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游客在日抢购在华制造马桶盖背后的问题 -- 常乐

共:💬40 🌺163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国游客在日抢购在华制造马桶盖背后的问题

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冲洗式马桶盖。新华社有个报道,说有些游客回国才发现是在中国制造的。记者采访松下的杭州马桶盖工厂,得知是松下全球唯一的马桶盖生产基地,产品的25%在中国销售。新华社的报导意在显示游客无理性,没必要去日本买。

问题哪有这么简单?首先,中国游客在国外购物,非常看重产地,会在购物时询问和查看,店员也不会隐瞒产地,所以游客回国后才发现马桶盖是在中国制造的,几无可能。

其次,日本马桶盖制造商并非松下一家,中国游客买回的马桶盖并非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第三,一般评论甚至官员都说是中国企业技术和工艺水平不如日本企业,但这不能解释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在中国有销售的松下在华制造的马桶盖。

第四,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在中国有销售的松下在华制造的马桶盖,原因是在日本比在中国便宜不少。

第五,近期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日用品的主要原因是日元大跌,人民币对日元(以及欧元等)大涨,虽然对美元也在跌。人民币对贸易加权一篮子外币大涨了,对外销小企业打击很大。

第六,中国的批发环节多于日本,是同样的产品在日本售价低于在中国的原因之一。

第七,中国的消费税高于日本,是同样的产品在日本售价低于在中国的原因之一。日本的消费税是明的,为零售价的8%。中国的消费税是暗的,而且是多次征收。制造商要交纳生产型增值税。从总批发到零售,过一次手就要征收一次商业型增值税,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的17%(添加在毛利之外),也就是进货金额的17%加上毛利的17%(添加在毛利之外)。这些都是由最终消费者承担的,是间接消费税。

第八,日本面向外国游客的免税店,免代收消费税。中国游客购买的很多境外商品,在入境中国时是应交关税的,但机场很少检查。如果被查到而交税,就很可能比在中国销售同样产品贵了。

第九,很多在中国的中外企业偏爱外销,哪怕出厂价低于在中国的,因为在中国销售有不少其他麻烦,如需要与政府机构拉关系,货款收回时间长。

————————

附录

一個馬桶蓋 刺痛中國人神經

中国时报 2015-03-08

陸客春節日本瘋狂買馬桶蓋的事件,仍持續在大陸全國兩會上延燒,除了總理李克強、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都發表過意見,連中科院院士包信和也都有感而發。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針對日本馬桶熱表示,無論是高大上的中科院,還是萬眾創業的小微企業,都應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引領「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

他坦言,像我們中科院各研究所原來是不會做馬桶蓋研究的,怕人家笑話。而生產馬桶蓋的企業不可能有科研力量,他們只能把人家的產品拆開、仿造。這樣的品質不可能好。

此外,大陸遊客到日本搶購免治馬桶蓋,這兩天持續在北京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成為發燒話題,大家好奇賣到日本的馬桶蓋多半是Made in China,為何不遠千里去搶貨?陸媒形容:「一個馬桶蓋刺痛了中國人的神經」;一只馬桶蓋戳中的是,世界工廠仍遠離製造業「皇冠」的痛點。

有大陸遊客千里迢迢到日本買回馬桶蓋,回國一看包裝竟然印著「中國杭州製造」。

《新華社》記者日前到位於杭州的「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公司」採訪,工作人員證實,該款智能馬桶蓋確實是杭州出產,而且是出口到日本市場專供中國遊客。

松下(杭州)公司副總經理吳亮表示,公司成立於2004年,是松下旗下智能馬桶蓋產品唯一的生產基地,1年產能約100萬個,其中25%的產品內銷中國,75%的產品銷往日本、東南亞、俄羅斯等地。

家园 中国经济是纸老虎,依附于日本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

中国没有制造业——半个世纪以前日本人的看法;

  中国造都是烂货——改开时日本人的看法;

  没有日本技术和零部件,中国没有制造业——现在日本人的看法。

没有日本企业的技术和零部件的支撑,就没有所谓的中国制造业。。。这句话来自从事商业顾问等工作,并且是个中国经济通的高田拓。

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折合成美元的话,其数量已经是日本的两倍了。但实际上呢,不过是一只”纸老虎”罢了。所谓现在中国经济超越日本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可以不夸张的说:没有日本企业的技术和零部件的支撑,就没有所谓的中国制造业。。。这句话来自从事商业顾问等工作,并且是个中国经济通的高田拓。

  另外一个例子,2008年世界非变频空调的最大生产商,中国格力集团与日本空调巨头大金签署了技术合作协定,根据协定后者将其独有的”变频”技术提供给了中方合作伙伴。。。也使格力的成本竞争优势得以发挥,结果就是曾经几乎为零的中国变频空调普及率一跃达到了将近60%。

  “近些年,中国市场上曾经风光的日本品牌家电和手机好像越来越难见到了。。。但就像你看到的海尔和大金的例子那样,日本制造以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形式隐藏到了产品的内部。也就是说日本企业正向『BtoB』制造模式转化。乍一看好像不见了,实质上所谓中国企业的发展正是依靠了日本的力量才得以实现的”

  说到汽车也是一样的情况,其零部件供应端的上游,产品附加值高的部分多由日本企业把持着。在中国组装的智能手机iPhone6—其半数的零部件是日本企业提供的,如果没有日本的技术支撑,世界第二的中国经济也会瞬间消失。。。信州大学教授真壁昭夫说的很干脆”如果没有日本经济,则中韩两国则根本无法成立”

  “不算香港的数字,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对象国,而排在日本前面的欧洲和美国都是GDP16万亿美元以上,人口超三亿的巨型经济体。和这两个相比,日本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都要小很多,日本以如此少的人口和较小的经济规模,在中国经济中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可见存在感还是很强的”

  “日本的对中直接投资,2014年与前一年相比大幅减少了38.8%,但仍旧是第二大对中投资国。同时要明白一点,那些日本的技术转移很难以数字形式具体化,所以总的来看,中国对日本的依存度是很高的。。。”

家园 可见存在感还是很强的中国对日本的依存度是很高的
家园 松下称日本畅销马桶盖中国造

http://news.sina.cn/gn/2015-03-09/detail-ichmifpx9768321.d.html?vt=4&pos=108&wm=4007

家园 是中国设计的吗?马桶盖里面的控制元件在哪里生产?

是不是如同iPhone6上面写着:“加州设计,中国组装”?

家园 我的印象至少十五年前北京就有卖的

记得当时电视上有广告,好像主要针对女性使用的。不知道当时的厂家还在不在。

所以当听说买马桶盖时,我估计是这种电动冲洗的。很困惑。

我感觉是不是因为当时太贵,厂家成了先烈。

家园 智能马桶又不是日本人发明的?这只是一个习惯而已

1964年,美国人Arnold Cohen发明了集冲洗和烘干为一体的智能马桶盖并获得专利。Cohen花了两年时间研制出来这个由脚踏板控制的高级坐浴设备,主要是为了方便他患病的父亲。

在拿到专利后,Cohen认为这是一个商机,便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生产和销售这一产品,雄心勃勃地投广告,以及带着他的产品参加各类商贸展会。

但是,智能马桶盖的销售在美国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据《纽约时报》报道:随后的45年里,Cohen的公司只卖出了20万个。很多人认为这个话题太粗俗了,拒绝登出智能马桶盖的广告。用Cohen的话来说,“打广告是太困难的一件事了,没有人想听你说该如何清洗臀部。”

在北美市场经受打击后,Cohen把他的专利授权给了日本TOTO株式会社。80年代,TOTO公司开始在市场上推出本国出产的智能马桶盖。此后,TOTO在已有马桶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新加技术,到今天仍旧是智能马桶界的巨头。

日本智能马桶发展如此迅猛的同时,美国人民对新马桶仍然提不起兴趣。美国一位智能马桶行业的创业公司老总说,当我们试图告诉人们智能马桶盖的优点时,你想象不到有多少人说“好恶心”。

与此同时,美国人也并不认为已有的马桶以及使用纸巾有任何不卫生的地方,因此也不愿意费劲更新换代。

家园 现在知道中国的马桶盖质量不过关

日本卖的不是“马桶盖”

很多人会说,如松是不是疯了,中国卖的是马桶盖,日本卖的也是马桶盖。

最近一些日子,马桶盖的话题是个热门话题,其实不仅是马桶盖,还有日本大米的问题,有人愿意出高价也要买日本大米。

我相信,杭州的厂商说的是实话,日本卖的马桶盖是杭州生产的,两会的委员反映的也是真实的,中国买的马桶盖用几天就坏了。

为什么会如此?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困局。

中国为了保资产价格,只能不断释放货币,推高了生产要素的价格,造成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那么同样一间企业,是外销还是内销?

对于马桶盖,因为我们不是业内人士,很难计算真实的生产成本,只能举例来说,为了方便,就认为每个马桶盖的成本是每个十元吧。

这十元包括土地、房屋、固定资产折旧,还包括人工、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税赋、财务成本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当房地产不断上涨的时候,这些分类成本是上涨的。

假设:这个企业内销的价格是11元,账面毛利就是1元,可是中国境内的信用环境很差,赊欠货款是正常的,比如赊欠一年,那么按月息8厘计算,一年下来,毛利就没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货款损失,在中国这种情形毫不稀奇,这些机会成本加起来,很可能不赚钱甚至亏损;

不赚钱的时候,企业为了生存,就会弄虚作假,地方政府为了保就业、保税收、保GDP,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就是两会委员买回家的马桶盖用几天就坏了。

难道说,生产厂家不能提升售价吗?政府很愿意,因为这支撑了通胀型经济的发展,也发展了地方的GDP,但市场不干,因为中国的工业领域几乎没有不过剩的,如果你提高售价,市场份额就会被别人占领,所以,提价几乎不可能。

如果是外销哪?首先,出口的信用机制比较健全,不存在机会成本,可以按时回收货款;其次,国家对于出口,有退税措施,而且随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出现问题(资本外逃),国家会加大出口补贴。

最终的结果是,即便外销的价格也是11元,外销的利润大大超过内销;甚至外销的价格是10元,利润还会超过内销。

这是什么哪?中国的政策红利(奖励出口),日本商家卖的第一项是中国的政策红利。

第二,中国商家要出口,到了日本海关就要接受商检,必须符合日本同类产品的技术要求,生产厂家不能弄虚作假,基于中国有出口退税的措施,有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甚至补贴措施,厂家也有保证质量的能力。中国人到日本去买马桶盖,买的是日本的质量标准,不会发生两会委员说的用几天就坏的情形。

所以,日本商家卖的第二项是日本的质量标准,换句话说就是信用。

最近几天看了很多关于马桶盖的问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讨论制造业G4的文章,虽然不敢说人家在扯淡,但看到本质问题的确实不多,中国如果不解决货币超发带来的问题(这是奖励出口的根本原因,货币超发必定需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否则汇率就会崩掉)、不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质量和信用问题,其它的,都是胡扯。

所以,日本商家卖的第一项是中国的政策红利,财政补贴使得日本商家在同样的价格之下有了操作空间,甚至日本卖的价格可以低于国内的售价,源于各种补贴的存在。这个问题在很多行业都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粤西,走私香烟很猖獗,那时红塔山和云烟都是好烟,从香港或越南走私进来,按内地的市场价格出售,走私者可以实现暴利,相当于一盒烟在国际上走了一趟长途甚至做了一趟飞机,结果价格比正常从云南短途运销到粤西的价格还低的多,就是这种政策红利的原因。第二,卖的是质量和信用,国产内销的可以粗制滥造,可以作假,但作假不能通过日本海关(对于云烟来说就是香港海关和越南海关),不用担心弄虚作假,都是一样的原理,所以,日本商家卖的是自身一套质量检验和检查的信誉,卖的是日本的质量标准。

这可能是中国穿凿出来的独到经济现象。中国人到日本去买大米、马桶盖,到越南去买香烟,不值得奇怪。

有人将马桶盖和大米上升到“不爱国”“崇洋媚外”等高度,这是胡说八道,如果国内外的质量、信誉、设计和价格没有差异,傻瓜也不会隔洋跨海背几个马桶盖回来,咱相信中国人还不至于那么傻。

上个月有报道,广东跨境电商野蛮生长,也是以上的原因。即便中国产品,从国外运回来,无论从价格还是质量也会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何况中国很多行业已经失去竞争力,直接购入东欧和东南亚的商品内销一样有竞争力,这些都是中国特定的经济体制决定的。

杭州的马桶盖出口质量有保证,内销的马桶盖就乱来了。

家园 马桶盖中国粉碎机去哪儿啦

半天才明白马桶盖原来是智能坐便冲洗器,本人是用户快十年了有发言权。

2008年前后两年亲友圈接连推荐了两个货,电动牙刷和马桶盖,都是公司年终大奖奖品。当时这两货都属高大上,尤其马桶盖要价2500-3000元,赶上电视机的价码,花大把银子还挣不着面子,当时都说不实用。但是两年内亲友中一口气多了两家马桶盖用户,牙刷一家没有。我成了第三位被亲友说服的,因家有老人且日渐多病,用它每天清洁卫生有保障了,立刻动心下手。

为什么日货了呢

2008年临买时做过调查,当时国内有欧洲和日韩系两大流派,欧洲款为坐便器式,要蹲着就盆,不是享受是受罪;另一就是直接加装在马桶上的冲洗器――日韩货品最多,国内品牌也有。经销商比较得挺逗,国产货略便宜但是出水温度要么能泡茶要么冷水滋,那还有什么话说,当然就日货了,本人非韩流,也没韩剧推销这种形而下的产品吧?

欧美款与日本款是两系产品,日本货难销欧美,欧美货也进不了东亚区。它们是各自生活客观条件的产物。这种小巧且完全不占用新空间的产品,其优势只在以下两种条件下才能发挥:卫浴空间较狭窄,洗浴不太方便。这种与如厕一体的清洗工具,最具价值的产品人群依次是老人、长期体弱病人、女性和儿童,男性、青壮年、在外时间长的人群其实没太大实用性,除非养成了洁癖。

不晓日韩,只知上海为什么要用,四季分明的上海没有全户供暖设施,冬季或深秋洗浴需要额外加温,以防脱衣穿衣过程着凉,洗澡不方便了。老人尤其尚能自理独居的老人,下蹲、弯腰用手纸手脚不太灵活,洗澡安全系数降低,马桶盖式冲洗器的优越性就出来了,当年亲友完全是被实际效果打动的。美国多用煤气供暖,室内温度高且全室通用,随时洗多洗澡几次不就行了,费那功夫在马桶上坐着。迥异的生活条件带来的产品差异,不能用美欧眼光看,另外说明东亚地区中日韩生活水平正在趋同,这款产品其实非常东亚都市平民化,如果家居装潢上了地暖、全户温控的真正土豪根本不需要。

据说日本TOTO首发了马桶盖式,但只与TOTO卫浴设备配套,而后松下公司另辟蹊径推广普适性马桶盖,能与中国任一款卫浴设备配套,无需购买专用马桶,态度非常端正。这产品冲洗是最主要功能,关键在水温控制,必须绝地可靠,不然不是受洗而是受水刑了,老人病人都是弱势人群身手敏捷不了,就为这才买的日货。马桶盖其实需要本土化服务的,马桶盖是按日本水质纯净标准设计的,没净水系统的中国家庭要更换过滤网;松下马桶盖属大中均码型,用久了会松动要叫维修。总之,马桶盖不是手机还是需要售后服务的,价差不大就不找那麻烦了。

中国的发达国家产品粉碎机在哪儿呢

怎么会形成赴日本买马桶盖潮流的,不知价格和型号功能,没法说,但也不用上纲上线的紧张。估计是一线城市部分家庭看中其实用性,外加跟风的,韩国其实同类产品很多却没在韩国抢购,日元汇率下降形成的价差恐怕很主要。反正现在棍子主要打在日资在华企业身上,叫你们黑心。

松下产品中国产根本不是个事儿,是个事儿的在于居然没有中国高仿产品前赴后继的跟进占领市场。因为中国马桶盖粉碎机没开张呢――我说的,这马桶盖不象彩电、微波炉什么的有全民消费特征,有明显适用局限,也没形成全球市场,尤其中国粉碎机的主力战场欧美都不用马桶盖,市场偏小,吸引力不够,中国根本没有形成围剿的局面;技术质量一时不及更不是个事儿了,中国家电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不少,不妨碍中国产品层出不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哪,至于马桶盖被人打压到马桶里去吗。

中国粉碎机都是在国内市场锻炼出来的刀口,而马桶盖属于现在国内市场没做大的。孝敬老人关爱家中领导的家庭才是真实客户,它不属于排浪式消费品,更不属于年青时尚群体的消费品,租房晚归的年轻人真心用不上,缺少了这层消费主力,就是把价格压到一半,市场能做多大?要么学日本,马桶盖一直用到公用场所,却不知中国式蹲坑占公厕中多大比例。马桶盖进中国年头不短了,总有它不火的理由。中国粉碎机的另一刀口是在亚非不发达地区练出来的,可马桶盖这货属于中等生活水平国家地区追求生活质量的卫生健康用品,非洲市场、印度市场怕也打不开。两大绝招使不出劲儿,马桶盖中国粉碎机面市困难了。

推出这个话题的吴晓波怎么想的不知道,领导人也认真回应就得琢磨下了。没觉着中国有多少不好意思,倒是看见一张血盆大口张开了。马桶盖,您这个小鼻子小眼儿的小不点儿,不管有多小众、地区局限、享受型不普适的、薄利多销不了的,也不能放过你。卫生间的洗衣机、烘干机、热水器我们吞完了,现在轮到马桶盖了,西瓜芝麻一个都不放过。

不好意思啊,真不好意思,居然漏了发动马桶盖粉碎机,给世界人民添麻烦了。

[IMGA][/IMGA]

通宝推:四处乱晃,飒勒青,唐家山,
家园 先搞清楚税费的定义和征收方式再说。

中国的消费税高于日本,是同样的产品在日本售价低于在中国的原因之一。日本的消费税是明的,为零售价的8%。中国的消费税是暗的,而且是多次征收。从总批发到零售,过一次手就要征收一次,叫做增值说,为进货与出货差价的17%。

这个说法混肴概念了哈。消费税和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不是一回事哈。国外不管在流通环节增加多少成本利润,销售时都要加这8%的消费税。而进货出货的差价是商家的利润,没听说过国外商家不为这些利润上税。看看当地的商业税是多少。

家园 我回复的是他的一二条

问题哪有这么简单?首先,中国游客在国外购物,非常看重产地,会在购物时询问和查看,店员也不会隐瞒产地,所以游客回国后才发现马桶盖是在中国制造的,几无可能。

其次,日本马桶盖制造商并非松下一家,中国游客买回的马桶盖并非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家园 毛利的增值税加在毛利之外的,增值税是消费者承担的

下面网友四处乱晃说增值税是销售者获利的一部分,不是消费税,显示他对增值税一无所知。

商业型增值税一般是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的17%,也就是进货金额的17%加上毛利的17%(都添加在毛利之外)。例如A公司购买X产品支付货款1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X产品含税销售额为23400元。

进项税额=1700元

销项税额=23400/(1+17%)×17%=3400元

应纳税额=3400-1700=1700

A公司获利10000元,再加上代收3400元增值税,卖给下家价钱是23400元。增值税不是商家承担的,而是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的,是间接消费税。

商家要承担的税收,是净利润的所得税。如上述毛利润,去除其他成本(如雇员工薪支付等)后,就是净利润,获得者需交纳所得税。

一无所知者来提出任意想象的意见,回复要从ABC说起,说很多。没人有这么多时间。以后再有这类意见,只好不回复了。

家园 你好p大师,原来你在这里啊

你抄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我就不说了,题目嘛,为抓眼球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不过中心内容还是有必要讨论的,我概况一下你看对不对,这篇文章就一句话:如果没有日本技术支撑,世界第二的中国经济会瞬间消失。

这是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话题,我需要点时间,把自己想说的整理出来。

先回帖留个记号,回头好找,我会回来哦。

另外,这是篇首发在日文网站用日文写的文章,有人把这篇文章翻译成中文,不是你翻译的吧?我判断你这是全文文摘,而且还不表明自己是抄的,缺乏对原作者以及对河友的尊重,我已经举报了,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家园 想起粉碎四人帮时的一个笑话...

几个在j处喝酒...w喝多了...要上厕所...j没拦住...w撞开了厕所门...见一沙发...脚下一滑一头扎在沙发座上...只见沙发座徐徐打开...w的头便歪了进去...觉得不对想抬起头来...一道束子把头束住了...接着有一股吸力...w抵挡不住...鼻涕眼泪肚子里的东西被吸出来了...酒也醒了...此时从四面喷出温水...将w的脸洗了一遍...接着有一假手托着一热毛巾...将w的脸又擦了一遍...w觉得很舒服刚想将头从里面抬出来...四面又一阵丝丝声...将w的脸又喷上香水...w觉得不对赶快闭上眼睛...此时束子徐徐打开...

前面一段就不写了...

家园 道理很明显,可惜是对牛弹琴

上海有几家公司专门给日本进口商验货,有的进口商要求每件都要检验。内销的呢,质量根本没人管。

三聚氰胺那会儿,伊利老总说卖到香港去的绝对没问题。从那之后,我再没买过伊利牛奶。就这环境,能在国外买的,干嘛在国内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