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阿波罗是“打水漂”回来的吗? -- 贼不走空

共:💬67 🌺319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质疑不成立

航天飞机用的不是挥发式的隔热层,而是要重复使用的。

此外阿波罗指令舱结构可承受12g过载,航天飞机只有4g(印象中数字)。实际任务中阿波罗再入时的过载达到6-7g,航天飞机只有3g (http://en.wikipedia.org/wiki/G-force)

这两点决定航天飞机再入时必须采用你描述的更复杂的方式,而不是单单是隔热能力的原因。

另外早在1970年,苏联的月球16号就登月再返回地球了,再入速度11km/s,不存在你说的70年代时只有天顶星人才掌握“抵抗五千度高温的能力”的问题。

通宝推:雨落幽燕x,
家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独立思考的前提是得有思考

你发的这些感慨,不叫思考,叫YY

通宝推:forger,
水漂
家园 新闻东西不太靠谱,我查到了一个学术论文讨论再入式返回的

阿波罗和苏联的探测器采用的都是“再入式返回”。

1.2.3 跳跃式再入策略的发展

1. 前苏联“探测器”系列再入策略

前苏联在1968年至1970年进行了大量围绕月球的月球轨道飞行试验。“探测器”5 号是第一个在该阶段发射的探月飞行器,该飞行器先进入月球轨道,完成绕月任务,然后返回地球轨道,到达地球周围的速度达到11km/s,设计者选择以无升力的弹道式直接进入,减速机制采用气动式,从而发现地球完成开伞降落。进入大气后,再入角为 5 ~ 6 ,说明采用的弹道非常陡,这就造成了其很大的加速度过载峰值,几乎达到了16g ,飞船最后开伞后落入印度洋,落点偏差很大,将近

1000 公里。“探测器”5 号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再入后由于再入角度过小,再入速度很大,使得飞行加速度过载峰值过大;二是落点误差太大,需要进一步提高精度,“探测器”6 号就是针对这两点又一个前苏联在该阶段发射的月球探测飞行器,该飞行器使用半弹道再入,其进入大气时,再入角为 5 .576,到达地球附近的速度仍为11km/s,由于有了气动升力,“探测器”6 号会下降50~60km后,会出现跳跃现象,飞行器上升穿出大气,在空间飞行一段时间后,再次进入大气(如图 1-5 所示)。之后依然保持半弹道继续下降,降落伞在高度为7.5km左右时展开,该高度的下降速度大约为200km/s。由于再入倾角和弹道方式的不同,“探测器”6的过载峰值降低了一半以上,约7g ,落点偏差虽有好转,但依然很大,大约700-800 公里。

------------------------------------

探测器6用的就是再入式返回,西西河发图不方便,我就不把图发上来了。

-------------------------------------

“探测器”6 号就是首次采用跳跃式再入的飞行器,之所以称之为跳跃式,是应为飞行器在再入的过程中,高度是波动起伏变化的。这是一个很精巧的设计,很巧秒的利用大气完成减速,完成了地球的捕获。这么做完全省掉了用于制动所消耗的能源,因为第二次再入时,大气阻力已经将“探测器”的速度降到了7.6km/s,完全可以实现地球的捕获。另外,该飞行器的加速度过载峰值明显下降了很多,这都是半弹道式再入的功劳,而且这样做还能降低落点散步。“探测器”6 号的成功返回意义重大,为飞行器再入开辟了新的道路

2. 美国“阿波罗”飞船再入策略

“Apollo”飞船的再入策略在基本思路上与“探测器”6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Apollo”有更好的气动升力特性,可以选择更大的再入角,而且升力控制的控制力度也可有所提升。所以“Apollo”的再入角为 6 .48,速度是没有变化的,与“探测器”6 号相同。值得注意的是“Apollo”第二次再入的航向角角为39.82,加速度过载在再入后80秒达到最大值,大约6.73g ,飞行高度下降到 55km 左右时出现

了“跳跃”现象,并在再入后 256s 左右“跳跃”到最高点 67km,此后一直下降直到开伞完成降落。落点相比于前苏联的“探测器”系列要精准的多,偏差只有50km。

由此可见,跳跃式再入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跳出了大气层在空间里飞行,二是始终都在大气层里完成跳跃,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利用大气阻力在零推进的情况下实现地球捕获,“跳跃式”利用升力控制使飞行器采用半弹道式再入,很有效的削弱过载峰值,使得落点更精准。另外很明显“Apollo”策略要优于“探测器”系列,不穿出大气层使其航程较短,落点误差会小一些。 虽然落点散布和加速度过载峰值在“Apollo”方案中都有所降低,但仍然很大,由于落点误差大,所以使用“Apollo 跳跃式再入”只能在海上回收。

==================================================

嫦娥是在陆上回收的,精确度才是真正让人值得骄傲的。

另外,冷战时期的美帝和苏联才是牛叉。

通宝推:贼不走空,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看我上面回的帖子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4068619

家园 看了,写得很好,谢谢!
家园 厉害厉害!上花并收藏。

能否告知论文的链接地址?先谢了!

家园 知网上查“再入式返回”,不过是收费的。
家园 因为要拯救“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人们还记得

还记得“狼来了”的故事吗?

还有,亩产晚斤。。。。

家园 还有一个范艾伦辐射带的问题。

还有一个范艾伦辐射带的问题。

家园 冷战虽然不是热战也是战,战的压力和竞争性不可复制

不过呢,老美的无人实验次数比较少,比如说我知道的登月舱在地球上就实验了一次,还失败了,而且是爆炸了,记不得死人没死人,反正伤人了,就这也照样等月,所以我从来都是说美国等月而不是登月

那时还的数字技术还不够,CPU也有限,模拟控制几个火箭平衡登月舱实在是不容易,地球上爆炸也不管了,老美宇航员的生命也不珍惜了,看来西方珍惜生命也是个传说,嘿嘿

还有美苏的航空工业也得益于二战,战争的压力和竞争性不可复制

中国发展是和平时期,毛主席时代还有点战争的压力算是准战争时期,战争就是政治的继续,老中无神不知道宗教的政治正确的好处还恨政治入骨,没宗教吗政治就更没压力了,和平时期奔小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压力实在是不能跟战争比

家园 不过呢,老美的无人实验次数比较少,比如说我知道的登月舱

阿婆骡的登月舱在地球上就实验了一次,还失败了,而且是爆炸了,记不得死人没死人,反正伤人了,就这也照样等月,所以我从来都是说美国等月而不是登月

那时还的数字技术还不够,CPU也有限,模拟控制几个火箭平衡登月舱实在是不容易,地球上爆炸也不管了,老美宇航员的生命也不珍惜了,看来西方珍惜生命也是个传说,嘿嘿

家园 这才叫真正的知识,而不是楼主自己脑臆想出来的常识
家园 又扯政治!你忘了马丁路德金,他是1968年文革两年后被杀

那时的老黑也跟老中一样不能投票,而且投票是要命滴,所以,196几年还真是要拯救“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今天嘛,你搜搜占领华尔街,也可以搜搜ferguson shooting,哪里都有水深火热中的人,美国也不例外

今天没民主和人权的共产统治的香港都可以占领公路阻碍交通,挺自由滴,嘿嘿

家园 阿婆裸用的计算机还不如多年前的电子表呢

还有阿婆裸照了那么些照片,而且是发表质量的照片,都是用胶卷照的,就是地球上用的柯达胶卷,挂在胸前的照相机,完全凭感觉照,最后统计的结果是阿婆裸宇航员平均不到3分钟就拍一张发表质量的照片,这还是满打满算阿婆裸在月亮上的时间,如果除去阿婆裸宇航员在月亮上插美国国旗和打高尔夫球的时间,阿婆裸宇航员拍照的发表成功率还要更高,地球上的专业摄影师都应该到月亮上自杀算了

当然肯定还有不够发表质量的照片,阿婆裸宇航员还要在月亮上作各种科学实验,它们简直就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摄影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