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22:万山舰 -- 本嘉明

共:💬26 🌺1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好处是什么?

总是对垂直起降战机的战斗力存疑,或者说对它的效费比存疑。

中国有能力搞多艘大型航母并配置重型舰载机,并且没有一个叫做海军陆战队的独立军种,中国的海军陆战队隶属于海军,在指挥配合上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为什么要搞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呢?游弋在近海的大型航母和舰载机可以提供更好的空中支援。两栖攻击舰配置些类似V-22的飞机,或者直升机会更好吧。

家园 中国的核航母,应该会等技术完全成熟了,才会发展。

弹射起飞是航母的唯一趋势,大吨位是核航母的正确选择。等到中国核航母出来,妥妥的美国范儿。

家园 很怀疑舰用的有这么难

这都是老掉牙的技术了,火电机组的蒸汽压力远高于6兆帕啊

家园 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技术基本米有什么难题,比如中俄天然气管道

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技术基本米有什么难题,比如中俄天然气管道压力就有8兆帕。但是要研发一套舰用蒸汽动力系统,即使你有相关技术恐怕也不能很快搞定的。这牵涉到海军蒸汽动力标准的所有部分,从阀门管子到传感器仪表,以及其后面的整条产业链。这些东西需要重新整合,使其符合舰用标准。

家园 中国以前做过弹射器,也用过

弹射器是用在山洞里的。为啥,很容易理解哦。

家园 还是不信

船用机组从6.3兆帕提升到8.4兆帕要10年?

8兆帕大约是美国火电机组三四十年代的水平,中国60年代初的水平,文革期间造的12万5千瓦机组(看过文革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的都会对该机组有深刻印象)就到了10+兆帕,现在国产火电站的蒸汽压力已经提升到了30兆帕左右。2010年的火电机组的科研规划是,10年提高10兆帕,到2020年突破40兆帕!这个只要做出来就是世界第一了。

而且中国以前军舰的蒸汽压力也在6.3兆帕,提升到8.4兆帕就这么难?就好比一个数学博士生去做小学奥数题,要花时间俺肯定信,有些奥数题的确刁钻,但是你说要花10年时间!!!打死俺也不信啊。

从航母弹射器的发展也能看出来,以前美国航母蒸汽压力普遍是4.2兆帕,1950年蒸汽弹射器的想法才被英国人提出来,到了1956年美国第一条采用8.4兆帕蒸汽压力的弹射航母(CV-40)就下水了,一共才几年啊?

家园 恐怕不对吧,CV-40是1945年下水的,难道是改装的动

恐怕不对吧,CV-40是1945年下水的,难道是改装的动力系统。

家园 偶觉得现在中国发展蒸汽动力和当年米帝是不同的

首先是时机不对,50年代蒸汽轮机正是海军的当家动力,不仅航母。小到驱逐舰大到战列舰,大家都在等着这个动力。可以说是举国之力发展这项技术。现在海军动力系统要丰富多了,可以说除了航母基本不会有神马战舰再采用蒸汽轮机了。牛牛甚至在女王上采用燃气轮机,连这个蒸汽轮机的传统领域也侵占了一块去。多种的需求造成投入的分散,偶们要研发燃气轮机,柴油机,大功率的电动推进系统。蒸汽轮机将仅仅其中一项,而且还是比重不大一项。

当然了,以中国的能力花个4-5年研发一套8.4兆帕的船用锅炉系统应该不困难。但是恐怕米有那个设计师敢于将他直接装在航母上,比较稳妥的搞法是将这种锅炉装在一艘中型的驱逐舰或者军辅船上,跑个3-5年看看效果,然后再装在航母上使用。提醒大家一下,如果今后大家发现中国造的新舰或者军辅船采用蒸汽动力,请大家留意它的蒸汽压力。这基本上可以肯定中国准备在航母上采用蒸汽弹射器,而且可以弹射中秋这样的大型战机。

再有就是蒸汽弹射系统本身也是一种面临淘汰的技术,大家眼瞅着电弹基本已经成熟,再去回头开发这项技术未免太不时髦。这样也挫伤了厂商的积极性,不愿意往这个方向上投资。

家园 写错了,是CV60
家园 斯里兰卡换领导人了,补给基地会不会生变?
家园 正版“万山舰”的模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该舰应该4万吨以上,可同时起降6架15吨级直升机,甲板停机坪可停放8架直升机,尾部1台升降机。自卫武器为1座1130近防炮,2座海红旗-10防空导弹,疑似3座16单元海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左舷2座,右舷1座)。

非常有趣的是,这个外泄模型的升降机,同我们设计的“万山舰”一样,也在舰尾,这就解放了整个甲板(与升降机在甲板中部相比较),而且歼-18飞机一升上来就在滑跑起点线。虽然肯定不会装阻拦索,但歼-18短距滑跑起飞的条件,已经具备了。西班牙轻航母的升降机在舰尾,就是因为配备了海鹞,这种设计就不是为单单配置直升机而准备的。

本嘉明:茗谈122-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