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统计的二三事 -- 不器

共:💬137 🌺1113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家园 那个帖子全文转载,是违规该删的。

而且我觉得改了标题塞的私货也违规

居然得花无数,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典范”

家园 那你得举报呀, 要不然监察们纵然想删除也无从下手啊。
家园 你在搞笑吧。拿湖南衡山为例

你是说有人能从上报的44亿分析出实际产值是5.8亿元左右?

家园 留着比较好,可以展示河里的生态
家园 好的,举报了
家园 这才是生活

你知道的太多啦,砰……

家园 维护西西河良好的原创氛围,全文转载建议注明出处
家园 我没这个习惯,你看到过我说过别人变故事了?

我说编故事,IP地址只是一个。我觉得文章内容也太夸张了。我有不少朋友同学在政府里面干活,底层到中层都有,没这么离谱。

家园 PPPOE是Network层,DHCP是IP层,确实无关

“但是对我们来说更常见的情形是,拨号以后已经连了一天了,我们断开重连,这个时候大概率会被切换到另一个服务器上,ip段就彻底变了。“

他说断了10秒就换了,我不否认这样的小概率事情可能发生,但他拿这个作为常用手段,以10秒作为经验之谈,至少是很夸张吧

家园 类似的事情哪儿都有

”有的地方拼命注水,有的地方拼命瞒产。甚至可能今年大吃过头税,明年就要打埋伏”,但没有凭空捏造吧?

注水,瞒产,打埋伏,哪儿有利益哪儿就有这种事情。国内国外,公家私企,哪没有嘛

家园 我觉得像编故事,不是我希望是编故事

如果这是确实发生的,你没有夸张描述的事,我向你道歉。想想中国之大,真是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但你撰文和评论的口气像是指这类离谱的事情是很普遍的,我觉得有些过头了。

你自己说的“等十秒钟之后重新打开,一般情况下就会被分配到另一个IP“,据我所知,等十秒钟之后重新打开,一般情况应该是没变。

家园 顺便说一下,你自己试一试,看看IP地址改了没有

就像楼主说的:关掉宽带的调制解调器,等十秒

家园 【原创】怎么看,怎么办

上文:

不器:【原创】五、升职

有河友告诉我,因为我之前讲的只是所听所闻,没有讲观点,所以才没有被喷子淹没。我知道他是对的。不过虽然自己水平有限、人微言轻。但总有一段时间是在统计这片浓雾里挣扎过、纠结过,也在夜里无数次的疑问过,思考过。所以还是希望把有些思考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这些管窥之见的是非对错在于每个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抛砖引玉,只希望能给关注统计造假的河友们提供一点点参考价值。

问题一:你只接触了虚报多报,就认为全国的数据是虚的多的吗。

有人说,你总说虚报多报,其实你不知道还有很多瞒报不报的呢。

说的很对。但是有人知道虚报多报了多少吗?有人知道瞒报不报了多少吗?即便发生奇迹,全国合计一下,虚报多报和瞒报不报正好相抵消(虽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么A产业的虚报的数据和B产业的瞒报的数据产生的结果能抵消吗?

所以我认为,现在统计的问题不在于“多了”或者“少了”上,而在于不准确上。真实才是统计追求的唯一目标。

问题二:统计和我非常遥远,那些数据真的像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吗。

有人说,国家治理和政策根本不是根据统计数据来的。

我认为在进入现代国家以前,统计也许的确不那么重要。譬如我大清国,也许有一本国库的现金明细帐就差不多了。但是现代社会对于ZF的统治和管理能力有了非常高的要求。科学管理的基础就是掌握现实,而统计数据反映现实的重要依据之一。没有对现实准确把握而做出来的决策,其效果必然令人堪忧。

而中央ZF是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的,我亲眼看到为了得到尽可能准确的统计结果,国家耗费巨量的资金人力和行政资源来做经济普查;我也听到同行说现在报数据的要求比以前严格的多——以前可能填表盖章就能报上去,现在需要提供合同复印件、项目批文、工地照片等等;我也曾经日复一日地使用国家统计局集成了各种检验、防代报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所以在我看来,中央ZF其实是统计造假的第一受害者,他们根据地方的统计数据做宏观调控,结果常常由于数据的虚假导致他们要承受决策不当的指责。他们对真实的统计数据是有极强烈的渴望的。

问题三:你只是一叶障目,所说的现象有普遍性吗?

我能够绝对肯定的是:我所工作的城市的所有县区全都如此,因为那些是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甚至亲手做了的。

我可以简单推断的是:我们省内的其他城市的统计工作大同小异,因为那些是我从当时拿到手的各种数据的排名、报表里读出来的。

再往上,我没接触过所以没有发言权。

在我发帖的这几天里,恰好央视爆出一则统计造假的新闻。我把河友提供的内容连接在下面。铁骑边塞:我也刚看完,把详细经过贴过来(转帖的

我读了之后能告诉大家的是:第一,那不是我们省。第二,他们做的那些事情除了少数细节有差异之外,和我们做的基本一模一样,只是我们浮夸的比例可能还更夸张一些。

所以我自己的判断是:这一现象起码在国内的三四线城市里绝对不是少数。

问题四:现在的统计系统的困局要怎样破除。

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1、继续强化技术手段。

比如改进各种填报系统,严格审查程序等。这一点是一直在进行中的,但是效果比较有限。一方面,的确增加了数据造假的难度;另一方面,我也亲眼看到地方上是怎样寻找漏洞把这些技术门槛一道道攻破的。我认为仅仅这样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剥离统计和地方ZF的关系。

其实统计从业人员,是这个国家最厌恶统计造假的一群人。有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每天蝇营狗苟造假编数的不就是这帮孙子嘛。你们说的没错,然而大家可以想想,统计人员能够从编造的数据中获得哪怕一丝的好处吗?编造数据的受益者是谁?

调查、核实、计算……本来不过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工种,结果硬是被地方ZF搞的乌烟瘴气。最后领导升职,黑锅你背。我们同行在一起常常自嘲,统计工作是:“拿着卖白菜的钱,干着卖白粉的活儿。”

因此,如果能从体制上把统计系统彻底的从地方行政体系中剥离开来,统计造假的现象应该会有很大程度的改观。这里面“彻底”两个字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剥离的藕断丝连、纠缠不清,那么就算变成中央直管也避免不了和地方上的勾勾搭搭、沆瀣一气。

3、改革官员考核标准。

地方ZF的官员是统计造假的最终推手,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这么做是因为那些数字决定了他的权力和前途。

有人说,国家不是已经开始提倡不把GDP增长率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指标了吗?

应该说这的确是个进步,只是不考核GDP,也要考核其他的,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环境污染、比如就业率等等……总还是要有考核的标准的。那只要有数字,这个数字就有被操纵的动力,就可能会变质。

怎么去解决?

对于官员而言,权力来源于谁,就对谁负责。他们现在需要向上负责,因此他们可以用这些数字去欺瞒搪塞。当有一天他们的权力源自于那些不爱看数字,不认数字只认自己眼睛耳朵感觉的人们的时候,数字造假才真正失去了意义。

通宝推:aiyoho,人在旅途,gb2312,新楼,陈王奋起,三笑,普鲁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从统计学角度看

从统计学角度看:每个人有一个乳房和一个睾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