补充。平时日本跟美国闹闹别扭,估计都是给别人看的。
歼-9BH,关键是相当数量的飞机可以弹射和阻拦索降落(部队内部有标号可以辨别),海航一定要双发的飞机,这批飞机就用在陆基机场,编入空军编制,但有“陆基阻拦索降落”训练科目,战时这批飞行员紧急训练后也可以去驾驶舰载攻击机,补充母舰上飞行员的损耗。
升力风扇的技术实在太难,就枭龙这档次的东西,短距起降还不如用一台升力发动机呢,枭龙的老祖宗米格21就有采用升力发动机的试验型号Ye-6V。
升力发动机从哪来呢?话说当年英国发展垂直起降技术,布里斯托尔公司开发了飞马座矢量发动机,对手罗罗开发了RB162升力发动机,最终飞马座胜出,用在鹞式上(但罗罗也没失败,罗罗收购了布里斯托尔公司)。西欧一堆垂直起降飞机考虑用RB162,但最后都没完成研发,结果这RB162就没用了,后来三叉戟客机高原推力不足,干脆废物利用在尾巴上又加了一台RB162专门用来改善起降性能。三叉戟客机输给了727,没几个用户用它,最主要的外国客户就是TG,TG对高原起降的需求也很迫切,所以这种四发型号的三叉戟中国民航也采购了,至少有两架,所以俺估计TG手里应该有RB162的资料,有仿制的可能。。。
RB162采用6级轴流压气机,推重比高达18。苏联的升力发动机系列,RD36,RD38和RD41,采用7级轴流压气机,推比在15,但推力更大。不过让人浮想联翩的是,RB162和RD36/38/41的直径都是25英寸,莫非巧合?
而且推力要大于飞机总重。
RD93不是“矢量推力发动机”,推力也只有8吨(未来换装RD133,推力9吨)。中国山寨的涡扇-13,性能应该比RD93要差。
枭龙再换一台大推力“矢量推力发动机”,并不值得,因为飞机太小,就算能短/垂,本身战力有限,短/垂成本却太高。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枭龙身上,根本放弃短/垂思路,小风扇第一用于改善枭龙飞行性能,第二实践“冷风扇模式”,找出实用中的问题。枭龙仍然是中规中矩的滑跑起降,只不过尽量缩短滑跑距离。
这样,枭龙改装一个款为专业强击机,替代Q-5,也是可行的------损失点内油加配装甲罢了,性能比Q-5飞跃很多了,打直升机没压力。
这个主要看控制,米有矢量推力发动机一样可以玩SRVL,不过将滑跑距离延长一些罢了。比如肥电可以控制在60至80米停车,偶们控制在160到200米可以不。毕竟偶们要求的是在陆地机场着陆,这比在航母上容易太多了。也比为机场配重复杂的阻拦索系统要来的合算。
还是觉得这个东东靠谱
值得拿枭龙去试试,觉得很好玩哎。
枭龙如果能“机场变后掠翼”,带“可拆卸表面装甲”,再通过SRVL和陆基阻拦索降落来大幅缩短起降滑跑距离,那就是“强击机之王”了,对阿帕奇见一次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