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西路军失败是因为陈昌浩动用最后决定权一意孤行? -- 双石
双某在《西路军问题再考辩》中,已将西路军渡河后西路军首长与中央之间往来的重要电报俱列出了,也把晋帅两版回忆文字给出了。那么我们现在是否可以对“陈昌浩机械执行中央指示”的罪过,得出一个结论了耶?根据晋帅回忆文字,西路军渡河后共有4次重大行动选择——实际上是5次,那么在这5次重大选择中,陈政委是否动用过“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一意孤行过耶?
先看第1次:1936年11月11日~16日,西路军是东返还是西进的选择。中央电询他们,他们是怎么回答的?根据晋帅回忆文字,陈政委有东返之意,晋帅不同意,召开军政委员会研究,大家同意晋帅意见,按共同意见给中央回了电!电文信心满满对西进建立根据地打通国际的任务打了包票,而且是建立根据地在前,打通国际在后,是吧?这不是陈政委一意孤行,对吧?此后直到11月16日,他们向中央报告的,都是建立根据地的利好消息,是吧?张老四也信心满满认为西路军能够独立担当这个任务,是吧?而这个期间,除了对西路军去向放心不下的毛泽东周恩来外,只有彭德怀提出了河东部队应该“声援西路军,否则西路军陷入孤立”,是吧?
再看第2次:任务次序之议。
11月16日,敌中央军毛炳文部西渡黄河追击西路军,张老四提出了“西路军孤立”问题,17日,徐陈向中央发出任务次序之询,是吧?中央回电说物资准备不及,还是得先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并保持东边回旋余地,是吧?尔后,毛泽东提出,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西路军)的好办法。河东红军主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迫使追击西路军的敌毛炳文部掉头东返,29日回到河东,为西路军大大减轻了压力,是吧?——晋帅回忆文字对中央给西路军以极大策应的这个事件,甭说感谢,有过只字评说么?
那么,陈政委坚持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几天前刚达成的共识,是他个人以“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一意孤行耶?还是在信守集体决定?
接着说第3次:西安事变后西路军东返还是西进的选择。
根据晋帅回忆文字,陈政委当时是主张东返的,是吧?晋帅不同意,于是召集军政委员会开会,大家同意的是晋帅的意见,是吧?徐陈首长按这个“大家同意”给中央回电:西路军西进没问题,东进则需新疆和兰州同时出兵策应,是吧?而此前,根据军政委员会提出的西进计划是:物资能够按时到的情况下,1937年1月中旬抢占高台、临泽为根据地,派出五军去安西,是吧?物资不能按时到的情况下,就地休整以度过严寒之3月,是吧?最后中央根据西路军首长的意见,让他们还是西进,同时授予了西进时机自决之权,是吧?
那么这一次,陈政委动用了“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一意孤行了么?陈政委最后是遵从了晋帅和大多数人的意见耶,还是自己的意见?
那么第4次耶?这一次,是五军高台被围及失陷前后西路军是东返还是西进的决择——晋帅回忆文字把这一次回避了。按晋帅回忆文字,自1937年1月16日起,中央连续来电要求西路军东返,是吧?但我们查到的中央16日来电提到的是“同意”西路军东进,这跟晋帅回忆文字不洽哈。当然洽不洽的我们可以暂时不管它,反正徐陈在21日的致中央电中报告的是准备东进,以十天急行军赶到古浪,是吧?中央24日回电,授予了徐陈首长“行动方向自决之权”,是吧?那么徐陈首长是怎么自决的耶?27日西路军在西洞堡歼灭了马家军宪兵团后即在东西之间徘徊,游疑不定,是吧?这究竟是谁的主意,晋帅回忆文字没说,但也没指责陈政委一意孤行动用了“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是吧?那么我们可以姑且认为这是徐陈首长都认可的决策,行吧?
最后一次——也就是第5次:1937年2月中下旬西路军东返还是西进的选择。
2月24日,西路军在威狄堡西进受阻后马上报告中央,西进东返俱不成,又回到倪家营子,于是中央让他们固守50天待援,是吧?那么所谓陈政委信心满满要建立根据地并与晋帅争吵之事,还能成立么?所谓“东进没有中央命令,陈昌浩本来顾虑就很大……”还能成立么?陈政委“一意孤行机械执行中央指示”的罪过,还成立么?
请问,在这5次重大选择中,陈政委遵从的是晋帅和军政委员会的意旨,还是按“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贯彻了自己的意图?
天知道他的后人和亲近是怎么想的,简直是无脑行为。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双石兄的考证很详细。我对这段历史不熟。双石兄澄清了不少细节问题。
我想请教另一个问题。红军当时战略目标的确是“占领甘宁,打通国际联系”吗?
从后来的结果看,认为甘宁乃至新疆的反动势力薄弱完全是在一厢情愿。而西路军出发后前路无群众基础,后路无援兵策应,作战计划一变再变,最后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那么在发动西征前,难道太祖以下竟没有一个人能看出这个危局?张国焘为什么又认定西征能取得胜利呢?