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冯玉祥的八次倒戈 -- 豹子头
也是蒋一生唯一一次真正的反叛
蒋和汪是同僚不假,但你看过四一二的具体过程再来想想吧,四一二之前汪刚刚回国,蒋可本来是要拉着他反共的,汪不听,做船去了武汉,蒋即和李济深一起几乎同时在上海和广州(四一五)动手
当时国民党自孙死后并无真正意义上的领袖,但国民党改组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党权代替领袖个人的权利,蒋反叛武汉,是反叛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其性质和张国焘在草地利用手中军队试图强迫改组中央(不成后另立中央)相当
说到 策划精巧,是指孙中山在之前 给蒋的行动留了一个合法或者说半合法的绕开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的口子,就是召开监察委员会,弹劾国民党内的共产党谋叛. 张静江\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 等国民党元老组成的 监察委员会 给了蒋动手的部分合法性,且协调了蒋介石和李济深的行动
(这个相当的关键,因为蒋当时虽名为总司令,但指挥的战斗数量/成绩 并不是十分出色,当时国民革命军来源很广,组织松散,蒋的控制力度比太祖对解放军的控制相差几个量级呢,驻上海附近的薛岳部甚至一度向陈独秀表态,可以协助共党解决蒋-后来薛解军职,追随张发奎去了;)
即使是和蒋一起行动的白崇禧/李宗仁部,也抱着暂时合作,伺机取而代之的想法,并在蒋败给孙传芳之后发难,迫使蒋一度辞职
总的来看,蒋这一次是武力对抗合法选举的国民党中央,而他的所有权力都是这个合法中央授予的,是他人生之中唯一一次真正的背叛
张静江/蔡元培等国民党元老,甚至不惜用涂改监察院会议记录,倒填日期的方法,证明蒋行动的合法性,蒋之后给与他们一定的权力回馈,可是如局外人胡适所言,"“蔡杨诸君在前年屡次用政府势力压迫学术文化机关,而自己后来终想造成一个不受政府支配的学术机关,此是甚不易做到的事。果然今日自己受威力压迫!而杏佛的语气似是想用他前年极力摧残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来替他搪塞!此真是作法自毙。但政府中人借研究院来报复蔡先生不合作的态度,更属可恨。”
可以说 在一定程度上 中央研究院是 蔡元培等卖共产党的血得到的报酬,最后杨杏佛果然作法自毙,被他所效力的国民党暗杀
这个论坛是你们的天下,很多证据我们说出来是要被封的。民国活吕布这个帖就到此为止吧。
都是成年人,光着屁股赶老虎的,谁都看得见。
既御外敌又反内贼,可惜了,如果没有造反党,前有同盟会诸多人的下场为例,后有老刮民党,估计朱刘彭贺都是吉的下场,社会很复杂,历史人物盖棺定论其实也要看语境。
碰上王家烈能不能全身而退都要打个问号。
刘伯坚是信仰坚定真诚的共产党员,最后也是为了信仰而死。从这个角度看,他对冯的政治立场摇摆有意见是正常的。换句话说,在他的价值体系看来,他和冯的个人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政治道路之上的。当冯偏离了这条道路,他就跟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而从冯的角度看,他还有点旧式军人的江湖义气,政治态度是政治态度,私人感情是感情,对他曾经的下属还是有几分感念的。而刘伯坚和于右任、邓宝珊虽然走的不是一条路,但人家在政治立场上至少还是同情理解他的。他们又没有一起共事过(于在五原誓师后在冯部混过一段时间,但为时极短),所以从个人感觉上也谈不上背叛。所以刘伯坚的话可以理解,但据此就对冯否定似乎有点说不过
最起码在滦州的时候,他就能看懂四书了。后来他一直坚持学习,当了陆军检阅使还学开汽车。像在泰山的时候,他又找了一帮学者一起学社会科学,简又文说,他两年就达到了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后期他思想开始向TG靠拢,可能和他在泰山读的那些书确实有关系。另外,他跟朱刘叶贺彭还不一样。他接触TG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军政集团的领袖了。就算他有心靠拢,总也要考虑手下人的意见吧。
老蒋要是再这么反共下去,一个千古罪人的称呼肯定逃不掉。老蒋就这么灭人全家。
这位搞不清楚丝绸睡衣的价格,尤其是搞不清楚六十年代有一段时间丝绸根本卖不出价,自己想象了一个“贵重”出来。
以刘伯坚对冯的了解,估计冯知道他被捕后会作态营救,但并不真出力。
而邓宝珊于右任等,估计会真的想办法营救,但估计也救不出来,所以是“使他们为难”
冯在清党后能够做到对共产党员“礼送出境”在当时已经属于不易。但后来也开始逮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邓宝珊、于右任是有显著区别的。
共产党和冯玉祥合作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失败,也是基于双方信任的缺失,当然这里有些是不可避免的
冯玉祥是个比较进步的军阀,但也是个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