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湘西行――双色凤凰 -- 安安
如果不是为了凤凰古城,这次路线本不必这么麻烦,张家界的航线早就开通,我们可以直飞的。说起来好笑,湘西行,最后降落的地方却在贵州境内,这个隶属贵州的铜仁县,实在是距离凤凰最近的机场。倘若不是正在修路,所费时间还不如大城市往机场所用的一半.
飞机十一点到的铜仁,去到凤凰城已是正午,因为最后一天还要重回凤凰,这开始的停留就有了匆匆的味道,除了吃饭的酒楼,对于凤凰的记忆只是些穿城而过的风景,那时的感觉是失望的。
总认为最极端的东西才最美,那些值得一看的风景,要不繁华到奢侈,要不古朴到归真。可路边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开发建设用的碎石乱土,给了这传说中美不胜收的古镇一种不伦不类的味道,似乎在挑衅的告诉你,文明进步的脚印根本无处不在。
三天后重回凤凰时,导游告诉我们将住在客栈,而且暗示,客栈的条件并不好,几天前糟糕的感觉,加上对即将面临的居住环境的担忧,我已经不期望这个传说中的小镇会给我什么意外的惊喜。
下车的感觉果然很差。车停在镇政府院内,我们的客栈离这里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已是入夜时分,可是政府大院外一辆大型的推土机还在那里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弄起滚滚的烟尘。闭着气走过这一段路,居然在小镇看到了那种绿色的出租,心里不由对那种古色古香的预期就又少了一分。巷子里很黑,还有些大排挡里潲水油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两边的房子真的破旧,让我们不由为自己所住的地方担心,路上不时看到一些跟我们一样的游客,还听到他们闲聊的声音漂过来,说的竟是,又来了一个团,看来这个看似很小的镇上不知道隐藏了多少我们这样的游人。
失望到极处就有了希望。走过那段黑暗的小巷,前面的地方豁然开朗,传说中的客栈就在那里。环境还满象个样子,跑到房间去看,什么也不缺,而且四个套房还可以共用一个大厅,大厅外面就是天井直接看得到天。 没来得及看这种院落是个什么样的布局,其实应该研究一下的,可惜肚子没给我这个时间。
晚餐在沱江边一个吊脚楼里解决,导游要让我们体会一下古镇的特色菜,也许真是年纪越大越怕死,看着乱乱的厨房,居然不敢起筷。倒是吊脚楼上摇摇欲坠的感觉比较新鲜,有胆小的还怕人太多压塌了它。好笑的是,一片嘈杂的人声中, 有个小伙子却在那里拉着《二泉映月》,只是意境全不相同,让人心烦。有厉害的团友想要制止这种音乐,可小伙子就是不肯离去,说是《二泉映月》不好听,他还可以拉《春江花月夜》。于是乱轰轰的说笑声就有了《春江花月夜》这首二胡伴奏,倒是极富喜剧效果。
小镇的夜晚出奇的热闹,简直称得上游人如织。人怕出名猪怕壮,既然小镇不小心出了名,想要维持原样还不是痴心妄想。吃完饭出来,已经快到十点,可路边的小店根本没有打烊的迹象,原来真正的不夜城在这里,而不是繁华的都市中。
凤凰城的特产是姜糖,沿街的铺面,以卖姜糖的最多,招牌均以姓氏打头,这倒有点像鼓浪屿的馅饼,反正全是最正宗。这么晚了,作坊的姜糖还做得正欢。初时根本不知道那是姜糖,两条卷在一起的比腿还粗的黄色物质,挂在门前的钩子上,人却在几米外拉着那两条粗的吓人的东西较劲。奇怪的是做姜糖的全是女人。
湘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州,那些传统中蜡染漂染出来的麻布、棉布,应属这里最为正宗,我还在一些民家看到过那种织布的机器。 花色不再只是蓝底白花,衣服的款式更是古朴诱人。我冒着迷路的危险,愣是一个人流连在街头,直到买了一件称心如意的裙子才算罢休。
准备回去时,已经快到十一点,行人仍旧很多,店铺也一样热闹,居然还有一些酒吧掺杂在这样的店铺中,灯光是黄色的,竹制的桌椅,很有特色,有些像是驴子又或者学生的年轻人在那里面打着牌或者喝着酒。导游曾说在这样的古镇会有奇遇的,当时觉得是玩笑,现在看到如此之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游人,才相信,也许真的会有美丽的邂逅在这里发生。
已经过了寻找奇迹的年纪,早几年,我会喜欢那些磨坊里的驴友生活,因为我的体力肯定没问题,现在体力仍旧没有问题,毛病却生出很多,首先一个脏和苦已经望而却步。看来一个背包走天涯的浪漫主义生活最终也不过是心里一种幻想,永远也没有实践的可能了。
一夜无梦。
因为要赶中午的飞机,白天已没时间逗留。只好早起去看一眼黎明的凤凰。 天刚刚放亮,外面的地是湿的,原来晚上下了雨。 走在那种雨水洗过后泛着光的的青石板上,古镇的感觉居然在这时找了回来。
沱江的码头离我们的客栈很近。江水很清,水草清晰可见,也没什么现代化的垃圾。这很不可思议,要知道江边的吊脚楼里都在经营餐饮。我记得周庄也有水,却跟这里相去好远,莫非江的自洁能力超过河流不成。
小镇经过一夜的喧闹,此时正在睡梦中。路上很静,除了我们自己发出的声音。雨后的空气是清新透明的,还有点雾气弥漫在半空中。我们终于在沱江边的某个地方看到了诱我们前来的那张照片上的景色,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在这样安静潮湿的黎明中,古镇终于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平和,神秘,与世无争。
这里的桥很好玩,像是竹排,不宽,两边没有遮挡,而且这样的桥不到十米处还有两排石头墩子延伸到对岸,石墩一高一矮,相差十多公分。熟练行走的可以大步向前,我们是新手,又不甘心去走难度较低的木桥,只能亦步亦趋地在石墩上挪步。说实话,这种石墩如果不是放在古镇,我会以为是城市专门做出来的建筑小品,看来我似乎找到了那种小品的真身。
站在江岸,远眺昨夜热闹非凡的吊脚楼群,恍如隔世。眼前的吊脚楼才是那种应该归入美学范畴的古老建筑,在睡梦中,在青天下,在雾气里。
小镇的两个名人沈从文和熊熙来的故居,没有时间去看,估计都不在江边。不过那活着的名人黄永玉的夺翠楼却立在江边一个非常惹眼的地方。那楼跟周围的建筑比较合拍,不会产生变奏的感觉,但明显精致很多,远远看去,有点类似塔楼,四角的檐口分好多的层次,均雕着些纤细的东西,我觉得那应该就是凤凰。
没有时间深入到凤凰镇的里面去细细体味,只好把这最美的江边景色,逐一收揽在记忆里面。导游说最美的地方通常就是这些山水人家共同入画的地方,倒真是没错。
早起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些摄影爱好者估计不会晚起过我们,江边听得到戏剧里吊嗓子的声音,那应该是属于小镇原有的声音。路边早起的摊档,已经在那里卖开烧饼,香气诱人,这样的早晨,让人陶醉。
早餐过后,要离开古镇了,老天居然下起了雨。四天来湘西的太阳一直也不多见,导游说这场雨憋很久了,现在才落下来,实在是优待我们。下雨天,留客天,看来凤凰不想我们离去呢,而我也刚好在这个清晨忽然有了不舍归去的感觉。
很多时候,美的东西需要慢慢体会。相比于晚上的喧闹和外来势力的侵袭,凤凰镇的早晨才是真正属于它自己的早晨。
而我们巧合般地在凤凰呆了一个夜晚一个清晨,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凤凰古城,因此把这篇游记命名为双色凤凰了。
石墩桥
夺翠楼
后起的虹桥
全景
吊脚楼
希望能常看到安安的帖
全面出击,呵呵!
国内真是有太多的象湘西这样的充满特色地方,没有安同学作报道的话,俺可能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
应该是刚好去了那里想写游记了.
湘西不是有个张家界吗?呵呵!
带有感情色彩而不失自然,让我们仿佛也去了一趟凤凰理解了双色本质。
神经过敏?呵呵!
这篇文章雪个看了一定喜欢
芙蓉镇原来叫王村。
正如原来那个不起眼的名字,芙蓉镇实际上是湘西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镇,如果非要说它有什么特别,那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漂流,码头正在这个小镇。
小镇一夜闻名,需要感谢的人很多,而这些人可以用一部电影把他们装进去――《芙蓉镇》。
可以想象当年那些影界大腕,比如谢晋,比如姜文,比如刘晓庆……浩浩荡荡进驻这个寂寂无名的小镇时,小镇是何等的热闹风光。而后〈芙蓉镇〉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王村不再平凡,因为它有了个美丽而不平凡的名字――芙蓉镇。
小镇真是太小了,一条小巷,就是它所有的内容。
地方风味的小食店,不知真假的银器玉器,湘西地区的所有特产,散乱地分布在那条小巷两边的街铺里,非常明显地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以游人为生的小镇。
当年那部极为轰动的电影,在这里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因为那正是它的米饭班主。 每走一段路,就会看到标牌或者剧照,通常会写着“刘晓庆做什么什么的地方”,不是胡玉音,不是谢晋,不是姜文,不是秦书田,电影最后的卖点永远是女明星,倒是不变的真理。而我们跑到这个小镇的目的也很明确――去吃吃电影里刘晓庆叫卖的豆腐。
没到漂流的季节,游人很少,把小巷从头走到尾,还不到二十分钟。没兴趣购物,我成了这个下午第一个到达刘晓庆米豆腐店的客人。其实小巷里很多的小食店都卖米豆腐,却只有这个门牌号码为113的小店,才叫做刘晓庆米豆腐店,因为刘晓庆当年就在这里摆档营业。电影里那破屋子似乎一点也没有改变,墙上多了的只是胡玉音卖豆腐的海报。店主是一对夫妇,却与胡玉音和秦书田的形象相去甚远,好在我们不是来看人,那豆腐据说真的非常好吃。
米豆腐是现成的,汤也预先烧滚着,唯一可见的就是他们现加的作料,没任何特别的东西。本来只想尝尝的,没想到一试之下,没有两碗,根本满足不了被勾起的食欲。后面跟上来的团友与我一样,吃过全是一脸意犹未尽的表情。不过他们吃时已没我那么从容,小店容不下太多的客人,后面的食客自然排起长龙,桌子碗筷早不够用,连一次性餐具都派上了用场。原本那样的卫生场面,早该望而却步了,可似乎没什么人理会。最好笑的是一个早上还在拉肚子的团友,本以为他会老实戒口,可他却比我们还要英勇,两碗过后,仍想再填,还自嘲地说就是再闹一次肚子也值。
看着忙碌的店家,出于习惯盘算着店家的利润,结果竟大吃一惊,破旧的衣服平凡的面孔下藏着的人并不比我们贫穷。人不可貌相,再次得到验证。
自然会去看猛洞河的码头,除了谢晋在牌楼上留下的三个“芙蓉镇“大字,什么特殊的记忆也没留下。导游说漂流季节,夜宿这里是比较写意的事情。因为小镇的桂花鱼和天下第一螺最是有名。入夜时分,在巷口支开木桌,煮一锅桂花鱼汤,嚼着天下第一螺,再喝点苗家自制的米酒,那时候的感觉人生可以这样渡过,也该知足了。而我们自是无缘体会那种感受了。
值的一提的还有一个关于洗手间的笑话。通常每到一个目的地,大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方便。这次我和几个人被胡里胡涂的让进了一间民居。初时不明为何当地的居民如此热情,感动半天。在古华的小说里,芙蓉镇的居民可是被描写得相当阴暗。这种感动在我们出门的时候就变成黑色幽默,房子的主人,安然自得的等在门口,告诉我们每位要收五角钱,常说爱美的人要武装到牙齿,小镇的旅游业看来早已武装到居民的洗手间。
在芙蓉镇不会也不需要停留太久的时间,因为它给人的印象只有一个,刘晓庆的米豆腐好吃,确实好吃!
由此看来,就算是古华想出的芙蓉镇这个名字,就算是谢晋把这个名字永远的题在小镇的牌楼上, 芙蓉镇还偏就是刘晓庆的芙蓉镇,想不服都不行。
(随处可见的这张电影海报)
(那条小巷)
这文章,看得我口水滴答的。 还有,差点错过它了,因为没注意跟贴。 还是单列出来好。
另外就是有乱码,感觉不爽,像米豆腐里吃出苍蝇
我是看别人把一个系列全都放在一个帖子里,所以我也学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