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印度卫星进入火星轨道? -- 达雅
constant: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发展中国家,应该这样发展航天业
俺引用些内容骗骗花
第一步,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
目标是将1.5吨以上的载荷以理想抛物线的方式送至3000Km以外。采用液体还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所谓,反正都不可能真正威胁超级大国;关键是要掌握二级发动机推力控制技巧,从而真正理解缩小CEP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发展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
目标是将1吨左右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一级最好开始验证固体发动机的可行性,二级继续采用液体发动机;关键是要掌握入轨技巧与精度,并开始探索变轨方式。
第三步,发展返回式遥感卫星。
目标是将1吨左右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运行并能有效控制其再入返回。这会儿不要再过多关注发动机了,如何保证载荷有效再入并逐步提高再入精度是本阶段努力的关键。顺道在此阶段还要初步探索一下光学侦查卫星的实现方式,反正载荷不用白不用。
第四步,发展洲际导弹。
目标是通过两级发动机将2吨左右的再入弹头送至全球任一地点,CEP小于2Km。最好开始采用全固体发动机,运载火箭体积不用过多考虑,大不了先修点加固井。重点关注运载器可靠性和落点精度一致性。随后还要逐步实现缩减运载器体积、多弹头分导、移动式发射、水下发射以及中段变轨突防等高级能力。
第五步,发展长期在轨通信卫星。
目标是通过三级发动机将2吨左右的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全液体也无所谓,但第三级最好开始学习使用高能推进剂。重点关注第三极入轨精度和推进效率。
第六步,发展大型近地轨道卫星。
目标是通过两级发动机将5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发动机可以开始考虑绿色环保,第二级可以用固体以提高推进效率。重点关注推进效率,燃料用得越少越好。
第七步,发展载人航天。
目标是通过两级发动机将飞船送至近地轨道,并成功控制飞船返回,且载员完好无损。重点在于发展绵长持久的发动机推力,既能推很重的飞船、又不至于压死载员。
第八步,发展长期在轨空间站。
目标是掌握外太空自主姿态控制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推进效率,并建立不间断天地数据传输。
第九步,进行绕月探索。
目标是掌握入月球轨和脱离月球轨的能力。重点在于提升飞行器自主分析判断能力。
第十步,进行深空探索。
目标是发射后不再指令控制、全自主航行。重点在于高度的人工智能,所有动作不再依赖地球指令。
-------
毫无疑问,特别擅长学本领偷经验、以“善总结会提高”为行动指南的TG航天人是严格按这条路线图前进的,每实现一步开展新探索的同时,还不忘深入挖潜已知领域。即便丝毫不张扬,依然妥妥地站住了宇航老三的阵脚;将整个欧洲的航天业压在身下。
而印度的航天业算起来就很有意思:第二步只比TG晚了5年,而第一步直到最近才算初步实现。剩下第三、四步在抓紧研制,第五、六步靠着外援算是勉强实现,第七、八步只停留在纸面,第九步拿到了研制经费;而第十步竟然已经完成推演、打了遥一弹。
这个真的有点奇葩,玩票呢吧。
就是厚积薄发,拿住自己最想要的,其余不问。所以胡也算是一个高人:
距离历史越近,越容易受到历史的左右,评价难言客观,总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看清冷却下来的遗产。
评价国家领导人需要无情地批判国家的命运轨迹,十年回首也只是盲人摸象罢了。
历朝易代修史,信而有征,遗老遗少,各证其人。清史一修百年,又有何不可。
另外,中外领导人的许多举手投足、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许多信息。比如奥朗德就说过,“是不是中国发展太快了”等等,我才进一步确认我的判断是对的,而且西方领导人也不是傻子。也许他们对改变自己的现实无能为力,但最起码的国势还是看得清楚的。
我一直在无情地批判国家的命运轨迹,但是一直得草无数,哈哈哈。
如果50年后印度的航天更成功,
那印度网友也完全可以写一篇
“有想象力的发展中国建应当
这样发展航天工业”,中国人
只能啥话也没得说。
很多事情是需要做出来才行,不能只靠说的。从目前阿三的情况来看,我看不到哪一点有“更成功”的希望。你看到了吗?如果你看到了请告诉我。
而中国自己把自己搞砸的危险是存在的。别的不说,光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人口萎缩就足以使得中国的工业体系难以维持,因为找不到足够数量又足够聪明的脑袋了。
想听想听
简单的说,要做全尺寸模型弹水下发射试验,本来应该建水下发射平台来做,因为各方面原因建不了,只能用潜艇来做。怕射到半空的弹弹掉下来砸坏潜艇,就有了南京大桥这事儿。
小学刚毕业直接去大学蹭课旁听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你真想听懂大学的课,不管你多么有想象力都必须老老实实地去补中学的知识。
这个其实不好说
如果50年后印度的航天不更成功,
那...............................
不好说和不一定一样,永远都是正确滴,特别是建立在如果的基础上的不好说
而且还是50年后的如果,反正50年后我应该死了,我保证下地狱,所以不操心碰上聪明高尚的人们,其实即便是碰上聪明高尚的人们也没关系,我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